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3节

  至于邢副团长,作为具有极高政治素养的副团级干部,不仅很欣然接受了旅部命令,并且还直接拄着拐棍就协助起张云的工作来。

  没有在医院耽搁太久,4月24日,张云带着邢副团长、60多个可以出院到驻地静养的连排级军官,连同炮班、原1班的战士们,在辽县告别旅部后,开始了回归驻地的行程。

  后勤班长老唐将继续留下,持续照料剩下的40多名重伤员,直到所有人都回归驻地。

  4月25日中午,张云终于带队回到了他阔别6天的小王村驻地,看到了迎接他的刘长青、老胡以及小王村乡亲们,一时间竟有了回到家的感觉。

  是啊,回来了。

  终于要开始大发展大跨越的进程!

第54章 完善编制,再次壮大队伍

  25日晚上,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安置,又和邢志国、刘长青商议了干部任命事项后,张云在新建的指挥室里召开了独立支队第一次干部会议。

  这个新指挥室,是张云等人出发后由老唐亲自安排修建的,以结实安全为主,既作为部队指挥室,同时也是会议室、通讯室。

  从上空看,这个房间跟老乡们的屋子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三间相连的大瓦房。但走近后却发现别有玄机。

  整个大屋都是用山石、砖头、水泥砌成,不仅结实耐用,同时还十分宽敞明亮。

  大屋正堂就是指挥室的核心,中间是两个崭新的大八仙桌并列着,上面放置着茶杯等。

  东西两面墙壁,各预留了挂地图的位置。张云已经令人分别挂上了山西全域地图和昔阳周边地区的地图。这两个地图都是他在缴获加成系统得到鬼子地图后又合并升级而来,全部都转成了汉字,精确度很高(抗战时期日军使用的中国地图比国民政府军队使用的更精确,但是文字为日文,不方便缴获后直接使用)。

  东西两侧的房屋分别为通讯室、休息室。

  此时,独立支队到场的干部们都已经围着八仙桌入座,张云、邢志国、刘长青坐在了靠近挂着昔阳地图的一侧。

  张云站起来,也没客气,直接宣读了旅部对独立支队的任命。

  “目前独立支队为正营级作战单位,邢志国同志为副队长(副团级),刘长青同志为副队长(正营级)。”

  随后,张云又介绍了他构想的独立支队的编制情况。

  根据作战需要,独立支队设置5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1个特务排、1个侦察排,4个队部。

  其中一连长张苗(之前为772团副连长,重伤兵之一),二连长老胡、三连长秦盛。

  4连为守卫连,专司守卫驻地事宜,兼职工程建设,主要负责驻地周围工事建设,防卫工事守护等,编制150人,逐步配置重机枪8挺,轻机枪6挺,82迫击炮4门,其余为步兵手,连长为孙大勇(之前为772团副连长,重伤兵之一,擅长阻击战和防御战)。张云打算利用缴获的水泥、木板等物资,先围绕驻地所在小王村附近建设内圈防卫工事,慢慢向外推进。

  5连为教导连,编制为90人,专司新兵训练,兼顾帮着地方训练游击队、民兵、自卫队等,武器根据需要配置,连长由邢志国临时兼任。

  另有炮兵连,编制90人,暂时配置82毫米迫击炮2门、80毫米迫击炮1门、九二式步兵炮2门、山炮1门。目前先训练炮兵,后续会补充武器,将配置82迫击炮6门,步兵炮4门,山炮4门。连长王大川,迫击炮排排长王承柱,步兵炮和山炮排排长李田多。

  特务排30人,排长大宝,主要负责队部警卫事宜、反间反谍工作等。

  侦察排16人,排长老张,主要负责侦查工作。目前主要负责探索周边地形,同时开展阳泉等周边日军情报刺探等工作。

  独立支队后勤部,还是老唐负责,主要负责弹药、粮食等保障工作等。暂时由张云代管。

  独立支队医疗部,后续慢慢搭建,需要寻找医生、开展战场急救培训等。

  独立支队通讯部,暂时包括通讯员8人,后续需要培养野战电话搭建、电报员等。暂时由刘长青负责。

  独立支队军工部,主要负责武器维修、部分军工生产等,后续也要慢慢搭建,由张云亲自负责。

  作战部队满编802人,教导连满编90人,4个队部不限制人数。

  介绍了半天,张云总结道:

  “同志们,我们独立支队地处敌占区,周边环境恶劣,日军军力强大,站稳脚跟不容易。但也要看到,敌占区据点多,战机多、缴获多。随着我八路军反九路围攻胜利,鬼子暂时不敢深入山区,短时间内我们不用担心鬼子进攻,却可以持续小规模进攻敌人。”

  “咱们独立支队最大的难处,是没有总部、师部、旅部的弹药物资支援,必须依靠自身发展壮大。最大的好处,就是编制自由、行动自由、缴获自由!”

