官场预言家 第652节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宋朝忠在江南省内越来越强势,甚至不断的推出杜孝廉和周正德,以帮助自己巩固地位,就连省内的两位老书记都因为要退休而有点压不住他的时候,总书记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先出手教育一下他了。

赵振川这么想着对陈平说:“没想到你这个小同志考虑问题还这么高瞻远瞩。”

“谢谢书记夸奖,”陈平说,“不过既然发生了今天的事情,我想就可以先恭喜书记了,书记的事情已经十拿九稳,甚至还有机会再上一层楼了。”

赵振川闻言心里一动问:“陈平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六百一十七章 目标,省委书记

面对赵振川的这个问题,陈平心里不由很是感慨,原因很简单,赵振川既然问出了这个问题,就代表他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对等的位置上,甚至还带有一些请教和询问的态度,而能让一位省委常委用上这种态度,陈平足以笑傲整个官场了。

同时更让陈平欣慰的是,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大都是通过感知未来所反推出来的,但是这一次陈平却是在逆天而行,帮原本会在这次换届中沦为平庸的赵振川谋得一个好位置,其中的难度可谓不是一点半点。但即便是这样,自己却依然能把住从省委正副书记林正岳和萧鸿坤,一直到中央总书记的脉搏,就证明自己对官场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层次了。

如果说过去是依靠玉坠作弊成为的官场预言家,那么通过这一次的事情,自己已经完全成长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官场预言家了,这怎么能不让陈平感慨万千呢?

而在另一边,赵振川对陈平的感慨也并不比他自己要少。

要知道,赵振川原本答应萧淑妃更多的是看上了她父亲萧鸿坤在江南省经营了那么多年的人脉网和中央的关系,这都是他能够晋升的资本。

至于陈平,赵振川的确是从很早就关注他了,也明白他确实是很有本事,不管是在之前的沙港市还是后来的暨阳,他都出色的证明了自己。可无论赵振川多高看陈平,他也不认为在这种涉及到省部及中央领导的官场较量中,他能有什么作为,提议让他参与进来,更多的是在萧鸿坤面前做出一个友好的姿态,而不是真指望陈平能帮自己出什么主意。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天陈平的分析,则是完全颠覆了他过去对陈平的看法,认为自己还应该再继续加深对陈平政治智慧的理解。

当然,不论是陈平还是赵振川,他们都明白现在并不是感慨的时候,因此这个感觉在他们心中就是一闪而过的,随后陈平回答赵振川的问题道:“书记,我认为是这样的,宋省长过去之所以敢做的这么强势,无非都是因为中?为中央有大领导在支持他,但是现在总书记已经在这样的公开场合否掉了他的提议,这就证明中央对他的这种强势很不满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就是书记你的机会了。”

陈平这话是说一半留一半的,这是官场上很常用的套路,毕竟要是陈平把话全说完了,就真的成了陈平在教领导怎么做了,这可是官场大忌!赵振川或许在这个时候因为关心自身的发展不会计较,可一旦等到将来稳定下来了,赵振川回头想起这个事情,就是一个疙瘩。

陈平可不愿意因为这一点小事就被领导惦记上,所以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越在这个时候越慎重,谨守下属的本分,不僭越一点。

在赵振川那边,他自然能听出陈平这话的弦外之音,知道中央既然决定让宋朝忠当省委书记,就不会轻易阻挠他为自己树立威信,更不会轻易表达这种不满的态度。

但是现在总书记就这么公开的敲了宋朝忠一记闷棍,这显然就能代表中央的态度了,否则就算总书记也不会轻易表态,这说明中央领导对宋朝忠这么肆无忌惮的行为很不满,不希望宋朝忠树立威信太过,把江南省变成他的封地。

官场上的行为从来都不会是单一存在的,那么中央既然对宋朝忠的强势而担心,也同样会想要为他培养一个可以制衡的对手出来。

显然在这个时候,自己这个和宋朝忠不对路,同时又有提升可能的省委常委,就成为了最佳对象。

赵振川想到这里不能不高看陈平一眼,看来自己之前的想法没错,陈平这个家伙的政治天赋真是很厉害,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东西,他居然只凭这么一点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动作就推断出来了,这份敏锐着实让人惊叹。

赵振川沉吟了一会问陈平道:“如果陈平你的这些猜测都能成立的话,我更进一步,你就是说我有成为省委副书记或者是省长的可能了?”

陈平摇了摇头,这个表示让赵振川有些错愕,随后陈平接着说道:“书记,我认为你的目标完全可以放在省委书记的位置上。”

对于陈平的这个答案,饶是赵振川在看到陈平摇头就已经猜到了的前提下,却仍然还是不自觉的倒吸了一口气。

因为不管怎么说,宋朝忠或许在很多地方做得太得意忘形了,但他也还是中央所默认的未来省委书记,就算他的事情做过了,但也不至于因此失去省委书记的资格。再反观自己,虽说确实可以成为在江南制衡宋朝忠的对手,但一个省长或者是省委副书记的位置就已经足够了的,怎么还能要求省委书记的位置呢?这不是和宋朝忠一样犯了得寸进尺的错误吗?

