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复苏,我神明的身份瞒不住了 第173节

她有点捉摸不透。

事实上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不外乎是看对方顺眼一点罢。

陈景乐对安分守己的精怪,没什么偏见,败类渣滓是不分种族的,即便是人族,犯了事落到他手里,也照杀不误。

在某些方面,其实精怪比人类或者阴魂好用得多。

十万大山是它们的地盘,既然都是要敕封山神的,不如从土著里面选一个合适的。

这叫恩威并施。

陈景乐微微颔首:“以后每年的金花茶给我留一点。”

金花茶暗松口气的同时,拘谨回答:“尊神放心,我每年都有保存的。”

陈景乐满意点头。

要来干嘛?

当然是泡茶啦!

金花茶是上好的山茶,极为稀有的存在,被誉为茶族皇后,千年金花茶已经是此方天地顶级的灵植了,花朵用来泡茶,是再舒适不过。

什么大红袍母树,在这等天地灵植面前,都是渣渣。

若是让外界的修行者知道,三两朵就足以让他们争破头。

相比其他千年古树,不知为何,这株生活在十万大山深处的金花茶,却在机缘巧合下诞生了意识,从而修炼到如今的境界。

距离真正化形,也相隔不远了。

如今得陈景乐敕赐山神之位,甚至可以越过小天劫,直接化形。

知道为什么这么多精怪做梦都想要成为山神了吧?

小天劫威力虽弱,但也不是寻常精怪能挡住的,特别是那些手上沾满业力的,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而即便只是一尊小山神,再小都好,都意味着可以褪去精怪的身份,拿到天地编制。

只要不作恶,从此不用再担心什么天劫。

相当于免面入编!

这里面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

陈景乐又说:“你们负责另外五条支脉。”

此话一出,其他几名精怪顿时眉开眼笑:“多谢尊神!”

虽然支脉比主脉差点,但跟它们原先的身份相比,无疑是天上掉馅饼,而且是又香又甜,能吃一辈子那种。

本来看到金花茶被任命为山神后,心里羡慕妒忌之余,又倍感失落,明明自己也不差,怎么就没有那个运气呢?

现在好啦。

虽然只是支脉,但它们从今以后,也是山神了。

天地正编!

想想都觉得飘飘然。

也就末法时代才有这等机会,换作上古,哪怕中古时代,它们的实力,给那些真正的大妖,提鞋都不配。

一时间对城隍尊神愈发感激涕零。

要知道,一条支脉里面,还能分出好些个小支脉,这些小支脉当中,不乏大山头的,足够它们好好培养自己的势力。

将来未必没有机会比肩那些上古大妖!

毕竟能够在末法时代诞生灵智的,都是天地宠儿,机缘远超其他同类。

而尊神敕封它们为山神的目的,它们也很清楚。

那就是希望它们能约束好山里的精怪们,别给生活在十万大山地界的人类添麻烦。

大家和谐相处。

这点压根不是问题。

又不是所有精怪都喜欢吃人,能安心修炼,谁愿意天天斗来斗去啊?

有那功夫,不如多吸点月华。

……

陈景乐收了几罐金花茶,以及一堆精怪们奉上的百年灵药、珍稀材料后,施施然离开十万大山。

除了山多以外,尚思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僮族比例很高。

属于第一档那种,人口比例将近90%!

比尚思更高的,也就江州跟百涉两个桂西州府了。

僮族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喜欢拜灶神。

也就是俗称的灶君、灶王爷、司命公。道门全称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

事实上不止僮族,灶王爷在民间信仰广泛,从南到北都有,区别只在于有些地方是陪祀,有些地方是主祀。

陈景乐老家也拜灶王爷,只不过是放在祠堂里。

灶神信仰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秦汉以前是五祀神之一。

所谓的五祀神,就是灶神、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除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还肩负着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的职能。

俗称天庭锦衣卫。

某种意义上来说,灶神才是最小的城隍,能护一宅平安。

只是不归阴司管辖。

司人间善恶之情,理世界吉凶之事,

祸福全凭于主宰,家庭皆赖于神功。

因此,民间祭灶神,多是祈求降福免灾。

而奉灶王爷为主神的民间法脉,则被称作灶王教。

灶王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和其他名气广大的法教法脉相比,称得上人丁凋零,不过每一位灶王教传人,都有着不逊色于其他民间法教的厉害本事。

