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说说看。”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我们团叫做918团!”,徐坤斩钉截铁地道。
“918团……”
陈旅长凝视徐坤许久,郑重说道:“我会尽力向总部反应的。”
趁着陈旅长过来一趟,徐坤将能提的要求全部提了。
两人也不再谈论工作,当然,两个军校生的话题也不离军事。
不知不觉间,两人就聊到了这次的长沙会战。
“国军那边我佩服的将领没几个,但薛伯陵绝对算一个!”
看得出来,对于薛岳将军,陈旅长也是非常推崇的。
他能扛住常凯申的压力,坚持要打这一仗,还能能够重创鬼子部队,足以让人称一声民族英雄了。
陈旅长颇为无奈地道:“我这位校长啊,很自负,也很多疑。可以说,他谁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要不是薛伯陵一意孤行,坚持打这一仗估计长沙就要丢掉了。”
徐坤皱起眉头来,不光长沙,在接下来的桂南会战中,常凯申就判断失误了。
不光是他,很多蓝军高层都没有预料到鬼子会选择南宁下手。
这也导致,鬼子在一开始如入无人之境,桂南会战在一开始就打得颇为艰难。
原本,徐坤还想通过陈旅长给老常去一封信,希望他早做防备的。
但听陈旅长的意思,自己就算提醒了常凯申,他也不一定叼自己。
哦不对,不是不一定,是铁定。
看着徐坤纠结的表情,陈旅长道;“怎么了徐坤,有什么难处?”
于是,徐坤便将鬼子会对西南的运输线动手的事情向陈旅长说了。
‘你的意思是,鬼子要进攻南宁?’
陈旅长也是个老行伍了,只是听了个开头,就立马意识到了局势可能要遭。
于是,他也顾不得看狼嘴山的防务了,直接让徐坤带他去了徐坤上小课的那间房间之中。
一进屋子,陈旅长便被那副占据了多半个屋子的硕大地图所吸引。
“你小子虽然身在隆中,但却是知晓天下事啊!”
陈旅长对于徐坤不拘泥于晋西北的战略眼光感叹了一句。
随后便顺着徐坤用铅笔新画的鬼子进军路线进行推演。
“你的意思是,鬼子最近会在从钦州湾登陆?”
徐坤道:‘鬼子一直想逼迫常凯申他们投降,而投降的前提,就是他们能够占据巨大优势。
其武汉会战的目的就在这里。但很可惜,他们在长沙吃了大亏,常凯申肯定可以借此将内部的投降派压下去。
所以,鬼子最好的办法,便是切断西南运输线,威胁西南大后方。’
虽然红蓝双方分属两个阵营,但陈旅长与徐坤都不是狭隘之人。
既然猜测出了鬼子的意图,那就得想办法尽可能破坏敌人的计划才行。
陈旅长沉吟良久道:‘常凯申那边,我会托人送个消息的,但你不要抱什么希望。’
“杜聿明将军那边,是不是也可以通知一声?”,徐坤试探性地道。
徐坤可是记得,血战昆仑关的主角就是杜聿明的第五军,他与陈旅长可是黄埔一期的老同学,或许能起点作用。
陈旅长眼睛一亮,那位老同学对常凯申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通知一下,或许能提前让常凯申引起重视,在桂南布防。
就算没用,也可以将徐坤的这份推演图给对方作为参考。
桂南会战,在前世的徐坤读军校的时候就被老师们反复推演过了。
所以,他早已经将敌人布防详细写出,交给了陈旅长。
“你放心吧,我会如实转达的。”
陈旅长走后没几天,新的番号也下来了。
在徐坤将这个特殊的番号报上去之后,总部首长们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废止了“新二团”的番号。
徐坤这个团,正式被命名为“918”团。
当然,徐坤的提议能够通过,除了这个数字非常有意义之外,还有就是,二战区不出所料的没有给徐坤番号。
他反正是个黑户,叫啥名字也就比较自由了。
与这个番号一起来的,还有两名陈旅长拨过来的支援人才。
说起来,这俩人对徐坤来说并不陌生。
一人叫做邢吃瘪,哦不对,是邢志国,也就是日后独立团的副团长。
陈旅长派他来,就是担任另918团一名副团长的。
邢志国为人稳重,心思细腻,有着不错的军事素养,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副手人选。
另外一人田保华,是来做副参谋长的。
这位虽然在后期才出场,徐坤对他也并不是很熟悉。
但既然能作为军长时期的老李的参谋长,肯定也不会是泛泛之辈了。
就这样,918团正式成立了。
除了徐坤这个团长外,原二营长潘嘎调任团参谋长,二营长由原来的副营长赵炳坤接任。
两位副参谋长分别由罗国光和田保华担任。
副团长也是两名,徐铁山依旧主要负责后勤,而军务这块,就交给邢志国了。