  “旅部已经同意,在大部队回归前,所有缴获的武器弹药等物资仍由我们自己支配,尽快发展队伍,扩大部队。”

  “目前,我们独立支队拥有新兵有400多人,老兵和连排干部270人,编制还不满。要边练兵、边招兵,迅速把人招满。不要怕粮食、武器、弹药不够,敌人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我们把鬼子干掉,就能把物资拿过来!”

  “长青,明天开始,你负责1、2、3连新兵训练,要按照之前我们的训练力度,快速让新兵适应战场。”

  “4连长孙大勇,你们连负责守卫事宜,兼顾做好工事修建、新兵训练工作。你们短时间内没有作战任务,要做好警卫哨所工作,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细致善守的名声。”

  “炮兵连长王大川,你要迅速培养更多迫击炮炮手、步兵炮炮手,不然咱们缴获再多的大炮也没用。”

  “邢副团长,你要做好几个连队的组织建设工作,还要尽快熟悉周边环境,联系昔阳、和顺县委的同志,密切关注周边敌情。要加强军地共建,帮助他们训练民兵,咱们可以负责部分子弹。千万不要心疼子弹,看到好的苗子一定要拉到咱们队伍里。同时让地方帮我们查访哪里有卫生和军工人才,便于我们把医疗部、后勤部都尽快搭建起来!”

  “5月底,各连队要把兵训练好,我要发动一次麦收攻势!攻击周边县城的乡镇据点,打击汉奸恶霸,阻挠鬼子抢粮,进一步宣传抗日政策。”

  “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好么,这如果编制满了,不是得1000多人。现在那些新成立的团级游击大队也才几百人。果然,咱386旅独立支队是蝎子拉粑粑--独一份啊。”一连长张苗兴奋的说道。

  新来的一连长张苗是个自来熟的性质,不过半天时间,已经跟独立支队的各个干部十分熟悉。他看到张云魄力这么大,顿时感到此次来独立支队同样也是他的一次机遇。

  “那算什么,咱们支队天天能吃到白面馒头,连周边的乡亲们们都能跟着收益,这才是独一份呢。”三连长秦盛对张云提出的“后勤就是战斗力”非常认可,炫耀的说道。

  一时之间,指挥室里讨论热闹起来。

第55章 补充物资,开始练兵

  在热闹的干部会议散会之后,独立支队正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行动。

  考虑到大练兵需要消耗大量的子弹、粮食、肉食等物资,且目前驻地储备相比于近千人的部队也没那么充足,张云决定为独立支队进行一波较大的补充。

  虽然近期没打算开展什么战斗任务,不好通过“缴获”的方式获得物资补给,但好在现在张云有自己的小技巧。

  在制定独立支队编制时,张云特地将后勤部与军工部分开,并明确提出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军工产业,军工部的物资采购、生产工作与后勤部完全分离。

  简单来说,后勤部负责日常物资采买和所有物资弹药等储存分发工作,但军工部自己也有权利采买或者通过特殊渠道获取,且采买和生产情况对后勤部保密。

  只有等军工部将生产出的枪支弹药或者特殊渠道采买到的物资移交给后勤部后,后勤部才负责这些物资的清点和储存分发工作。

  说白了,军工部和后勤部都不知道对方的采购情况,后勤部只有在接收军工部交付的武器后才统计储备数据。

  这是张云为以后大批量套现物资专门设置的后门,他完全可以套现一部分物资后,对后勤部或者军工部说是另一方采买或者特殊方式获得。

  其实等以后队伍更加壮大了,张云还打算成立情报参谋部,负责发展“日奸”或者“表面伪军”,同时也可以开展特殊物资采购,再增加一个对各部门保密的物资采买入口。

  利用数据螺旋门和保密原则,张云可以把所有的线头都拽到自己手里,从而实现神不知鬼不觉的物资套现。

  不然,光靠“缴获”套现实在是任重道远。到了后期物资越来越多,“缴获”套现会越来越难。毕竟,小日本也不过是个穷逼工业国,哪有这么多好东西能被“缴获”到!

