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被逼的没有活路,有人自杀了,有人出家了,有人远走它乡,隐姓埋名度日,结局都很凄惨。
姑娘为后生守坟,一辈子隐居深山。
结局时候,姑娘跪在坟墓旁,一边喝酒,一边同坟墓里的丈夫唱道,“天下唯有你一个怜惜女子,然而你还去了!天道不公!这世间若是没有女子,又怎么会有世间!若是女子轻贱,那从女子肚里出生的男子怎么就会高贵!”
林佳选的女角是个新人,眉眼间有三分英气,唱腔也偏中性,这一声声唱出来,简直声声泣血,喊出了千百年女人心里的不平之意,委屈和愤怒。
故事会楼上楼下,安静如同被时间定格,所有女子的帕子都被湿透了。
她们的人生中,又怎么没有遗憾呢。读书好,却只能看着愚笨的兄弟去科考,她们只能学针线学管家。日日圈在后院,见到的天空只有巴掌大,出个门就像过年一样惊喜。甚至还要被家族嫁给不喜欢的男人,为家族牺牲。被丈夫轻贱苛待,也只能忍受,不能有一句反抗。和离或者被休弃,等着她们的就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
天道不公,还是世道折磨,谁说得清…
当幕布徐徐落下,良久,楼上楼下才开始爆发轰鸣的叫好和掌声。
妇人们激动的不知道如何表达她们的激动,齐齐涌向门外的栏杆,冲着楼下的舞台,抛洒银钱、首饰,全力打赏这些说出了她们心声和不平的戏角们。
林佳亲自上了台,同众人团团作揖,末了借助声螺说道,“各位,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故事却大半情节都来自于历史的某段真实。世道不公,对女子残忍又冷酷。但世道不易改变,我们却可以从自己做起。旁人可以轻贱女子,女子却不能轻贱自己。流言伤人,甚至会轻易毁了一个女子的人生,所以,谨言慎行,不寒人心,也不做寒心人。”
这一次,回应他的是潮水一样的掌声…
散场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一辆辆马车载着看客们纷纷归家。
而新戏大红,也彻底开始了。
女子们极力同家里的长辈或者友人们推荐,甚至还怂恿男人们去看一看。
男人们见女人们如此,本还有些不屑,但架不住好奇,第二日不是女子专场,于是也就买了票去看个究竟。
结果,看过之后,有的男人沉默了,有的大声斥责荒唐。
就这般,取名《金钗记》的新戏,就在女人的眼泪和男人的叱骂声中,一日比一日火爆。
粮囤村里,老少妇人们几乎也都看过了,偶尔聚在村头闲话儿时候,说起来就道,“佳少爷以后就该多写一些这样的本子,咱们女人也不是没有能人,还不是让这些臭男人管束着,这不成,那不可以。动不动就女人怎么怎么样,没有女人,他们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可不是吗,咱们住在村里还好,男人们还多半不错,起码看着我们赚钱回来,做饭带孩子的,不敢怎么小看我们。但城里那地方,越是大户人家的女人越不好过呢。”
“就是,起码咱们还能出门走走,聚一起闲话儿几句,进城做个小买卖,甚至去南边太平港或者去作坊做工,也算开开眼界。那些大户人家的女人,一辈子就在两个院子里圈着,娘家和婆家,也真是可怜。”
“咱们也是托了主家的福,否则也没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我家男人赚不回银钱,家里吃不饱,他着急就拿我撒气。如今,他见我都是笑脸,倒是我从城里回来,累了,还能给他点儿脸子看。这女人啊,什么时候都得自己立的起来,要自己有本事,能赚银子,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
“是啊,我打算去主家问问,若是能成,就把俺家二妮送去医院那边学点儿本事。”
