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在陆地上,战死也就战死了。
这死在海上,肯定要喂鱼。
一想到自己战死都得不到安宁,下意识的问道。
“长田中佐,实在不行,我们选择投降吧?”
闻言,长田中佐确实意动了,但还是想挣扎一下,只不过当看到一艘吞武里号海防舰也围了过来,想到对方的203mm舰炮,瞬间没了抵抗的心思。
“八嘎,快挂白旗,投降。”
他还有家小,他还不想战死,面对如此强大的巡洋舰,文月号驱逐舰根本不是对手。
原本依仗高速,哪怕是重巡都不怕,甚至战列舰也不慌。
因为自己速度快,对方的舰炮不见得能打到自己。
谁知道对方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他要是真想跑,还是能跑掉,但身后的炮舰,海防舰,以及运输船上的数千士兵就真的完蛋了。
恐怕都得交代在这里。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投降。
可惜,他们投降的时候已经迟了。
轰!
一枚203mm舰炮炮弹与一枚鱼雷同时命中了速度将至10节的文月号驱逐舰。
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文月号驱逐舰直接被炸成两节。
咕噜咕噜咕噜!
长田中佐嘴里倒灌着海水,不断挣扎着。
脑海里闪过无数种画面。
早知道早点投降了。
最冤的还是武井大佐,直接晕死过去。
“文月号被击沉了!”随着全艇所有喇叭中传来指挥室的通告,所有战舰,包括炮舰也全都沸腾了。
“太好了,干的漂亮。”孙广华没想到,敌人竟然被击沉,这确实是一个意外惊喜,哪怕这只是一艘很老式的驱逐舰,但好歹也是一艘驱逐舰啊。
实际上确实很老了,差不多有小二十年了。
而且他想起来,寸云生初次跟他见面的时候,说了一句。
你们是华夏海军的希望。
当时他就觉得,不管怎样一定要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尤其是当接管了那些战舰之后,他更是彻底人不离舰,天天待在战舰上,研究战舰的性能。
而今天这场海战大捷,正是源于他们平日里的刻苦训练。
击沉了文月号驱逐舰之后,剩下的一艘海防舰和三艘炮舰,见势不妙就想撤退。
甚至连运输船都不管了。
可惜,士气大振的孙广华根本不会放弃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追上他们,击沉他们。”孙广华命令道。
“是。”
“另外给司令部发电,就说我海军成功击沉一艘驱逐舰,一艘海防舰,一艘炮舰,现在正在追击其余敌舰。”孙广华大声的说道。
“是!”
很快,这场海战的结果就传到河内的司令部。
“大捷,大捷,长官,大捷啊。”正在司令部思考下一步作战计划的寸云生,听到孟烦了的话,不由看了过去。
“什么大捷?”
目前好像也就是琼州用兵,其他地方也没怎么用兵啊。
怎么就大捷了?
寸云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长官,是海军大捷,海军大捷,他们击沉日军三艘战舰,其中一艘驱逐舰,一艘海防舰,还有一艘炮舰,,我们赢了。”孟烦了拿着电报兴奋的说道。
“不仅如此,他们正在追击其余敌舰,预计将击沉全部敌日军战舰。”
闻言,寸云生接过电报,看完后,也是笑容满面道:“干的漂亮,这个孙广华确实不错,有点水平,敢打敢拼,好样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才是军人本色。”
“将这个消息通告全军,让所有人都乐呵乐呵。”
“是!长官。”
寸云生也没想到,海军竟然给了他这么大一份惊喜。
“这下子,琼州战役也差不多该结束了。”
没了这些援军,岛上的日军士气骤降,这些二线日军根本没什么太强的战斗力。
留给他们的路,只有两条。
要么投降,要么跳海。
“给新二团发电报,告诉他们,支援海口的日军已经被全部消灭,命令他们加快进攻步伐,争取五日内拿下海口。”寸云生思考一番之后,立刻下达了新的命令。
“是。”
………
同时刻,远在迦南地区的李四也接到了寸云生发来的电报。
内容很简单,那就是想办法将接收一批设备,然后保证这批设备能够送到船上。
看似简单,实际上难度不小。
如果是以前的话,他肯定是想破脑袋也解决不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上一次突袭运河的战斗中,李四可是深得土著们的信任。
现在更是被亚尔西奉为军师,基本上大事都会过问他。
“又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李四挠了挠头,觉得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亚尔西的帮助。
所以,李四果断找到了亚尔西,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困难。
“运送一批设备?”亚尔西听完之后,觉得这根本不是啥问题。
实际上,这种走私,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之前运河被英军把持,一些物资想要走私,就会从陆地过一下,躲避塞得港的检查。
而迦南地区的土著们,有时候也靠着帮忙运送走私物资,获取一些生存资料。
现在听到李四的要求,亚尔西拍着胸脯表示绝对没问题。
随后,亚尔西又提出了一个疑惑,那就是数万的土著该怎么解决。
上次的突袭运河,效果喜人。
但也出现了一个令他头大的问题。
那就是那些投奔他的土著们。
原本这些土著都是盟军的人,结果因为英军不当人,为了活命,只好就投奔他们。
这种事,亚尔西也是第一次遇到,当时豪气冲天的想着要不都接收算了,增强一下部落的实力。
结果!
一接收一个不吱声。
数万土著!
就他手里的那点粮食,养活这帮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好在这帮人,不算很懒,还知道帮他们干一点事。
但问题的关键,迦南地区本来就是贫穷地区,如果不是运河的话,他们根本养活不了多少人。
现在又添了几万人,粮食根本不够吃。
听完亚尔西的话,李四也在权衡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这里的人不善于种植,根据他的了解,这里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如果耐着性子的话,种出来的粮食产量应该不会很差。
但种植可不是那么简单说说,需要种子,以及专业人士的教导。
这些他暂时都无法提供,就算可以寻找川军团帮忙,那也得一两个月。
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每天都有几十,数百的土著从运河那边逃过来。
而且据说英军还在不断征调土著疏通运河。
也就是说,他必须考虑其他办法。
“亲爱的亚尔西首领,光靠我们手中的粮食是无法养活他们的,我们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李四对于亚尔西的担忧表示理解,随后开始说出自己的看法。
“要不将他们打包卖了吧?”
亚尔西直接听懵了,打包卖了?
这是人说出来的话?
这跟英军没什么区别啊?
但是他知道李四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说这番话。
“亲爱的亚尔西首领,我想你,误会了我的意思,现在欧洲打的火热,据我所知,他们的工人似乎不够用,或者说,他们一些低级工作的人员出现缺口,我们完全可以将他们打包送过去,相信德国佬肯定不会拒绝我们的提议,甚至还会给我们一部分支援。”李四说着说着,觉得这个计划完全可以实施。
根据寸云生给他的分析,现在东线战场上,德军勉强支撑着,苏军正在积蓄力量,等待冬季来临,就准备发动反击。
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冬季就是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点。
这也是德军为什么会支援他们两门岸防炮,让他们拖延运河疏通的速度。
同时,根据李四与德军顾问的了解,欧洲一些低级工作,已经没有人了。
因为东线需要大量的生力军,没有办法,征兵再次启动,那些新兵与老兵混编,然后送往东线。
正是根据这个消息,李四判断,现在的欧洲应该很缺这些干苦力的。
现在亚尔西还在为这些土著们头疼,索性直接将这些土著全都打包送过去。
不仅能够得到德军的支援,还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对那些土著们来说,也是一条出路,一举多得。
听完李四的话,亚尔西目瞪口呆看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