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医妃之厂公真绝色 第298节

惟有拼了命的统筹安排,拿银子生生去堆,总算至少面上看来,还是达到了要求,并没因时间仓促,就显得这里不足那里不够的。

施清如也终于自韩征之口,知道了一些这场看似隆庆帝一片孝心,看似热闹喜庆盛会下的暗潮,自然越发要明哲保身,打定主意届时只在宴席上晃晃,便早早躲开,以免横生枝节了。

如此到了申时,众宗室开始陆陆续续的进宫入场了,就是以往见了面每每都少不得亲热一番的各家人如今再见,彼此间的笑容都变得有些怪怪的,彼此间的气氛无形中就更是怪异了。

毕竟如今都是竞争对手了,谁还敢像以前那样轻易与人交心不成?没的白被卖了还帮人数银子,或者“当面笑呵呵,背地掏家伙”,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后背已被人捅了一刀,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等稍后文武百官及其家眷开始入场后,乾元殿后殿就越发的热闹了,不但正殿,两边的配殿都坐得满满当当的,一眼望去,只能看见男人们的顶戴和女眷们熠熠发光的头面,说不出的热闹喧阗。

宇文皓坐在平亲王旁边,脸上带着一如既往和煦谦逊的笑容,宽大亲王世子礼服衣袖下的拳头,却攥得死紧。

以往遇上宫里有大宴,他面前总少不了前来问好打招呼的官员宗亲们,可今日,却一个人也没有,不但宗亲们没有来与他打招呼的,连官员们都没有。

当然,宇文澜席前也是一样,但都到这会儿了,他还不忘处处与宇文澜比,觉得只要宇文澜也跟自己一样,没有半点的优势,没讨到半点的便宜去,便因此觉得还好,觉得情况没到最糟,就是真愚蠢透了,也可笑透了!

宗亲们还能说是利益攸关,自己都有了机会,当然不肯再做小伏低,也更得谨小慎微,以免多说多错,多做多错。

可就连官员们也不与他打招呼了,说明什么,说明官员们都在持观望的态度,都不再看好他和宇文澜了,——明明就在十来日之前,他们两个还是非彼既此的“香饽饽”,难道他们的出身人品才德心性,在那些官员眼里,竟然什么过人之处都没有吗?

那他们口口声声的“为江山社稷计”又是怎么好意思说出口的,说到底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官位,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前程而已,当然要一切以皇上的心意喜好来,当然要见风使舵了。

可见皇权果然是个好东西,翻手就能为云,覆手就能为雨,轻飘飘一句话,就能让所有人都改变态度,不怪人人都想当皇帝呢!

施清如算着时间,赶在隆庆帝和太后入场前约莫一刻钟,才入了场。

每每这时候,她都无比厌烦自己县主的位份,不然她便可以不必老是出席这样无聊的场合,劳心又劳力了。

但这话她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面上的笑却是恰到好处,礼数也周全得任谁都挑剔不出半点不是来。

所幸她刚落座后不久,丝竹声便开始响了起来,宣告着隆庆帝与太后马上就要驾临了。

------题外话------

书院改了后台,各种不熟练各种不好用,还老是丢稿子,刚改的存了后,结果还是跟之前一样……也不知道怎么回大家的流言,汗,请大家见谅哈,笑着哭……

第一百九一章 权势迷人眼

伴随着丝竹声,有太监特有的尖细声音高唱起来:“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

所有人忙都就地拜了下去,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即就见一身明黄龙袍的隆庆帝与一身凤袍凤冠的太后,满脸是笑被簇拥着缓缓走进了殿里,跟在隆庆帝身后的人是韩征,跟在太后身后的人则是福宁郡主。

这种露脸的时刻太后当然不会忘了自己的女儿,也是趁机告诉所有人,福宁郡主圣眷犹在,且有她这个母后在,她再落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本来太后还有些担心福宁郡主见了韩征后,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不想福宁郡主却是一脸的平静,在韩征笑着给她行礼时,也能笑得毫无破绽的说一句:“韩厂臣不必多礼,你是皇上跟前儿得力的人,日日为皇上分忧解劳,在本宫心里,韩厂臣早就是自己人了,很不必这般客气,没的白生分了。”

韩征对上福宁郡主,笑容就更是温文尔雅得堪称完美,礼数也周到得便是最挑剔的人见了,也挑不出任何的刺儿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不过是尽自己为人臣的本分罢了,当不得郡主这般说;君臣有别,礼不可废,臣就更不敢造次了。”

太后在一旁看在眼里,虽也恨韩征恨得牙痒痒,简直恨不能挠花了他那张俊美无俦,虚伪无比的脸,到底还是松了一口气,总算福宁将自己的话听进了心里,有所长进了,她的一番口舌与苦心总算没白费!

一步一步踩着丹陛上了汉白玉的平台,走到宝座之前后,隆庆帝先亲自扶了太后坐下,才把手搭到韩征的手臂上,自己也落了座,笑道:“众卿平身!”

