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给他们过多震撼的时间,李世民便紧随着有命令下达,与新出世的人杰道明此前的安排,和己方势力接下去的行事。
新出世的人杰和玄甲军,再也顾不上心中的震撼,听着自己陛下的讲述,神情皆变得格外严肃。
刚出世的人杰,再又从自己陛下那里了解了些信息,与风烨和一众人杰皇帝见礼后,就领着同样出世不久的四百玄甲军就此离去。
对此,风烨心中非但没有因不能和新出世人杰培养感情的遗憾,反倒还充满了期待。
新出世的人杰,虽然并不是如自己所想般的大唐军神,但其战绩和能力却都是不容小觑,放眼贞观时期名将如云的时候,都是足以能够排进前列的存在。
如今出世,再加上四百精锐玄甲军,不知又会掀起何等风浪,自己又将会在何等情况下听到其名字响彻。
理了理脑海中纷杂的思绪,风烨最终将视线定格在桌面上的宣纸上,其上已书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仔细看去的话,便会发现,宣纸上除了书写各个加快赚取薪火功德的办法,和摸索出的种种功能外;还写有一个个人名,如于禁、孙坚、荀……按照被征召出世的顺序,每个人杰的名字都在其上。
在他们名字之后,则又都有着一小段长短不一的文字,直至到了墨迹仍然未干,写有新出世人杰名字之后,这才变得空空荡荡。
这几张的宣纸上所记载的内容,除了有关薪火的之外,所记录的多为人杰出世以来的种种事迹,类似于功劳簿的存在。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般举措,却并非是在为将来做准备,给这些有功的人杰来个论功行赏。
只是单纯的想记录下来罢,所为的也只不过是想给那些已经出世的人杰一个惊喜罢了。
对于之后的种种,他目前可还没想那么远,至少目前这阶段都还够他忙活着,他所想要的乃是一步一个脚印,哪怕有着一众人杰相助。
至于是何等惊喜?在风烨早些时候,一番苦思冥想下,心中也早已有了些想法,那便是给出世的人杰进行羁绊征召。
毕竟无论是聪明绝顶的文臣,亦或是勇猛无双的武将,但凡身为一个人,那就一定有所在乎之人。
只要这些人杰对于前世的某个人有所遗憾,又或是有着某种特殊情感,那么羁绊征召完全就能够弥补他们前世的遗憾。
虽然早些的时候,风烨对许多人杰也有过多次羁绊征召,但那些都是基于特定情况下,但到了现在,由于功德紧缺,关于此类征召却也很少再有。
当然,主要还是羁绊征召的不稳定性,所征召出的有可能是和人杰同等级别的人杰天骄,亦或是和其有息息相关的手足亲朋,有可能是生命当中的一个过客。
要是前者的话那还好,如果是人杰那算是赚翻了,是手足亲朋也能弥补相对人杰的遗憾,让他们进行团圆。
要是后者的话,那风烨可就得亏到裤衩子都要没了。
毕竟同样花费1000点的功德点数,一个乃是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助其成就一番霸业的存在,一个却是默默无闻,乃至没什么过人之处的平凡人。
这之间的落差实在是太大,风烨感觉自己有点承受不住,当然,主要还是他对于自己的运气并没有什么信心。
因此,与其拿有限的功德来赌运气,那倒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用于这些一成不变的。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己方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羁绊征召将是必不可免的。
且不说每个皇帝手中出世的人杰名额有限,一旦达到上限或是饱和,要想再征召补充人杰,也就只有通过羁绊征兆这一渠道了。
再者就是,风烨也想尽力去弥补每个人杰和皇帝的遗憾。毕竟不说他们每个人都对华夏有着杰出的贡献,使华夏变得更强大,但或多或少都有着别样的付出,有功劳亦有苦劳。
对此,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风烨还是打心底里敬佩,这也是他第一次和曹操接触下来后,得知自己有此能力,所产生的初心。
然而羁绊征召终究太过消耗功德,又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碍于功德现在的稀缺性,要想将每个人杰所在乎之人征召出来弥补遗憾,目前的风烨却是有心无力。
一番折中下来,就有了现在记下一众出世人杰的贡献,待得手头的功德充裕,将根据他们贡献的多寡进行羁绊征召的顺序。
“现在的功德终究还是太少了,等领地扩大,民心安定,到时候想必能有大量的功德收入,再积攒上一段时间,应该能够尝试几下。
运气好,人品大爆发的话,说不得弥补人杰遗憾的同时,还能够再带来几个人杰!”风烨重重呼出口气,看着宣纸上的几个人名,眼中充满了希冀。
毕竟有些人杰的羁绊圈还是很广的,自己本身是名臣名将,和其有所关联的家人,同样也是能力不凡的人杰,就是所认识之人说不得都还是同个层次,再不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就如那岳飞、徐达、秦琼这几位所能牵扯到的人杰,那可不少啊。
晃了晃脑袋,将纷杂的思绪抛出脑外,看了眼正缓慢增长的薪火功德,风烨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小心翼翼的将桌上的宣纸收起,看了眼窗外的天色,果断吹灭屋中的烛火,上榻入睡。
这一天的忙活下来,他也着实累坏了,而明天也将还有着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呢!
