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00节

  但是,正如后世名言所说,世界就是无数个草台班子组成。

  国民政府的利益,并不总是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更不会与贫苦大众保持一致,因此很多决策自然会无比的扯淡。

  随着独立支队的崛起,八路军部队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已经在华北掀起了浩大声势,战斗力直线上升。偏偏国民政府在华北的势力孱弱,根本没有有效手段来压制,只能制造些许摩擦,无伤大雅。

  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自然盯上的在江南孤军发展的新四军。那里本来就是国民政府的大本营,是国民政府起家之地,民间势力雄厚,敌后武装也有一定的发展,自然不会允许新四军在那里肆意扩张。

  副总参谋长听到张云的询问,有些忧虑的说道:“情况不算特别好,当地国民政府部队调动频繁,恐怕是要动手了。可惜那里的部队离开中央太久,思想包袱也多,总部命令执行起来有些拖拖拉拉,实在是有些慢。”

  “不过,总部和老家已经重视起来这件事了,正在从政治上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

  “咱们八路军发展起来了,自然腰杆能硬一些,应该会让国民政府有些顾虑,再争取些时间。”

第504章 换俘

  说完南边的事情,张云话题一转,拿出了一份信件。

  “两位参谋长,我这里收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信件,你们替我参谋参谋,看看鬼子有什么阴谋!”

  说罢,张云将已经由情报部检查过并确认安全的信件,递给了副总参谋长。

  这封信,是新履职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旅团长青山一郎中将写给独立支队张司令的信。

  内容上写的规规矩矩,没有什么新奇,只是希望双方能够“换俘”。

  说起来互换俘虏这种事,对八路军部队来说绝对不算新鲜。之前红军时期没少跟国民政府互换过俘虏,解救了不少被国民政府部队俘虏的战士和地下情报人员。

  但是,和鬼子之间进行换俘事宜,确实是一件稀罕事,甚至在整个抗战史上都极为少见。

  这自然不是八路军和国民政府部队的原因,而是因为鬼子部队极为注重武士道荣誉感,认为被敌人俘虏是一种军人耻辱,倡导部队士兵为天蝗尽忠,宁可玉碎自尽也不要当俘虏。因此,鬼子的高层为了不给底层士兵们留下乞活的后路,一般不会同意换俘的,甚至连提都不提。

  但是,凡事也有例外,二战期间的鬼子高层其实还是很讲灵活性的。

  比如,1944年的时候,为了换回被八路军俘虏的冈村宁次侄子,鬼子们不仅同意以一换五十人,还贴进去大量的武器弹药。

  只能说,不管哪国政府,高层人士的命,就是比底层百姓值钱。

  作为鬼子上层人物,青山一郎自然也很懂灵活性。他在研究如何“收复”正太铁路时,一直思考以何种名义与独立支队进行一次非正式接触,从而试探其关于正太铁路的态度。后来他了解到北平、石门等监狱有部分被关押的八路军战士和地下人员,于是征得冈村宁次的同意后,以信函的形式向独立支队约定换俘。

  张云之所以觉得“有意思”,是因为正太军分区一直打的都是歼灭战、优势战,没有麾下战士被俘虏。

  相反,正太军分区手中的鬼子俘虏兵数量倒是不少,不算之前已经移交总部的鬼子俘虏,现在手里就有接近四百人。

  这些俘虏都是阳泉围歼战中最终向八路军投降的原独立混成第4旅团部队士兵及军官。相比于那些被武士道精神洗脑的士兵,这些人之前已经习惯了与独立支队的“默契”,习惯了独立支队的强大,然后就在生死关头选择投降以求活着。

  ………………

  本来,既然鬼子没有军分区的俘虏,张云自然可以选择不搭理这个老鬼子。

  不过,张云毕竟还是了解抗战史的,知道总部和其他军区都曾有数量不少的人员被俘虏,甚至很多地下工作者被鬼子酷刑折磨,死在了鬼子的牢房里,有机会搭救自然要尝试一番。而且,这些鬼子俘虏留着在手中也没啥用处,只会浪费部队的粮食,因此倒也是没有回绝。

  副总参谋长闻言,有些诧异的接过信件后,便和聂姓参谋长一块认真看了起来。

  “换俘?”

