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医妃之厂公真绝色 第206节

想到这里,太后才好看了几分的脸色又不好看起来,冷声与段嬷嬷道:“你待会儿去告诉福宁,把儿子给哀家管好了,把自己也给哀家管好了,再不许给哀家生出任何的破事儿来,否则,就别怪哀家心狠了。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却这般的没成算,这般的沉不住气,还管不好儿子,甚至于要一个区区太医的命,都弄得这般的拖泥带水,乱七八糟,还要哀家一把年纪了,来为她收烂摊子,哀家这些年可真是白教她了!”

段嬷嬷赔笑道:“太后娘娘别生气,长公主必然也是一时疏忽了,谁让长公主生来尊贵,又有太后娘娘数十年如一日捧在掌心里疼着呢,这不是潜意识里知道纵事情真闹大了,也还有太后娘娘擎天护着吗?这样能恃宠而骄的福气,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觑了觑太后的脸色,继续道:“何况您老人家不看女儿,也得看孙子孙女不是?郡主与大公子,那可都是您嫡亲的孙子孙女,身上都流着您的血,是您的后人呢,您不疼他们,倒要疼谁去啊?”

太后冷哼道:“要不是见丹阳那孩子实在可怜,不过几日,人就瘦了一大圈儿,哀家才懒得替他们收这个烂摊子!当娘的是个没成算沉不住气的便罢了,当儿子的更好,让个卑贱的太医给迷得神魂颠倒,连命都可以不要!哀家也不知是造了什么孽,才会摊上这样几个气人的儿孙,就没一个省心的!”

一开始太后还真不知道施清如和萧琅都落了水之事,她只约莫知道出了事,但既女儿有心瞒着她,她也就当不知道,不问不管。

想着就那有数的几个人而已,事情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

就让小辈们自己去解决吧,也是对他们的一次历练,长辈永远不放手,小辈自然也永远历练不出来。

等他们实在解决不了了,她再介入也就是了。

但太后并不认为自己有介入的机会。

女儿虽任性骄矜了些,做事还是很有章法的,外孙女也聪明通透,比她年轻时还要强出几分,外孙就更不必说了,文武双全,小小年纪却精明能干,沉着稳重。

不然她也不会一力想要扶持他上位了,除了不想自己母子三人好容易得来的江山白白便宜了外人,也是实在舍不得委屈了这么好一个孩子。

他除了没有托生成皇帝的儿子,人品相貌,心性才德,哪一点不配做太子,哪一点不配为一国之君了?!

所以出事当晚,几乎所有人都是一夜未眠,太后却反倒睡了个好觉。

她知道萧琅与施清如都落了水,生死未卜之事,已是次日的午后了,却是来不及难过生气担心,便又接到了好消息,韩征已带人找到了二人,很快便能把人带回大相国寺了。

自然难过与担心也立时烟消云散,都化作了生气与恨铁不成钢。

但哪怕到了那时候,太后依然没打算立时插手此事,而是仍想看看福宁长公主与萧琅到底要怎么做,想看看母子两个的格局到底如何,到底担不担得起事,反正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还有她在,事情再坏也不会比萧琅生死未卜,极有可能回不来之时更坏了!

可谁曾想福宁长公主与萧琅不想着怎么去解决事情,反而母子两个先斗了个热火朝天,一个就忽然便猪油蒙了心,只知道情情爱爱,伤春悲秋,一个则只知道心疼儿子生儿子的气,连能屈能伸的道理都不知道。

太后当时已气得不得了了,适逢丹阳郡主又哭着求到了她面前,希望她能劝一劝福宁长公主,别再执迷不悟,错了就是错了,就该反省悔过,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太后同时还收到消息,韩征已安排了人,打算近日参奏福宁长公主和萧琅,也就是遇上了更紧急的军国大事,他才暂时把此事搁置了,但参奏母子二人的折子谁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呈到御前?