……
接下去的几天,风烨难得又过回了以往平静的生活,每日忙碌而又充实。
经过惨烈大战后的广武城,战后重建也步入到了正轨,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
战后的诸多事务处理,在几位新出世人杰的协助分担下,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极大缓解了荀因人手不足的困境。
得益于此,他也能够分出精力,亲自进行粮草调度,一车车粮草辎重,照此前商议的那般被运往了前线。
……
涅县。
便在北方发生一系列变故之际,此方的战事却也未曾停歇,反而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变得愈演愈烈。
以城镇所展开的惨烈攻防,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作为主战场的涅县城,在战火的洗礼下,已是变得残破不堪。
城墙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断壁残垣间,硝烟弥漫,焦土与血腥味充斥空气。
古代城池攻防,是血与火交织的炼狱,是生与死搏斗的战场。
在一些有幸见过此番大战的玩家眼中,这一句话完全得到了诠释。
“这两方人马打的可真凶啊!”
“你们有没有算过,这是他们第几次以涅县展开的攻防了!”
“这我倒是没算过,不过单是涅县城里,阵营的转换就已不下三次!”
“妈的,再这么下去,让我们这帮玩家怎么混呢?我没记错的话,这目前都还只能算是游戏的前期吧!”
距离涅县城,约有十二三里地的某处高坡上,正有几道身影,鬼鬼祟祟地趴伏于此,那是好一阵骂骂咧咧。
在他们这位置,刚好能看到前方城池所发生的一幕幕。
哪怕隔有一段距离,耳边仍能听到那冲霄的喊杀声,甚至视力好者,还能见着以涅县展开的惨烈攻防。
攻城方如黑云压城,战鼓震天,号角长鸣,士兵们扛着云梯,在几个武将的带领下,推着冲车,冒着箭雨,向城墙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箭矢如蝗,遮天蔽日,破空之声尖锐刺耳,穿透铠甲,带走无数生命。
云梯上的士兵在攀爬中不断坠落,惨叫声与战鼓声交织,仿佛地狱的哀歌。冲车撞击城门,发出沉闷的轰鸣,每一声都震得城墙颤抖,仿佛在诉说着城池的顽强与不屈。
守城方,滚木、巨石从城头倾泻而下,砸向攻城的敌军,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城墙上,弓弦振动声响彻不断,刀盾兵紧握兵器,和登上城头的敌兵展开激烈的肉搏。
“这两方势力都并非什么善茬呀?我们这还怎么混水摸鱼啊?”有玩家愁眉苦脸,看向其中一个明显是领头的存在。
暗中将这一切目睹的玩家们,每个人面上的神色都不大好看,特别是为首之人,面色几乎阴沉的要滴出水来。
只因面前的一幕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本以为王贺这短命鬼的实力不咋地,能够借这名不见经传的风军,帮我们对其进行消耗。
到时候两败俱伤,我们好取而代之,以其地盘为根基,建立起独属于我们的势力。不曾想,这两方势力的实力远超出了老大的预料!”
“坤哥,为今之计,也只有让他们继续打下去了!”有玩家叹息,看向为首之人提议道。
被称作坤哥的玩家,深深呼出口气,同样很是无奈,朝一个玩家吩咐道:“将消息传回给老大吧,让他先按兵不动!
这名不见经传的风军,实力不容小觑。此番来势汹汹,还需依靠王贺帮我们进行抵挡!如若不然,就算到时候我们取而代之了,由我们对上也恐不是对手啊!”
第382章 皇甫嵩惆怅
夜幕降临,战火未熄。
城墙上下尸横遍野,鲜血汇成溪流,渗入泥土。火光映照下,残破的旗帜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哀悼这场无休止的杀戮。
赵飞辰浑身浴血,身上的甲胄破烂不堪,杵着烈行刀,胸腹剧烈起伏着,目光紧盯前方黑暗中的一缕光芒。
那里是风军营地所在,恍惚间,仿若都还能听到从中传出的声音,与耳边的声声哀嚎交相呼应,让他却是有些心烦意乱。
“国师,各处城防皆受损严重,恐很难再经得起下次大战,我们是否该撤出涅城!”