陈平看出了赵振川心里的想法,他对赵振川说:“书记,我可从来没说过中央已经放弃了让宋朝忠做省委书记的想法。”

这句话让赵振川一下子皱起了眉头,他心想:既然你不是那样想的,那你怎么还这么说呢?

随后陈平又说道:“我只是想说,书记你这一次来北京,根本就是冲着省委书记的位置来的。”

陈平最后给出的这个答案,先是让赵振川愣了一愣,然后赵振川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这才明白陈平的意思,也感慨陈平这脑袋的灵活。

陈平说自己这一次来北京是冲着省委书记的位置来的,倒不如说自己需要表现出这种决心来。

因为如果自己要成为制衡宋朝忠的对手,首先就要和他有根本性的冲突,而要想达到这一点,没什么比和他竞争省委书记更直接的办法了。

另外自己发出了也要竞争省委书记的声音,也会给中央很好的布置时间,让中央会通过支持自己来给宋朝忠很大的压力,让他变得更听话。拉一个打一个,保持官场生态平衡从来都是上位者的通用手段,自己平常在东吴的时候也经常会这么做。现在,自己的这种做法很好的配合了中央,那么对于自己真正的政治诉求中央就肯定会要有所考虑了。

陈平看着赵振川,知道他肯定通过自己的话明白了一些东西,只是他脑中的想法,跟自己真实的意思,还是有所差别的。

事实上如果换成陈平自己来的话,那他就真的是要拿下省委书记的位置了,而不是当什么配合中央的棋子。怎么说这党代会这种盛大的权力再分配盛宴,各路豪门掺杂其中,端着盘子拿着刀叉等着自己的蛋糕,那么现在自己也有机会上场分蛋糕,为什么还要委屈在旁边当看客呢?

不过人各有志,自己的这个疯狂的想法,除了自己谁又敢真的去做呢?

陈平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压在了心底,然后对赵振川说:“书记,既然你是想成为省委书记的,现在总书记也公开对宋朝忠表示了不满,那么你就应该有所活动了。”

赵振川现在对陈平是很服气了,他点点头说:“的确是应该有所活动了,那么陈平你看我首先应该是去拜访谁更好一些呢?”

赵振川问陈平这个问题原本只是象征性的,却没想到陈平又给他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陈平回答说:“京津市委书记邹德胜、滨海市委书记尤一平和中宣部长蔡建华。”

第六百一十八章 小同志心眼多

听着陈平给出的答案,赵振川一脸的错愕,因为他着实没有想到陈平会说出这三个名字。

要知道,按照陈平的说法,赵振川自己是要去争取省委书记位置的,难道争取这个位置,依靠几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就可以搞定了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非要让这个说法成立,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都会成为未来的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可就是这个想法,才让赵振川根本无法接受,中宣部长蔡建华倒还好一点,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的爆炸,中央在近几年的施政上,越来越向文华宣传方面倾斜,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宣传系统在中央地位的不断攀升。

另外,根据赵振川自己得到的消息,这位蔡建华同志也有不俗的背景,是某个政治集团选中的掌门人,未来不出意外是能成为政治局常委的人。

对于这样的巨头,自己找他是应该的,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对自己也确实是一大助力,但是对另外两位,赵振川就拿不准主意了。

邹德胜和尤一平他们分别是南北两大直辖市的市委书记,虽说滨海市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滨海的市委书记近十多年来一直也有入常政治局的传统,但是去年发生的京津市委书记刘国栋的事情,让全国在中央对直辖市都有些忌讳莫深。

尤其现在陈平在说出这三个名字的时候,都还是把京津市委书记邹德胜放在最前面,难道说未来这个邹德胜会很有成就吗?

正在赵振川犹疑的时候,陈平对他说道:“书记,你是不是觉得刘国栋的事情让中央对这些直辖市起了很大的防范之心?”

陈平的话让赵振川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不得不说,陈平猜的还是很准的,因为赵振川刚才想的就是这个问题。

关于前京津市委书记刘国栋的事情,在官场上确实是有点忌讳,不过大概的内容都还是很猜到的,无非就是刘国栋对某些位置动了不该动的念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事情,结果引得中央震怒,这才把自己甚至是自己的整个政治家族给搭了进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连当时和刘国栋走得比较近的叶家,也受到了相当大的牵连。

不仅是京津市委书记,滨海之前的市委书记也有过类似的问题,说起来这个事情和陈平还有关了。

那还是陈平在滨海被闲置的时候,他那时和滨海贺家闹矛盾,最后陈平故意设计了一次飙车事故,继而捅出了滨海的医改大问题,最后中央这才不得不祭出屠刀,对着滨海砍了过去,直接把当时的滨海市委书记给砍下了马。

这就是中央在用事实告诉地方,和中央叫板是没有好下场的。

既然发生了这个事情,让中央领导对各个直辖市起了防范之心是很正常的,更别说各个直辖市市委书记的年龄都已经太大了,不符合五零后掌权的大势。

首节上一节652/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