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实在不行,比如系统某天突然消失,那李良只好回国去卖拖拉机和猪饲料,并继承他老爹几个亿的资产了。
为了不去卖拖拉机和猪饲料,他一定要努力训练,先把这个明星级难度的任务给过了!
说干就干,现在是上午10点多,洗漱一番吃个饭,李良就换上运动服,直奔球馆。
今天的球馆依旧空无一人,赛季已经结束,如果不出所料,全队将会少一半的成员。
现在,学校的招生处估计已经开始四处搜罗新队员了,NCAA总冠军的名头一定能为他们加成不少。
据说他们今年的目标是《今日美国》评选的全美最佳球员,诺伦斯-诺尔。
一位同样身高臂长的天才内线,希望用他来填补戴维斯离开后的球队内线空缺。
当然,这和李良已经没有关系了。
热身完毕后,李良一个人继续进行三分练习。
没有了魏大至的帮助,李良的速度慢了不少,投完以后要自己捡球。
就在他感到困扰的时候,有人打开了体育馆的大门,李良一瞧,竟然是球队主教练卡利帕里。
“嘿,约翰!”
李良朝卡利帕里打招呼。
卡利帕里看上去精神头不错,穿着教练服,看样子昨晚他没有被榨干,或者精力很旺盛。
“嗨布鲁斯,昨天你在舞会风头很盛,你要是进军娱乐圈,说不定能有一席之地。”
卡利帕里道,昨天他一样参加了派对,看到李良在舞池里可比在篮球场上引人瞩目多了。
“不,我不想进军娱乐圈,我就想进NBA。”李良说着,继续练习三分,他在弧顶连投了五个,还不错,进了四个。
卡利帕里走上前,帮李良捡球,然后把球重新排进篮架,推了过来。
“谢谢,约翰。”
“我听说你昨天在这里练了一下午的三分球,就想你今天会不会来,没想到你真的在。”
卡利帕里上午正好遇到了球馆的管理员,管理员向他提起这件事,说布鲁斯-李在球馆训练了一个下午。
李良道:“怎么样,是不是很感动?是不是被我这种恒心感染了?”
卡利帕里笑了笑,道:“臭小子,别来这套,我还是想说,你真的很难进NBA,哪怕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训练,还是很难。”
李良道:“得了约翰,不要劝我了,你知道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
李良心想,老子有系统的帮忙,难道还能告诉你?
卡利帕里道:“对,我不是来劝你的,我来帮帮你。你的精神值得赞赏,如果琼斯或者其他人有你这样的努力,他们一定能打得更好。”
“你要怎么帮我?”
“当然用教练的方式来帮你,难不成我只是给你捡捡球吗?”
说完,卡利帕里一边帮李良捡球,一边对李良的投篮姿势、脚步进行指点。
卡利帕里是肯塔基的主教练,全队十多名球员,平日里他不可能就某项技术进行一一指导,更不用说李良只是个饮水机。
现在,他能对李良进行单独辅导。
一个人练,和有一个人在一旁看并进行纠正,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卡利帕里虽然不是专业的投篮教练,但投篮这种最基础的篮球技术,他还是很有见解的。
“脚步,你要注意你的脚步,脚步一定要稳定,从你的脚开始,腿,身体,手,要保持一个稳定的范式,这是保持连续进球的关键。用你最舒服的姿势站,然后把这个姿势记住,然后永远都用这个姿势去出手。”
卡利帕里不停的矫正李良的出手身姿,练习又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又是1000次投篮,这回练完,李良感觉要累趴下了。
有个人在后面拿着鞭子抽,感觉的确不一样。
魏大至在的时候,他要是累了还能偷偷懒,卡利帕里在就不行了。
“不错小子,很不错,你的投篮天赋的确可以。如果你想进NBA的话,或许史蒂夫-诺瓦克会是你的榜样。”卡利帕里在陪着李良练了几个小时后,这样评价他。
史蒂夫-诺瓦克,看起来李良的确和他有不少相似之处。
身高瘦长,身体素质一般,除了投篮,其它方面都很平庸。
诺瓦克最引以为傲,也是在NBA立足的根本就是他的三分球。
他在NCAA四年三分命中率高达46%,进入NBA后也始终保持在40%以上的高命中率。
他在训练中投定点三分,扔50个能进47到48个,命中率高的可怕。
当然,目前来看,李良的三分水平远比不上诺瓦克。
不说空位定点三分的能力,诺瓦克接球就投,以及在NCAA中摆脱防守,强对抗下的投篮能力,都要比现在的李良强。
不然就不会诺瓦克大学四年场均12分,而李良大学四年场均饮水机了。
诺瓦克的选秀顺位是二轮总第32位,应该说是第二轮很高的一个位置。
李良想自己加练一个月,靠这个系统,都不一定能在这个位置被选上。
不过管他呢,能选上就OK了。
要对自己有信心!
