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57节

  张云坐在弹药箱拼成的椅子上,有些疲惫的揉了揉眉心,认真的看着总部的情报。

  根据石门地下情报员侦察,驻守石门的110师团再次从下面的据点中抽调了一个步兵联队、3个伪军团并汇合了北平过来的一些重炮部队,兵力合计约一万余人,再次从石门火车站登车向南出发了。

  “我这是捅了鬼子窝了么,鬼子竟然还没完没了了!”张云吐槽了一句,然后紧紧的抿了抿嘴,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表,计算了一下时间。

  目前,是凌晨两点左右,根据平汉铁路上火车的运行速度,新一波鬼子抵达附近大概需要四十分钟,他们至少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休整并完善阵地。

  此次作战,独立支队野战1团等部队徒步行进数十公里,又连续投入作战,可以说已经十分疲惫了,需要好好地休整一下。但是,现在根本没有休整的时间,毕竟目前各部队驻防的阵地都是初步构建,并不具备较好的防炮能力,必须趁着这个空隙,抓紧时间完善阵地,以防备鬼子下一波次的炮火强攻。

  有了疲惫的揉了揉脸,张云对着参谋部署道:“命令北上各部队,抓紧时间打扫战场,尽快完善阵地,补充弹药,给战士们提供餐食。”

  “鬼子如此着急的再次赶来支援,绝不可能仅还有这一批敌人,我们今天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参谋默默的点头,随后下达命令不提。

  …………

  华北大平原上的漆黑夜色中,平汉铁路上,4列被烧毁的列车如长蛇般横卧在铁轨上,显得格外醒目。部分车厢里,还未熄灭的小火苗时隐时现,摇曳着微弱的光芒。

  此时,野战1团的团长张苗带着1团1营的战士以及总部派来的部分部队,正在列车附近,共同打扫着列车附近的战场,归拢着战场上散落的装备。

  “呕,营长,呕,车厢里的这些鬼子烧的老惨了!”

  “呕,呕,咱们还给他们收尸么!”

  一个脸色发苦的战士从车厢里探出头,一边干呕一边向着营长报告着。

  车厢里的鬼子,部分是被燃烧弹直接烧穿的,着弹点附近都被烧出一个大洞,散发着焦臭的味道;部分是被烟火熏死的,脸色发青五官紧皱,甚至大都死不瞑目;更难看的是硬生生被人群挤死的,七孔流血,肠子甚至从身下流出,恶臭连天。

  每个车厢内都有几十具的尸体,各种味道叠加,视觉和嗅觉效果拉满,别说一般人,就是打惯了仗的独立支队老兵们,都有些经不住。

  营长探头看了一眼,看到这样冲击性的一幕,脸色如常,毫无变化,但也没有强求什么,嘴里念叨着:“不用收尸啦,天亮了鬼子会收敛的。”

  “不过,根据我们之前的经验,一般弹药装备都会放到列车车厢最里面,你们翻翻看还有能用么?只要还能看上眼的,通通都搬到咱们的汽车上去。”

  “司令说,一会这些装备都先运回通道附近,交给总部部队运回总部兵工厂修复。”

  旁边干呕了半天的小战士,有些虚弱的扶着车厢,有些后怕的说道:“张司令的燃烧弹威力也太大,把这些鬼子烧的那叫一个惨。仗还没开打,鬼子就死了一半,吓跑了一半!”

  “嘿嘿,幸好这些燃烧弹和炮弹都是咱们的!”

  营长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有些宠溺的说道:“也就是你们命好,一当兵就在张司令这里。”

  “之前,不论是打白狗子,打晋绥军还是打鬼子,咱们的装备都不如敌人。之前的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了!”

  “哪像现在,咱们的火炮压着敌人打!”

