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一不小心成了军统站长 第172节

大木佑理说道:“这说明,军统还没有采取行动,也证实了,林一豪不是军统的人。”

李君世说道:“就算林一豪不是军统的人,以军统的尿性,必然会向山城谎报军功,把张封笑之死,算到他们的头上。”

大木佑理说道:“我就担心这一点,所以才过来通知你们。张封笑之死,确实与军统无关,我们不要被他们蒙骗。”

他这是为了撇清责任,张封笑身边确实没有军统的人,何泉之前的情报是准确的,他无需对张封笑的死负责。

谢轩“恍然大悟”:“看来大木君之前的判断是对的。”

大木佑理鄙夷地看了谢轩一眼:“谢桑终于明白了。”

谢轩尴尬地笑了笑:“我还需要向大家多学习。”

李君世问:“这么说,张封笑的案子,可以列为私人恩怨?”

大木佑理点了点头:“可以这么定性。”

原本他还想调查,比如张封笑的司机胡如庄,他发现胡如庄与林一豪的关系非同一般。

可何泉的情报,让他打消了继续调查的念头。

内田早希说道:“还有件事,宪兵队的人,上个月在中国银行办事时,无意间发现一个人,取了一大笔现金。这个月,那人又来取钱了,还是取了一大笔现金。”

谢轩奇怪地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内田早希解释道:“如果是大笔现金,一般都是用支票,但那人没有。而且,他每个月都准时来取钱,这就有问题了。”

谢轩问:“会不会是哪家企业到了发薪水的日子呢?”

内田早希摇了摇头:“我们跟踪了此人,发现他取了钱后,是放在家里。随后每天都出去送钱,秘密地送钱。这说明,他居心叵测。”

谢轩一听,心里顿时一沉。

第262章 多几个这样的就好了

每个月定时取大额现金,还能引起宪兵队的注意,极有可能是山城方面的人。

谢轩正在想,要怎么样才能获取更多信息时,李君世开口了:

“此人能否移交给特工部?”

他敏锐的发现了问题,这个人极有可能是在给抗日分子做事。他取的钱,应该是抗日经费。

每个月都提取大量现金,要么说明有极其重要的人物,需要大量经费;要么就是有大量的人员,才需要这么多经费。

不管什么样情况,通过这条线,都会有巨大的收获。

内田早希摇了摇头:“不急,等把他的资金使用情况摸清之后再说。”

李君世问:“大木君,张封笑案的调查,不用再调查了吧?”

大木佑理说道:“应该……”

内田早希打断他的话,冷声说道:“应该调查到底,必须抓到凶手!”

大木佑理马上说道:“对,应该调查到底,必须抓到凶手!”

李君世郑重其事地说道:“特工部会全力以赴。”

内田早希说道:“此案由宪兵队与巡捕房配合调查,需要特工部配合时再说。”

不是他不相信特工部,而是这次在张公馆,还死了一个日军神枪手,这可是从部队借调过来的。

那个神枪手,在战场上击杀过很多目标,在部队被当成宝。

结果死在张公馆,部队非常怒火,让申浦特务机关给个说法。

就算不为张封笑,也得为那个神枪手抓到林一豪。

既然日本人不死心,谢轩就得再做准备。

他回去之后,去了趟三德里,让罗奇按照最新计划行事。

首先,林一豪不能再待在租界,既然日本人与巡捕房联手查案,他们的重点,必然是租界。

林一豪如果待在租界,反而不安全。

其次,就是万林春,是他介绍林一豪给胡如庄的,日本人如果调查的话,必然会调查林一豪的来龙去脉。

胡如庄的事情,瞒不住。

所以,万林春必然会进入日本人的调查视线。

当然,万林春不可能离开申浦,之前的计划,也给他留好了退路。

其次,就是发给山城的电报。

晚上,山城罗家湾十九号,军统局戴立的办公室,戴立正在跟苏翰钰、叶玉银商讨全国的形势。

抗战全国是一盘棋,戴立也不能总是盯着申浦。

但是,申浦是重点,那里也是军统局与特工部较量的重点。

所以他们的话题,也不可能绕开申浦。

特别是叶玉银,对申浦三站已经有了成见,总觉得三鸡公的计划不可能实现。

叶玉银问:“戴先生,申浦三站那边有进展了吗?”

“暂时还没有。”

叶玉银说道:“他的计划有点问题,最好再做一下调整。”

旁边的苏翰钰解释道:“局里一般不干预申浦三站的行动。”

这是戴立给申浦三站的特权,也是戴立对谢轩的无限信任。

只要交给申浦三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了的。

一直以来,谢轩总是给他惊喜。

叶玉银不满地说:“张封笑可不比付静安,他是申浦的大亨,身边徒子徒孙上百,全申浦拜过他门生的,就有好几百。张封笑与巡捕房的关系也比较好,三站的人怎么可能近得了身呢?”

