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节

  “小心点,可能是敌人的陷阱”,张云思索着说道,这时候老张和1班长大宝他们都到了,全排除了二班长的10个老兵再次汇合。

  “3班长,你带着人去前面警戒,小心敌人打回马枪;1班长,你带人在这里警戒,老张,咱两个摸上去看看,小心敌人布置的陷阱”。张云不敢耽搁,立即下命令道。

  “是”×3

  张云和老张慢慢摸到了敌人被伏击的地方,只见4具尸体躺在那肠穿肚烂,血色模糊。(实际上,本来7.92mm圆头弹造成的空腔伤害就很大。再加上膛线磨损,弹道不稳,伤害就更加严重了)。其中一个穿着土黄色军服的鬼子,另外三个就是穿着蓝色晋绥军军服的伪军,一柄步枪就放在伪军尸体旁边。

  你没看错,1938年初日军已经收编了部分投降的晋绥军等部队作为皇协军(伪军),并安排他们跟随日军打仗和维护治安,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给他们配发电影中常见的那种土黄色伪军服。伪军服出现还要等到1939年底,据考证1942年才全部完成换装,前期都只是换帽徽和军衔领章。所以这个时候的伪军大都是穿着原来的军服。

  “何苦来着,以后也背着千古骂名”,张云看了一眼三个伪军尸体,心里默默想到。也许是前身尸山血海都闯过来了,闻惯了血腥味,见多了死亡和牺牲,张云作为穿越者对尸体没有什么恶心呕吐的感觉,比较平静的接受了这些。

  他仔细打量着这杆步枪所在的位置,小心的观察有没有地雷或者诡雷的痕迹,未发现什么问题(其实是张云多心了,目前鬼子还不会用武器做诡雷,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习惯用美军尸体做诡雷,后来发现中国军民渴求武器,会利用死去伪军的枪支放置诡雷,给抗日军民造成了杀伤,张云是在抗日纪念馆了解到后才多思多想的。)

  拾起这杆步枪,才发现问题,一发子弹好巧不巧的擦着枪机位置过去,枪机都有些变形了,这杆步枪暂时已经损坏了,后续能不能用还得看兵工厂能不能修好。

  “现在水腰子兵工厂还没影呢”张云叹了口气,把枪放下,目前这杆枪没必要拿,增加无谓的负重。眼角瞄了一眼老张,老张按照他的吩咐正在持枪警戒,毕竟谁也不知道敌人会不会留下狙击手专门等着他们回来。

  心念一动,一条塞满7.92毫米圆头子弹的子弹带出现在地上,这是晋绥军自制的子弹带,每袋可以携带120发弹药。另外一具晋绥军伪军的尸体上本来空空荡荡的子弹带也突然被塞满。后面一具伪军尸体下方突然出现了用布袋装好的一包子弹(200发)。另外还有一个包裹着烧饼和饼干的手帕。

  “老张,看样子咱发了小财了”张云部署完,对着老张喊到。老张这时候才转头看过来,看到满满的子弹带也是大喜。两人迅速带着两条子弹带和一个子弹包共计440发子弹退了回去,并与3班长他们汇合。

  看到排长手里的子弹带,大家立即高兴起来。有子弹,就能好好用枪打鬼子,就不用上去跟小鬼子们白刃战了。虽然大家不怕白刃战,也敢于牺牲,但是敌众我寡还去白刃战,会有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大家赶紧分分,每人拿40发,两个班长拿50发,”张云抓紧吩咐,“烧饼和饼干大家也都拿一下,每人一个烧饼或者两个饼干,大家垫垫肚子,喝点水”。

  大家欣喜的接过子弹和粮食,大都将烧饼饼干三下五除二的塞进嘴里,然后乐呵呵的数着子弹。他们这些老兵,也就在刚接受整编为八路军时才配发超过25发以上的弹药,之后就一直为缺少子弹而困扰。

  “同志们,看到没有,这伙敌人很富啊,特别是伪军,子弹还挺足,这是咱的运输队啊”,张云趁着大家休息的机会抓紧动员和部署,这是指战员的基本素质。“咱们现在子弹充足了,正好遇到这伙不知深浅敢深入群山的小鬼子和伪军,这是老天让咱们发财,咱千万别错过机会。”

第4章 全歼鬼子分队

  “一会,我带着老张还有2个人回去,从敌人后面开枪,把他们往回拉,两位班长各带2个人从左右两边再次伏击,伏击的位置就放在前面空地那,那里没有树木,四周空旷,敌人不好找掩体。然后我们4个人也回来,持续压制敌人。咱们就在这里把他们都料理了。”张云认真说道。

