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第234节

口径三十七毫米,对于当时六到十八毫米厚度的装甲,有着极优秀的穿透毁伤能力。

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就显得落后于时代了。

不过,在东亚战场,交战双方的坦克都是落后老旧的型号,仍然有着不错的杀伤效果。

在日军的反坦克部队,仍然是主力配置。

重庆指挥的中央军,连这个也没有多少,反坦克仍然是敢死队抱着集束手榴弹自杀袭击。

工程师团队根本没有寄予太大的期望,认为三七战防不必测试打坦克装甲,直接就打到最薄弱的履带。

砰的一声轰鸣,炮弹射了出去,击中了坦克保护履带的裙甲。

可并没有人们所想的击穿,炮弹仅仅在裙甲上打出了一个凹陷,丝毫没有影响到坦克履带。

毫无疑问,三七战防炮在这种坦克面前,俨然是一个废物,起到丝毫的作用。

气氛有些沉闷,宫野参谋长说:“不碍事,还有九二式步兵炮,这总该是能打得穿的。”

多田骏点了点头,也不全是坏事,最起码知道三七战防炮没作用。

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

九二式步兵炮登场,使用穿甲弹连续开了两炮。

打坦克裙甲的起到了效果,完全击穿,伤害到了后方的履带。

打侧翼装甲的,不出意外根本没起作用,在装甲上留下了一个弹坑,弹头直接跳飞了。

说明九二式步兵炮只能击伤履带,不能击毁。

众人并不意外,战车联队的报告就已经说明了此事。

一式炮战车的七五毫米野炮都不起作用,七十毫米的九二步兵炮就不被寄予希望了。

关键是九二式一百零五毫米口径加农炮,这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第191章 ,战争的前奏

三七战防炮,九二式步兵炮,用来对付八路的坦克,不能说一点没用,可以说是毫无作用。

要是不经实验,稀里糊涂的在战场上用那玩意试一试。

结果一定是让前线的士兵破口骂娘。

接下来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九二式加农炮身上。

九二式加农炮跟九二式步兵炮,只有三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步兵炮短小轻,二百公斤的分量,几个士兵就能拉着跑。

加农炮体积大分量足,全战斗体型三点七吨重,日军特地为此开发了可牵引五吨重的牵引车,专门为其服务。

两者的射程和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步兵炮射程不到三公里,加农炮能打十八公里。

步兵炮的炮弹不到四公斤,加农炮炮弹重量将近十六公斤。

四倍的差距,炸药装药量就不同,威力自然是相差悬殊。

所以别看两者口径只是差了三十五毫米,简直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武器。

一般来说,九二式加农炮只会配备给精锐野战师团的炮兵队,不是什么守备部队都有资格能用的。

略等候了一阵,司令官多田骏等人,看到了炮兵准备完毕的旗语,知道实验要开始了。

第一次实验是三千米,已经超出了九二式步兵炮的射程。

但这对于加农炮来说已经是非常近了。

关键是放的再远了,就很难直瞄精准射击。

就是三千米的距离,在复杂的前线战场,有没有可能瞄准快速机动的八路坦克?

还是存在疑虑的。

现在是进行火炮实验,并不是实战,所以不必顾虑太多。

“开炮!”

旗帜用力的落下,炮手拉动了绳弦。

伴随着一声响亮的轰鸣,一发穿甲榴弹在长长的炮管中经过加速,迅速的突破炮口,飞向了目标。

转眼间蹦的又一声爆炸,坦克装甲上炸起了一片黑烟。

打中了!

是个好兆头。

多田骏举着望远镜目光灼灼的盯着坦克上的弹着点,待到黑烟散去,他清楚的看到,侧面装甲上插着一个未射进去的弹头。

比起前两次那肯定是好的多。

多田骏疑惑地说:“这看上去是打穿了,可到底有没有伤着里面的人?”

宫野参谋长立即叫人去询问。

工程师团队派出人手对炮击的效果进行了检查。

但结果颇令人沮丧,穿甲榴弹并未彻底击穿侧面装甲,坦克里的假想人员,未受到直接性的伤害。

多田骏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也就是说,这都不足以摧毁八路的坦克?!”

