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 第521节

  江伯宁平日里专门在酒楼里面当掌柜,算账是他的老本行,他拿起账本细细翻看,良久才抬起头,冲自己的亲爹说道。

  “咱家的粮食数量真的排在倒数第十。”

  江林海不敢置信:“这怎么可能?咱家三十亩的良田,收上来的粮食怎么可能比别人少那么多?!”

  最后还是江丰年给出了解释。

  “若放在往年,你家那三十亩良田放在村里算得上是中产之家,可今年不同,村里很多人家都在微丫头手里租了田地。这些人之中有些只租了几亩地的,他们私下里商量好了,要把收上来的粮食凑到一起,这样一来他们的粮食数目就比你多了。”

  江林海非常不满:“咋还能这么做呢?”

  江丰年说:“他们租的都是微丫头家的田地,收上来的粮食一大半都要交给微丫头,搭伙一起算的话更加方便。你要是不满的话,你也可以找人跟你一起搭伙凑数,只要你的粮食数量能超过其他人,我就让你排到前面。”

  “这可是你说的,我这就去找人!”

  江林海扭头去找人凑数。

  由于今年可以从江微微手里租种田地,所以今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收成,不用像往年那样,自家没有地种,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家丰收。

  也正因为如此,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即便因为干活累得满头大汗,脸颊被太阳晒得通红,可他们只要看着面前成堆的粮食想,心里头就高兴。

  再加上风谷机的出现,让他们不必再承受舂米带来的劳累,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力气去做别的事情,比如说搓麻绳做牙刷,亦或是去顾家的肥皂作坊干活,这些都能让他们额外赚不少钱,家里的日子也随之好过了许多。

  原本因为朝廷征兵带来的阴霾随之散去了一些。

  

第910章:瞧不起

  晒谷场上一片其乐融融。

  江林海到处找人搭伙凑数,他原本以为这事儿应该很轻松的,谁知村里人都不愿意。

  这个说自家粮食数目够多了,名次很靠前,不需要跟人凑数;那个说自己不在意被安排在后面,反正总会轮到他家的,他不着急。

  起初江林海还以为那些人说的都是真的,只能转而去找其他人。

  可是他把晒谷场上的人全都找遍了,竟是一个愿意跟他搭伙凑数的人都没找着!

  总不可能每个人都凑巧有理由不跟他搭伙吧?

  此时就算他再怎么不愿承认,也知道了不是别人凑巧有理由不能跟他搭伙凑数,而是因为人家都不愿意跟他搭伙。

  说白了,就是大家都不待见他。

  江林海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在村里的人缘怎么就差到这个地步了?

  他不信邪,随手抓住一个村民问道。

  “你知道我家老三当官了吧?”

  被抓住的那个村民恰好就是银杏婶子的儿子,名叫杜沛。

  杜沛一脸莫名:“我是听说有这么回事,但不晓得是真是假。”

  “是真的!我家老三真的当官了,他如今是四品的将军,厉害着呢!”

  杜沛敷衍地应道:“哦,是吗,那真是恭喜你了哈。”

  说完他就要甩开江林海的手,打算继续去干自己的活儿。

  江林海却抓着他的胳膊不肯松开,追问道:“既然你知道我家老三这么厉害,你咋就不肯跟我搭伙凑数呢?”

  杜沛无奈:“你家老三的确是厉害,可这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怎么就没关系了?只要你们跟我打好关系,将来老三说不定能提携一下你们家,你得我家老三现在可是大官,要是你们能得到他的提携,那可是大造化!”

  江林海说这话的时候故意拔高音量,想让周围其他人也都听到。

  事实上大家的确是听到了,可真正搭理他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就连杜沛也是一副很想赶紧甩开他的样子。

  杜沛其实已经很不耐烦了,他还有很多活儿要干呢,没功夫陪江林海在这里浪费时间。

  可是看在对方年纪大了的面子上,杜沛还是耐着性子跟他说:“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巴结江叔安,也应该去找江大夫打好关系,全村人都知道江叔安最在乎的人就是她。”

  杜沛说江叔安最在乎的人是江微微。

  那么身为江叔安亲爹的江林海呢?难道江叔安就不在乎了吗?