  话不多说,趁着主管后勤的老唐还没有回来,后勤部其他同志也不了解张云在和顺、辽县的经历,在干部会议散会后,张云专门找到队后勤部(原后勤班)的几个战士,带着他们来到了小王村后山的一个隐蔽山洞里。

  “这里有一些我们独立支队在和顺、辽县缴获的物资,我安排和顺民兵们特意帮我们捎了过来,你们现在尽快入账。”

  “后续几天还会有一些粮食、弹药、布匹等物资到位,走的是特殊渠道,你们要做好保密,不得打听来源。”

  后勤部的几个战士吃惊的看着堆满了后山山洞的弹药箱,然后崇拜的望向张云。

  “放心吧,队长,我们懂得。唐班长(部长)早就告诉我们,后勤部门要做到计算准嘴巴严的!”

  张云很欣慰的鼓励了战士们几句,然后安排后勤部战士们组织搬运物资。

  接下来的三天里,张云利用这种小手段,陆续为驻地补充了各类子弹18万发,82毫米迫击炮炮弹1000发,60毫米迫击炮炮弹1000发,手榴弹5000颗,九二式重机枪2挺,捷克式机枪8挺,步枪200支,TNT炸药500公斤,罐头2吨,布匹200匹,粮食5吨,以及一套可用于木柄手榴弹生产的小设备。

  (手榴弹生产比较简单,所需设备也不多,参见“七人背”。不过这里是张云通过缴获空间里作坊式设备调换合成的国外军工厂专用小型设备,可以做到产量高,质量好)

  目前张云缴获空间里弹药基本套现差不多了,但是武器装备还有很多,包括700多支步枪、10挺重机枪、2门步兵炮、1.4门山炮等,另外就是大量的粮食、布匹、铁、铜等。

  这也是张云着急建立军工部门的原因,相比于武器弹药,缴获加成系统可以通过“占领”轻易得到大量生产生活物资。

  只要组建专门的军工部门,初期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手榴弹、迫击炮炮弹,解决弹药问题。中期可以得到部分仿制枪械,各个口径迫击炮等。等军工厂发展壮大了,还可以生产崭新的子弹、各种野战炮及炮弹等。

  经过几天的补充,张云让后勤部门统计了一下物资储备情况。目前驻地储备有子弹25万余发,迫击炮炮弹两千余发。粮食目前虽然仅有20吨左右,罐头仅有7、8吨,但是晋中地区6月份就要麦收,后续暂时可以通过缴获和购买的方式获得大量粮食。

  物资越发充足的同时,独立支队的练兵也逐步走向正轨。按照第1次练兵的模式,独立支队安排新兵们密集的开展了队列、射击、战术动作等训练。

  张云还强化了士兵们的工事挖掘建设等训练,特意围绕小王庄附近,充分利用山体和陡坡,构建了一圈密集的环形防御工事。

  这是张云为以后的反扫荡做的准备,他打算一点一点往外扩展,并逐步使用“缴获”的水泥、木板等逐步替换为永备性的防御工事。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三层防御体系,包括以坑道、钢筋混凝土炮台碉堡为主体的核心圈(百姓避难所、军工厂、物资仓库),以环形永备工事为主体的内圈(核心村庄),以及部分关键路段、山头永备阵地为主的外圈(外围村庄)。

  训练开始后,每天近800名战士都会围着小王村驻地附近的群山,练习着隐蔽、攻击队形、长途奔袭,然后在后山的靶场上啪啪啪的练习射击等。

  按照张云的要求,新兵每天至少要进行五发实弹射击,新手炮兵至少进行1次实弹炮击。

  每次当战士们打靶时,总是独立支队最热闹的时候,大家以连队为单位,互相围观学习,揣摩射击动作和技巧。

  很快,不少射击精准的新兵战士脱颖而出,成为部队重点培养的的神枪手。

  来自主力部队的连排军官们,一边兴高采烈的训练新兵,一边羡慕的偷偷掉眼泪。他们当时参加红军时哪有这样完善的新兵训练,都是在战场上拿命学回来的技巧。

  战士们高兴的开展训练,后勤部的战士们则是心疼的直哆嗦,毕竟每天光是弹壳就能捡回来一大麻袋,收集的弹壳快堆满了一间小仓库。但他们也知道这是新兵成长的代价,再心疼也按照张云吩咐每天给大家分发弹药,安排射击。

  训练在持续,独立支队战士们的战斗力在提升,而张云已经开始研究5月底的麦收攻势,没想到地方县委传来的一则消息,改变了张云的打算。

  找到军工人才了,但有一些麻烦!