  “大家一定注意,鬼子的枪法很准。所以这次咱们先盯着鬼子打,大宝,你负责敌人的轻机枪,你的枪好,枪法也准,尽快打死两个射手。其他人要压制射击,不要吝啬子弹,现在敌人身上子弹多着呢,如果一开始不能大量杀伤敌人,那可就难全歼他们了”

  “是”×10

  很快,10个人就分成三组向着预定位置出发,张云老张4人一马当先,迅速接近了之前慢慢往前推进但是又停留下来的日伪军。这个时候的日伪军再次合并在一起,小鬼子曹长正因为伪军走的太慢,正在使劲抽打伪军队长的大嘴巴,张云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小鬼子“八嘎、八嘎”的骂声。

  虽然小鬼们也很敬业的开展着警戒,但是警戒面都在前面,后面竟然没人关注,至于伪军,看着队长被打,所有伪军都缩着头在那里站着,整体警戒圈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战机难得,张云4人迅速隐藏在树后举枪,从后面对准了小鬼子,按照张云要求,每人都对准了1个鬼子。老张还专门瞄准了鬼子曹长,然后听见“咚”“咚”“咚”“咚”4声枪响,曹长和一个鬼子胸口冒出了血洞,另外两个鬼子也是胳膊、大腿中枪,鬼子立马惨叫倒在地上。

  “撤,撤”,张云立即带人向后面撤退,向着预定伏击地点退去。

  “八嘎,八嘎”,然后鬼子们迅速开枪还击,三八大盖“啪啪啪”的声音和歪把子“哒哒哒”的声音传来。但是张云他们早就找好退路,绕着树木撤退,敌人一直未能击中他们。

  虽然曹长被杀,但是鬼子们拥有严格的军事纪律,在曹长被杀后迅速确定了新的指挥者。看见偷袭的敌人已经跑了,新任指挥的老鬼子既需要给前任曹长报仇,又害怕回去承担责任,立即留下两个伪军照顾鬼子伤兵,8个鬼子和12个伪军全都乌泱泱的追着张云他们而来。

  在这种山林地形,鬼子兵们火力优势被大大抵消了,小部队很容易就会被游击队伏击。这也是后期鬼子不再以分队的编制搜索扫荡,最小也是50多人的小队编制,发挥掷弹筒、轻机枪火力优势,有时候一个小队能压着2、3百人的游击队甚至基干团主力打。但是1938年初的小鬼子正是狂妄的时候,也让张云抓到了以微小代价消灭鬼子的机会。

  “咚”、“啪啪”,张云他们边打边退,渐渐将鬼子引到了预定伏击位置。眼看鬼子伪军进入到空地,张云立即喊住老张3人,转身趴下开始还击压制敌人。只听耳边“咚”、“咚”、“咚”的几声,1个鬼子和1个伪军惨叫倒下,但还没等张云他们再开第二枪,鬼子和伪军的反击就已经到来,“啪啪啪”的子弹打在了前面的土里和周边的树上,打了张云他们抬不起头来,不得不趴下隐蔽。

  突然只听见左右两边“咚咚咚咚咚”的枪声,随着鬼子和伪军的惨叫声,鬼子和伪军的枪声立马乱了起来。

  “好,1班长和3班长他们已经到位了,同志们,打。”张云立即抬起步枪,向着敌人射击。

  这个时候,20来个日伪军同时受到了三个方向的攻击,他们空地周边也没有掩体,只能就近趴着地上寻找敌人,而一班长、3班长他们已经找到居高临下比较舒适的射击位置,鬼子和日伪军们的伤亡立即大了起来。

  同时,日军歪把子机枪主射手已经被击毙,副射手刚接过机枪,也被大宝一枪打死,胜利的天平已经迅速朝张平他们倾斜。

  这个时候,缴获外挂系统已经开始刷新数据了,但张云顾不上看。他将最后一个还活着的鬼子套入步枪机瞄,“咚”的一声,所有鬼子就都躺下来。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可以冲过去将伪军缴械,不过张云仅仅是远远喊着,“对面的伪军听着,缴枪不杀,再打下去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对面的八路军兄弟,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投降。”伪军果然都是很没有骨气的人,领头的伪军队长已经举起了双手。

  “你们挨个检查一下,鬼子死了没有?死没死的都得补一刀,否则我们不接受你们投降。”张云担心鬼子伤兵诈死,想着让伪军干点人事。

  “八路军爷爷,别打了,别打了,我们干,我们干”