  这话杜沛没有说,但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江林海的表情僵住了。

  他想要辩解,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似乎无论他说什么都是错的,因为江叔安跟家里人不和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人甚至亲眼看到过江叔安对着家里人拔剑相向。

  都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了,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杜沛趁机甩开他的手,转身去忙活自己的事情。

  江林海在原地站了会儿,见四周有不少人都在偷偷往这边看,像是在看一个笑话。

  原本以为有个当官的儿子,他就能在村里扬眉吐气,可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他非但没有得到村民们的尊崇,反而成了被众人排斥的对象,这让他心里越发憋闷。

  其实村里人以前并没有特别排斥江林海,在他们看来,江林海虽然有点小毛病,但也无伤大雅,他就跟村里那些普通的老汉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可自从去年他跟江微微断绝关系后,他家里闹出来的那些事情,每一件都让人看不起。

  远的不说,就拿之前村里闹疫病的事情来说吧。

  那个疫病是江林海家里的人招惹来的,若非赵氏把疫病带到村里来,村里人也不至于被逼着拖家带口地背井离乡,整个村子都差点被毁掉。

  更可恶的是,江林海明知道自家媳妇染上了,还不肯出来承担责任,连他媳妇的丧事,他都没有露过面。

  在村民们眼中,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毫无责任感,完全不值得信任!

  如今村民们很看不起江林海,不屑与之为伍。

  可怜江林海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在旁边琢磨了好久,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问题应该出在老三身上,都怪老三做事情太狠绝,一点都不知道遮掩,导致全村人都知道他跟家里人关系不睦。

  现在就算是江林海想要打着老三的名号在村里做点什么,也不会有人搭理他。

  江林海暗暗想着,老三是靠不住了,只能靠老大了。

  希望老大能够争气,给家里挣个军功回来,到那时候看看还有谁敢瞧不起他们家?!

  ……

  接连好几天的大太阳,让村民们一口气把所有稻谷都给晒干了。

  接下来只要在家里把这些稻谷给脱壳就行了。

  大家按照村长安排好的顺序,挨个去村长家里租借风谷机。

  有些从外村来这里走亲戚的人,瞅见了风谷机,并亲眼见识到了风谷机的妙用,一个个都看红了眼,他们也想租一台风谷机回家去用。

  可风谷机就只有十几台,村里人都不够用呢,哪里还有多余的风谷机借给外村人。

  江丰年让那些外村人等过段时间再来,到时候村里人都用完了风谷机,这些风谷机自然就能往外村租借。

  那些外村人没能借到风谷机,一个个都很失望,回到家后,他们将此事告知给了亲友,一传十十传百,风谷机的名声不胫而走。

  这年头粮食就是所有人的命脉,是一切的根本,只要是跟粮食相关的东西,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所有人的注意。

  不断有人前来云山村,想要买一台风谷机,还有人出高价购买风谷机的制作方法,陈木匠更是成了商户们争相笼络的香饽饽。

  陈木匠做了大半辈子的木匠,还从没接受过这么热情的待遇,吓得他都不敢出门了,最近他天天躲在家里研究怎么改进风谷机,家中大门紧闭,谁来了都不见。

  伴随秋收的结束,百姓们的存粮得到补充,日子刚刚松快了些,南楚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征税。

  

第911章:收税(1)

  每年秋收后两三天,也就是八月初的时候,是百姓们向朝廷缴纳赋税的时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官吏们就会离开县衙,前往下辖各个村镇,挨个收取赋税。

  南楚的赋税分为好几种,有田税、地税、资产税,除此之外还有人头税,人头税又分为成人和未成年两种。

  田税不论产量多少,每亩地都要向朝廷上交两石粮食,不要以为一石粮食不多,要知道这年头没有化肥和杂交稻,田地产量非常有限,而且这里也没有什么早晚稻之说,一年就只有一次收获,也就是秋收。就稻米而言,每亩地的产量只有五石,番薯和玉米的产量要多些,但朝廷收税不要这些,只要大米。

  换句话说,农户们辛辛苦苦一整年,其中有一小半的粮食都要作为田税上交给朝廷。

  这还算是太平年间,赋税比较轻的,听说在前朝末年,皇帝昏聩,奸臣当道,贪官污吏遍布朝野,徭役赋税年年增加,百姓们辛苦一整年的劳作,最后连一粒米都剩不下,全都要上交给朝廷。