  营长说完,似乎陷入了回忆,回想着那段艰苦的岁月。

  很快,部队就整理完了战场,搜集到了能用的机步枪2300余支,子弹8万余发,包括小钢炮在内的火炮13门,炮弹百余发。可惜,鬼子携带的绝大部分的枪支和子弹炮弹都被摧毁或者殉爆了。

  另外,虽然列车运载的坦克全部被摧毁了,但是里面数量不菲的坦克炮炮弹或者子弹竟然有少量留存了下来,战士们共收敛了大概400余发坦克炮弹和近4万发子弹,这一下,他们手里的坦克和装甲车又可以发威了。

第401章 酣战

  张云失算了。

  确切的说,张云算错了鬼子到达的时间。

  鬼子兵们并不是傻瓜,陆军部队也相对团结,108旅团旅团长石井嘉穗等残兵在安全之后,自然会将详细的作战情报报给了师团以及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于是,鬼子参谋们很快就大概推算出了北进独立支队部队的人数、火炮大概位置以及装备情况。

  这支北上的独立支队部队人数达到了近两万人,至少装备了20门大口径火炮,数十门75毫米及以上的中口径火炮,还有大量他们最为熟悉的山炮和各类迫击炮,哦,还有4辆坦克和4辆装甲车。这样的武器配置,已经接近了蝗军的师团级装备,甚至在大口径火炮数量上还有所超出。更别说,独立支队已经占据了先机,提前构筑了阵地。

  这简直是一块硬啃的骨头,要想硬吃下去,一不小心就会磕掉满口牙。

  因此,虽然狂热的110师团师团长饭沼守坚持要求部队尽快发起攻击,为麾下几近全军覆没的108旅团报仇,但是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却明令部队,第一波次援兵以牵制为主,等待后续兵力的到达。

  于是,此次作战的鬼子部队在靠近之前伏击区域后,就谨慎的安排部队提前下车,然后全员步行向前出击。不过,鬼子虽然单兵素质很高,但是近万人的部队从列车上下来并归拢重整部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更别说三个伪军团拖拖拉拉,更延长了重整时间。这使得鬼子直到凌晨三点多,才集结完毕,慢慢向独立支队阻击阵地方向靠去。

  跟随鬼子部队而来的,还有4辆装甲车以及他们牵引的4门九二式105毫米榴弹炮。

  这是鬼子专门为独立支队炮团准备的杀手锏,是鬼子痛定思痛,专门针对此次暴露的独立支队炮团部队进行反炮兵作战的依仗。

  …………

  鬼子部队刚刚下车,就被附近蹲守的当地游击队发现,随后没多久张云这里就收到了消息。

  “啧啧,鬼子这次倒是够谨慎的!”张云看着鬼子的行动,有些失笑道。

  这时候,刚刚从南线赶来的刘长青沉稳的说道:“可能鬼子正在等待后面的援兵。”

  “根据总部传来的消息,北平、天津鬼子都有突然的调动!很可能鬼子从北平、天津抽调兵力了!”

  说到这里,刘长青好奇的问道:“队长,如今平原根据地的物资补给已经基本完成,平原根据地部队正在准备撤离,掩护物资运输部队返回根据地内部;总部部队也准备押送着你送回去的破损武器,以及保护咱们的支前群众准备后撤回武安、涉县地区了。”

  “咱们是否还有必要在这里阻击敌人?”

  “如果打算继续阻击,是否安排南线部队过来增援?”

  张云闻言,摸了摸眉心,看了一眼仍然在频繁刷新的“占领”缴获数据,很是肯定的说道:

  “让南线部队继续去镇压各收复的乡村,尽快剪除鬼子的眼线和羽翼,守好通道附近,不必增援这里。”

  现在正是扩大收获的时候,怎么可以因为这点鬼子,让南线部队“因小失大”呢!

  那缴获加成的可都是钱粮物资啊,那是他张云调动4万大军、10万支前群众连续忙活这么多天的酬劳。

  不过,张云自然不会向刘长青解释缴获加成的事情,而是解释道:

  “如今鬼子云集,持续向这里进逼,如果咱们这时候撤退,很可能鬼子会直接追击刚刚接收物资的平原部队,那咱们的平原部队就被动了。因此,咱们必须再挡住他们1-2小时。”

  “另外,咱们的榴弹炮重量太大,很难通过山路撤退。最迟四点半,咱们的榴弹炮部队必须以汽车牵引,沿着来时的公路返回通道附近,并通过武安、涉县公路返回军分区根据地。南线部队守好那里,就是为咱们守好后路。”

  “火炮撤退后,我打算依靠携带的千余发火箭弹和山炮、迫击炮再阻击一波敌人,而后率领部队通过上次的山路返回太行山,以规避敌人飞机的搜寻。”

  “依托太行山的险峻山道,咱们可以去留自如,不必再过多考虑敌人的追击问题。”