下面跪着的众人方又山呼了一声:“谢主隆恩。”

起身复又落了座,虽男女老幼整整五六百号人,却是除了人们的呼吸声,不闻余声。

还是隆庆帝笑着先举起了赤金的酒樽,“今日乃母后的千秋,大喜的日子,理当百官同乐,万民同庆,众卿都不必拘束,且都放开了来乐,朕和母后看了也高兴。”

先敬了太后一杯,“儿子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又敬了底下所有人一杯,豫贵妃也适时传了歌舞来,宫女们随即也开始鱼贯上起菜来,众人才开始渐渐放松下来,气氛也才慢慢热烈了起来。

一轮歌舞过后,已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隆庆帝看起来兴致更高了,呵呵笑着与底下的平亲王安亲王道:“今儿乃是母后的好日子,三皇兄五皇弟也都别只坐着,带了妻儿上前来,一起给母后磕个头,敬个酒,一起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朕听说寻常人家的老太太过寿时,儿孙们都要一起磕头拜寿,老太太还都会有赏的,就是不知道今儿母后一个高兴之下,会赏我们这些儿孙什么好东西了,——母后,您不会怪朕一句话,就让您不得不当一回散财娘娘了吧?”

平亲王安亲王都被点了名,自然要笑着应下:“臣等正想着要给母后磕头拜寿,聊表孝心呢,不想皇上就先说了。”

太后则笑道:“哀家的好东西倒是不少,此番你们和众卿家又都各有孝敬,把哀家的仁寿殿都快堆满了。哀家倒是极乐意当一回散财娘娘,横竖都是自家的儿孙,肥水不落外人田嘛,就是要看你们谁的嘴更甜更巧了。”

平亲王安亲王闻言,都笑道:“那儿臣们可得绞尽脑汁想不一样的祝寿词,争做嘴最巧的那个人了。”

于是便由平亲王打头,带领平亲王妃、世子宇文皓和其他的儿女,先上前一家跪下,给太后磕了头,说起祝寿词来:“儿臣祝母后寿比南山终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

说得太后满脸都是笑,一叠声的说“好”,自然少不了赏赐,还是平亲王府人人都有份儿。

又拉着平亲王除了宇文皓宇文姝以外的子女各自问了名字年纪等,让他们‘以后常进宫来陪哀家说说话儿,哀家早年还喜欢清静,如今上了年纪,就喜欢热闹了’。

之后是安亲王带着妻儿们上前磕头拜寿,同样也是说了一通的吉祥话儿,太后也都各有赏赐。

这回不止问了安亲王其他儿女的名字年纪,还拉着安亲王才六岁的幼子坐到了自己身边:“这孩子虎头虎脑的,哀家真是瞧着都喜欢,以后可要多随了你哥哥姐姐们进宫来给哀家请安才是。”

看得底下的人面上倒都笑容不变,还有笑着凑趣的,但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就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待卫亲王妃也带着广阳郡主上前,——虽然卫亲王妃是如今隆庆帝这一辈真正的长嫂了,可谁让卫亲王府没有男丁呢?自然只能排到平、安二王府的后面了。

待卫亲王妃母女也给太后拜过寿后,其他宗室亦都一家一家的开始争先恐后的上前给太后磕头拜寿了。

太后却仍兴致极高,待哪一家都一样的亲切,待年纪小的孩子更是说不出的和蔼可亲。

隆庆帝兴致也一直颇高,宗室们来敬酒时,几乎都给了面子饮下敬酒,只一些宗室他实在叫不上来名字,认不得人,所幸有韩征在一旁每每提醒着,倒也没闹什么笑话儿。

如此持续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总算宗室们都给太后拜完了寿。

心里却反倒都清醒了,没底儿了,不再像之前那样脑子发热,踌躇满志,觉得馅儿饼落到自家头上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就这样只是在太后和皇上面前露了个脸而已,那么多家人,那么多孩子,只怕太后和皇上转头就要忘记自家的孩子,下次再见,只怕早不认得,也叫不上名儿了,还想什么大馅儿饼会落到自家头上呢?

必须得借此机会,让皇上和太后对自家的孩子留下至少比别家的孩子要深刻的印象才是啊!

隆庆帝隔了房的堂兄陵安郡王便先笑着出列了,“皇上、太后娘娘,难得今日皇上和太后娘娘兴致高,大家伙儿也都高兴,臣的幼子笛子吹得尚算能入耳,愿为皇上和太后娘娘献曲一首助兴,不知皇上和太后娘娘肯不肯赏脸,给他这个机会?”

众宗室推己及人设想了一番,都觉得若是自家也时运不济命不好,不得不过继,肯定要过继年纪小的啊,不然都养不熟了,不是白为嗣子的亲生父母做嫁衣呢?

看太后方才的言行,分明问得更多,更喜欢的也都是小孩儿,可见这个猜测是大有道理的。

所以今日各家主推的几乎都是幼子,反正血缘亲情是割不断的,那便不怕将来儿子不认亲生父母,不提拔拉扯自己真正的至亲。

首节上一节298/4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