  ……

  最终,鬼子分队全军覆没,之前留守日军伤兵的伪军还想着绑了鬼子投降,没想到被鬼子伤兵拉了手榴弹同归于尽。这也让张云和老兵们上了一课,现在的老鬼子被所谓“武士道”精神迷惑,很少出现投降的,被俘虏都会与人同归于尽,很是难缠,甚至他们还会装成尸体,在我军收拾战场时打冷枪。

  最终,收拾战场,获得完好三八步枪6支,汉阳造步枪11支、王八盒子1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1支,手榴弹26枚。另外还有破损的步枪4支,也被他们背在身上。至于子弹,大家还在收集。

  大家高兴的翻找的敌人的尸体,寻找着战利品。

  而外挂系统缴获页面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刷新:

  缴获:

  武器装备:三八大盖3支、汉阳造步枪6支、王八盒子0.5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0.5支,6.5毫米有坂步枪弹399发(其中减装药160发),7.92毫米圆头弹542发,九七式手榴弹 13颗

  金钱:323法元,70银元、黄金2.4克

  粮食:小米42斤,烧饼24个,饼干38块、饭团12.5个

  建筑材料:无

  金属 :无

  其他:军用水壶 11 子弹带12条,损坏汉阳造步枪 2支,破损三八步枪1支,破军服 12.5,手表0.5……。

  张云懒得再看后面的钢笔、铅笔、哨子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看着大家还在收拾战场,想着新兵还需要大量子弹练习射击,现在正是大量兑现子弹的好时机。

  心念一动,将所有破损步枪和0.5支机枪都换成子弹,连同页面里缴获的子弹都兑现到靠里面还未收拾的鬼子伪军尸体的子弹带、子弹盒里。

  “排长、排长,发大财了,发大财了”大宝在旁边收拾战场,大呼小叫的喊着,旁边的老兵们也兴高采烈。此战10人竟然无伤消灭了13个鬼子和10多个伪军,缴获了这么多的枪支弹药,极大了解决了近期部队的装备问题和弹药问题,极大的鼓舞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也让大家对张云的指挥艺术充满了信任和崇拜。

  “哈哈,是啊,发财了。”张云也和战士们一起笑着,享受着胜利的喜悦。这也是张云第一次真正指挥部队,也是第一次赢得胜利,其实在战前他同样心里充满了忐忑,担心因为自己的指挥失误,让这些抗击侵略的好汉子白白折损在这里。

  通过这一战,他也第一次树立了指挥战斗的信心,虽然他目前还只能指挥小股部队,但是他也会一点点进步,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更何况,他还认识本位面的坂本之子李云龙团长,也许以后可以多跟他交流学习甚至借助他的指挥技巧来取得胜利。

  再说,如果让他的部队拥有不逊于,不,是远超敌人火力的装备,他难道不会“达则火力覆盖”,用更多的大炮、更多的机枪、更多的子弹打败小日子么。

  要知道,美国大兵可是速成的,“少爷兵”也比不上小鬼子“武士道精神”坚韧,但是凭借着“大八粒”、凭借着各种机枪、火炮、坦克、飞机,让小鬼子在太平洋岛屿上哭爹喊娘、“遍地熟人”。虽然目前让战士们拥有飞机坦克有些困难,但是有了这个外挂,他相信,至少更多的机枪、大炮都不会太远。

第5章 战后总结

  “排长,都清点清楚了,咱们共缴获了5500多发子弹,大部分是汉阳造用的圆头弹,还有就是6.5mm步枪弹了,”这时候大宝已经拿着清单向排长张云汇报。

  “此地不宜久留,让大家抓紧把武器要搬到咱们之前所在的山神庙,然后把2班长和新兵叫过来,大家吃过饭咱们连夜赶回驻地。”张云道,“小鬼子吃了亏。可不好说会不会再来报复?咱们不触这个霉头。等把新兵练出来了,就该是咱们找小鬼子的麻烦了。”

  “好的,排长”。大宝、秦盛2个班长都点头应下。

  随后一行人背着步枪,拎着子弹和缴获的粮食军服,回到了山神庙休整。一个老兵前往密林将新兵战士们喊了回来。二班长老胡带着30个新兵回来后如何对胜利和缴获欣喜不提,大家都抓紧用了顿热饭,然后一行继续往深处绕行,前往小王村驻地。

  ……

  小王村地处西太行山东部方向较深处,但是其实离昔阳县下面一个大镇子刘家镇不太远,但是为了防止驻地暴露,张云他们是绕行从小路回驻地,防止刘家镇那边出现汉奸,反而害了小王村百姓。

  虽然刚才他们消灭了敌人,但哪怕鬼子再派人报复,也是不可能找到小王村来的。这都是前身张云他们在苏区、长征等艰苦战争中学到的保护自己、保护部队的技巧。

  等部队壮大了,等他们拥有了足够的士兵、枪支、弹药、大炮等,那张云他们可就会主动出去了。毕竟,八路军是真心打鬼子的部队,不打鬼子,怎么打响名声,怎么动员更多群众参加部队打鬼子。

  回到驻地,留守的副排长刘长青急急赶来,看到队伍里背着的崭新的步枪,看到担架上的三个伤兵(之前受伤的),他着急的拉住张云细细打量,“排长,你们没事吧,怎么和小鬼子交上火了?为什么不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干鬼子?”