江州的灶王崇拜,在整个广C都是有数的,而尚思靠近江州,难免受到影响。

同样的,这边也有灶王教弟子活跃的踪迹。

(之前有不少章节被审核修改过,我也不知道都删了哪些内容,要是有看到不顺畅的地方,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提醒一下我。造成不便,实在抱歉。Orz。当然,最好还是更新完就追读,毕竟本书题材比较敏感,有朋友的书已经被从榜单上屏蔽了。此段属免费字数。)

第159章 善恶双罐:一罐盛诡食,一罐困诡体!

灶王教有自己的门规。

弟子在外行事,一要供奉灶君司命,二要供奉开派祖师和历代祖师。

他们供奉的灶神像,与寻常人家供奉的不太一样。

灶王教的灶神,通常左右手各捧一个小罐子,谓“善罐”、“恶罐”。

善罐赐福,恶罐除灾。

灶王教弟子手中也有两个罐,一善一恶,但具体用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旁人是碰都不能碰的。

开派祖师则多为一块神主牌,而历代祖师,除非有重大功绩,否则不单独设神主牌,统一祭祀。

不过会有一本类似族谱的东西,记载了历代祖师生平,都做过哪些值得称道的事情。

如:“明万历四十一年,灶王弟子张胜,于宗阳白茶庄收一恶诡,该诡噬人,所过之处,遍地白骨……”

短短两三页,甚至只有一页半页,便是一名灶王教弟子的一生。

灶王教的宗旨,是帮百姓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有灶王教弟子的地方,基本平安无事。

因为遇到诡异,灶王教弟子都会主动出手。

别的不说,在解决诡异这块,灶王教手段确实别具特色,让其他门派都叹为观止。

一罐锅灰与糯米混合又碾碎晒干的粉末,一块用了不知多少年的红布,一根墨斗绳,就是全部家当。

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物品。

特别是锅灰,农村多得是,然而却成了灶王教弟子降妖伏魔必不可少的利器。

关键在于灶王教的口诀与法咒。

再就是灶王教弟子基本都是村宴厨师,有一手好厨艺,而且喜欢用土灶炒菜,这样方便收集锅底灰,他们对火候的掌控,远超常人。

这几点结合起来,基本就是灶王教弟子无误了。

然而即便如此,能看出他们身份的信息也少得可怜。

因此民间对灶王教不甚了解,也是正常的。

……

黄骏是一名村宴厨师。

至少明面上的身份是这样。

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灶王教弟子。

灶王教已经有千年历史,曾经也辉煌过,虽然比不得那些名门正派,但也不是寻常法脉能比的。

可惜后来没落了。

没落的原因很多种,最只要原因是灶王教选弟子比其他法教要严格,培养过程也挺长的。古代哪有今天这么安稳的条件啊,特别是碰到灾年,兵荒马乱的,传承也就断了。

像他这一脉,是明万历年间俞净意公为祖师传下的。

相传俞祖师早年命运坎坷,科举屡试不中,诸多孩子接连夭折或者失踪。他觉得自己与人为善,不该遭此报应,于是便向灶神祷告,希望老天开眼,免去他的苦难。

灶神却说:“你在人前行善,却在人后造恶,表面一副善人嘴脸,内心却隐藏着龌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想要改命,切莫自欺。”

一番话惊醒梦中人。

此后,俞祖师深自忏悔,改过自新。

年轻时频频落榜的他,后来成功考中进士。又得灶神点化,开辟俞灶一脉,传承至今。

俞祖一脉,传承至今四百年,其中也出过惊才绝艳之辈,也差点传承断绝。

到黄骏这一代,师傅就收了他跟师兄二人。

用师傅的话来说:“你们两个都是胆大心细类型,而且命格够硬。收诡呢,胆子小是做不了这行的,粗枝大叶也不行,一个不慎,就是诡收你。命格不硬也不行,你不硬诡就欺你。”

黄骏做这行已经快十年,从当年一个懵懂小伙,到如今的中年大叔。

首节上一节173/1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