  聂姓参谋长有些惊异的说道:“这倒是从没见过。”

  “鬼子,这是想跟你接触啊!”

  晋察冀军区这些年跟鬼子打交道很多,自然了解到鬼子从没有跟中国部队开展过换俘事宜,因此聂姓参谋长首先判断出了鬼子的真实意图。

  副总参谋长闻言,也有些点头,而后似乎想到什么,陷入了沉思。

  张云听完聂姓参谋长的回答后,脑海中似乎也有些灵光乍现,有些猜到了青山一朗的想法。

  这时候,副总参谋长突然抬头说道:“张云,之前你说过,这个青山一朗之前从来没有主动跟你们对接过,却和你们保持着关于正太铁路控制权方面的默契。”

  “现在他主动联系你,是不是想恢复之前的默契呢?”

  “毕竟,咱们之前讨论过,鬼子不可能放弃正太铁路的。这条铁路是山西的经济动脉,是第一军最重要补给通道,鬼子承担不起失去正太铁路的代价。”

  张云闻言,顿时眼前一亮,思路立即变得清晰起来。

  没错,青山一朗这个“老朋友”是在试探他的态度,以便后续慢慢试探出部队对正太铁路控制权的看法。

  而巧合的是,张云确实有让鬼子继续控制正太铁路的需求,以便继续重复“占领”薅系统羊毛,获取钢铁、矿石等物资,顺便还可以“套现”大量的粮食等物资。

  这可不就需求对接上了么!

  副总参谋长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对着张云说道:“不要轻易答应他,里面讨价还价的空间很大的!”

  “这一次,咱们可以用这些鬼子俘虏,尽可能多换一些被俘的同志们回来。另外,关于正太铁路控制权,也是可以从鬼子那里有所交换的!”

  听到副总参谋长的话,张云顿时感觉到了无穷的麻烦。

  确实,鬼子目前并不确定张云的底线和想法,自然愿意为重新控制正太铁路付出一些“诚意”。而这“诚意”可大可小,需要双方的一些接触和试探,达成双方认可的共识。

  这里面的伸缩空间很大,需要专业的谈判人员和专业的沟通技巧。

  副总参谋长看到张云脸色的难色,大包大揽的说道:“张云同志,这个谈判确实有些不好谈。不过你不用为难,我马上电告老总,由总部立即专门组成谈判团队,以独立支队的名义和鬼子好好谈一谈。”

  “我们也要好好梳理梳理被敌人抓住的人员信息,尽可能换回来一些好同志!”

  旁边的聂姓参谋长也赶紧说道:“是的,是的,我们军区也愿意帮忙。实际上,我们也有一些需要救援的同志……”

  ………………

  总部和晋察冀军区既然愿意插手,那张云自然懒得麻烦,直接让邢志国关注和配合总部及晋察冀军区的统一安排,与鬼子中将青山一郎开始了“第一次接触”。

第505章 军分区部队整理

  随后的几天里,张云陆续得到了一些南方的消息。

  老家和总部在敏锐察觉到南方新四军部队有被围歼的危机后,不仅连续发动舆论攻势和政治攻势,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同时严令长江以南新四军部队迅速北移,并暗中调动山东、苏北地区部队南移,以策应新四军撤离,算是有惊无险的躲过了一劫。

  不过,此次也彻底暴露出了国共双方的巨大分歧和隔阂,双方随后爆发了一系列军事对峙和政治舆论混战,抗战统一战线已经面临崩解风险。双方的冲突引起了国民的广泛担忧,也引起了英美苏等国的不满。

  苏联公开表明态度,反对国民政府破坏国内团结,指出如果继续反共,将停止对国民政府的一切援助。美国则是通知国民政府政府,在内战的危险没有消除、国内的团结尚未恢复之前,暂停对中国的财政援助,英国则是跟随美国,提出“内战只会加强日军的进攻”。

  国民政府当然不在乎民众的想法,也不在乎统一战线问题,但却不敢同时得罪所有的金主。于是,他们不得不在金主们的要求下,主动表态不再开展军事剿共,但后续仍然对八路军政治、经济、军事上小手段不断,压制八路军的发展。

