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扶桑 第103节

但睁开眼后全哆嗦起来。

在他们前方是一片火海般的战场,天空中无数战机在俯冲投弹,炮弹的呼啸无处不在,硝烟弥漫中是无数呐喊着冲锋的身影,他们手中明显是和冲锋枪一样可以连发的步枪……

几个拿着弓箭的士兵有些茫然地看着手中武器,很显然他们在思考自己该如何用这个战胜拿自动步枪的敌人。

“快上,冲上去为天皇陛下尽忠!”

大队长吼叫着。

然后他举着军刀冲向前方。

而他背后的山田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密集的子弹瞬间打在大队长背上,可怜的大队长茫然地转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倒在了地上。

“看什么,难道你们真想为天皇去死吗?”

山田对着周围迷茫的部下吼道。

“混蛋,你这个逆贼!”

后面一个军官愤怒的拔枪。

他身旁一些勇士也纷纷举枪……那个扛着刺雷的少年突然醒悟,毫不犹豫地将刺雷抛过去,这个用来给他和坦克同归于尽的武器一出手,对面那些士兵就吓得惊叫着逃跑,然后它就像个鱼叉般落在军官身上,三个突刺同时扎进他胸口。他也在同时扣动扳机,不过却被撞的仰面倒下,子弹也射向天空,而那个刺雷居然没炸,就那么钉在他胸口,木柄指向天空。

“快,一人一张,排队走过去向他们投降,咱们不用为天皇而死,咱们为什么要为天皇而死?”

山田喊道。

就在同时他从兜里掏出一大把钞票传单,开始向着部下分发。

一个五十多的士兵拿着传单看着……

“终于解脱了!”

他哀叹着。

然后他们纷纷抛下武器,就这样高举双手,同时举着那些传单走向前方的抗联士兵。

而此时血战依然在继续。

他们这些本来就是炮灰,真正的倭军主力都在地下工事里。

他们这些稻草人师团的用处,就是在战场上冲向敌人,在被敌人杀光前尽可能缠住敌人,而就在同时那些隐藏地下的倭军主力,会在敌人无法向这些地堡攻击的时候,把他们和敌人一起射杀……

他们出来就是送死的。

不被敌人杀死,也会被隐藏地堡的自己人杀死。

第一八五章 解放:KV,乌拉!

就在山田带领部下投降的同时,一辆KV8正在恍如史前巨兽般,碾压过练马区的废墟……

这片废墟与苏军无关。

这是李梅干的。

不过他也算是做了好事,美军的一次次大规模轰炸,将东京能烧的几乎全都烧光了,同样能炸的也都差不多炸光了,放眼望去整个城市就像起伏不定的丘陵草原区一样,然后零零星星的钢筋泥土建筑矗立着……

但都是没有窗子的。

这样的环境对于装甲部队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视野开阔。

而且基本上不用担心巷战中最害怕的,也就是挤在狭窄街道上,被头顶落下的燃烧瓶砸中,在这片战场上所有高出地面的建筑都一目了然,提前拿大炮先轰塌就可以直接碾过去了。但麻烦也有,就是不知道前面那些废墟中,会从哪个黑窟窿里射出子弹甚至火箭弹。

倭国人也有火箭筒,而且还有好几种,四式七十毫米,九十毫米,甚至无后坐力炮也有,五式四十五毫米,虽然产量不多,但在东京这样战场上,作为主力的师团还是有的。

至于威力……

“吓死我了!”

抗联第三师班长胡全心有余悸地摸着这辆坦克上破甲弹冲出的小孔。

不过这个小孔只是冲进去一个小拇指深,而这辆块头巨大的坦克正面装甲厚度超过中指。

“KV!”

正在转动的炮塔上苏军士兵骄傲地高喊着。

“KV,乌拉!”

胡全喊道。

“乌拉!”

