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200节

一枚纺锤状带尾翼的物体从深蓝色的天空中飞快地落下,站在地面上的一群人正在用大大小小的测量设备注视着那个难以用肉眼分辨的东西。从半空中可以看到,这片沙漠平地上有一个被人为划出来的白色大圈,纺锤状物体正是向着那个大圈落下。

弹道导弹以数倍于音速的速度精确地落入预设靶点的圆圈里面,巨大的爆炸将数吨重的土壤掀飞到半空中,爆炸的声响过了几秒种后才传到远处的观察所里面。

这里是美国陆军的一个实验基地,他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弹道导弹的试射,不过这仅仅是一枚短程的弹道导弹,弹体在飞行的时候甚至没有突破大气层。正站在半埋入地面的混凝土观察所的顶部的是美国陆军某研究所的成员,今天这枚成功试射的导弹正是他们的杰作。

在这群因为试验成功而非常兴奋人当中,有一个人却表情严肃,他直愣愣地看着远处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手里也不像其他人一样在记录数据。

“布劳恩先生,为什么不高兴?”一名参观了本次试射实验的陆军将领走到了这个人的身后,拍了一下对方的肩膀。

冯布劳恩转过头来,摇摇头说道:“我没有不高兴,克莱尔将军,这次实验本来也就应该成功。”

亲临现场观察这次试射的这个人自然就是美国陆军弹道导弹研发部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冯布劳恩,这个在短短几年之前还为纳粹德国服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投入实战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工程师与科学家,现在正为自己的新老板做一模一样的工作。这之间的一小点区别就是,几年前布劳恩是出于某种爱国主义的理念才为第三帝国鞠躬尽瘁,而现在为新老板美国人服务,则是为了美国政府之前给与他的承诺。

“我知道你在烦恼些什么事情,布劳恩先生,请您相信,美国政府一定会实现之前的承诺的。我们一定会在外层空间探索上领先的,但就现在而言,自由世界首先需要保护自己,你和你的同事们的工作,将会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

“当然,放心吧,我分的清主次。”布劳恩苦笑着说道。

这两个人所提及的事情自然就是美国的航天事业,布劳恩在二战开始之前就渴望能够用自己设计的火箭探索太空这个人类未曾涉足过的领域。虽然在战争期间参与了各种武器的研发项目,但是布劳恩对自己最初的愿望并没有丝毫的动摇。美国政府在战争末期对他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这是布劳恩选择美国而不是苏联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相信自己只有在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度才能继续自己的航天梦想。

但现实给了冯布劳恩一个狠狠的打击,美国人在将他和其他参与纳粹德国弹道导弹项目的科学家带到美国之后,只关心他们在军事上的研究成果,并要求他们和美国本土的科学家合作研发更新型的弹道导弹。无论是杜鲁门政府还是之后的艾森豪威尔政府,都对他一直以来的参与航天开发的诉求不闻不问,反倒是导弹项目的经费源源不断。

受限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布劳恩只能重操旧业,一开始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拿出让美国陆军的将领们满意的成果,美国政府或许还会允许他开展航天项目。在他的长时间努力下,美国政府确实有所松口,表示很快就会开展航天项目,但朝鲜战争使得这一切都改变了。

作为高级军事项目的负责人,布劳恩自然能够得到一些战场上的消息,原本在他记忆力没有任何印象的弱小国家中国,突然拿出了恐怖的导弹和火箭武器,另外还有一些传闻,说此时此刻的地球轨道已经铺满了中国的人造卫星。而中国对日本的核打击也是用了某种先进的弹道导弹,这些新式武器根本不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理解范畴之内,布劳恩亲自主导开发的V2导弹,不仅射程极短而且精度随缘,而中国人拿出手的东西能够在几千公里外精确地命中一条军舰。

在这种种事情发生之后,美国政府多次追加了对他的导弹研发项目的经费,这让布劳恩意识到,自己或许离太空梦想更远一步了。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想,美国政府现府在最想要的东西是射程在七千公里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按照艾森豪威尔亲口所言,就是“能从加拿大发射并准确击中北京”的那种,设计这类洲际弹道导弹的工作自然也能成为设计运载火箭的基础。

于是布劳恩便接受了目前的现实,继续勤勤恳恳地为美国陆军设计各类型的弹道导弹。他知道自己作为前纳粹德国的科学家,在这种地方是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的,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们每天都在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如果自己的想法有什么问题的话,估计第一时间就会被除掉。

“这次我们成功进行了五百公里的导弹试射,而且能够携带整整半吨重的烈性炸药战斗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个月后我们就开始挑战一千公里射程,这就能满足陆军的短程弹道导弹的要求了。”

“时间还是太紧迫,这次的实验数据完全能够看出弹体在飞行过程中不够稳定,横向的摇摆幅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另外陀螺仪的加工也有问题,这次的准确命中可能只是一个巧合,我们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改进。”