  至此,这次风波才算过去。

  整体上看,老家的大佬们在此次事件中展现了极强的政治智慧,精准的把握了舆论斗争和军事作战的分寸,赢得了国民的广泛支持,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在内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共双方的分歧只是暂时被搁置,而无法被解决。后续八路军部队与国民政府间会继续围绕着很多方面继续缠斗,直至抗战结束后彻底爆发。

  ………………

  南方的变动距离这里太远,国共双方的政治交手张云也只是雾里看花,旁观等待罢了。倒是军分区与与青山一郎的对接进展,因为邢志国每天汇报的原因,张云则是知道的十分清楚。

  在总部派出了专业谈判团队后,因为双方各自需求不存在冲突,接触起来自然进展很快。目前独立混成第4旅团已经与己方代表洽谈到了俘虏互换的比例、地点、方式、战俘身体健康程度等方面,并约定开始分批换俘。双方还试探性洽谈了关于正太铁路控制权的一些想法。

  显然,两位参谋长的判断是准确的,青山一郎确实意在正太铁路,期望重返阳泉,从而打通这条山西经济动脉,因此对换俘事宜并不过分在意,有很大的议价空间。

  这些讨价还价的谈判方面,张云并不精通,也没有先例可询问,自然选择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现在看,总部安排来的谈判人员确实不负众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到了现在,副总参谋长带着一堆总部参谋和专家们一块儿操持这件事,伺机解救了一些被俘人员。张云也懒得插手,任由大家自行发挥。

  在战争年代,外交、谋略、政治等手段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效果,也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但最终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仍然是部队的硬实力,是一刀一枪拼杀出的胜利。

  张云进入这个《亮剑》世界几年来,论指挥不如大旅长和李大团长,论谋略不如副总参谋长等人,论政治甚至还不如邢志国等人,但是他就是凭借着缴获加成系统以及不断胜利的独立支队,成为了八路军部队中少有的长胜将军,成为老家和总部都极为看重甚至是偏爱的将领。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张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正太军分区部队的建设上,放在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上。

  经过12月份连续的激战,独立支队和其他正太军分区各部队都因为战斗伤亡而受到了一些损失,不过张云很早部署新兵团招纳新兵开展训练,因此可以将新兵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各部队。

  几周之内,独立支队各部队新兵已经补充完毕,虽然各团还没有恢复之前战力的巅峰,但是却也恢复了九成。

  根据军分区参谋部的汇总,截至目前,张云手下的兵力大概有这么几块:

  一是张云一手发展壮大起来的独立支队,是张云最核心的军事力量和,也是八路军部队中装备最好、战力最强,战绩最突出的部队。全支队约5万人,共9个战斗团、1个独立防空营,另有1个专门训练新兵的新兵教导团;

  二是榆次、昔阳、平定、阳泉、寿阳、井陉、赞皇、阳曲8县游击部队、民兵部队等约2万人;

  这两类约7万人是张云随时可以指挥作战的。

  另外,还有约2000余人的军分区后勤、情报、卫生、通讯等等指挥和保障人员,虽然不算作战人员,却也是系统默认的下属。

  另外,则是纳入双重管理的部队,包括386旅新一团、独立团等4个团、丁伟冀中22团,以及在冀南的两个团级部队,共约1.8万人。

  这样一来,张云麾下有控制权的部队总人数就已经达到了8.9万人,已经超过了缴获加成系统确认的部队最高人数(最多8万人)。更何况,还有张云直接管理的兵工厂及下属民用厂等,人数不少于2万人。

  不过,根据系统手册信息,张云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缴获加成系统其实不限制指挥官部队指挥人数,只是因为规则限制,获得加成的部队人数不能超过8万人。张云可以随时设置哪些麾下部队可以享受缴获加成、地图侦测、实时预警等信息。

  考虑到目前独立支队4团、5团深处根据地内部,暂时没有战事,张云临时取消了4团、5团的加成资质。毕竟其他部队特别是游击队和冀南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强,却因为天天跟鬼子纠缠,可以源源不断获得缴获加成的物资。

