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墙用了青砖,墙下种了刺荆等灌木,栽了蔷薇,待得夏日,蔷薇爬满墙头,鲜花盛开,聆听院里读书声声,想必就是粮囤村里最好的风景。
不得不说,孩子永远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存在。
自从学堂开始修建,村民们就开始兴奋的睡不着,尤其是三个庄子的庄户人家。
林家成了他们的新主子,虽然许诺了年底按照工分分红,虽然村里变得干净,大路条条,虽然粮食发到家,但同过去太多差异,他们心里还是没底。偶尔夜里说起,都是叹气,盘算着,先跟着好好干活儿,到底要多相处,再看看年底如何。
但如今学堂开建了,家里的淘气小子们,马上就能读书学写算了。不用他们交束脩,一日两餐在学堂吃,纸笔也都是学堂供给,衣衫也是学堂里一年发三套,几乎就是学堂替他们养孩子了。
最重要的是进了学堂的孩子,只要肯努力,一年后就是写算能手,到铺子里做伙计,甚至管事都不在话下。
别的不说,就看水泥作坊的林富管事,听说就是北茅学堂出来的,一年毕业就做了先生,又考了童生。如今虽然不再科考,做了管事,一日同众人一样是三个工分,但他可是管事,年底主家另外有红封赏赐。
以林家的大方宽厚,红封绝对要别工分分红多啊。娶媳妇,建新院子,做什么都够啊。
退一万步说,家里孩子学好了写算,那可是自己的本事,谁也抢不走。
就是将来主家不重用,或者主家出了事,他们到了哪里也都谋生容易啊。
总之,孩子读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有人的积极性,因为这一座学堂彻底调动起来。
平日无论在哪里忙碌,只要直起腰看看远处高高耸立的图书楼,所有疲惫都会一扫而空,再弯腰忙碌都满脸笑容。
学堂,就是家家户户的希望所在。
猪舍里,前几日刚刚在外边抓了一百头小猪圈进去。
而鸡舍那边,小鸡雏尚且没有孵化出来,但孩童们已经跑去田间地头挖地龙了,五文钱一斤,一日一斤,得了铜钱也足够他们在货郎那里买麦芽糖和点心了。
狼头村那边离得粮囤村太远,林富回了一趟林家同老爷子说了几句,老爷子一挥手就在狼头村附近另外建一座学堂,不必太大,一个小院子就成。附近三四个村子都可以借力,孩童加一起有个百十人。
建院子加一年的粮食用物供给,花费不过二百两银子,但却是凝聚人心的绝好办法。
果然,因为抽掉太多熟手的狼头山水泥作坊,在周围几村补充了七八十个人手,却半点儿没有吵闹慌乱,平静一如风暴前的大海。
而那根定海神针就是正在挖地基的小学堂,但凡在作坊上工的人,家里都有一个名额送孩子到小学堂读书。若是家里没有孩子,也可以推荐别的孩子。
消息一传出,工人们白日里上工,回家之后,所有人都发现门槛被踏平了。有打听消息的,也有巴结想要读书名额的,瞬间把每个工人都炒成了村里的人们人物。
距离狼头村十里有个村子叫虎王沟,据说早年间附近有老虎出没而得名,也是三四十户人家,二百多人。
先前水泥作坊招工,村里十几个后生汉子被录取。
这些时日,他们早晚一起出门回家,都是相处的极好。
这一日早起,他们又聚在村口,顶着晨光往水泥作坊赶路。
有后生手里拿了两个肉包子,问询身旁的汉子,“六子哥,你吃不吃包子?
“哎呦,肉包子呢!”
叫六子的村民是个大肚汉,但凡是吃的,来者不拒,接过去就咬了一口,末了问向后生,“你怎么不吃?”
第870章 抓奸细
后生骄傲的抬了下巴,得意道,“我今日要跟着管事往粮囤村运水泥,午饭要在庄里大灶吃。”
“怪不得你小子不稀罕吃腊兔肉的包子,这是嫌弃上了,留着肚子中午吃好的呢。”
旁边几个村人也是跟着起哄,“上次我跟管事过去的,你们不知道,那边庄里的大灶油水太厚了,炖菜的汤都是骨头熬的,而且骨头就放盆里,谁想啃都能去拿。我运气好,赶上吃白米饭,真是香啊,我一口气吃了四碗。若不是管事拦着,我还想再填一碗。”
“管事是怕你撑死了,给咱们作坊丢脸呢。”
众人都是笑起来,神色里都是羡慕,但也不嫉妒。因为林家大方,但凡送水泥过去的车队,都要留吃一顿午饭,偶尔还会发几块点心垫肚子,这就成了作坊这边的肥差。
而林富行事公平,这样的肥差就由众人轮流,所以,每月众人都能去一趟。
“也不知道今日中午吃什么,我昨晚惦记都没睡好觉。”先前说话的后生忍不住舔舔嘴唇,惹得旁边的六子开玩笑,“你确定是馋的睡不着,不是因为想媳妇儿,我可听说了,桃花的老娘可是去过你家了。是不是桃花家里要你把她弟弟送去学堂,然后桃花就做你媳妇了啊?”
后生听得红了脸,含糊道,“我也没在家,不知道我娘怎么应对的。都是乡里乡亲,桃花不嫁我,我那个名额也能送她弟弟读书。”
“哈哈,你小子倒是大方。”
这般说笑着,众人不大一会儿就走出三里路,有人忍不住就道,“管事说,今年加紧往北茅铺路,明年作坊的水泥烧的多了,就给咱们各村铺路呢,到时候就更好走了。”
“可不是吗,到时候可不用一下雨不能出门了。”
“我娘还说趁着天晴要往京都走走,也踩踩咱们烧的水泥铺的路呢。”
众人正说笑,斜刺里的小路却是赶出一辆牛车,一个中年汉子坐在车辕,见了众人就笑道,“各位兄弟是往哪里去啊,要不要捎带你们一段儿?”
乡里乡亲,捎个脚儿都是正常,众人都是欢喜应了,空牛车就跳上五六个人,其余依旧跟着牛车走路。
那汉子却是依旧招呼众人,“哎呀,客气什么,乡里乡亲的,都上来,走路多累啊!”
村人们互相看了看,都觉得有些不对劲。倒不是别的,实在是拉扯的老牛拉了车夫加几个村人,已经累得要喘粗气了。若是再加上他们几个,怕是要累伤了。
可是车夫好像半点儿不心疼自家的牲口,热情的有些太过火了。
六子摆手笑道,“不了,大哥,我们换班儿坐会儿就行,左右也不远。”
好在那汉子也没继续招呼,反倒同众人聊起了家常,“你们是在狼头村那个作坊上工的吧?听说那地方伙食好,吃得饱,工钱给的也厚道呢,我家小二想去,都没去成。”
众人听得有些骄傲得意,就道,“是啊,这作坊是林家的,主家厚道,从来不亏待我们呢。听管事说,过些时日还要招工,到时候让你家兄弟再试试。”
“哦,还要招工?这可是好事儿,这么说作坊里活计很多啊,我听说那水泥铺成的路可结实了。这真是奇怪啊,石头敲碎了和沙子混一起,就能铺路了?”
“当然不行了,石头要扔炉子里烧的!”
有个后生随口应了一句,那赶车的汉子呵呵笑,“烧石头,这可是有意思,石头烧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水泥啊,怕是废柴火吧?”
六子走在最后,许是脚上踢了时候,他弯腰摸了摸,待得起身就快步追上了牛车,走在车夫身旁。
车夫还要问询的时候,六子却突然指了旁边的田里嚷道,“快看,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