  “哈哈,好一个副排长,这最后一句才是你想问的吧”,张云虽然是穿越而来,但是前身留给他的记忆和情感, 让他自然的朝着副排长刘长青胸口来了一拳,“别说我不带你,这次是突发事件,你哥哥我差点报销了”。

  张云详细向他解释了这场战斗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采取的战术,这让刘长青脸上一会担忧、一会震撼、一会向往、一会羡慕。

  这个副排长也是老红军,是原四方面军的人,曾经属于李云龙团长手下的一个大头兵。后来李团长因为过草地上纵兵抢粮,被撸了下来,刘长青却跟着新团长继续打仗。

  后来刘长青几经调动,也在神头岭伏击战受伤,和张云两人一起养伤后才认识并熟悉,被上级安排跟他搭档。按照目前安排,他们可能要共事很长一段时间,一起扩充军队,成立独立大队,然后哪一天被陈旅长整编成新编基干团的成员。

  在前身记忆里,这个刘长青是一个“闻战则喜”,天生属于战士的老兵,枪法好,拼刺刀也不错,敢拼命,是那种执行力极强的尖兵和指战员,可惜战术不够灵活,群众工作也不如张云擅长,总之是一个可靠但尚未能独挡一面的搭档。

  “一会安顿完新兵,开个排务会,大家做一个战后总结,同时讨论一下我们下一步发展方向”张云介绍完战斗情况,接着安排副排长任务。战后总结会是红军和八路军的优良传统,大家民主公开的复盘战斗经过,讨论战斗指挥得与失,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各自指挥能力。

  “好,我先让老兵们帮着新战士安顿,然后看看你缴获的新枪,三八大盖,嘿嘿,当时神头岭我打死了2个鬼子,但是因为受伤来到了补充团,没摸着鬼子的武器”副排长刘长青笑着接受了命令,手里忍不住搓了搓,对新枪充满了期待。他也是拿步枪战斗的神枪手,嫌弃手枪射程短,未配置手枪,排里也没富裕到可以给排长班长们同时配备手枪步枪。

  过了一会,三个班长和副排长一起来到了张云的房间,这是张云和刘长青的卧室,同时兼着全排小会议室、会客室的功能。整个屋都不大,一张炕上放了个小桌子,张云和刘长青平时隔着小桌子睡,上面放着一张简略的地图。至于班长,只能和士兵挤到一张大通铺上。

  就这些房子,还是乡亲们挤出来的,乡村老百姓们生活同样不易,现在鬼子来了,乡亲们的日子更苦了。

  “同志们,今天的战斗过程大家都知道了,大家复盘一下,看看哪些我们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张云主持排务会,首先发言。

  “排长,咱这次打的是神仙仗咧,哪有什么要改进的”,一班长大宝笑着说的,“要说改进,老兵得换枪了,咱的汉阳造老化厉害,打的太不准了。如果枪准点,咱更能轻松解决战斗。”

  “没错”,三班长秦盛点头附和,“太影响战斗了。我看伪军的汉阳造比咱的好多了,鬼子那三八大盖更不用说,跟新的一样。”

  二班长老胡说:“新兵也得练,不然发挥不出作用,咱现在快50人了,但新兵超过30人,不尽快练兵,只能被新兵拖累,咱粮食可不多了。”

  “嗯,大家说的在理。这批缴获的武器,让老兵先挑,然后剩下的都发给新兵,不够的两人轮流用,先熟悉枪械”张云总结到,“粮食问题不用着急,咱这次缴获了敌人不少大洋和法币,先跟乡亲们买粮食布匹,让老百姓帮着做做军服,至少把衣服统一了,精气神就提上来了。”

  “最后,练兵。我打算拿出3000发子弹,让老兵和新兵们熟悉练射击”张云说道。

  “3000发,排长,咱不过了么”,二班长老胡惊到。旁边班长和副排长也惊讶的看着他。

  “对,3000发”张云点头道。有挂,枪支和弹药不会缺的,只要能打胜仗、哪怕只消灭小股敌人,其额外缴获+物资调换就能让张云拥有充分的弹药,但是优秀的士兵可不好找,张云打算用子弹喂出来好枪手好士兵。目前旅里可是明确这段时间出来发展的部队不用上缴物资,正是练兵的好时候。