收集完实验数据之后,布劳恩和他项目组里面的其他同事们开始讨论本次实验的结果,虽然导弹准确地命中了靶点,不过弹体在飞行过程中的不稳定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而布劳恩则不是很关心这件事,美国陆军对精度的要求不是很高,除了洲际导弹之外他们最迫切的要求就是短程弹道导弹。虽然没有经过证实,但布劳恩听说这是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之后的成果,否则美国根本就用不上短程弹道导弹这种东西。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布劳恩打算先把这些不重要的问题忽略过去,尽快完成美国陆军的要求,然后才能集中精力搞自己最关心的洲际弹道导弹。

“精度的问题不是那么的重要,我们不需要准确地命中一幢房子或者其他什么小目标,陆军的要求只有射程和威力。”布劳恩对同事们强调了上级的要求,这让众人都有些为难。

“但如果我们忽略这些问题,导弹发射的成功率也就难以保证了,这可是十分昂贵的武器。”一名工程师担忧地说道。

“这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了,陆军的将军们应该能明白自己的需求,我们只要照做就好了。”布劳恩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而与此同时,布劳恩的新老板,也就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中阅读他们最新的报告,国务卿杜勒斯也在这里。连续几次导弹试射的成功总算让艾森豪威尔得到了几个好消息来平复心情,只要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能够成功,他们就很有可能逆转现在的困局。

不过布劳恩在这份报告中的承诺是,只要美国政府的经费不断的话,最多再有五年时间他们就能拿出堪用的洲际导弹,这其实是艾森豪威尔难以接受的时间。按照现在的趋势,美国的强权还能不能维持五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至少,布劳恩先生能够及时拿出我们急需的短程导弹。”杜勒斯看到总统的脸色阴晴不定,决定先说点好话。

“确实,这样子以色列人就能少说两句了,有了这些新武器,阿拉伯国家应该也能掂量一下自己的处境。”艾森豪威尔叹了口气说道。

美国政府准备执行的“挟犹太人以令阿拉伯”的策略需要以色列能够给周边的阿拉伯国家足够的压力,这样美国才能充当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他们认为现在中苏两国对中东的干涉能力还不够强,以色列的军事压迫能让美国在威逼利诱中东国家时更有筹码。

短程弹道导弹自然就是这种军事压迫中非常有用的一环,如果以色列能随时打击麦加和麦地那等伊斯兰世界的圣城,阿拉伯人的态度多多少少会软化一些。

而在以色列人那边,由于中苏两国表现出来的对以色列的不友善态度,以色列政府非常地恐慌。他们通过美国国内的犹太人资本家向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力,想让美国更多地罩着自己,以免被得到中苏两国支持的阿拉伯人赶尽杀绝。艾森豪威尔迫于多方面的压力,已经不得不向以色列承诺,给犹太人军队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并派出精锐的教官去帮助他们进行训练。

原本以色列政府还想着要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这样一来任何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宣战的话美国政府就不得不参与到战争中,但美国政府坚决拒绝了这个要求,他们担心这会让中东国家立刻就头也不回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如果以色列还是那个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打退阿拉伯国家多国联军的进攻,甚至在此过程中扩大自己的国土的地区强国,美国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这种条件。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中国人有能力让以色列这个国家在一小时后灰飞烟灭,阿拉伯国家很快就能发现如果他们投靠了社会主义阵营,那么他们根本就不用怕以色列的侵略。

“真是难以想象,明明我们自己的还缺少装备去填充新建立的几个装甲师,但我们还要同时帮以色列人建立五个装甲师。”艾森豪威尔一想起美国不得不进行的无偿军事援助就觉得肉疼,这些犹太人实在太贪婪了。

“但如果犹太人能够帮我们稳定中东局势的话,这么一点投入还是很划算的。”杜勒斯说道。

“但愿这真的能够起到一些效果吧。”

直到目前为止,中苏两国都没有在联合国上提及巴勒斯坦问题,虽然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使者都拜访过中国的联合国大使,询问中方对这件事的态度,但对方似乎没有给出正面回应。苏联在不久之前出于和美国同样的目的,也是愿意帮助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存活下去的,但现在他们的态度有没有改变就不好说了。

“就现在看来,中国人不打算跟犹太人客气,他们知道了原本的历史,为了拉拢阿拉伯人一定会选择和犹太人敌对。”艾森豪威尔说道。

“是的,但只要以色列在那里存在一天,阿拉伯人就会担忧他们的地位,中国人应该不至于疯狂到要把犹太人赶尽杀绝,这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应该是不会让以色列这个国家消失的,只要他们有底线,我们就有操作空间。”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美国东岸的几处港口有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坦克飞机正准备被装到运输船上,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大批的武器弹药被送到了以色列。如果说中东地区是一个火药桶的话,现在美国和以色列正在联手往里面塞入更多的炸药。