那士兵同样喊道。

然后他用俄语迅速朝里面喊着,紧接着他的炮塔缓缓转动。

但就在这时候前方那个刚刚射出火箭弹的窟窿里,第二枚火箭弹突然射出。

胡全吓得赶紧扑倒在地,这枚火箭弹同样撞在这辆坦克正面,伴随着爆炸声硝烟遮蔽了它庞大的身躯,不过爆炸的威力不大,胡全和周围的部下都毫发无损的站起来。而此时硝烟散开,那个士兵再次钻出,他一边用俄语快速的喊着,一边猛敲炮塔,然后终于完成转向瞄准的炮塔上,一道火龙骤然喷射,直接撞进了那个窟窿里。

里面立刻响起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胡全踢了一脚他手下的阿三士兵辛二,后者很不情愿的走过去,掏出手雷扔进去……

“我喜欢听他们惨叫!”

辛二抱怨着。

爆炸声结束了里面倭军的痛苦。

“前进!”

胡全懒得理他,立刻下令继续向前。

巨大的KV坦克隆隆向前,直接从那片废墟上碾压过去,在它碾过的碎砖缝隙里浓烟还在不断冒出,甚至还有残余火苗。

就在坦克开到这片废墟顶部时候,对面一栋正在向外喷射子弹的三层小楼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这座欧式小楼应该是以前的豪宅,为了抗震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此刻虽然被凝固汽油弹烧的面目全非,但依然能依稀看出之前风采。

驻守的倭军将所有门窗全部用沙袋堵死,然后把它变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因为周围都是堆积的废墟,就像藏在一个洼地中,苏军的大炮也很难攻击,此刻成了进攻路上的主要障碍。

进攻这里的大批人民军被压制在一处废墟后面,迫击炮手正在用六零迫击炮对它进行轰击,同样巴祖卡也在射击,但因为墙壁和那些沙袋,这些缺少穿透力的武器都很难奏效。带队的人民军指挥官看到他们,立刻向他们喊着,于是那个苏联坦克兵矜持地敲了敲炮塔,威风凛凛的KV8炮塔缓缓转动着,那门套着套管伪装七六炮的四五炮指向小楼。

下一刻伴随火焰喷射,四十五毫米穿甲弹瞬间贯穿钢筋混凝土的外墙。

里面正在射击的机枪立刻哑了。

早就等待的人民军迅速冲出,但就在同时墙上另外一个隐藏的暗堡捅开,里面紧接着喷出火焰。

几个冲锋中的人民军立刻倒下。

下一刻KV8的穿甲弹再次射出,精准的贯穿钢筋混凝土墙,用带起的碎块击杀里面的倭军。

但就在这时候,不远处一片残垣断壁间,伪装好的洞口突然打开,大批倭军从里面凶猛的冲出,他们一个个头上绑着白布条,抱着反坦克刺雷,发疯般吼叫着冲向KV8。

坦克炮塔赶紧往回转。

不过这东西的炮塔转动速度一向令人郁闷。

专门负责保护它的胡全等人手中的自动步枪立刻喷出火焰,冲锋中的倭军成片倒下,但后面的依旧发疯般冲过来……

“辛大!”

胡全一边射击一边吼道。

他手下有三个阿三,但名字却都叫辛格,而且拒绝别人用别的名字来称呼他们,胡全为了区分他们只好称为辛格大,辛格二,辛格三,时间久了就变成辛大,辛二,辛三了,他们对此倒是没有意见,只要还是辛格就行。

体型魁梧,胡子都快淹没整个脸的辛大立刻上前。

他手中抱着的MG42疯狂喷射子弹,在后坐力冲击下他不断晃动,在晃动中亢奋的吼叫着。

“闪开!”