而且他确信,自己一定会比诺瓦克强,而且要强的多!
“等着瞧吧约翰,到时候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高配版诺瓦克…不对,好像高配也强不到哪儿去…”
第十三章 成功过关
接下来几天,李良继续坚持每天下午在球馆投1000个三分,晚上则进入系统进入三分大赛挑战伯德和25分的记录。
伯德在被李良激怒几次后,已经不会再出愤怒值了。
李良干脆省去这个步骤,专心投入大赛中。
没有了李良的激励,伯德决赛的分数开始保持在22分左右。
对于李良来说,击败伯德已不再是任务的重点。
有两次他都投出了24、23分,击败了伯德拿到三分大赛冠军。
在全场的欢呼声中,他高高举起三分大赛的冠军奖杯。
可惜最后还是弹出来一个任务失败
面对这种情况,李良只能空喊一声“我甘李良!”
系统把任务等级给提升了,虽然奖励更多,但到不了手的奖励都是空的。
没有办法,李良只能继续坚持训练和做任务,让自己在三分大赛中的心态愈加平和,逐渐达到一种“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状态。
就算拉里-伯德在他面前走来走去喷垃圾话,李良都面不改色,心中毫无波动。
而且李良发现,自己的六维能力并不是一动不动的。
他的空位三分从之前的56提升到了60,有了4个点的提高。
基本投篮提升了2个点,达到了73点,强投三分提升了2个点,来到3点。
也就说,系统可以提升能力值,但平日里艰苦的训练一样是可以的,只不过提升很慢而已,并且有天花板。
除了进攻能力外,在精神能力这一栏,抵抗压力从60提升了5个点,到了65,抵抗干扰从50提升了5个点,到了55,关键时刻从10提升了1个点,到了11。
这个说明,系统任务环境对人心态的锤炼,一样是有效果的,并能显现在面板上。
这种动态变化给了李良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从4月3号开始,半个月的时间,李良坚持不懈每天进行一千球的投篮训练。
卡利帕里时常抽空过来进行指导,帮助李良稳定投篮身姿。
一直到4月下旬,卡利帕里要开始和学校招生处一起去全美拜访那些天才高中生,用他名教头的身份“勾引”他们来肯塔基上学,所以没有办法再帮李良训练。
两个星期的时间,卡利帕里看到了李良的刻苦和坚持。
他只能感慨,如果上帝多给李良一些天赋就好了。
李良倒是没有这种感慨。
他从一开始的着急,到慢慢放平心态,到现在站在三分线前,已经信心十足,视拉里-伯德这种历史级巨星如无物。
毕竟真实的历史三分大赛只有一次机会,他现在可以一次又一次存档挑战,感觉自然不同。
卡利帕里离开的第一天,这天李良没有去球馆训练。
他选择去放松身心,跑跑步,看看电影,看看比赛,还和魏大至打了几把游戏。
到了晚上,他再进入全能王者系统,此刻1986年的三分大赛对他来说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场边的解说是里克-巴里和比尔-拉塞尔,六七十年代的两位伟大篮球手,做解说真是糟的不能再糟。
还有场下的记者、观众,李良每一个都很熟悉,甚至他们要说什么,会有什么表情他都清清楚楚。
一种了若指掌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好。
伯德照旧“争第二”的宣言,李良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什么都没说。
来到场上,第一轮,李良拿到17分,比伯德高一分,过关。
第二轮,李良拿到20分,状态慢慢好了起来,进入决赛,得分还是比伯德高。
这样,伯德第一个出场,他比历史多拿了两分,拿到了24分。
一个相当高的分数。
不过,伯德得多少分已经不重要了。
伯德已经不再是李良的对手,甚至25分的记录都不是李良的对手。
李良的对手只有他自己。
在李良眼中,球馆依旧闪亮,耳边,观众的呼喊声依旧吵闹。
但在他心里,世界上就只存在他,篮球,和篮筐。
第一个点,李良全中,左侧底角是他最喜欢的点,未来或许会成为他的舒适点。
第二个点,左侧45度,这是球星们最长出手的点,是三威胁的好位置,依旧全中。
第三个点,弧顶,距离最远的点,但也最正,手感一旦上来,这个位置可以连中,李良又投了一个全中!
他已经拿到了18分!可李良心里全没有去想分数,他只是拿球,出手,再拿球,再出手。
第四个点,还是全中!24分了!最后一个点只要进两个,就能完成任务!
之前李良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拿到了25分,再进一个就行。
可就是进不去,甚至能浪费3个球的机会。
这一次,李良什么都没想,只是跑到右侧底角,拿球,出手,也不看进不进,只是继续拿球,出手。
第一球,“唰”,进了。
第二球,“唰”,又进了!他已经完成了任务!
但他继续出手,第三球,“唰”,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