太后这下是不出手也只能出手了,她不能让女儿尤其是外孙的名声有一点污点,不然他将来胜算又会因此小上一分。

这才会有了今日她忽然传召施清如,且大手笔封了她为县主这一出,只要苦主本人都不计较了,韩征自然十有八九也不会再计较。

舍不下面子,那就拿重利来砸,只要利益好处给够了,这世上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解决不了只能说明给的好处还不够而已。

事实不也证明了她的观点,一个县主砸出去,再稍稍言语恐吓几句,事情不就解决了?

也值当一个个的当做天大的事!

段嬷嬷一辈子无儿无女,说句僭越的话儿,在她心里,福宁长公主既是太后的女儿,便也是她的女儿,自然萧琅与丹阳郡主也是她的孙子孙女了。

虽知道太后不过是恨铁不成钢,就嘴上这么一说,还是忍不住为福宁长公主和萧琅说起好话儿来,“太后娘娘千万别生气,气坏了身子长公主和大公子郡主得多心疼?奴婢跟了您几十年,要奴婢说,您的这几个儿孙,皇上自不必说,‘以天下养之’的孝顺您,长公主亦是对您一片孝心,连大公子与郡主也是一样,心里不知道多尊敬孝顺您,便是要割肉入药,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就这样您还说自己是作了孽,才会摊上这样气人的儿孙,您的儿孙都气人了,这天下只怕也找不到不气人的儿孙了。”

太后让段嬷嬷这么一说,脸上不自觉好看了几分,冷哼道:“你就哄哀家开心吧!一个个的要真省心,也不会让哀家一把年纪了,还得操不完的心了,本来哀家早说过余生只静修礼佛,再不管这些琐事了的,偏老天爷不开眼……哎……”

段嬷嬷低声道:“可不是老天爷不开眼么,皇上可是天子,老天爷却偏待自己的儿子这般残忍,若不然,您老人家早就该真正颐养天年了。”

太后咬牙道:“所以让哀家怎能甘心将我们母子这好容易才得来的江山拱手相让?哀家当年可是连骨肉至亲那么几十口子人,那么几十条活生生的性命,都一并赔上了!哀家的儿子更是至今都膝下空虚,这辈子已是注定断子绝孙……”

说到这里,声音越发的怨怼,似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般,“哀家付出了那么巨大的代价,承受了那样巨大的报应,岂能白为他人做嫁衣?琅儿必须是太子,将来的新帝也必须是他,他身上一样流着宇文家的血,再改了姓,传承的一样是宇文家的江山社稷,是宇文家的香火传承,怎么就不能当太子了!”

段嬷嬷见太后情绪激动,忙斟了一杯茶奉给她。

见太后喝了两口茶,手却仍直发抖,根本平复不了情绪,只得小声劝道:“什么报应不报应的,太后娘娘又乱说了,当年舅爷们遭的是天灾,谁事先能预料得到?要是预料得到,也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只是一个意外而已。您非要说成是报应,当年遭灾罹难的人数以万计,家破人散的更是数不胜数,难道也都是报应吗?您就别再作茧自缚了。”

太后的声音似哭又似笑,“好,就算如你所说,当年的水灾只是意外,不是报应,那皇帝至今膝下犹空之事呢,也是意外么?他可都已是不惑之年了!皇室宗室里那么多男子,个个儿都儿女双全,连老二那个病秧子,当年体弱多病成那样,尚且留下了一女才去的,偏皇帝却至今……所以不是报应,还是什么?”

段嬷嬷不说话了,因为已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说,惟有低头沉默。

太后却反倒自己平静了下来:“可就算真是报应又如何,哀家与哀家儿孙们的命都由几不由天,就算老天爷早已注定好了一切,哀家也一定要人定胜天!”