  刘长青自然对张云的部署毫无异议,认真的去落实了。

  …………

  凌晨三点半左右,来援鬼子的先头部队已经与负责西侧外围防御的野战1团部队进行了接战。

  这一次,鬼子也学精了,没有发动大规模密集攻势,而是将部队拆开,以中队为单位,配置数百名伪军部队,以夜色为掩护,向着八路军部队发起了多路的零散攻击。

  独立支队自然不怵这样的攻势,各个阵地上的战士们凭借着手中大量的轻重机枪以及多类型迫击炮,以密集的攻势将敌人逐个压制和击退。

  “哒哒哒哒哒……”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轰”、“轰”、“轰”……

  野战1团3营的一处阵地上,数百个日伪军趁着夜色,对着阵地发起了攻击。只见鬼子们架起了三八式步枪、九六式轻机枪,伪军们则是扛着汉阳造以及辽式步枪、捷克式机枪等,慢慢接近了阵地。

  不过,3营的战士们也绝不含糊。

  明晃晃的照明弹射向天空,将阵地照亮,然后数十挺捷克式机枪和4挺民24式机枪对着敌人就是疯狂的输出火力,更有迫击炮手们将手里的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炮弹不停的投射出去,将敌人匍匐的阵地周边炸出了不少的火花。

  然后,后面团属山炮、重型迫击炮部队发威,大量山炮和重型迫击炮炮弹落了下来,直接将日伪军们清空一大片。而榴弹炮群也适时的对此地进行了炮火支援,巨大的炮弹冲击波,甚至能将鬼子伪军的尸体炸上了天。

  这些鬼子和伪军小部队显然经受不住这样的火力攻击,很快就往后退去,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类似的场景,不断出现在各个阵地上。

  后方的一处阴暗角落里,随军出发的鬼子联队指挥官面不改色的看着前方日伪军的巨大伤亡,甚至脸上还露出了喜色。

  “吆西,独立支队的炮团终于暴露了!”

第402章 夜中的炮兵对决1

  深沉的夜色中,平汉铁路边上的平坦路面上,鬼子炮兵们正在调整着4门长管火炮的参数。

  这4门炮,就是鬼子二战期间射程最远的陆军火炮,九二式加农炮(榴弹炮),其射程高达18公里多,是此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105毫米炮。在苏日诺门坎战役中,关东军凭借着该火炮以及九六式150毫米加农炮的超远射程,一度压制了苏军的炮兵部队。后来还是苏军凭借炮兵们不断变换炮击阵地的方式才勉强能够应付,直到夺回了制空权后,才以空军轻易压制了该火炮的发挥。

  正因为该火炮的超远射程,十分适合反炮兵作战,张云才舍得不惜工本,在无名山驻地以及附近太行山山脚处的炮兵阵地上,都套现了数门该火炮,负责压制鬼子的炮兵。虽然因为独立支队的强大炮火和鬼子的指挥失误,直到现在也没发挥该炮的效果。

  此次,由于独立支队展现了更为强大的炮兵部队,特别是数量不菲的105毫米榴弹炮,轻松将第一波鬼子送进了地狱,华北司令部参谋们痛定思痛,专门从北平方向调运了4门该火炮参与此次作战。

  要知道,包括二战期间在内,鬼子生产该炮的总产量也不过为180门,1940年底该炮实际产量尚未超过80门,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关东军部队,其余火炮则是分配到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按照鬼子的火炮编制,该炮为为独立重炮旅团列装火炮,平时也不会下放到步兵部队,而是归于方面军直属。

  该炮虽然具有良好的反炮兵作战压制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重量太大,3.4吨左右,必须以专用的牵引车或者装甲车、坦克牵引,鬼子自家生产的汽车都因动力不足而无法牵引该炮。二是该炮炮管太长,对道路和炮兵阵地要求很高,不太适合目前鬼子的半骡马化部队。三么,自然是成本太高,不仅造价高,维护也贵。该炮炮管的寿命仅有1000发左右,相比之下,九四式山炮炮管寿命约为5000-7000发。