后面炮塔上苏军士兵用怪异的语调高喊着。

打完一截弹链的辛大以最快速度闪开,紧接着一道火龙撞在倭军里面,然后辛二最喜欢的惨叫声响起,而且短点射的火龙不断一段段喷射,那些已经冲到不足五十米的倭军士兵就这样一片片被火海吞噬。在KV8旁边,胡全带着他的抗联士兵们轻松地击毙着逃过一劫的倭军,换上了七十五发弹鼓的辛大,把机枪架在辛三的肩膀上,继续对着倭军狂喷子弹。

很快那处隐蔽的工事里,就再也没有倭军冲出了。

但胡全没敢大意,紧接着带领士兵过去,然后让他手下的喷火兵对着里面喷了半罐子……

里面惨叫声果然响起。

但这种藏兵这么多的地下工事,明显还不能就这么放过,所以他直接拎过一包甲种手榴弹,大家戴上防毒面具,一起快快乐乐地把这包凶残的武器扔了进去顺便盖上盖子,临走时候KV8配合默契的开过来,用它那庞大的身躯直接撞倒了用来遮挡这个洞口的那些残垣断壁,整个把洞口牢牢压住……

第一八六章 广岛

广岛。

第二总军司令部。

木户侯爵和第二总军司令官俊六默然对坐着……

“美国人还不肯接受条件?”

后者缓缓说道。

木户侯爵黯然摇了摇头。

他们和美国人的秘密谈判其实是通过光头佬,后者早就与他们在秘密接触试图双方和谈,双方的中间人是汪伪的缪斌,后者脚踩两只船,在汪伪混的同时也跟戴老板混,光头佬让他带着戴老板的电报曾经到达倭国进行秘密接触。

光头佬要的是倭国全部撤出除伪满之外所有占领区。

伪满以后再谈。

但光头佬支持保留招核。

倭军撤退时候当然要把所有占领区全都交给他的军队,说到底就是光头佬感觉自己要被美国抛弃,索性以这种方式先把地盘抢到手。

但倭国方面对他太熟悉,知道他说话跟放屁一样,对华最熟悉的梅津美治郎,冈村宁次等人全反对,梅津直接明说他的话几时算话,冈村更是连理都没理他。说到底倭国这些人太熟悉他了,知道不能相信他,而且他也没资格单独和谈,只要美国人知道了,一巴掌就能让他老实,那时候他无非就是反悔,可倭国就真的被他给坑了。

这场谈判拉倒了。

但是,缪斌这条线却依旧保留着。

倭国政府通过他,向光头佬和美国人提出的条件,就是必须保留天皇制。

其他都好说。

光头佬也帮助他们说和。

但杜鲁门真不能松口,他对是否保留招核的确不在乎,可美国国内民意他真扛不住,说到底王跃对美国人那套太熟悉,回到美国的那些被他营救的战俘,全都负责给他炒作,这些人全都从他那里领钱。

公开的。

他们也曾经是抗联士兵,王司令当然要照顾他们。

然后他们负责为扶桑国炒作。

同时王跃继续开动他的电台,甚至收买美国的各大媒体,就连好莱坞都拿他的钱,已经迅速拍摄了多部有关这些战俘与扶桑人民并肩作战的电影,那些战俘出回忆录,诺林顿准将还有一本呢。雇枪手编呗,内容全都编造,其实也不用编,把他们的遭遇写的煽情些就行,反正美国人民能喜欢就行,大把出版商排队等着他们出新书。然后他本人更是敞开了接那些商人的广告合同,现在美国人民抽着印有他头像的香烟,穿着印有他头像的衣服,就连斯帕姆都把他的头像印到了罐头上……

搞得光头佬很郁闷。

毕竟自己部下天天捧着红军的头像也是很过分的。

这种舆论环境下,杜鲁门是真不敢松口。

他一松口,那共和党立刻就像见了血的鲨鱼般蜂拥而上,让他别指望还能再连任,他没有必要为了招核赌上自己的下一任期。

“那唯有继续战斗了,只是这样就算能够顶住,也得死几百万人,鹿儿岛我们死了七十万人,宇都宫全部玉碎,东京恐怕是一样要玉碎了,美国人的计划应该是从鹿儿岛继续北上登陆,他们已经无法登陆东京,那么只有大阪了。

首节上一节103/426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