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139节

  “谷口元治郎中将,说说你的看法。”

  筱冢义男看着大家不发一言,不得不主动点名。

  谷口元治郎立即站立起来,向着筱冢义男说道:“将军,此次我们攻击失利,确实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八路军独立支队防御之强,弹药之足,火力之猛,实在是让我们难以相信。但是,对比诺门坎战役,其实八路军部队的火力并不算特别突出,更没有压制火炮及飞机坦克。其所依仗的,是三四十公里的山区地形,限制了我们陆军强大的火炮及装甲力量。”

  “此战失败,最核心的因素我们至少存在着3个很大的问题。”

  “一是情报泄露。我们自从制定突破河谷山区、抢修白晋公路,打通通往长治盆地的计划后,耽搁时间太长,保密工作又做得很不到位,使得八路军有了足够准备。

  二是战争动员太慢。虽然部队调动还算迅速,但是修路物资、弹药储备等调运太慢,造成八路军拥有足够时间建设防炮工事。从八路军独立支队建设的工事来看,有些工事已经建设了七八天,有些也建设了一两天,这严重限制了我们火炮力量的发挥。”

  三是我们对伤亡和物资损耗的容忍程度降低了太多。将军,此战我们损失很大,但是八路军部队人员伤亡和物资损耗也不小,坚持下去我们未必不能胜。昔日我们进攻上海时,帝国尚且可以投入20万部队和数百架战机,持续作战三月有余,最终击溃了80万国民政府最精锐的部队,而如今我们进攻仅仅2天就放弃了,我们的空军力量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陆军将士也并非不能再战。将军……”

  “咳,”参谋长田中隆吉咳嗽了一声,打断道:“谷口君,这不怪将军和多田骏司令。”

  “帝国大本营明确要求降低在中国战场的投入,就连你们108师团本就应该调离中国战场,还是多田骏将军多方争取才能留下来的。”

  “帝国,虽然军备还在不停发展,但是财政是在持续恶化的,中国战场已经成为帝国的财政负担,使得帝国财政很不平衡。按照大本营的命令,各战区必须尽快实现在中国战场上的投入和产出平衡,努力推动与国民政府的和谈,以便消化占领的土地。”

  “华北地区相比华中华南本就不太富裕,加上八路军部队捣乱,我们的投入远远大于产生,必须控制战斗规模和平衡。此战我们与八路军消耗了一天一夜,消耗了大量弹药和宝贵的燃油航弹,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伤残,却并未产生什么战果。因此这个,将军还受到了大本营的责难。”

  “至于情报问题,历来大规模部队调动都很难瞒得过对手的耳目。不过,以后部队要加强动员能力,提升部队调动速度。”

  “另外,谷口君,问题谁都会提,但是我们必须找到能战胜八路军,解决目前僵局的战法!”

  ……

  “我们为什么不能舍弃白晋公路这个固有思维,直接寻找一处山岭翻越过去,出其不意占领沁县?”独立混成第9旅团旅团长越生虎之助少将说道。

  “越生虎之助将军,现代部队一旦脱离后勤,就会失去大部分战斗力。昔日我们九路合围八路军部队根据地,大量部队深入八路军根据地,却因为后勤断绝损失惨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

  讨论了半天,大家也拿不出一个好的战法来。无奈之下,此次研讨会无疾而终!

  ……

  回到办公室,筱冢义男脸色阴郁的看着山西地图,看着晋东南、晋东北、晋西北的八路军部队,看着晋西南的晋绥军和晋南的中央军,脸色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无论怎么看,如今的第一军已经成为了被包围的孤军部队。现在蝗军势大,尚能保持均势,一旦八路军发狠截断同蒲铁路北段,只怕立即就是第一军全军被围困在山西的翻覆之局。

  “将军,”参谋长田中隆吉敲门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满面坚毅,神情严肃的青年大佐。

  “将军,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新的战法选择。”

  “山本君,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二十八期毕业生,与坂垣征四郎将军等人是同期的同学,是帝国优秀的陆军军事人才。”

  “山本君在学校期间及后续工作中,未选修大兵团作战,而是专注于特种作战,对小规模部队渗入作战十分有研究。”

  “将军,这应该是一种新的战法,也许是打破目前僵局的最好方式!”