  “大家不要觉得我浪费,今天的战斗也都看到了,鬼子比国民党富多了,只要能打胜仗,那武器弹药就源源不断的能被缴获;但是鬼子也比国民党强多了,必须练出来精兵,才能打胜仗。等咱缴获了掷弹筒、迫击炮,我还要练炮兵呢。”张云拍板定下来。

  虽然大家都觉得心疼,但是张云说的话确实在理,大家都是老兵出身,当然知道喂子弹就能喂出来神枪手,多练习就能培养好士兵。最重要的是,今天张云的指挥太惊艳他们了,缴获物资的充裕也让他们大开眼界,他们对未来同样充满了信心。

  但是实际上,今天缴获的子弹大部分都是外挂系统带来的。那怕张云指挥得力,实际缴获只有900余发子弹,其他都是通过缴获系统兑现出来的,光是几只破损步枪和0.5支机枪通过物资调换成子弹就达到3000发。

第6章 小村练兵忙

  第二天早上。

  天色刚微微亮,张云和副排长刘长青已经笔直站在了村里的晒麦场上,这也是部队的操练场。

  张云一身八路军军装,腰里束着武装带,挂着盒子枪,显得威武挺拔,器宇不凡,可惜就是军服上已经有了不少缝缝补补的补丁,稍稍显得有些落魄。刘长青同样穿着一身八路军旧军装,背着一支崭新的三八式步枪,同样挺拔站立,展现出老红军们坚韧、武威的风采。

  这个时候,三个班长按照昨天的要求,已经在宿舍中忙活开来,老兵已经洗漱完毕,正帮助新兵们整理被褥、打理衣服。虽然目前还没有条件让新兵们穿上军装,但是绑腿,束带等已经让新兵们初步认识到他们已经完成了从农民到军人的身份转换。

  过了好一会,副排长刘长青看着三个班的老兵新兵陆陆续续到达操场集合,有些抱怨的对张云说道“有些慢了”。

  “都是新兵,心态和习惯还没转换过来,很正常”,张云倒是不着急。看着在三个班长带领下老兵们能够帮助新兵整理内务,张云心里充满了满意。这就是老兵的作用,他们是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是团结统一的部队核心,能迅速帮助新兵融入部队,跟上脚步。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虽然不能立竿见影的提升战斗力,但是能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所有战士团结一致、上下一心的感情,只有这样的部队才不容易被打散打垮,才能打硬仗,打胜仗。

  “一班已经集合完毕,应到17人,实到15人,有伤员两人”

  “二班已经集合完毕,应到17人,实到16人,有伤员一人”

  “三班已经集合完毕,应到16人,实到16人。”

  三个班长站在队列开头,向着张云报告。

  这个时候,晒麦场周边已经出现了一些老百姓,大家认真的看着队伍,窃窃私语。他们之前不是没见过当地的军阀部队、保安团等,但是刚刚招来新兵,就能站立如此整齐、军纪如此严整的部队,确实没见过。慢慢的,他们心里对八路军的信心又得到了提高。

  虽然没能体会到周围老百姓“队形就是战斗力”的脑中风暴,但是张云选择在晒麦场练兵,确实也有让老百姓看看的心思,增强老百姓对党和军队的拥护。

  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和群众融入一体,就得靠着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来实现,不是大家以为的喊喊口号就行的。

  “副排长”,张云大声喊道。

  “到”

  “宣读八路军纪律,然后带队练习队列,下午发枪,带领大家熟悉枪械。明天开始,练习射击和拼刺!”

  “是!”

  简单部署完,张云将初步练兵的任务交给了副排长刘长青,随后赶到了排里的炊事班兼后勤班。

  “唐班长,怎么样,今天能买到肉了么”,张云一边进屋一边问负责炊事班工作的老唐。老唐今年40多岁,倒不是老红军,而是37年底加入的队伍。日军侵占山西后犯下累累血案,老唐在沂州的家人也不幸遭难,老唐一气之下投军从戎,本想投家门口的晋绥军,但当时晋绥军大都打散了或者撤退到南边,沂州附近也就是八路军还在转战抗击,于是就参加了八路军。张云接收新兵排的时候,他就在队伍里了,后来张云前身看他懂算术,做饭也还行,就安排他负责炊事班的活,也兼职后勤管理。毕竟之前就那十几个人,十多杆枪、几十发子弹,哪用得着后勤。

首节上一节2/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