那岂不是说前线部队将会蒙受更大的灾难。

宫野参谋长劝慰道:“山口工程师决定往前推进一千米,换上一种新开发威力更大的穿甲弹,再进行一次实验。

他们是专业的,一定有把握解决问题的。”

如此多田骏的脸色才不那么难看,他继续等候观看实验。

T八零坦克主装甲为复合装甲,虽然表面上只有二百毫米厚,实际上因为材料的原因,相当于五百六十毫米的均质钢装甲。

坦克炮使用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径的滑膛炮,其实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显然,对于同层次的敌坦克来说。

只有这等口径的火炮才具备足够强的杀伤力。

九二式加农炮在这个时代,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是佼佼者。

可毕竟是有先天性的缺陷,面对四十年后的坦克,力不从心了。

接下来又分别进行了三次炮击实验。

结论是:在两千米的距离,使用新式穿甲弹,能击穿坦克侧面装甲。

但是,想要击穿坦克正面装甲,非得在一千五百米以内。

得出结论后,多田骏的人的面色十分凝重。

宫野参谋长严肃道:“一千五百米太近了,布置的太前沿了,容易遭到八路炮火的毁伤。八路战车的战车炮,可以轻易的发起反击。”

他所提出的正是众人所担心的。

都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他们太清楚其中的风险了。

加农炮体型庞大,布置在前线阵地不容易隐蔽。一旦暴露目标,甚至都缺乏快速转移阵地的可能。

八路已经不是曾经的八路。

他们拥有的炮火,已经达到日军同等水平。

遭受炮火反击,结果定是显而易见的。

其他军官不敢乱插话,怕引火烧身,一个个紧闭嘴巴跟哑巴似的。

气氛沉闷了许久。

“这样做的确是太受制约了,可我们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

多田骏对宫野参谋长说:“先把实验的结果告知前线,让他们早做准备吧。”

宫野参谋长点点头应承下来,心中无限悲凉。

曾几何时,他们完全拥有武器优势,只需一路碾压过去,八路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现在居然都混到这种境地了。

只能希望第六师团能不负盛名,把仗打好了,摧毁了八路的兵工厂挽回局势。

否则以后的日子会更难过。

……

兵工厂以南,通向山谷的道路。

宽阔处有三四百米,狭窄之处不过二三十米。

放在古代,在狭窄之处建立一处关隘,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独立团在此处驻守,直接可享地利的方便。

当然还需要一些改造,此时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挖坑,尘土四处飞扬。

知道敌人要来,全都是为战争做准备的。

其实战争是极为枯燥的一件事,部队不是在行军赶路,就是在挖掘战壕修筑工事。

真正意义上的激烈交战,反而占据时间的比重极小。

李云龙走到一线视察战壕的挖掘情况,同时也关心战士们的情绪,说说话,这也是他一向的习惯了。

二营长沈泉跟在身侧,解说着阵地上的布置。

他指着不远处的更宽的壕沟说:

“那是反坦克沟,吸取了七七二团的教训,我们直接挖了这样一条深沟,日本人的坦克不但开不过去,反而会有栽进沟里的可能。”

李云龙赞同的点点头:“不错,七七二团是教训,咱可不能学他们。

当年,是我教他程瞎子打枪,现在我就再教教他怎么打仗。

这反坦克沟有效果,咱就总结成经验,等到最后的胜利大会上宣传。”

“哎,那感情好。”沈泉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其实二营配备了足够的火箭筒,面对坦克的直接冲击有一定的阻挡能力。

只是战争局势瞬息万变。

出于谨慎起见,他琢磨着加了一道保险。

反正挖一条更宽更深的壕沟,除了多出一把的力气,也不费别的什么。

两个馒头十米长的沟,值得!

不远处的壕沟里,一些战士正盘坐在地上歇歇。

一位消息灵通的战士拄着工兵铲,大声的问道:“你们知道要跟咱们打仗的鬼子,是哪儿来的畜生吗?”

首节上一节234/503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