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预言家 第166节

十亿人民币肯定不行,但按照李居朋和罗汉的规划,放出去三千万到五千万还是没问题的。可别小看了这些钱,按照市面上通行不违法的月息五分利来算,那么就算只放出去了最小估计的三千万,那么一个月下来光利息就有一百五十万了,一年光利息就是一千八百万,这利息就超过本金的一半了。

或许对一般正义感多到泛滥的人来说,一定会很痛恨这种放高利贷的吸血行为,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最为普通的钱滚钱的方法,而且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行为。

要知道,中小企业在发展时候面临企业急需资金扩大发展的时候,别说是五分利了,就是翻一倍到了一毛利,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借款,毕竟企业有时候额高速发展,那种资金累积回笼的速度,甚至比这个利息更吓人,往往一年就是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根据一些民间机构的调查,在义乌温州这些民间资本和企业最活跃的地方,几乎有三成的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都是高利贷,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不说高利贷,就拿最普通也最常见的房贷来说也一样,一套七十万的房子首付二十万贷款五十万,按二十年的还款年限和一年6.8分利来算,这个总利息也基本追上了你的贷款本金,就是你借五十万,但却要还将近一百万;而要是三十年的还款年限,利率不变,你还的利息就要超过你贷款的本金了,就是你借五十万,却要还将近一百二十万。

这就是金融不动声色抢钱的手段,也许这个钱听起来似乎赚得很容易,但要知道由于李居朋他们可不是银行,没有国家的强制手段作为保障,所以就具有欠款人赖账逃跑的风险。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必须和暨阳的公安局以及检察院法院打好关系,以备不时之需。

当晚,陈平和李居朋罗汉就睡在了房间里,第二天一起回到了天桥镇,当然不是送陈平去上班,由于陈平被调离天桥镇去暨阳驻海办的事情已经成为定局,镇里的工作基本算是停了,所以他去不去镇里上班都是一样的了。

陈平和李居朋他们更多的是去看叶灵芝,由于她这次来泽溪原本就是对自己当初救陈平出双规的错误判断,继而导致陈平被整个泽溪官场排挤有所愧疚。

但是现在,陈平已经跨过这道坎了,她自然就没有继续留在这里的必要,要回北京了,所以最后聚聚。

下厨的依然还是李居朋,罗汉则是帮着李居朋打下手,把客厅完全让给了叶灵芝和陈平,不过这俩人显然没有什么离别前干柴烈火的兴趣,叶灵芝只是在聚精会神看她的动画片,而陈平就是玩着自己的手机游戏。

突然,陈平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萧淑妃,陈平拿着手机走到阳台上接通,萧淑妃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道歉:“陈平很抱歉,这次你的事情都是我父亲手底下的秘书刘贺挑起来的事情,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

刘贺?

陈平在心里记住了这个名字,不过对于萧淑妃,陈平想了想,然后说:“刘贺吗?其实淑妃姐,我还是挺感谢他的。”

“为什么?”萧淑妃奇怪的问。

陈平见自己已经把萧淑妃的关注点从愧疚里转移出来以后,便很轻松的说道:“因为如果不是他挑拨刘江海双规我的话,我怎么能知道自己在淑妃姐心里有那么重要的位置呢?能得到淑妃姐的关心,那可比升官发财要让我高兴得多了,而且,淑妃姐你一点也用不着和我道什么歉的,毕竟这和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并且你看我现在,不是仍然活蹦乱跳的一点事都没有吗?”

“你这小子,和你说点什么你总是要和我捣乱!”萧淑妃没好气的说,不过她好歹也是以后能升任省常委的人,所以她转念一想,很快明白陈平这话背后的意思,不由话锋一转,很温柔的说道,“谢谢你,陈平。”

“最终还是让淑妃姐你看出来了呀!”陈平遗憾的叹息道,“不过淑妃姐你这话说的就确实有些重了,谁让我叫你淑妃姐呢?不是吗?”

听着陈平的话,萧淑妃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道:“对对,我就是你的淑妃姐,不管是弟弟安慰姐姐,还是姐姐帮弟弟,都是天经地义的,那陈平,你可要记住,以后不管你发生了任何事情,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了,你也不要灰心,你只要始终记得你还有我这个淑妃姐,好吗?”

“我记住了,淑妃姐。”陈平重重的点头说。

随后,陈平又和淑妃姐拉了一些家常,然后等到里面李居朋叫吃饭了以后,陈平才走回房间,叶灵芝淡淡的看了陈平一眼问道:“你骈头?”

陈平皱眉纠正说:“是淑妃姐。”

叶灵芝哦了一声说:“是骈头。”

陈平听到这话正要发作,一旁的李居朋急忙上前解围的拉着陈平坐下来先吃饭,不得不说,李居朋确实有他的活跃气氛的天赋,只是几句话就让气氛其乐融融了,一番饭饱以后,李居朋和罗汉在洗完了碗以后就回了暨阳,至于陈平,也是回去了天桥镇自己的房子里了。

陈平在正式交割手续前还是天桥镇的镇长,所以他的配车仍然没人敢动,第二天早上,陈平早早的就起床,仍然开着镇政府的一号车辆,接叶灵芝去泽溪高铁站。

叶灵芝的大宗行李都打包好放在了房间里,将由天桥镇党政办的人帮忙托运回北京,所以叶灵芝仍然只是像来时一样,只背了一个双肩包,就上了陈平的车。

陈平发动汽车,在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以后,陈平带着叶灵芝到了高铁站,票是通过订票电话早就订好了的,到了车站先去拿票,然后才进的车站。这个时候才八点半左右,距离叶灵芝那班高铁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虽说赶火车都要提前到,尤其还是高铁这种最准时的车次了,不过像陈平和叶灵芝这样提前一个小时到站的,也还是少数,但不管是陈平还是叶灵芝,对此都似乎是心照不宣一般的谁也没有说破,也都是很有默契的按时早起,按时准备按时出发的。

陈平和叶灵芝并排坐在候车室的椅子上,谁都没有说话,直到半个小时以后,当李居朋的电话打来说要送叶灵芝的时候,叶灵芝才歪着头问陈平道:“怎么?就没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

陈平老实的点点头说:“有,而且很多,但是我说不出口,现在也不是我说这些的时候。”

叶灵芝善解人意的淡淡一笑:“是吗?我理解,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现在不说的话,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哦!”