苏翰钰说道:“三鸡公自然有他的办法,他之前建议,派一个神枪手潜伏在张封笑身边,就像制裁付静安一样,身边的人下手,成功的几率要高得多。”

叶玉银冷笑道:“张封笑是老狐狸,他怎么可能随便相信人?况且,他请的神枪手又不止一个。你还没掏枪,旁边的人早把他摁住了。”

戴立不以为然地说:“不要这么消极嘛,申浦三站的人,还是很得力的。”

叶玉银说道:“把这么重要的计划,全压到一个人身上,无异于押宝。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说不定他还没动手,就被别人击毙了。”

苏翰钰说道:“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我相信三鸡公,他的计划肯定没问题,反倒是行动人员,可能会出事。”

叶玉银正要说话的时候,电讯处长卫达铭,突然兴奋地走了进来。

“先生,申浦三站来电。”

戴立看到卫达铭的神色,知道是好消息,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哦,三站动手了?”

卫达铭点了点头:“是的。”

苏翰钰紧张地问:“老卫,申浦三站成功了吗?”

叶玉银嘲讽道:“哪有这么快?估计是出事了。”

戴立大笑道:“林一豪连开两枪,击中张封笑脑门,还在胸前补了一枪,另外,还顺手杀了杭州锡箔局长吴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申浦三站不错,三鸡公不错,林一豪也不错。”

苏翰钰兴奋地问:“真的吗?林一豪没出事吧?”

戴立微笑着说:“林一豪当时压住了所有现场所有人,没人敢异动,他从容离开了。为了保护林一豪,三鸡公已经让他暂避申浦,去安徽也好,回山城也行。”

叶玉银不阴不阳地说:“三鸡公也真是的,林一豪立这么大的功,怎么能让他离开申浦呢?”

申浦三站的成功,让他很没面子,刚才的话,现在化为一个个无形的耳光,狠狠地甩在他脸上。

苏翰钰说道:“这是为了林一豪的安全着想,而且,让他回来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也是好的。”

戴立说道:“三鸡公考虑问题,一切从安全出发。为了迷惑日本人,他提议不能暴露林一豪军统的身份。”

谢轩的这种品德实在太难得了,别人不抢功劳已经很不错了,他是有功也不要。

如果军统的人,都有这样的觉悟,何愁抗日不力?

哪怕以后对付共产党,也是无往而不胜啊。

可惜,在军统像谢轩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再多几十个,或者几百个,申浦的日伪特务,都将被军统局控制。

谢轩已经是特工部的副主任,掌握了特工部的半壁江山,特工部的任何动静,都瞒不过军统局。

苏翰钰叹道:“这倒有点可惜了。”

戴立又说道:“三鸡公还提了几个要求……,他不要功,但要别的东西。”

第263章 搬迁工

制裁张封笑的功劳,就算谢轩不要,军统局必然会记在申浦三站头上,只是不能公开宣传罢了。

甚至,戴立向老蒋报告时,也会提起谢轩和林一豪。

所以,谢轩不要功劳,功劳也是跑不掉的。

事实上,戴立已经在计划,如何向委员会汇报了。

这么大的功劳,注定要载入史册,既是申浦三站的功劳,更是军统局的荣誉嘛。

不管谢轩提什么要求,戴立都会满足。

况且,谢轩提的要求也不算过分。

谢轩向局里提议,林一豪暂时离开申浦,这需要一笔安家费,不多,给一万元就够了。

另外,申浦三站全体同志,也都参与了制裁张封笑的行动,再奖励一万元不过分吧。

一个张封笑,绝对值两万元。

还有,申浦三站的总台,只有25瓦,功率太小,与山城联络信号不稳定,需要两部85瓦的大功率电台交换使用,以及一部85瓦的备用机。

另外,还需要一批新型特工机。

第三行动大队下属的几个行动小队,尽可能全部用电台联络,减少见面的次数,自然就能提高安全系数。

军统不比中共,财大气粗,有各种人才和原材料使用。

早在1936年,杭州制造所就设计制造出来了台钟发报机,利用台钟后部的空间,放一部电机进去,虽然功率只有2瓦,但也能维持几百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通讯。

这种发报机,发报时,把钟停掉,插上电源就能发报,平时就是时钟,甚至能公开摆在桌上当装饰用。

经过几年发展,军统局利用俘获的日军电台,再参照英美苏的电台,在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比如说,大型机的输出功率增加了,周率更稳定,军用电机还有防水和照明设备,而利用真空管,特工机的体积,缩小了五分之二,收听效率,比原来增加了三倍。

军统目前制造的最小特工机,只有巴掌大小,能装在口袋里。

这是为了提高申浦三站的业务能力,更好的开展沦陷区的工作,戴立自然不会拒绝。

他甚至认为,申浦三站申请的电台越多,工作就越卖力。

因此,谢轩的要求,戴立大笔一挥,全部满足。

早在去年,国军后方生产的电台,就已经足够军队和特务机构使用了,不要说这点电台,就算是再多给点,也不成问题。

首节上一节172/3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