  山本一木,《亮剑》世界中出场率最高的日军将领,正式上线!

第339章 僵局之下,唯有特种作战可破

  山本一木是帝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是帝国陆军培养的高级人才,可是他的仕途升迁没有很顺利,与他同期的很多同学已经胜任帝国的中将大将时,他却仅仅是个大佐。

  这对帝国陆军大学毕业出身的他来说,已经有些偏低了,官职可以说是略显寒酸。

  原因无他,山本一木是一个很偏执的人,他沉迷于特种作战,将小规模特种作战作为他的战斗圭臬。为此,他还专门去德国慕尼黑特种学校进修并担当过教官,甚至仿着德国特种部队照猫画虎般的培养了自己的特种作战精英小队。

  该小队不过百余人,却拥有一水的自动火器,如MP40冲锋枪、歪把子、随身电台等,所有人员都在德国慕尼黑特种学校参加过集训,拥有着强大的小规模战斗能力。

  但在目前帝国的狂热军国主义氛围下,大本营陆军部的将领们推崇的都是类似决战式的大兵团作战,喜欢用横扫之势的姿态赢得战争,对这种“小偷小摸”式的特种作战很是看不上。于是乎,他一直缺乏可以演示特种作战的舞台,也难以赢得大本营陆军部高层的认可。他十分迫切的希望获得特种作战的机会,从而证明自己的特种作战的特殊能力和才华。

  而山西陷入的这种僵局,成为了他的机会。

  “将军,”山本一木指着地图说道:“来之前,我认真研读了这几年帝国入侵中国的战史,重点研究了山西地区的作战记录。”

  “山西地区,从帝国的部队摧枯拉朽般的胜利,到持续开展肃正作战,再到如今连山区都难以攻入,可以说是陷入了僵局。”

  “不过,相比于八路军部队,帝国仍然占据了明显优势。八路军仅仅是依靠地形及情报优势,依靠部分兵工厂及弹药供给,才稳固了僵持局面。”

  “将军,目前的这种僵持局面是不稳固的,就如同平衡秤一般,只要在关键位置添加一个小小的砝码,那平衡就被打破,局面就会再次向帝国倾斜。”

  “而我的特种作战就是这样的小砝码!”

  “……”

  筱冢义男有些兴奋的听着,对山本一木的分析很是认同。不得不说,帝国陆军大学出身的山本一木,确实有很专业的素养,很多分析都说到了筱冢义男的心坎上。

  如今战局僵持,筱冢义男作为第一军司令,颇受大本营责难,山本一木的战法无论能否成功,都是值得尝试的。

  两人详谈许久,最后筱冢义男根据山本一木的想法,结合山西战局,下达了两个特种作战任务。

  首要任务,是暗中偷袭八路军总部,趁机摧毁八路军运转之中枢,以彻底解决八路军之患。

  当然,八路军总部的位置一直变换不定,如今鬼子连山区根据地都攻不进去,情报部队渗透很是困难,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才摸索和确定八路军总部的位置,因此这个任务是个长期任务。

  于是,筱冢义男就给山本一木安排了一个次要任务,即暗中偷袭独立支队总部,趁机消灭或者至少重创独立支队,解决第一军的心腹大患。

  独立支队的无名山驻地就在昔阳西侧,距离太原不过70公里,地址是相对固定的,是一个可以尝试的目标。

  于是,一场阴谋正在酝酿,独立支队也迎来了一次奇怪的挑战。

  ……………………

  1940年3月初,张云刘长青等人在时隔大半个月之后,终于率领着部队回到了无名山驻地。

  一番忙碌安置后,张云继续沉下心去,开始了他重复性的“宅”生活。

  每月去调研兵工厂,解决兵工厂出现的各类难题,补充兵工厂缺乏的各类原材料和一些关键设备;

  调研专家工作站,与专家们一起研究新武器、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在完善着新良种的推广应用;

  蹲点各个部队,跟着各团各营的战士们一起出操训练,或者操持着团营级干部培训班,共同提升干部们的指挥能力和战术见识;