陈平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我有想过,但是我相信这种事情是不可能会发生的,就在最多不超过七年以后,我就一定能站在和你对等的位置上,和你说话了。”

“是吗?”

叶灵芝如是说着,她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面对着陈平坚毅的眼神,她突然平生第一次觉得心虚而说不出口了。然后没过几分钟,李居朋和罗汉就来了,她就把所有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了。

二十分钟以后,陈平陪着叶灵芝走进月台,半个小时以后,高铁列车进站,叶灵芝上车。

叶灵芝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打开自己手机的相册,翻出一张背影的相片,那是陈平昨晚在窗台上打电话的背影,然后叶灵芝一个字一个字的为照片写上注解:这是一个男人真心对一个女人的温馨,是好男人;但是这个男人身边的女人不少,是坏男人。

滨海小赤佬

第一章 初入魔都滨海市

(鞠躬感谢“tinsilence”同志的捧场支持!)

滨海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又被称为中国的魔都,是因为这里在解放前就已经掌控了全国经济命脉,无与伦比的金钱在这座几千平方公里的城市里滚动着,让所有人为之疯狂,在这种疯狂之下,所有人都被金钱所驱使着,不顾一切,各种犯罪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各色帮派林立,大家相互的倾轧厮杀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是在同时,滨海市又是所有人眼中的天堂,不为别的,就是在这里你拥有一个从小瘪三混成大富豪的暴富机会。

后来,一个日本作家目睹了这一切,觉得这种金钱的诱惑,就像是魔鬼抛出的橄榄枝一般,让人着魔,于是他把他心中的滨海给写成了小说,就叫魔都,从这以后,滨海魔都的称呼就一直被沿用到了现在。

……

陈平缓缓的合上了手中的书籍,长出了一口气,他看向窗外,高铁列车已经开始减速进站了。于是陈平把书放回了自己的公文包里,然后把自己的座椅靠背给调回原样。

虽说滨海已经是终点站了,但是周围的人却仍然急急忙忙的拿好自己的行李,纷纷排队到门口,等待着下车。

陈平也是跟随着人流准备着下车,不过陈平并没有带太多的东西,只是一个不大的公文包,里面装了一些重要的资料,就再没有其他的了。但是陈平的这种做法也是正常,不管怎么说他现在都已经是亿万富豪了,在滨海市这种地方,只要有钱什么买不到?而且陈平也认为自己手里囤着那么多钱,不花掉难道放在银行里等着长虫子吗?

下到滨海站的月台上,并没有人在站台上接车,对此,陈平自嘲的笑笑,看来自己是想的太多了,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才是。

毫无疑问的,陈平来滨海是准备去暨阳驻海办任职的,也许看起来陈平这个正科级的干部,平调到暨阳驻海办能当个只比主任矮一个头的巡视员,但实际上驻海办这边的人,只怕都已经知道陈平是被整个泽溪官场给排挤出来的。这个巡视员也只是个挂着好看的虚职罢了,手里是一点权力都没有的,说白了,泽溪市委之所以干预暨阳的干部调动,就是要让陈平提前进入退休状态。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被束之高阁的领导,再加上泽溪这边肯定早就打过了招呼的,驻海办这边没有反应,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陈平对此是早有心理准备的,所以他只是无谓的耸了耸肩,然后就跟着出站的人群走出了滨海火车站,坐上出租车。不过陈平想着反正自己这个领导基本就是虚的,在衙门里挂个职每月领俸禄就是了,所以他也就不急着去驻海办报道了,而是先去了虹漕南路的滨海市委党校。

陈平到滨海市委党校是准备拜访在这里任教的一位老教授,他名叫周宝昌。这是陈平在离开暨阳之前韩剑锋告诉他的,陈平当然明白这是这位暨阳市委书记实在觉得自己为他做了这么多的事,他不回报一下自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更不好给下属做榜样。所以,在自己离开暨阳前,韩剑锋告诉自己说他有一位叫周宝昌的老师现在在滨海市委党校里任教,说陈平到了滨海可以去拜访一下。

虽说在滨海这种特大城市打车是很不划算的,但是对于陈平这种不差钱的人来说,那一百几十的车费还真是小钱了。而且陈平这也是第一次来滨海,他可不知道滨海那错综复杂的地铁轨道线都是到哪里的,所以为了省事,就只好打车了。

党校这种地方是中国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学校,是给人进修资历的地方,但真正想要在这里学到什么东西是很难的,进党校更多的就是结识一些其他来进修的官员,或者是走关系进来的大富商了。

这些人在党校里相互结识,就很容易互相扶持帮助着一起上位的,事实上中国很多的领导干部也都是同学或者战友什么关系的。

也可以说,但凡能进党校的人都不简单,更别说是滨海市委党校了,那都是一大票领导干部们削尖了脑袋要进的地方,毕竟在这里能碰到的腾飞几率,绝对比其他地方要高的多。

因此,当陈平说要去市委党校的时候,那位的哥就立即对陈平有些另眼相看了,于是非常热情的和陈平攀谈聊天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166/7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