皇甫嵩手扶腰间宝剑,面上沾满烟尘和血污,身形狼狈而来。
顺着对方的视线,同样看向位于前方黑暗当中,有火光映照的营地,眸光闪烁不定,似有别样的想法,最终都只能在心中化作一声轻叹。
他早些时候便因为风烨的提前布局,被安排进入到了王贺的势力。
在那之后,更是凭借自身出众的能力和战功的积累,在军中的官职也是一提再提,到如今,在王军当中的地位仅次于赵飞辰师徒,更是被王贺引为心腹爱将,乃是统领一军,负责北方战线的存在。
连带着投奔于他麾下的岳云和张宪,地位也都是一升再升,在军中皆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毕竟,随着王贺如今势力的收缩,原先效忠于他的朝中大将,要么战的战死,要么投的投降。
以至于王贺一度陷入无将可用的困境,要不是赵良尘凭借自己学府的身份,又在天地学府几位府主的默许下,拉来了许多同窗助阵,这才扭转了王贺不利的局势。
然王贺终究自诩雄才大略,为一国之主,又怎会甘心天地学府这等江湖势力过多插手自己的朝廷。
面对皇甫嵩这等由自己亲手提拔,且忠心耿耿的武将,那是想也不想,便果断重用,试图以此来预防天地学府,避免他们一家独大,从而将自己手中的权力给架空。
一直到了前段时间,随着李文忠等人杰发动起的攻势,再加上王贺和王鑫之间的合谋,使得赵飞辰到来前线接管兵权,亲自指挥兵马和风军爆发大战。
使得皇甫嵩沦为如今王军中的二把手,但哪怕如此,在军中却仍有着不俗的威望,特别在他麾下还有岳云,张宪这两员大将,哪怕是赵飞辰也不得不对他客气以待。
三位身处王贺势力的人杰,心中倒也发苦,本以为充当内应的,这任务能够很快便能完成,却不曾想时间越待越久,官职越做越大。
由于始终得不到风烨传递来的信息,哪怕心中极为不愿对上自己的袍泽,不得已也只能选择继续按兵不动,参与到和风军厮杀中。
或许在赵飞辰没有到来前,皇甫嵩还能凭借自身在军中的地位,拖拖时间给自己友军放放水。
但现在他为主帅,为了不破坏风烨的计划,三人也只能选择继续忍耐。
相较于皇甫嵩作为主将时期,以守为主,两方势力虽有小摩擦不断,但都并未有大规模爆发大战。
然而,这一切随着赵飞辰到来,接管了一切后,全部都反了过来。
刚开始以城池展开的激烈攻防,两者倒是旗鼓相当。只是后来,随着风军有关羽张飞二人援军到来,士气大涨,攻势也变得愈加凶猛。
涅城的王军终究不敌,让出了城池,兵马向着后方撤离。
只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随着王军后方同样派来援兵,又有天地学府之人相助,赵飞辰带领下的王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一番惨烈厮杀下来,风军也不得不让出城池,退回到后方更为熟悉,更具优势的城镇依托防守。
吃了此等大亏的人杰一方又怎会善罢甘休,一番重整过后,又在一员员猛将的带领下,朝着重新占据涅城的王军,再度发起凶猛的进攻。
在这之后,王军为了避其锋芒,再度让出涅城,但赵飞辰就此善罢甘休,同样是重整兵力,再度朝方军发起进攻。
以涅城所展开的攻防和争夺,在两方势力兵马的调动下,便是这般循环反复。
风军这一边,在以李文忠为首的一众人杰带领下,攻势虽然始终凶猛凶猛,但奈何兵力分散,相较于不断从后方强征青壮,又有天地学府提供人才和物资支援的王军而言,除了在最初占有优势外,后面便也逐渐变得焦灼。
这也才有了现在涅城之景。
“不!”赵飞辰想也不想,便开口否决了皇甫嵩的提议。
知道皇甫嵩是一员难得的良将,又是王贺所看重之人,迎着他疑惑不解的目光,还是出言解释了一句:“如今的时机对于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一旦错过了,要想助陛下东山再起就难了!我们的处境也将变得被动。
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退,反而还得趁此机会,重整军士,一改如今被动局面,朝对方发起反攻!”
作为王贺绝对的心腹,赵飞辰是为数不多几个完全知晓,陛下与王鑫合谋奇袭广武城的计划,乃至他还是计划推动的参与者之一。
这才有了他现在亲临前线指挥大局,领着王军发起一轮又一轮凶猛攻势,一副完全豁出去的模样。所为的,便是牵制风军兵马的同时,亦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为奇袭的兵马争取机会。
然而,无论是赵飞辰王贺,亦或是王鑫,因为各地战事不断,消息传递不便,加上又有贾诩让锦衣司刻意封锁消息,那一方都还并不知晓奇袭兵马已然全军覆没的消息,这会儿心中仍然还怀揣着希望,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由于此事过于机密,赵飞辰倒也不没跟皇甫嵩明说,却是一阵含糊,引得皇甫嵩心中好是疑惑和警惕。
再一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种种不对劲的地方,心中存疑的皇甫嵩,还想张口再套取些信息,却随着几人到来被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