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淞沪开始 第44节

  只是在如此国难当头之下,太多类似孙主任这样的聪明人,要是把心思放在打鬼子上该多好……

  ******

  许是担心阵地上随时会爆发战斗,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孙主任派来送货的那个排,放下了东西后匆匆离开了。

  对此胡彪他们也不在意,因为他们的心思都被那一扇猪肉给吸引住了。

  好家伙!也不知道孙主任从哪里弄来的,那一扇猪肉可是这年头少见的大肥猪,不说有着三个指头厚的肥膘,但是两个指头那么厚绝对有。

  黄阿弟用带着明显吞咽口水的声音,说出了一句:“都还愣着干啥?让炊事班起来,赶紧煮饭、炒肉啊。”

  说来也是神奇,从穿越到现在也就过去了五六天时间而已。

  二百来斤的黄阿弟,这辈子从未如此地想吃肉过;似乎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在嚷嚷着:要吃肉、要补充油水。

  甚至看到两个指头厚的生肥肉,都恨不得上去啃上一大口。

  可惜黄阿弟的声音才是落下,一旁的超子苦笑着吐槽出了一句:“现在我们三连,哪里还有什么炊事班。”

  听到了超子的吐槽,黄阿弟这才反应过来:

  是啊!现在他们哪里还有什么炊事班?

  炊事班的四个弟兄倒也足够爷们,昨日胡彪喊出‘一句’全连进攻后,他们端着步枪也一起发起了冲锋。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打下了顿悟寺阵地后,炊事班的四人死了三个,还有一个重伤被抬了下去,基本也能算是团灭了。

  好在这个时候,胡彪开口了:

  “我会做家常回锅肉,虽然没有川菜的那么正宗,但还是趁着天亮做出来吧,让兄弟们早饭的时候可以吃上。”

  在以上的一段话语中,虽然胡彪说得有些没头没脑。

  但是其他六人都能听得出来,这一句话后面的意思。

  那就是如果不趁机把肉做出来吃掉,怕是在白天的战斗中有很多弟兄们,活不到吃肉的那个时候。

  听出了这一点后他们纷纷点头,赞同了胡彪这样一个说法。

  随后的时间里,在留下了AT、大锤两人继续警戒之外,避免鬼子摸过来报复后;胡彪和黑星、超子、黄阿弟、博叔等五人,则是开始做饭了。

  用来做饭的地方,当然是阵地后方的寺庙。

  因为寺庙里用来搭建伙房的木料质量不高,之前胡彪他们修建阵地的时候看不上眼,所以没有将其拆除掉。

  刚好留到了现在,算是派上了一些用场……

第63章 血色的一天(一)

  ……与鬼子的一场战事持续时间一长,尤其是超过了三天后,往往就能看到一些弟兄们趴在阵地上,佝偻着身体、动作走形的对鬼子开火。

  那样子远远看起来像一个大马猴,一点都看不出身为军人的威武。

  可是没办法啊!这都是给饿出来的毛病;因为鬼子猛烈的炮火,封锁了后方将一切物资送上来的可能,其中自然包括了食物。

  换谁几天没吃,高强度地与鬼子打上几天,都没有办法威武起来;能够坚持战斗,已经是最坚强的战士……

  ……节选自胡彪日记合集《胡说》……

  在胡彪等五人的分工合作下,先是将那一扇猪肉,切成一条条的大块冷水下锅,加葱姜、花椒和料酒煮15分钟左右。

  煮到了用一根筷子,可以轻松插进了肉块的时候就捞出来,放在冷水中放凉。

  然后博叔、黑星、黄阿弟这三个会做饭的人一起动手,将这些大肉块切成了薄薄的一片备用。

  等到其他的配菜也清洗、切好后,胡彪这个大厨开始出马了。

  热锅凉油先下肉片炒出油,再下豆瓣酱炒香,最后则是加入了其他配菜,在大火中一顿猛炒。

  最终两大桶香喷喷的回锅肉,就算是做好了。

  同时闷的米饭,这个时候也刚好出锅。

  等在一旁的博叔,这个羊城土生土长的老广,迫不及待地用着手指头,捻起一大块放在了嘴里。

  哪怕因为肉片太烫,还有他这个老广吃辣不行的原因,当时嘴巴都有些歪了。

  可不知道是肚子里没有油水太馋,还是真心肚子饿了,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反正博士可以发誓:

  哪怕回锅肉最好用二刀肉和五花肉,他刚才捻起的是一块里脊肉,并不多么适合做这道菜。

  这依然是他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回锅肉,绝对没有之一的说法。

  其实不要说博叔了,就连胡彪尝了一口后都有些好奇,今天自己的回锅肉怎么这么好吃,难道是超水平发挥了?

  就这样在凌晨五点多一点,天色才微微发亮的时候。

  一众才是被叫醒的三连弟兄们,惊喜发现今天他们的早餐,居然是大米饭配回锅肉,想吃多少都有。

  顺带着,还有一桶飘着好些油花的涮锅汤。

  顿时这样热乎乎、火辣辣的美味,不仅是打开了他们的味蕾,还驱赶走了他们满身的困意和疲惫。

  甚至吃到了嘴里后,那一种似乎来自故土的味道,心情也是美好了起来。

  一口气干了两大碗饭菜后,扁脑壳这个袍哥出身的老兵油子,又给自己打了大半碗饭和一大勺子回锅肉。

  一脸满足的表情下,在嘴里感叹了起来:

  “老皇天哦!这火锅肉咋个楞个巴适(怎么这么好吃);怕是只有光头校长,才能顿顿吃得上。”

  闻言之后,原本吃了两大碗也没够的黄阿弟,忽然觉得有些吃不下去了。

  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在后世,自己因为想着减肥,这样油汪汪的回锅肉,每次看到还会异常嫌弃的心情。