在布劳恩的短程弹道导弹开发完成之后,他们就会着手将其运往以色列部署。如果中苏两国作出相应的反应,应该就会给阿拉伯人更多的先进装备。只要中东地区不稳定,美国就能从中获益,至于那些可能因此而死的阿拉伯人,就让他们成为自由世界迈向未来的垫脚石好了。

“布劳恩博士会能够实现他的愿望的,自由世界会去探索太空,但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得找一些人充当火箭的燃料。”

“能够成为人类迈向太空所付出的微末代价,大概是这些微末小国最大的价值了,他们说不定还会为我们的成就大声喝彩呢。”

-------------------- 第238章 星辰大海 --------------------

早在二战还未结束的时候,苏联就开始了有关远程导弹武器的研究,但直到1944年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被从西伯利亚的牢狱中释放出来之前,这项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虽然一度含冤入狱,但是这位天才般的科学家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为祖国服务的决心。

美国人通过“回形针计划”带走了纳粹德国的绝大部分导弹和航天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资料,但在战后的这段时间里面,苏联的导弹和航天工程的进展比美国人要快得多。在科罗廖夫的领导之下,苏联在几年的时间里相继成功试射了短程和中程的弹道导弹,到1951年的时候已经在进行远程弹道导弹的研制了。按照原历史上的进度,他们能在几年之后展开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验,并用稍加修改后的P7导弹将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正式吹响人类进军太空的号角。

“真是难以相信,太空中已经布满了你们的卫星了。”

科罗廖夫难以置信地看着这间控制室中的一切,他的身边还有几位苏联导弹工程的主要参与者,所有的这些人都对他们现在看到的东西啧啧称奇。

“在75年后,发射人造卫星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站在科罗廖夫右手边,身上穿着科研人员的白大褂的是“511工程”的负责人之一何久天(虚构)。他是辽宁省极少数参与过后世中国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程的高级工程师之一,辽宁省穿越发生时正在大连和家人一起度假,另外还有一位洲际弹道导弹方面的专家是随着096核潜艇穿越的,当时是主动要求上舰收集JL3潜射导弹的相关数据的,目前正在主导洲际导弹的项目,511工程便是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两个项目的合称,实际上两个项目组多有重合,大部分子项目可以通用。

虽然在穿越之初的时候,辽宁省的火箭军部队发射了大量的备用卫星,初步建立起了依赖卫星形成的通讯、侦察和简陋的定位引导系统,但这些用洲际导弹打上去的备用卫星不是为了长久使用而设计的。部分质量较大的卫星可以有十年的使用寿命,不过大多数还是使用寿命三到五年的应急用品。卫星系统已经为新中国在军事和其他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因此为这些寿命不长的应急用品寻找合格的替代产物以及能将它们送上太空的运载火箭就成了非常紧要的任务。

辽宁省庞大的工业体系中自然也有一部分是服务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不过只是其中的比较小的一个链条。长征火箭的最重要的核心组件火箭发动机并不在辽宁省生产,而是在陕西。不过好在辽宁省还是有相关的人才储备,虽然制造方面基本上得从头做起,不过设计资料都是现成的,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有着落。

另一方面,在中苏两国签订的一系列技术分享相关的条约当中,斯大林自然很重视航天工业这一部分。虽然第一枚人造卫星这个能够标榜史册的功绩已经被一枚用潜射弹道导弹送入近地轨道的通讯卫星抢了先,但苏联的科学家们设法说服斯大林这项工程在这一时代的实用意义比政治宣传意义要大得多,而且中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宣传自己在航天方面的几个“第一”。

协议签订之后,以科罗廖夫为首的苏联科学家团队自然强烈要求想参观一下此时位于辽宁省的这座临时卫星控制中心。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个被中国方面自称为“无比简陋”的卫星系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之后,更加坚定了与中方合作求学的决心。

“你们能愿意为我们分享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实在是帮了大忙了,这能让我们少走很长的一段路。”科罗廖夫感慨道。

“其实都是你们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达成的成就,我们毕竟都是同志,将来是要肩并肩地探索那片未知领域的。”何久天谦虚地说道。

考虑到苏联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和其他的许多因素之后,党中央计划分步骤地向苏联分享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相关技术。苏联的工业部门也已经兴致勃勃地开始设计他们第一枚具有象征意义的人造卫星,斯大林本人认为苏联的第一枚人造卫星还是值得好好宣传一下的,功能性并不是主要的目的。而中国这边的卫星设计就要复杂得多,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产生需求的卫星涵盖了已知的所有门类,将要参与其中的子部门甚至还有很多尚未成立。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在原本历史上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力才最终搞出来的北斗系统,全球定位引导能力不仅仅在军事上,在各类民用和科研领域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过这方面的工作预计至少得用个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星象和地球磁场之类的自然环境变化,北斗系统工程的资料不能完全照搬到这个时代。

首节上一节200/22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