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胡彪带着人一阵猛冲,也不能说打不下来这样一处阵地,只是伤亡搞不好会很大,还会耽误相当的时间。
于是就有了以上,这种后世电影中相当常见,呼叫炮兵支援的场面出现。
其中那些P0和P1的号码,不过是界首山上的炮兵阵地,还有胡彪他们这些穿越者指挥官的代号。
可以方便他们双方之间,快速进行沟通。
YE32,175这一个坐标,则是胡彪使用指北针和‘交会定会’等手段,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值。
而‘交会定位’这些老式炮兵观察员的手段,也是胡彪在现代位面看视频和资料,自学过程中学会的。
另外还跟着老泰,这个PLA14军的老侦察兵,陆陆续续地学习了一阵。
因此,胡彪当前计算出的坐标可能并不是太准,但应该也不会差得太多。
关键就是等会打偏了,无非是用电台继续联系炮兵部队,调整一下坐标继续再来上一轮就是了。
上面被匆匆拉上去的十门75毫米山炮,可是准备了两个基数的炮弹,绝对够用。
面对着胡彪的呼叫,很快电台中就响起了确认的声音:“P1,这里是P0,坐标YE320,175,高度239米,请求一轮火力覆盖,结束。”
顿了十来秒,没有听到胡彪这边指出错误的声音后,界首山上的炮兵阵地就忙活了起来。
其中的5门山炮,根据胡彪给出的坐标,快速调整好了炮口角度后同时开火,每一门都打出了三发速射。
还别说!胡彪这一次的坐标计算的数值,居然还挺准的了。
当15发75毫米口径炮弹,大部分都落在了前方百十米的阵地上。
正在与胡彪他们对射的鬼子,根本就来不及有着及时反应,就在炮火覆盖中遭受了恐怖伤亡。
最终,胡彪他们没费多大的功夫,这一个阵地就轻易就攻占了下来。
在这处残破的阵地上,稍微给打空的弹匣重新装填好子弹后,胡彪带着轻松的语气吆喝起来:
“弟兄们,继续跟我上……”
第399章 攻克
“稣哥在上!这简直就是为山姆大叔家的陆军,贴身打造的一个完美进攻战术。”
比尔尤尔顿这个洋鬼子观察员,趴在了一处带着浓郁血腥味道的战壕中,举着望远镜,近距离观察着眼前的战斗。
嘴巴像是一个现代位面,早就过时了的复读机一样,不断重复着上面的那一段话。
估计他嘴里的那一个稣哥,真在天有灵的话,说不定早就一个大逼兜抽过来,并且骂上一句:
“老是念叨老子干什么,没完没了了是吧?”
其实自从今晚的战斗打响之后,比尔尤尔顿这个洋鬼子观察员,根本没有打算冒着被流弹击中的生命危险,到这么近的距离上观战的。
毕竟对于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
根本不是属于山姆大叔家的战争,他完全没有这么拼命的必要。
但是在胡彪他们发现了,双份嗑药的鬼子格外疯狂,从而改变了之前猛扎猛打的一个战术。
换成了后续的稳步推进后,一切情况都完全不同了。
胡彪他们这种遇上了难啃的骨头,并没有靠着人命往上硬堆。
反而是用电台呼叫炮火支援,一般就能成功做到进行定点清除;就算没有清除干净,也能让火箭筒小组,上前一家伙打掉关键火力点的做法。
完全让比尔尤尔顿,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贝一样。
认为山姆大叔家的军队,绝对可以好好地借鉴和学习一下,这种无比适合他们的战术。
这才有着冒着被流弹击中的危险,在一个班保护下前往战场,近距离观察的一个场面出现。
为的就是将一应战术细节,更好地记录下来。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许是越看越觉得以上战术,适合自家的军队情况,比尔尤尔顿不由得涌现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胡和他的伙伴们,虽然都没有任何军事学院的学习经历,可他们都是一些实战方面的天才。
他们拥有的丰富战场经验,还有天才一般的战术思想,这些远远比学习经历宝贵。
也许回去之后,可以给那些官僚们一个建议,聘请胡和他们的伙伴们,去西点军校担任一下教官。”
这样一个念头,很快之后连他自己也觉得可笑。
开玩笑!堂堂的山姆大叔家,怎么会允许这些他们眼中乞丐一样军队的将领,去给他们充当教官?