  蹲点军分区各部,了解干部们的工作状态,提出一些新想法新思路,补充一些工作设备,共同研究提升工作效率;

  调研各个工厂,熟悉民用厂的各厂情况,更新了一批生产设备,提出了一部分工作要求。

  调研军医院,了解医生护士们对药品和器械的需求,同时也提供一些现代医院论文和材料,帮助军医院提升战时急救以及日常医疗的能力水平。

  另外,他还每半个月跟着部队去破袭正太铁路,然后趁机继续大规模“套现”粮食、钢铁、花生、牛羊肉等物资,不断增加军分区的粮食物资储备。

  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张云就这么平平无奇却又忙忙碌碌的度过,在军分区各个点位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而在张云及军分区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军分区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不小的变化。

  兵工厂的弹药产量又有提升,同时因这两三个月并未发起大的战役,弹药消耗不大,于是军分区弹药储备数量进一步增加;

  推广出去的第8批白羽鸡和第2批白皮猪开始出栏,军分区各县区域内的集市上,新鲜肉食供应量开始增加;

  民用厂生产的各类民用设备已经开始供应各个根据地,不仅使得各个根据地里出现了不少的民用厂,甚至整个八路军根据地的各类物资种类都开始慢慢增多;

  正太军医院更是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了仅次于总部医院的重要医院,甚至医疗条件和水平已经有赶超之势,成为了当地军民养病治疗的重要场所,甚至晋察冀军区的很多重伤员都会来到东部驻地附近的分院疗伤,很多根据地的卫生员都会来此学习;

  ……

  正太军分区的一切都向好的发展,反击鬼子的动能在慢慢积蓄,等待着主动出击的那一天。

  而军分区产生的这些新变化,也慢慢的溢出到了各个根据地,哪怕是离着百余公里的总部,哪怕是隔着数百公里的老家,都能从一些细节中感受的到正太军分区中的勃勃生机。

第340章 副总参谋长的调研

  时光匆匆,眨眼之间,已经到了1940年5月。

  清晨时分,朝阳东升,山间的晨风有些清冷,但是蜿蜒的平辽公路上却已经热闹起来,来来往往运输货物的车夫们吆喝着赶着马车牛车,或者推着独轮车,不停的忙碌穿梭在公路上。

  公路旁边,聚集起了一连片绵延的早点摊子。摊主们摆出了包子、油条、馒头、烧饼等各式各样的早点,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路过的行人垂涎欲滴。不少车夫聚集在路边早点摊上,坐在路边的小桌子旁,喝着热乎乎的豆浆茶水,吃着各式各样的早点,顺便讨论着家长里短国是艰难。

  其中一个云吞摊子上,有七八个穿着八路军军服的战士也聚集在那里呼啦啦的吃着,隐隐将两个干部模样的人护在了中间。

  这两个干部,就是副总参谋长和一个老家过来的大佬。

  张云守住晋冀豫根据的作用之一,就是打通了八路军各大根据地的联系,使得老家可以通过晋冀豫根据地为中转,比较安全的前往晋察冀、冀南等各个根据地等。当然,前往山东或者苏北等地根据地等还需要跨越一些铁路线。但是相比于历史上被公路铁路等严重分割的分散小块的局面,现如今几个根据地主要是被铁路线分割,仍然保持大块的完整性,且跨越铁路也不那么困难。

  于是,老家自然就可以保持着对前线部队的控制和联系,也会经常不定期的安排各个领域的大佬过来调研,带回去当地最真实的情况。这些的变化,能够使得前线与后方保持比较一致的想法,也能消弭很多隐患。

  这一次,老家专门安排了一个管经济的大佬过来调研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可持续情况,以便为制定八路军的经济政策提供情况参考。八路军前线总部考虑目前战局僵持,各地战线没有太大的变动,也就安排副总参谋长过来一块陪同着,专门来到根据地中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辽县及和顺县附近调研。

  “老人家,你们的云吞味道真不错啊!”副总参谋长和大佬吃完,一边结账一边对着摆摊的老人说着:“有些像南方那边的味道。”

  “老总吃的满意较好。”摆摊的老人岁数已经不小,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但历经这些年的风云变换,老人早已经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哪怕知道这些战士们是八路军,是保护大家的部队,仍然有些奉承的说道:“我家本是苏南人,自小就操持着早点,摆弄这一碗云吞。20多年前为了躲避连绵的战火,来到了北方,又辗转来到了这里。”

  “这边调味料跟南方不同,口味也不一样,我们也是入乡随俗,将味道做了些改变,但也保留着一些南方的特色。”

  大佬听罢,有些怀念的说道:“确实啊,跟上海那边有些像,却又有些不一样。”

  “不过,味道真不错,老人家以后一定生意兴隆啊!”

