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良对于打内线还是比较抗拒的。
布朗认为今天是个很好的机会啊,可以试试这套阵容。
但伯德不为所动,完全没有让李良顶到五号位的意思。
他暂停时只是简单讲了几句,要求加强防守,提醒李良增强篮板拼抢,其他就没说什么。
随后上场后,李良突破篮下跳投命中。
但马上康利在反击中命中三分球,双方的比分被扳平了。
之后李良试图三分出手,没有投中。
灰熊拿下后场篮板,打阵地进攻。
小加索尔低位强吃鲁代日,李良过来协访封盖,干扰了小加的勾手。
没有命中。
可是兰多夫从侧翼插上,抢到前场篮板,补篮得手。
灰熊反超了!
李良这下子火了,喷子火力全开。
“你们这群婊子养的,就没有一个人会抢篮板吗!卡位呢!卡位!你们的屁股都丢了吗!”
这吹风机呼呼的吹,在闹哄哄的现场,都能让场上的球员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步行者在第三节明显被灰熊的高对抗打的有点懵。
斯隆、史蒂芬森都不知道卡位抢后场篮板,难怪要被吼。
鲁代日被骂的有些垂头丧气。
其实从年龄上来说,鲁代日86年生,今年已经28岁了,08年选秀出身。
但在NBA,论资排辈靠的实力还有嗓门以及颜值。
李良自认为三者综合下来,他得分是最高的,所以他资历最高。
就在李良发肝火的时候,一次出界球后,伯德将李良换了下来。
换下李良后,伯德就让李良坐在场边干看,看着步行者分数被反超,内线防守都是窟窿。
看到最后,第四节开始的时候,李良终于忍不住了,对伯德道:“教练,我想打中锋。”
伯德摊摊手,道:”你不适合。“
“要不你上?”
“我要能上我早就上了,你以为我没有上过吗?”
伯德还真的上过。
就是在1981年,凯尔特人和火箭队的总决赛,当摩西-马龙在内线疯狂抢夺前场篮板的时候,伯德挺身而出,在内线和马龙肉搏,拼抢后场篮板。
所以那次总决赛虽然他有8分的黑历史,可是1981年他场均抢下15个篮板球,并且在第一场、第二场都抢下21个篮板球!
这种篮板拼抢能力,绝对是超级中锋级别的。
伯德当初进入NBA,就是从4号位开始打起的,有时候就是会顶到五号位。
他听了布朗的意见后知道,让李良内外结合,打五号位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开创性的。
不过他不想用强,也没办法强迫一个超级明星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他要让李良自己去打中锋,自己去打五号位,自己去开发和感悟新的体系。
坐上来,自己动!
这是拉里-伯德比迈克-布朗这个保姆更加高明的地方。
在眼神对视了两秒后,伯德道:“好,那我希望这场要赢下,而且要赢的漂亮。”
李良点头,道:“我很漂亮,所以我赢的,就一定漂亮。”
伯德笑了笑,吹牛皮不打草稿,还有点小自恋。
但我喜欢。
因为像我。
第五百九十八章 走上中锋之路
第四节比赛开始后,步行者排出了一个小个阵容。
伯德并没有把希伯特放回球场,而是让李良登场打五号位。
四号位上斯科拉,三号位用科普兰,二号位CJ-迈尔斯,控卫则使用史蒂芬森。
这套阵容完全就是一套进攻型的阵容。
迈尔斯有比较强的投射能力,斯科拉也是攻强守弱,可以中距离出手,也可以低位进攻。
史蒂芬森则是全面弱化版的詹姆斯,当然脾气不比詹姆斯小。
这样颇为奇怪的阵容,除去李良这个点不看,给人的感觉就是毫无竞争力。
而加上李良之后……好像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样子。
不过,如果把斯科拉换成韦斯特,把CJ-迈尔斯换成乔治-希尔,那……
怎么感觉还是没有什么竞争力!