  也正因为百姓们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推翻了那个早已经腐败的旧朝廷。

  如今南楚只收一小半粮食作为赋税,百姓们都觉得可以接受,至少跟前朝末年比起来,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地税针对的是民宅,它以民宅面积大小作为交税的基准,面积越大税款越高,大概每亩地是一石粮食。

  资产税相对比较复杂,它要先将百姓们家中的资产全部记录在案,根据资产多少再去确定应该缴纳的税款,一般来说,农户们都没什么资产,这一部分需要缴纳的税款很低。

  可商户们就惨了,他们都有各自的营生,那些营生全都要计算到资产之内,等官吏们核算完要缴纳的税款,最后的数字通常都能让商户们脱掉一层皮。

  这也是为什么商人在古代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他们通常要缴纳比农户更重的税款,即便赚得再多,最后绝大部分的利润都会流入朝廷的腰包。

  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说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拥有各种特权,即便名下产业遍布天下,需要缴纳的税款却少得几乎可以忽视。

  人头税很简单,直接按人头收税就行了,十六岁以上为成人,十六岁以下为未成年人,成人要缴纳成人税,每人每年一石粮食或者两匹麻布,未成年人则减半。

  这里面有个非常坑爹的漏洞,法律规定成人每年只需缴一次税就行了,但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却没有次数要求。

  换言之,只要官府乐意,随时都能增加征缴未成年人人头税的次数。

  像是前朝末年,官府横征暴敛,肆意增加征收未成年人头税的次数,最严重的一年可以增加到上百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百姓们实在拿不出粮食交税,全都不敢生孩子,即便生了孩子也要悄悄杀死,传闻野外河中到处都能看到被丢弃或是杀死的弃婴尸骸,其惨状可想而知。

  如今江微微家里有田产两百七十亩,按理说应该要缴纳一笔高昂的税款,但因为顾斐是举人,拥有减免赋税的权力。

  她家的田产税款只需要缴纳正常人三分之一,另外家中的人头税全部免除。

  至于资产税,若顾斐只是举人的话,资产税是要如数上交的,但他如今不只是举人,而且还是从四品的京官,享有资产减免的特权,于是这一部分又被减去了一大半。

  饶是这般减了又减,江微微最后还是出了差不多两百石的粮食。

  一石粮食大概等于现代的一百斤,也就是说她一口气就要拿出两千斤的粮食,作为赋税上交给朝廷。

  好在这次秋收让江微微家的粮仓已经满了,另外她之前还从外地买回来四千多斤粮食,她直接让人从中拿出两千斤让官吏运走就行了。

  江微微不差钱,再加上县吏们知道她有个当将军的亲爹,对她是客客气气的,完全没有传闻中县吏催缴赋税时的那般骄横。

  在清点完粮食的数目,确定无误后,为首的那个县吏冲江微微拱手,脸上堆满笑容。

  “江大夫,多谢您的配合,您家的赋税都已经收齐了。”

  江微微颔首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不送了。”

  “不用送不用送,您留步。”

  县吏们赶着堆满粮食的马车离开健康堂。

  江微微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离开,她注意到在运粮车的后面,还跟着一辆驴车,车上坐着三个汉子,都是生面孔,应该不是本村人。

  那三个汉子里面,有两个穿着粗布短衣,像是仆从。另外一个穿着青色直裰,颔下留着胡须,看着还挺斯文的,像是个读书人。

  那个斯文男子注意到江微微的视线,侧头望向她,并远远地朝她拱了拱手,模样很是客气。

  江微微摸不准对方的身份,没有回应。

  县吏们根据户籍册上的名字,挨家挨户地去收缴赋税,村长江丰年全程陪同。

  江微微看着运粮车朝着下一户人家行去,那辆驴车一直都跟在后方。

  她忍不住问道:“那辆驴车上坐着的是什么人?”

  阿桃和秀儿顺着她看的方向望去,待看清楚那辆驴车后,两人都露出了嫌恶的表情,显然是对那辆驴车上的三个人都很看不惯。

首节上一节521/7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