  老人连忙谢道:“承您吉言,承您吉言。其实也就是混个温饱,积累几个棺材本,另外也就是希望能给儿女挣点家业。”

  “自从咱八路军来了以后,这辽县和和顺县的形势就比较稳定,特别是这两年这里一直没有鬼子来霍霍,人口便增加很多。如今大家手里都有些余钱,也就愿意吃口味道好的,所以生意还算凑合。”

  “感谢咱们八路军啊,我可是听说现在其他地方的百姓苦着呢,我们在这里知足啦,知足啦!”

  说到这里,老人还专门给副总参谋长、大佬等人作了揖表示感谢。

  大佬连忙扶着老人,然后坐在马扎上,看着人来人往的公路,看着络绎不绝的马车、牛车,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此地竟然如此热闹,也是难得啊!”

  老人一边麻利的收拾着碗筷,一边说道:“刚来的时候,我也很奇怪,别的地方这些年因为打仗都越来越穷,百业萧条,唯有这昔阳和顺附近反而是越来越富裕,老百姓手中余钱也多。”

  “后来才知道,咱昔阳那边来了个八路军独立支队,打鬼子就跟打兔子似的,缴获的物资也是一车一车的往回拉。每次作战,独立支队都组织群众去搬运缴获战利品,搬回来就给出力的老百姓发粮食,发物资。”

  “而且,那里还建设了大量的工厂,厂里做工赚的的钱发的粮食也不少。”

  “现如今啊,昔阳、和顺的老百姓,手头上都不缺粮食,不缺物资,活的那叫一个滋润。我们啊,也跟着沾点光!”

  大佬听着老人的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

  随后的几天里,副总参谋长带着大佬围着辽县、和顺转了几天,调研了当地的田产和工厂产出,也参观了新开的煤矿、铁矿生产,最后则是来到了辽县正太军分区的仓储区域。

  副总参谋长已经是这里的常客,正太军分区的守卫部队和干部在查验证件后,很是热情的带着参谋长及大佬参观了这里的仓储情况。

  看着一个又一个硕大的仓库,看着外围辽县军分区安排的巡逻队伍,大佬转头问道:“这里储存了多少粮食?”

  负责管理的干部回答道:“首长,目前这里已经存储了18万吨的物资,包括16万吨小米,1万吨吨小麦、4000吨花生,以及6000吨钢铁。另外,这里还有部分五金设备、药品及少量弹药,以备日常周转所用。”

  “18万吨!”大佬咀嚼这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回望着这个巨大的仓储区,静静的思量着。

  旁边的副总参谋长笑呵呵的说道:“这还只是正太军分区一处仓储区,他们在和顺、昔阳东侧也有类似的仓储区。”

  “根据张云同志提供的数据,这3处仓储区仅仅是粮食就存储了48万吨。这些粮食大都是缴获所得,另外采购了部分。”

  “另外,在昔阳仓储区那里,他们还储存了至少2000万发的子弹和80万发的炮弹。”

  “这些,才是正太军分区真正的底蕴啊!”

  大佬欣慰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沉思起来。

  按照他测算的弹药生产成本、田亩收入产出等,八路军根据队其实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多的弹药支出,也负担不起这么多工厂和脱产干部,按理说早就该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和物资短缺了,但是奇怪的是,包括老家、晋察冀、晋冀豫等根据地,物资供应相对充足,物价还算稳定。

  他本来还一直奇怪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独立支队通过缴获等多种方式,源源不断的为根据地注入了大量物资,盘活了这么大的场面。

  可以说,目前根据地包括边区的物价稳定和相对充裕,独立支队是居功至伟的,确实厉害啊!

首节上一节139/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