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迫切的想要得分。
李良随后在高位击地传球给到亚当斯,亚当斯接球顺下突破,结果被吹了一个走步。
汤普森过半场后,弧顶背后传球却砸在坎特的脚上,球再被雷霆拿到。
科尔在场边那叫一个急啊,球员们的心态都有些浮躁。
一节追18分,的确太难了,但并非不可能。
首先心态一定要稳住,不稳住心态,一门心思想要快速追分,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李良拿球反击,他是不会怜惜勇士的,中路一条龙强攻,面对勇士三个人的防守,杀入篮下造犯规得手,上罚球线。
如今的李良在快攻中越发难以阻挡,一身的肌肉不是白长的。
两罚全中,分差被拉开到20分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勇士已经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感觉。
在这场比赛之前,所有人都期待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战。
结果,看起来勇士的实力差距和雷霆似乎有些大。
其实比分只是一种表象,并不代表两队实力差距真的就有20分。
像2005年总决赛前四场,马刺和活塞都是在主场大比分战胜对手。
最后天王山才打的异常激烈,并将系列赛拖到第七场。
这种高手过招,临场状态和教练准备有很大影响。
很显然,今晚多诺万在赛前准备以及临场指挥上,都胜过了科尔。
两边手上的牌其实差不多,多诺万大牌更多,一个王两个2。
科尔手上大牌也有,中牌更多,剩下就是顺子。
科尔想要打顺子,结果多诺万利用手上的大牌,强迫科尔出单牌,把他手上的顺子拆散。
然后利用大牌压制对手,让自己的牌能顺利出光。
可以说,赛前准备和临场过招上,虽然比赛尚未结束,科尔却已经输了。
分差来到20分后,勇士依靠艰难的前场篮板,和斯佩茨的篮下造犯规拿下两分。
但随后,高位面对勇士高压防守连环换人阻挡,中路分球给到底角的维特斯。
维特斯接球右侧底角三分出手命中!
又是一个见血致命的三分球。
之后,两边连续几个回合都没有进球,这对勇士来说不是好消息。
李良开始压节奏,抢下后场篮板慢慢过半场,磨阵地。
雷霆现在需要的就是进攻成功率。
坎特和亚当斯双人出来给李良掩护,李良没有选择三分直接投,而是慢慢持球渗透到牛角位,然后突然起跳,中距离跳投出手!
两分命中!
说实话,看到李良这中距离,科尔都想闭眼睛。
去年总决赛,就是被李良在这个位子,用中距离活活给投死的!
李良都还没用中距离跳投命中率提升贴,他怀疑以勇士目前的情况,还需不需要使用道具。
这一球把勇士给投暂停了,科尔望了望大屏幕,分差22分,距离全场比赛结束还剩下8分19秒。
是时候考虑下一场比赛了。
……
大约15分钟后,西部决赛的第一场比赛就落下了帷幕。
勇士在第四节还剩5分钟的情况下,将主力球员换下,放弃了抵抗。
电视台给出了勇士队的板凳席众生相,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今年勇士阵容已经得到了加强,结果李良的队友也得到了加强。
面对这种反复横跳的人,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雷霆维持住20分的分差,一直到最后时刻,勇士外线才命中几个三分,稍稍追回来一点。
但为时已晚。
109:97,雷霆队12分的优势,在主场轻松战胜了勇士,拿到了西部决赛的首场胜利。
库里今晚三分球6投1中,发挥相当失常,和伤病,和雷霆出色的防守有关。
而雷霆这边,李良、杜兰特、威斯布鲁克三巨头分别拿到29分,27分和28分,包揽了球队绝大部分的得分。
三个人通力合作,发挥稳定,将不可一世的勇士踩在了脚下。
因为他们更不可一世。
比赛结束后,李良当选了全场最佳球员,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又到了李良赛后说骚话的时间段。
说实话,李良这两年骚话已经少多了。
毕竟成就系统不给他派任务了,估计是没啥道具可以奖励的了。
没有了系统的勾引,李良自然没有了说骚话的欲望。
但西决,李良还是想说点什么。
面对记者,他直接表示,“我想这轮系列赛不会太长的,我已经在考虑今年总决赛该怎么打了。”
第八百五十八章 对轰
李良赛后的发言……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常规操作了,谁还会感觉到惊讶呢?
