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中医 第944节

“对不起,是我错怪黄大夫了,错怪白氏药坊了。”道歉也快,锦衣男子倒也不是那鸭子死了嘴壳硬的人,见黄大夫从凳子上下来,他索性爬了上去:“黄大夫,众位乡亲,是我蒋大不对,我确实带着我父亲来了白氏药坊开了药方,因为离得远,老人受不得颠簸,我没有再带他来复诊,只想着反正都是药,就在我们镇上的药坊买了同样的药来用,结果效果不好,我就错怪黄大夫和白氏药坊了,对不起了,是我错了。”

黄大夫脸色好看了一点。

行医三十多年,第一次遇上这种事,他先前是愤怒的,找到原因解开了这个症结心里也就好过一点了。

第八百四十四章 良心有安

黄大夫也好,白氏药坊也罢,都没有因为这个自称蒋大的人一闹就慌了阵脚,艾香在旁看了觉得心里甚是安慰。

一直以来,艾香就将这种理念灌输到了每一个大夫和工作人员的头上。

这个药坊是悬壶济世,是救治病人。

当然,也是为了赚钱。

这是私人开的药坊,没有拿朝廷半文钱的补贴,也不是庙门普渡众生不求回报。

艾香不缺钱,但是也不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去。

好歹能自负盈亏,不让她往外掏钱就好了。

所有的单位企业都不是做慈善,赚钱是存在的唯一道理。

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估计没有一个脑子正常的人想要干。

唯有赚了钱才能有月银和福利下发,让大夫和勤杂人员能够生存下去;只有赚了钱白氏药坊才能更好的维持下去,解决更多的疾患劳苦大众。

毕竟,吃得起药的有钱人少,病不起的穷人更多。

白氏药坊长期以来肩负着减轻贫困患者的艰巨任务,放眼京城内外,没来看诊过的人家估计是极少数了。

这也是因为白氏药坊有一个规矩,所有的坐诊大夫不出诊。

达官贵人富家门第自然就找愿意上门的御医名医了,这也算是没有独揽生意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白氏药坊是艾香开办的初衷,而且得到了很好发扬和传承。

所以,对外,所有的人从不避讳为了赚钱这个名头。

但是,他们真正是赚得良心有安。

所有的诊费药价都是平民消费。

在夏家的药材拿大批量的批发价,加上管理费运费什么的少量加价也堪比外面的一般药铺费用相当了。

就这样高规格医术专业的药坊来讲,已属于极品中的极品。

当然,他们靠什么赚钱。

好药,补药。

因为能吃得起好药补药的都是不缺钱的主。

艾香在初定价的时候就学了白爷爷这一套。

比如说加价上来讲,常规用药加价就是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利薄得无语;甚至遭到了帐房的反对。

但是,好药补药的加价则高达百分之五十到八十之间,因为这些药材在外面或许还要更贵一点。

有一点可以保证,白氏药坊的好药补药绝对是货真价实的。

为此,很多达官贵人豪门贵喟要送礼要用好药的时候都来白氏药坊买 。

这就成了他们盈利的主要来源。

这样的赚钱方式是白氏药坊大夫们都认可的。

毕竟,能用得上的人都不缺钱。

而让他们在劳苦大众身上捞钱,鸡爪上刮油的事没人干得出来。

总之,在艾香的眼里,白氏药坊的员工都是有良心的。

不过,艾大的这一闹,让艾香有了扩展药坊开分店的想法。

说难听一点,不为赚钱,而是为了病患们能花钱买到真药,能解决病患的问题所在。

白氏药坊第一次召开了员工大会。

艾香看着连大夫和勤杂人员、小童在内一共二十四人还是挺感慨的。

“这些年我东奔西跑的,白氏药坊能正常的运行,我感谢各位的付出!”艾香向大家鞠了一躬:“在商言商,我一直信俸这么一个道理,锅里有碗里有,大家将白氏药坊看成是自己家的一样,勤勤恳恳的干,认真负责让我感动万分。”

艾香这个老板,说难听点简直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影子。

“我们都是从医的人,学医从跨进师门的那一天就有一个理念入心:医者仁心。”艾香道:“我们都有一颗心怀大众的心,以前是没有能力,现在的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一些,为此,我决定多开药坊。”

这是要干大的意思?

十二位大夫相视一眼,他们何去何从。

“诸位都是我们请来的有志有本事的大夫,也来自天南海北。”艾香的意思很简单,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让您们长久的背井离乡是我做得不够好,不够对,如果,您们有心想回各自的家乡,那么,请带着白氏药坊一起回去。”

什么意思?

就是各自的家乡开办白氏药坊。

“唯一的条件就是您们回去办了就要独挡一面,全面支撑起药坊的各项事务来。”比之在京城当坐诊大夫来说就不太单一了,责任更重大了。

“白大夫。”最先开口的是黄大夫,经历了蒋大一事他也是颇有感慨的,开办药坊没有意见,可是让他管就难了:“黄某这一辈子就只干了这么一件事,看诊开药方,真正是管不来药坊,老夫家在滇西,离京有一千多里,那儿也贫脊,为了老夫那些苦难的父老乡亲,特别愿意在家乡开一个去,但是,要管真的是没有这本事。”

这倒也是,术业也专攻。

“黄大夫的意见我记下了。”艾香点了点头:“这样吧,滇西这家店必然是要开的,到时候我会派人专门负责管理,您还坐诊开处方,您看可行?”

首节上一节944/11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