  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虽然该炮深受炮兵们的喜爱,却不太受鬼子高层的认可。

  不过,此次作战,华北方面具的鬼子参谋们却特意把这4门炮拎出来,以专门压制独立支队的火炮部队。

  此时,鬼子通过前面阵地上各路小股部队的试探,已经大概判断出独立支队火炮阵地的位置,而平原地区炮焰的亮光也很难遮掩,通过各路部队的侦察和汇总,让鬼子们能够较为准确的测算出炮兵阵地所在。因此,鬼子炮兵们正期望这4门火炮发挥扭转战局的“神器”作用,发动先手攻势,击败独立支队的炮兵部队。

  随着坐标调整完毕,随着鬼子指挥官一声令下,4门火炮随即向着十五公里外的预计目标发起了炮击。

  “咚”、“咚”、“咚”、“咚”……

  ………………

  此时独立支队炮兵阵地上,炮兵们正在严阵以待的等待着前方阵地的呼叫,随时准备投入到前方的炮火支援作战中,突然间他们听到炮弹由远及近的声音!

  “隐蔽,隐蔽,有炮弹接近!”炮长们立即呼喊道,然后指挥大家们迅速卧倒。

  之所以大家这么容易配合卧倒,自然是因为现在没有作战任务,不必顾虑前线。

  在战斗激烈的时候,面对敌人的反炮兵火力,炮兵指挥官们很多时候必须做出取舍,是顶着敌人的反炮兵火力继续输出,还是卧倒甚至转移阵地。要知道大部分情况下,敌人是很难测算准炮兵阵地所在的,反炮兵作战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靠蒙和试,对面敌人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命中了炮兵阵地。但是,如果攻击一轮后,这边炮兵火力突然变弱了,反而会露了怯,坚定了敌人正在命中炮兵阵地的判断,进而迎来敌人更猛烈的反炮兵火力。

  战士们卧倒后,只听“轰”、“轰”几声,4发威力不算巨大的炮弹落在了炮兵阵地外围大概300余米外的空地上。

  从技术角度讲,这已经算命中炮兵阵地了,毕竟敌人后续将围着这几个落点进行炮击,早晚会落到炮位附近。

  “是鬼子的九二式加农炮!鬼子应该是已经侦察或者测算出了我们的阵地!”

  “转移阵地,快,转移阵地!”

  此次,跟着张云过来的,是炮团1营长王承柱。作为跟着张云的老人,王承柱也参与了独立支队大大小小的无数战斗,进行了为数众多的炮兵对决,自然对反炮兵作战很是熟悉,只是他还第一次遇到敌人先他们一步发现炮兵阵地的情况。

  幸好,他反应够迅速,炮兵们动作也够迅速。

  “快,快,快!”炮兵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火炮的大架抬起来,然后8人合力推着火炮就往后方走。

  这就看出M2式105毫米榴弹炮的优势来。该炮全重仅2吨左右,且重心合理,轮胎比较宽,紧急情况下,8人炮组是可以人力推着在平地上转移的。相比于鬼子的九二式加农炮,其机动性强了太多了。

  在战士们的努力下,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这些火炮就北移了大概500米左右,然后炮兵们重新构建了简易阵地,做好了发射准备。民兵们也帮着将炮弹陆续运了过来。

  这段时间里,鬼子炮兵们也在以6发每分钟的射速,向着原炮兵阵地周边进行了炮击,但是打了100余发炮弹后,就停了下来。

  这就是反炮兵作战的难点,很可能打了半天,都不知道到底打没打中,也许只有等前线部队反馈对方火力变化时,才能判断出反炮兵作战成功与否。

  此时,张云也关注到了火炮阵地遇袭的情况,一直用望远镜关注着炮团的紧急移动。

  没办法不紧张啊,这些崭新的仿M2榴弹炮不算什么,毁了再生产或者“套现”就是,但是合格的榴弹炮炮兵太难得了。

  毕竟这里是民国,80%的人口是文盲,97%人口没有上完小学,需要一定弹道学、数学基础的榴弹炮兵,已经属于国内的高端兵种,是张云必须珍惜的。

  看着炮兵们摆脱了风险,张云才思考着反炮兵作战的事情。

  “鬼子应该只有4门九二式加农炮!”张云回想着鬼子的炮击情况,以及记忆中的九二式加农炮参数,“而且,其阵地必然在铁路周边不太远,但是又必须有一定空旷地形。”

  随即,他命令道:

  “立即通知当地游击队及我们的侦察部队,沿着铁路线向北搜寻大概13-18公里处,尽快确定敌人火炮阵地位置。”

首节上一节157/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