且越说越是平静了,“你再告诉福宁,尽快把琅儿的婚事给哀家定下来,丹阳的亲事,也得相看起来了,省得哪日变生掣肘,应对不及……算了,还是明儿回宫后,哀家亲自为琅儿挑选吧,他的妻子,可是未来的太子妃,将来更是要母仪天下的,必须得加倍悉心的挑选才是。福宁也是,非要与儿子对着来,明明有一百种法子可以让他尽快忘了那小贱人,岂不知少年心性,都是越反对的便越香,你不管他逼他,他反倒三两日就撂开手了?”

说着发起狠来,“施氏那小贱人看不出来倒是个如此狐媚外道的,枉费哀家待她处处优渥,等着吧,等韩征厌了她,等哀家和皇帝用不上韩征了,哀家再来与她好好儿算今日这笔账!”

第一百五二章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小杜子下午便告诉了施清如韩征的回话:“干爹同意姑娘明儿回去了,只不许姑娘即日就进宫,让姑娘务必要再在家里将养几日,才能去太医院当值。”

施清如见韩征同意了自己回去,松了一口气,忙道:“我也没打算即日就去当值,师父昨儿随督主回去时,已说过要替我向江院判告假了,太后也说了让我歇息几日再去给她治病也不迟,我自然不必着急。那督主说了他什么时候有空见我吗?”

小杜子道:“这个干爹倒是没说,不过据传话之人说,干爹忙得不得了,打昨儿回了宫里,与阁老重臣们都是吃住都在乾元殿里,短时间内,怕是抽不出空见姑娘的。”

施清如想到南梁大军指不定已突破了大周边关的防线,铁蹄已踩在了边关无辜的大周百姓们身上,毕竟从边关到京城千里迢迢,军情再是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已经滞后了,自然很明白韩征与阁老重臣们的紧迫。

忙道:“督主实在抽不出空见我也就罢了,我的事虽急,也不急于一时三刻的。倒是你,明儿回去后,便仍进宫服侍督主去吧,督主一忙起来,势必是废寝忘食,时间一长,身体哪里受得了?也就只有你在督主身边服侍提醒,我才能稍稍安心了。”

她记忆里前世的这时候,南梁与大周倒是没有开战,但想也知道,双方间的各种试探各种交涉必然是少不了的,前世之所以没能最终开战,想必是最终交涉成功了,双方又暂时保持了和平?

可这一世还能不能交涉成功,谁又说得准呢?

军情如火情,瞬息千变万化,哪怕她“未卜先知”,如今也是不敢打包票的。

只盼最终打不起来吧,不然不止督主内忧外患,只能越发的殚精竭虑,边关那些无辜的百姓,也要遭遇灭顶之灾了!

小杜子也忧心韩征,想着回去后,施清如身边有桃子服侍,常太医家里也有几个下人,倒都还妥帖,他没什么可不放心的,遂点头道:“那我明儿护送了姑娘回去后,便进宫服侍干爹去,如今天儿热,干爹又苦夏,只怕一天下来除了茶,没吃多少东西进肚里。”

顿了顿,想到如今他干爹与施姑娘已经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忙又道:“要不姑娘还是搬回府里去住吧?撷芳阁一直原样给您留着,日日都打扫呢,您随时回去都能住的,这样干爹回府就能见到您,也能跟以前一样,回府就能吃到您给准备的宵夜了,那该多好?”

施清如倒是没想过现下就搬回都督府去。

师父他老人家心里肯定得不是滋味儿,当初逃难一样逃出都督府,是师父又给了她一个家的,如今一跟韩征和好,立马说搬走就搬走了,她实在做不出那样没良心的事来。

遂避重就轻道:“还是以后再说吧,明儿回去后我给督主做些吃的你带进宫去,他应当会吃的。再就是记得告诉御膳房的人,夏日天儿热,做些酸辣开胃的东西,想来不止皇上与督主,其他各位大人也能多进一些。”

小杜子一一应了,见施清如害乏了,便要行礼告退。

首节上一节206/4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