有些话,有些事,第一次说,第一次做,大家会觉得震惊。
次数多了,不管实现不实现,打脸不打脸,群众们都会觉得麻木。
什么fo、fo、fo,什么我在考虑下一个对手了,什么我还没出汗等等。
现在球迷们对李良说任何骚话都不再感到惊讶,他放大话大伙儿反而会觉得不习惯。
连多诺万和迈克-布朗,普雷斯蒂等人在比赛结束后都懒得提醒李良,随他说去吧。
不管少部分心里存着“会有奇迹发生”的幻想,大部分人心里都是清楚的,今年的雷霆太强了。
三巨头的配置不是每个球队都能横扫千军。
有些所谓三巨头名不副实,比如骑士三巨头,乔治-欧文两个人是全明星,但在实力上,是无法和杜兰特-威斯布鲁克相提并论的。
有些三巨头则因为技术特点原因,威力无法最大化,比如当年的热火三巨头。
到后来波什也就顶个巨头的名号,实际上就是一个优秀的角色球员,而非核心。
真正为人所称道的,最近的三巨头也就是凯尔特人08年的三人组,各方面的确是绝配,只是年龄稍大了一点。
而雷霆的三巨头,从各方面来讲,都是近二十年来综合能力最强,并且非常契合当今篮球潮流的三人组合。
每个人都是独当一面,可以当强队战术核心(不是波什那种弱队老大)的球员。
都有很强的持球单打能力,有很强的投射能力,其中两个还是NBA最好的外线三分炮台。
这和当年的热火有巨大的区别,詹姆斯-韦德的投射一直都是问题,这倒是他们在战术上很容易被针对。
总决赛更是连续两年被李良给射穿,11年被独行侠给射穿。
常规赛73胜已经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到了季后赛,三人强劲的消化球权的能力,更是无比适合季后赛的比赛节奏。
强如勇士,都在雷霆的天赋面前被压的死死的。
两天之后,双方的第二战在俄城继续进行。
和第一场比赛相比,勇士做出了重大调整。
科尔增加了伊戈达拉的上场时间,全队更多的开始打小个阵容,寄希望在进攻上有所突破。
同时,库里更多的进行无球跑动,减少持球,减少失误。
在第一场比赛中,库里被雷霆的防守压的三分球只投中一个,勇士的进攻战术体系全线崩溃。
第二场,勇士吸取教训,开始让更多的球员参与到进攻体系的运转中。
第一场,雷霆全场抢断高达11次,李良一个人贡献了惊人的6次抢断,创造了职业生涯之最。
第二场,科尔要求全队减少传切,减少短传,增加个人一对一的单吃。
汤普森、库里、伊戈达拉、巴恩斯,拿球以后的第一选择从传切,变成了单打。
这并不是战术的退化,而是面对雷霆高强度防守以及长臂干扰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相应的在防守中,勇士也开始进行绞杀战。
库里被很好的隐藏起来,勇士的锋线近乎疯狂的对雷霆持球人进行包夹和压迫。
上半场,勇士的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场面出现了反转,和第一场相反,勇士开始压着雷霆打,并在上半场领先了雷霆队7分。
勇士的调整起到了效果,更少的失误,更多的传球进攻,更多的造犯规。
勇士似乎找到了应对雷霆的方法——就是用雷霆的打法去对付雷霆。
但雷霆的打法终究是雷霆的打法,人家那么打是因为他们有那个条件。
到了第三节,李良和杜兰特开启了ISO模式,两人开始挡拆。
首场比赛,李良和杜兰特基本上是各打各的,你带着打一会儿,我散步,我带着打一会儿,你散步,中间有威斯布鲁克串联。
当他们两个开始进行挡拆、反跑配合的时候,勇士是很难防守的。
四个人上去夹?其他人还要不要防了?
只能寄希望于两人的手感不好,以及伊戈达拉、汤普森强劲的一对一防守能力。
结果,李良使用了中距离跳投命中率提升贴,率先开始了“牛角位屠杀”。
没有太多准备动作,没有什么技术细节,只要你单防,我运球到牛角位,拔起来就投。
和去年总决赛的情形一模一样。
连中三球,把分差缩小到只差1分。
勇士暂停,暂停回来,轮到杜兰特,右侧低位传球背身跳投,连中两球,把比分反超。
杜兰特在体能充沛的情况下,翻身跳投的命中率是极高的。
你要是夹击,他就往外传,给到弧顶的李良。
李良也不投三分,运球往里刺一步,罚球线或者牛角位,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