他们山姆大叔家,就不要面子的吗?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数年之后这样一个念头,最终以另外一种方式成为事实。
而比尔尤尔顿这个洋鬼子的种种想法,当前正用着速度并不太快,可是鬼子根本无法阻挡的战术,向着昆仑关核心阵地推进的胡彪等人,自然是一无所知。
就算知道了,估计也会笑出了猪叫声。
因为他们当前这种呼叫炮火定点清除,火箭筒小组充当攻坚火力核心的作战方式,若是再加上一个呼叫空军支援的环节。
完全就是二战中,大兵们进攻战术中的三板斧。
原本就是他们根据自己的装备特点,所总结出来的一个战术,这玩意能不适合他们么……
*******
时间:民国二十八年,12月26日凌晨1点17分,在昆仑关主阵地最核心的一处,也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关。
也是鬼子守军在昆仑关,最关键的指挥部中。
此刻包括了坂田元一大佐在内,所有人都是一脸老子死了,媳妇劈腿了,三个孩子都不是自己的深重绝望之色。
因为就算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甚至让士兵超量服用‘行军丸’,搂着爆炸物充当肉弹这些战术都做出来了,依然是未能挡住对手的进攻。
如今他们剩下的阵地,就是这一个据说秦朝就开始建立,历代都有修缮和加固的古老城关。
若是在冷兵器时代,靠着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也许还能坚守一段时间。
可是换成了火药武器当道的年代,对手还有那一种肩扛大炮的古怪武器,他们知道这里彻底地沦陷,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并且这个时间,都不会有多久。
也许还能有半个小时,也只有十分钟,反正死定了就是了;所以在这一个时候,这些穷途末路的鬼子,已经在做着灭亡最后的一些安排。
比如说:给南宁城的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第五师团的师团长今村均。
发出最后的一篇诀别电文后,将电台砸了一个稀烂,完全不打算留给对手,尤其是胡彪和他的苏北独立团。
哪怕他们其实知道,苏北独立团在友军中已经缴获了很多,根本不缺这玩意。
基于同样一种心思,他们还烧毁了军旗、密码本、文件,所有一切认为有用的东西。
大量的本方重伤员,也没有打算留给对手,趁着现在还有机会一一的处理掉;可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连惯用给伤员一个手雷,又或者一枪,一刺刀的办法没有。
因为手雷和子弹,甚至是刺刀这些,都全部集中给战斗部队使用了。
为此他们只能拿着竹枪,一个个地将自家的伤员扎死;等到扎死了所有的伤员,这些人就端着带血的竹枪,去城关的城墙上作战。
唯一特别一些的人物,就是重伤之后一直陷入昏迷,到了现在都没有脱离危险期,却也没死的鬼子少将中村正雄了。
对着重新被穿上军装的中村正雄,坂田元一深深地鞠躬了一次后,嘴里说道:
“中村阁下请先走一步,我很快就到,然后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说完之后,坂田元一抽出了反复擦拭过的武士刀,一刀就捅死了对方;接着调转了刀锋,一刀捅死了自己……
三分钟后,黑星一脚踹开了房间虚掩的大门。
下一秒后,结成了一个战斗小组的胡彪、安妮、AT、博叔、老马等几人,端着冲锋枪;又或者一手冲锋枪,一手提着大刀冲了进来。
其中安妮是战斗过半后,带着一个连冲上来加入战斗的。
倒不是当时胡彪他们遇上了硬骨头,需要安妮这个参谋长支援,仅仅是这妹子知道若是再不参战,搞不好就没鬼子给她杀了。
可惜冲进来之后,看到的全是鬼子尸体,已经没有任何活口。
眼见着最里面的位置上,居然躺着一个少将军衔的鬼子尸体;胡彪径直走了上去,在其身上翻找了起来,试图找到一点稀罕的战利品。
不曾想到,就找到了一个杂牌手表,还有一个笔记本。
“什么档次,居然跟我一样写日记。”胡彪拿着日记随便翻了几下后,嘴里骂出了这样一句来。
接着,将笔记本递送给了安妮,指着最后一些字迹潦草的内容,问道:
“这鬼子重伤之前,到底是写了一些什么玩意。”
分辨了一下后,安妮读了起来:
“第5师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毛子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毛子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第400章 宵夜(二合一章节)
……深夜接昆仑关攻克之捷报,我顿感欢喜雀跃之余,心中也有所感。
其一,深感稣哥赋与我之恩典与智慧之大殊不可思议之,本次桂南反击战之决策,无疑是神来之笔。
此战之后,还有谁能质疑我之军事指挥能力。
其二,胡彪、胡一统此人端是一战场虎将、福将也,其身边的一应伙伴也都是人才,如能彻底为我所用,必定如虎添翼一般。
奈何此人和身边伙伴,皆是桀骜不驯之辈,多次拒绝我的拉拢。
不过为人在世,或为名或为财或为权色,总有所图所好,只要假以时日总能收服他们……
……节选自光头校长日记,民国二十八年12月26日篇幅……
“好家伙!怎么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一个个的还都不说话?”看着眼前乌压压的一片人群,老马在被吓了一跳之后,嘴里本能地嘀咕起来。
话说!他们一行穿越者,并没有在昆仑关的鬼子指挥部中,待上多久的时间。
主要是他们杀进去的时候,其中的鬼子早就死了一个干净;其他文件全部烧了,电台也砸了一个干净,实在没有多大的油水可言。
所以在安妮翻译了一段日记上的内容后,他们又在里面待了两三分钟的时间。
期间,顺手翻找了一些武士刀、手表、香烟和打火机作为自己的战利品,就从指挥部中出来,走到了被炸出了好些缺口的关口城门楼上。
然后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就有些傻眼了。
只见在城关下,在通向了城关的道路上,以及更远一些野地里,黑压压的全是苏北独立团和第五军的弟兄们,
数量全部加起来,少说也有两千人。
偏偏这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身上满是硝烟味,以及不知道是鬼子、还是他们自己鲜血的弟兄们。
此刻一个个都不说话,就默默地站在那里,看向了这边的眼神非常复杂。
其中充满了渴望、担心、焦躁、怀疑等众多意味,如此一个古怪的场面,都给老马整得有些不会了。
好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们亲切称呼为死扑街的胡彪,这个穿越者团队的队长,还是比较靠谱的。
极短的时间里,他就读懂了这众多眼神中的情绪,综合起来就是两个字:答案。
此刻昆仑关战场上,所有的枪炮声和喊杀声已经彻底停止了下来,按说已经代表着这一个桂南门户被他们打了下来了。
然而本次的作战,可是一次大型的攻坚战。
自从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开始,国军与鬼子打了两年多的时间,期间众多的战役中战死了无数弟兄,这种大型的攻坚战国军却从未赢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