第506章 部队换装计划

  在部署各部队陆续完成新兵补充以及休整训练时,张云同时也在思考着部队的换装事宜,以便进一步增强麾下部队的火力强度和作战能力。

  目前,独立支队各部队的单兵装备主要以沿袭过来的德式装备为主,一线部队普遍装备的都是德式7.92口径的枪支,包括中正式步枪、98K步枪、捷克式轻机枪,以及马克沁重机枪等等,实现了子弹通用并简化了后勤。

  另外,各部队还各自装备了一部分精准细度较高的日式九二式重机枪以及威力巨大的德什卡机枪,以便实现山区远距离精准压制射击以及防空作战需要。

  从目前来讲,这套装备在单兵火力强度是不逊于鬼子的,甚至还有所超出。加上部队密集装备的60毫米迫击炮和82毫米迫击炮,各部队在单兵火力上实际上已经对鬼子形成了不小的优势。

  更何况,独立支队作战其实是以炮兵为主,火炮才是歼敌的主力。

  截止目前,独立支队已经形成了以60毫米迫击炮控制3300-800米、步兵炮/82毫米迫击炮负责500-2500米,山炮/120毫米迫击炮负责1公里-4公里、105毫米榴弹炮负责3公里-11公里区域的多重炮击协同作战,在与鬼子进行正面阵地作战时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具有永备工事建设防空炮位的山区。

  不过,这样的火力配置虽然在山区和近山平原上够用,往昔的多次破袭作战和攻防阵地战让鬼子们难以招架、痛不欲生,但这套配置上也有明显的瑕疵-部队过于依赖后勤补给。

  实际上,过去作战中,独立支队的火力核心明显是120毫米迫击炮,以密集炮击形成对鬼子的重大杀伤。但该炮的缺点同样明显,其精准度较差,费效比并不高,在完成特定目标任务时,需要大量的炮弹,因而需要依靠完善的后勤补给。一旦后勤补给中断,部队的战斗力便立即大打折扣。

  这个问题,在游击队或者平原八路军以破袭据点等游击战术为主要作战方式时,尚且不太凸显,但是如果进行大规模运动作战,则会充分暴露出来。

  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战场的道路环境以及八路军未掌握制空权的限制因素,使得正太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并不完善。一旦脱离山区环境,失去群山的掩护,后勤补给的能力在敌机干扰下就会迅速降低,炮兵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

  可以说,如今部队的这套武器配置,在没有制空权的背景下,反而成为了限制了部队冲出山区的阻碍,使得部队只能在山区十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内活动。

  这自然已经是有些不适合现在的形势了!

  张云预判到,随着第3次攻防战的落幕,正太军分区部队以后的战争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虽然鬼子的部队仍然将是中国土地上最强大的力量,但是随着鬼子定下争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决策,转而筹划太平洋战争,其很难再增加对中国战场的投入。

  这种情况下,冈村宁次很难再聚集大规模部队进攻山区,而是以道路阻绝和政治挑拨为主。

  而独立支队则相反,既然已经站稳了山区,自然要向平原侵袭,且侵袭的距离越远越好。

  这样一来,目前正太军分区的武器配置就不太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有必要调整一番,增强步兵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提升战士们在有限负重下的攻击力。

  ………………

  关于部队后续的换装,张云其实之前一直在思考哪些装备更适合目前的部队。为此,他仔细回想参照太平洋战场、后期解放战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双方部队的配置,也很虚心的跟一线战士和连排长们沟通请教过。

  综合起来,大家的想法还是比较一致的。

  首先是单兵火力要猛,还要相对精准!

  其次,要有轻便的单兵攻坚武器,以便部队攻克火力点及碉堡、炮楼等。毕竟60迫及82迫攻坚效果确实一般,而108毫米火箭弹太沉了,专门用来打个独立的火力点有些浪费部队负重。

  如果是再过10年,没说的,张云直接打算上AK47以及RPG火箭筒。

  这两款武器作为后世的游击战神器,不仅威力巨大,方便携带且保养十分方便,简直是最适合目前八路军的武器。

  不过,作为后世伪军迷的张云可是知道,别看后世AK47及RPG火箭筒全球各地到处都是,但实际上这两者的制作工艺及研发难度都不简单。

  比如AK47,虽然号称各国小作坊都能做,但实际上小作坊大部分都是旧枪拼装新枪,或者干脆就是粗制滥造,极易卡壳。

首节上一节200/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