“这个好,我也这么打算呢。我家丫头笨,学医术估计不成,我打算让她跟我学做吃的,以后嫁到哪里,随便支个摊子,都能养家糊口。”
“那好,咱们到时候一起去说。”
村里女人们动了这个心思,就趁着去林家帮忙的日子把事儿说开了。
今年家里玉米收的多,天气又寒凉了,娇娇想起前世吃过的豆包,特别顶饿又好吃,就打算试试。
第1376章 几分希望
万一做的好,发动人手做一批,放进空间给西征做军粮。到时候只需要热一下,一个豆包,两口下肚儿,却能顶一个馒头了。
而且玉米面也成,大米也能做白米面儿。
林家的丫鬟不少,人手也足够,但董氏和冯氏却喊了村里妇人们帮忙,为的就是同村里妇人们说说话,及时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也为了个热闹。
玉米和大米都分为黏米和普通两种,每种各占一半,浸泡之后,上磨磨成浆水,控出水份之后,揉成团,稍微捏一下,包上豆馅儿,再团好就成了豆包。
妇人们都做惯了厨事,这样的活计都觉得简单,不过一会儿就上手了。
高粱秸秆串成大圆盖帘儿上,一个个白色或者黄色的小豆包,挤在一起,看着就分外的热闹喜气。
灶间第一锅整出来,众人围在一起,夹起热腾腾的豆包粘点糖霜,又甜又粘牙,几乎立刻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
“哎呀,这个真是好吃。”
“可不是吗,原来金米还能这么吃。”
娇娇因为实在家里,被老娘开恩准许出来走动。她笑嘻嘻凑在奶奶身边,听得这话就嘱咐众人,“这东西好吃,但是吃多了伤胃,三四个就能顶一顿饱饭了,不能贪嘴。”
“好咧,小姐放心,大伙儿日子好过,如今肚子里不缺油水了。”
众人笑道,为此说起当初老太爷总开流水席,有人撑的回家睡不着,绕着院子跑的事,都是笑得心酸。
有妇人就趁机说起先前盘算的事,“小姐啊,我们早前闲话儿时候合计了一下,家里小子娶了媳妇儿,咱们好好待着儿媳就成了,但闺女却是要嫁出去。以后在婆家如何,实在不放心。带多少嫁妆,都不如闺女有本事。所以,我们相求小姐给家里闺女指一条明路,看看她们学点儿什么本事好呢?”
“是啊,小姐,嫁妆多少都有用完的一日,但学了本事,家里就不用担心她以后没饭吃。就是婆家也能高看一眼,不至于给她气受啊。”
“我也是为了家里的妮子愁死了,疼了十几年,嫁出去之后过得不好可怎么办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冯氏先前被娇娇气得狠了,说到底,就是故事这场金钗记也是为了她先前的错事在弥补。
甚至皇后娘娘那里,还不知道如何恨林家呢。
这么一算,生儿子反倒不费心,生归心却是心肝肺儿都跟着在冷风里游荡,生怕有个不好。
“说起来真是这样,我家也是跟着小子们什么不用费心,就娇娇这丫头不懂事,常气得我头疼。”
冯氏瞪了闺女一眼,见闺女笑的讨好又忍不住好笑,吩咐道,“你婶子大娘们都开口了,赶紧帮忙想个办法吧。村里的丫头都学点儿本事,这是好事儿。”
娇娇倒是不犯愁这个,医学院那边的女子分部,如今也算成型了,小护士们照料病人,学习病理、配药,都很是胜任。
如今不过是扩大一下,拓展几个方向罢了。
所以,她一口应了下来,笑道,“婶子,大娘,你们别急,就是你们不说,我原本也打算开春时候张罗开女子学院了。咱们不学那些三从四德,从简单的写算开始教,然后可以学医做医女,也可以做小学堂的先生,也可以琢磨衣衫式样,甚至自己制作胭脂水粉。总之,村里的小姐妹肯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说不定学了本事,不等出嫁,嫁妆都自己赚出来了。”
“太好了,这可太好了。”
妇人们都是欢喜起来,“这么听着,我都想去学学了。”
“我替家里丫头谢小姐了。”
“小姐就是聪明,什么难事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