第56章 发现军工人才,紧急救援

  此时已是5月下旬,新兵战士们的各项训练已经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战斗力,正在巩固提高的阶段。

  这一天上午,邢副团长带着一个干部模样人走了进来,对的张云说道:

  “张队长,这是昔阳县委的姜思恩同志。之前咱们拜托昔阳县委同志寻找军工人才,目前他们得到了消息,找到了以前太原兵工厂的几个专家,这些专家们愿意抗日救国,但目前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姜思恩同志,快请坐,快请坐。不知道您说的专家在哪里,我们能帮他们什么?”张云客气的请姜思恩同志入座,旁边的通讯员则是端过来一杯水。

  姜思恩同志也没有客气。过去一个多月来,邢副团长一直密切跟昔阳、和顺、平安、榆次等地的组织和各抗日团体沟通,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昔阳县委还安排了几十个民兵过来参与了新兵训练,算是跟独立支队建立了良好合作,双方也很是熟悉。

  他落座后,详细告诉了张云昔阳县委此次通过榆次等地下组织打听到的情报。

  原来,自1937年底太原兵工厂被鬼子占了之后,一部分军工人才跟着阎锡山去了临汾,后来又辗转去了四川、陕西等地,另有一部分被组织吸收,参与抗日斗争或者加入八路军各个修械所,但一部分专家和大部分普通工人因为担心家人又无力举家往国统区撤退,就流散在太原、晋中周边。

  昔阳县委和榆次地区的同志们了解到,随着鬼子的掠夺日深,太原周边群众生活水深火热。特别是鬼子掠夺走了大量军工厂设备和工业设备,太原、晋中大量工厂倒闭,很多躲在家中的军工和工业人才,都失去了养家糊口的生计。

  这几个专家都是太原兵工厂枪炮厂及火药厂的业务老骨干,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他们本因岁数大了不愿意奔波,但看到家里生活难以为继,不得已之下,这几个专家联合了部分工人,带着各自家人沿着西太行山山路向着晋绥军所在地盘逃难。

  没想到因为人数太多,在榆次区长凝镇附近被当地的伪军发现。为了保护家眷,队伍中的年轻人主动引走了敌人,但却都被伪军们抓住。其他人则是顺利逃到了周围的山里,随后被榆次地下组织的同志们发现并保护起来。

  根据榆次地下组织的了解,当地日伪军目前正在大肆拉人维修公路和炮楼,因此这些年轻人并没有被害,而是都被拉去修公路,晚上则是被关在长凝镇李家村日伪军大据点里。

  这个李家村据点是日军专门为了防止抗日队伍下山而设置的据点,处于山区与平原交界地带,已经有些深入山区。为了保证安全,该据点驻扎有小鬼子一个小队40余人,伪军200余人,并建设有机枪炮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据点。

  更麻烦的是,长凝镇距离榆次县城并不远,并有公路相通。榆次县城驻扎了一个大队的鬼子,并拥有汽车等交通工具,鬼子从榆次县城支援据点的速度会很快。

  可以说,独立支队远程奔袭李家村据点具有较大的风险!

  听罢同志的介绍,张云走到山西全境地图前默默思索。

  去往长凝镇的路上应该没什么风险。从小王村驻地到长凝镇直线距离就有40余公里,还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行军路线横穿整个西太行山,但鬼子还没有深入到山里,不过是行军时间长些罢了。

  真正的困难在于到了长凝镇后,如何实现顺利救人和撤退。李家庄据点所在虽然已经有些深入山区,但榆次县城的支援会很快,必须有强有力的攻击和阻援部队。要用火炮迅速打破据点,救回这些群众并带领这些人逃回山区,还要安排足够的阻击部队,挡住鬼子援军,为撤离争取足够时间。

  此外,还要考虑鬼子的飞机,避免鬼子空袭。

  所以,选择攻击的时机也很重要。

  还好战士们新兵训练已经接近尾声,体能已经逐步恢复,长途几十公里的奔袭不是问题。部队拥有步兵炮和82毫米迫击炮,迅速打破据点问题不大。

  只要仔细筹划,应该能够实现目标!

  下定决心,张云抬头望着姜思恩同志,慢慢说道:

首节上一节23/23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