目前全团共计2098人,依旧实行三副职配置,由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和若干团部直属部队组成。
随着一众指挥员正式入职,徐坤的工作量得以减轻了不少。
他也有更多时间培养指挥员和训练那几支新部队了。
尤其是那五十人的特战队,徐坤是对他们下足了功夫的。
第40章 自负的常凯申
一天之中的大半时间,徐坤都会亲自训练他们。
甚至是夜间,他们也经常被突然叫起来,临时参加各种形式的突然训练。
对于这支部队,徐坤的保密等级很严,目前只有他自己知道。
就算是邢志国,徐铁山他们,也只知道有这样一支部队的存在而已。
它就像一支藏在剑鞘里的宝剑一样,等合适的时机,徐坤才肯亮剑。
因为918团最近补充了大量新兵的关系,部队又进入了漫长的训练期。
正好,鬼子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消停了不少。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徐坤最近并没有出去搞事情,只是专心让部队加强训练。
几天后,陈旅长通过自己的老同学俞济时,将徐坤的那份推断送到了常凯申的办公室中。
“良桢啊,为什么扭扭捏捏的,是有什么事情吗?”
俞济时拿着一份书信,嗫嚅几下说道:“校长,这是,这是庶庚大哥写给校长的信,他托我交给您。”
正在批阅文件的常凯申听到“庶庚”两个字,立刻就抬起了头来:“是他?快,快拿给我看看。”
对于这个十五年前最得意的学生之一,还是救了自己一命的救命恩人,常凯申对他的感情是十分特殊的。
对于他离开自己,当年的常凯申相当悲痛。
后来,陈旅长被捕,常凯申依旧想要劝降他,以高官厚禄相待,希望他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
但陈旅长看透了常凯申,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就算以前的老同学纷纷来劝,陈旅长也始终没有动摇过。
最后,常凯申拿他没办法,只好找个理由将陈旅长给放了。
双方一别,已经是十数年未见了,再次得到陈旅长的消息,常凯申心中还是十分开心的。
他双手有些颤抖地接过信件,似是询问俞济时道:“良桢啊,庶庚他,是否是有意向回来?”
俞济时坦诚道:‘校长,学生并不知道庶庚大哥在信中写了些什么。’
常凯申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指望能得到答案。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信,可才看了几行,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愤怒起来。
“娘希匹!这个庶庚,这是看不起我啊!没想到过去十几年,他的性子还是那么自大!”
说着,他愤怒地将书信团成一团,狠狠丢在了地上。
俞济时被吓了一跳,他小心翼翼地询问道:‘校长,庶庚大哥他……’
“你自己看吧!”
常凯申背着手,还在气头上。
俞济时便弯下腰,轻手轻脚地将信纸铺平,然后快速浏览了一遍。
“庶庚大哥的意思是,鬼子下一步会在钦州湾登陆,然后直逼南宁?”
看到这个推断,俞济时不由得吃了一惊。
“荒唐,真是太荒唐了!这是庶庚的推论也就罢了!但这个结论,却是一个小小的团长做出的!难道我党国将星如云,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团长不成?”
此刻已经是1939年十月初。
国军守军各部已经开始反击,第一次长沙会战也已经接近尾声。
10月6日,第15师攻克郭城市,向沙窝里挺进。第51师攻克桐木石,向九仙汤挺进。9日,第30集团军克复修水,15日克复三都,并继续对鬼子追击,逐步恢复开战前的原阵地。
这次的长沙会战,算是破坏了鬼子的企图。
因此,在国军高层,对于鬼子下一步的动向,也做了讨论。
以白崇禧等大多数都认为,鬼子在长沙吃了亏。
加上刚刚打完五汉会战,补给线实在过长,肯定会暂时消停一波。
就连常凯申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他们继续从各处调兵,国军大量军队都集结在湘北一带,准备趁着冬天组织冬季攻势,反击一波。
可今天,陈旅长却是告诉他:常凯申你错了,你们都错了。
我手底下的一个团长告诉我,鬼子不会消停下来,他们会绕路从钦州湾登陆,你们赶紧布防吧。
就常凯申的性格,自然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