  原来曾将那些自己嫌弃的东西,却是这些先辈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好在他也有些理智在,没有将这些破坏其他穿越者心情的感悟说出来。

  在这个吃着大餐的黎明时分,三连一众弟兄们小声地说说笑笑,看起来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只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三连在顿悟寺阵地上,最后一次、也是仅有一次的悠闲时光。

  因为三连为了守住这个阵地,昨晚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这些准备很多都是来自后世的经验,一定会给鬼子们带来巨大的惊喜。

  更关键的是心中有着坚守阵地,决战到最后一刻的决心和信念。

  而鬼子一方,除了有着一定要夺回阵地的决心。

  他们还有着更多的兵力,以及飞机、大炮、战车的强力支援,以及一些肆无忌惮的无底线行为。

  总之,10月14日的这个白天,对双方来说注定是血色的……

  ******

  凌晨5点39分,鬼子们开始将昨天傍晚时分就放下去的气球,再一次的一一升空,淞沪战场上的实时态势,又被鬼子开始掌握了。

  十分钟后,吃完了早餐的鬼子炮兵们,纷纷走向了一门门炮口高高扬起的火炮。

  在数个野战机场,还有加贺号、龙骧号、凤翔号等鬼子的航母上,一架架飞机正在加注着燃油,加挂着子弹和航弹。

  就连顿悟寺对面的鬼子出发战地中,某个步兵第19联队的鬼子中队长。

  看着正在发动的战车,还有一众已经做好出击准备的手下们,眼中充满了火热。

  因为他正在幻想着:如果将顿悟寺阵地上那个家伙的尸体,亲手带到联队长阁下面前,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奖赏。

  最终,当时间来到了早上六点的时候。

  往嘴里叼上了一根事后、不对!应该是饭后烟的胡彪,都没来得及找出火柴点燃,耳边就听到了空中刺耳的呼啸声。

  在任由饭后烟掉落的当口,他扯着嗓子嘶吼了起来:“炮击、隐蔽……”

  大约十分钟后,在‘呸呸’的一阵声音中;胡彪大口吐着满嘴的泥沙之余,很是心有余悸地从防炮洞中爬了出来。

  没办法!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上次他在七号阵地上防守的时候,承受的炮火远远没有这么凶猛。

  主要的原因,还是七号阵地仅仅是次要的侧翼阵地之一,鬼子主要的精力和炮火,都向着罗店主战场招呼过去。

  他们需要承受的炮火,基本就是92式步兵炮而已。

  可是这一次,他们三连不仅是守在了顿悟寺防线这个战略要点;还是顿悟寺防线中,最紧要的中部阵地。

  这次炮火数量、力度,一下子可是提升了太多。

  就在刚才,持续了大约十分钟的炮火轰炸中,炮弹可是雨点一样的对着阵地上招呼了过来。

  里面70毫米的92式步兵炮,在这场炮击中才是小意思。

  105毫米的野战加农炮才是主力,另外不乏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也就是没有遭到203毫米口径的舰炮轰炸。

  一时间阵地上落弹如雨,比起了昨晚他们进攻时,国军一个炮团12门75毫米山炮的火力,不知道凶猛了多少。

  在这个过程中,胡彪躲在了防炮洞中什么也做不了。

  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期待着他们搭建的防炮洞足够结实,能够扛住105毫米的炮弹直接命中。

  至于能扛住150毫米口径,以及更大一些口径重炮直接命中的事情,那可是想也不敢想。

  只要挨上一发这玩意,只能是自认倒霉。

  幸运的事情,哪怕被一发未知口径炮弹命中后,防炮洞用来支撑和加固的木料,发出了刺耳的‘咯吱声’。

  头顶的泥沙如同下雨一般不断落下,很快就将他弄到了灰头土脸,如同刚从泥沙堆里扒拉出来的一样。

  这一个防炮洞,最终还是成功地扛过了过来。

  不等鬼子的炮火彻底平息下来,仅仅是在变得稀疏后,担心鬼子会马上会趁机进攻的胡彪,就从防炮洞里钻了出来。

  吐干净了嘴里的泥沙后,就扯着嗓子大喊起来:

  “三连所有人准备战斗,顺带看看有防炮洞被炸塌了没有,里面还有没有人?”

  说完后,胡彪就端起了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在依然飞舞的尘土中向着阵地外看了过去,试图看到鬼子的最新动向……

  PS:感谢‘AT’的10000点打赏。

  感谢‘贵妃’好些次500点的打赏,每天都有的那一种,总金额就偷懒一下,不统计了。

  感谢‘无关紧要’、‘午桥桥上饮’的1500点打赏。

  感谢‘天空飘字’、‘读者141808071105700864’、‘开路虎去把妹’、‘80后小小一书虫’、‘匈奴法师小号1’的100点打赏

  还要感谢来自其他平台,书友20230626198-ab的100点打赏。

  以上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各位读者老爷对扑街作者的打赏统计。

  开书的时候,倒是寻思着当天的打赏,第二天好好的感谢一下;然后扑街作者习惯性的偷懒了……

第64章 血色的一天(二)

  ……鬼子的炮兵很鸡贼,经常轰炸到了一半的时候忽然停火,让步兵做出了马上就要进攻的架势。

  经验不足的军官,往往会迫不及待让弟兄们从防炮洞中出来,做好准备战斗。

  结果这个时候,鬼子的炮兵又会继续开火,将阵地上躲避不及的弟兄们炸死了好些。

  在阵地上留下一个观察哨,等到鬼子真进攻弟兄们才出来,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经验,我们都是死了好些弟兄才总结出来的。

首节上一节44/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