反正步行者排出这套阵容的时候,给人感觉就是有些怪异,并且不是很靠谱。
但是李良一上来,立刻在弧顶命中一个三分球,给灰熊以警告。
接着在防守中,步行者突然使出了很少使用的包夹战术。
外线包夹康利,内线就交给李良一个人去护筐。
李良上来就先造了小加索尔一个进攻犯规。
他及时的补位,被小加转身的肘子顶了一下,顺势倒地。
接着,李良后场快速发球,给到史蒂芬森后,步行者的快速反击。
芬森过半场后冲了一下篮下,回球给了跟上的李良。
李良在弧顶持球策应,步行者的进攻阵容完全彻底的拉开。
只有斯科拉稍微靠里一点点,李良分球给到侧翼的CJ-迈尔斯。
迈尔斯利用芬森的掩护在右侧底角找到了投篮空间,三分出手命中!
连续两个三分球,步行者重新建立了比分上的优势。
这套小个阵容用出来以后,步行者的进攻一下子流畅了不少。
李良拥有无与伦比的空间拉开能力,步行者四个人拥有三分能力,而灰熊继续使用双塔,结果就是无法把防守扩张开来。
但灰熊主教练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认为虽然步行者进攻端有了优势,可是防守端漏洞还是很大啊。
小加索尔和兰多夫可以把步行者凿穿。
的确,随后兰多夫背身强吃斯科拉打进,拿下两分。
但转过身,步行者快速反击,李良防守中是中锋,进攻中成为大后锋。
根据迈克-布朗的指示,李良不再前冲,而是拖后,吸引灰熊的防守,让灰熊的防守出现空虚。
灰熊的确空虚了,小加索尔和兰多夫在里面很难出来,出来了就回不去。
李良就高位策应,分球,好像回到了当初在湖人时干的活。
可惜史蒂芬森外线三分没有命中。
灰熊拿球反击,李良作为大后锋,立刻跑回后场去防守。
一回三秒区,李良就在心里吐槽,”妈的,真是把老子当狗用……“
李良在内线一个人独扛小加索尔和兰多夫两人,的确有点吃力啊,相当吃力。
小加索尔高位策应,传球给了篮下横移要位的兰多夫。
兰多夫接球转身再拿两分。
眼看着灰熊又追上来,史蒂芬森外线三分出手命中!
他借助李良的掩护找到了出手机会。
步行者连续三个三分,拿了九分。
而灰熊打成两次,只拿了4分,中间差了5分。
这进攻效率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芬森投进这个三分后,乔尔格终于感觉有点不对,叫了暂停。
步行者并不是一个擅长三分的球队,他们的防守也不是这个套路。
这突然一变,打了几个回合,乔尔格发现问题了。
灰熊的防守有种使不上劲的感觉。
你要上对抗,咋上啊?
步行者外线就是传导,利用相互的掩护,来伺机空切或者投三分。
他们放弃了低位和大量的突破,并充分利用李良这个高炮台的作用,把他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半场。
况且李良现在还有了突破的能力,防守他的难度是倍增。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勒布朗-詹姆斯拥有了李良超强的三分能力,那他的传球、策应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李良的传球夏天也是经过加强的,何况还有几个传球的技能。
当灰熊暂停回来,把兰多夫换下,也用加索尔打一大四小的时候,李良在进攻中的灵活性就体现出来了。
在用死亡缠绕从加索尔手下断球后,李良没有反动反击。
他自己运球控住节奏,在外线运球观察,然后突然持球加速。
中路直接杀篮下,小加索尔协防,李良击地传球,给到斯科拉,斯科拉轻松上篮得手。
这套阵容在慢慢的显现出它的威力。
迈克-布朗之所以力主这套打法,就是希望把李良的作用最大化。
这点和当年在骑士为詹姆斯搭建阵容的思路是一样的。
不同的地方在于,詹姆斯要射手,要大中锋。
而李良自己就是联盟最好的射手,同时中锋在联盟已经势微了。
迈克-布朗的思路是,给李良搭配几个防守比较好的外线,有三分和突破能力,内线用一个能吃饼,能中远距离投篮,能四能五的前锋,然后具体怎么打,就全看对手的配置和李良在场上的感觉。
在防守端让李良顶中锋,实现整个阵容的轻型化,灵活化。
这是布朗在骑士-詹姆斯模式失败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