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1950 第136节

“我认为毛不会愿意使用他们手上最强大的战略部队为苏联人服务的。”杜鲁门说道。

“我的看法与您一致,但即便如此,中苏两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恐怕难以阻止了。”马歇尔有些懊恼地说道。

白宫幕僚团原本制定的战略方案是,对苏联一边施压一边拉拢,对中国保持服软的姿态,尽量先击败苏联再合力对付中国。但是这种理想中的方案建立在斯大林本人毫无长进地追求霸权主义的情况下,现在事实已经证明斯大林正在做出改变。

现在看来,中苏两国之间谈崩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北约内部的一致性却难以保证。虽然英国首相艾德礼和法国总理都在华盛顿会议的时候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们会和美国站在一起,但是从欧洲传回来的消息却是英法德三国民众正在进行浩浩荡荡的反战运动。

另一方面,由杜鲁门牵头想要在北约内部进行的情报和科研共享也是困难重重,刚刚组建的中情局和英国的军情五处之间明争暗斗,一点也没有竭诚合作的样子;而科研共享这件事遭遇的阻力比情报系统大得多,北约各国都要求对方先公开提供自己的技术。美国的相关部门强烈反对成果共享,他们认为英国人的军情五处肯定会在一年之内把北约的所有技术机密转达给苏联人,而英国人则认为美国人包藏祸心,想要借此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

“有时候我真的希望我们能够完全支配这些不听话的盟友,他们只会为了蝇头小利出卖整个自由世界的未来。”杜鲁门愤愤不平地说道。

“至少他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跟中国人私下串通,我们的合作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马歇尔话还没说完,语气就变得有些信心不足了。

杜鲁门看得出他的担忧,英法两国现在没有私通共党不代表他们以后不会这么做,就现在欧洲民众的状态来看,这个以后估计不会等太久。

“我们的军备整顿计划情况如何,军备局的那群老顽固能够理解我们的新的需求吗?”杜鲁门决定先换个话题。

“参谋部已经向他们提出了全新的装备要求,至少就目前来说,军备局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在美国调整了作战战略之后,参谋部向军备局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式需求,让技术官员们大感困惑。不过到目前为止,杜鲁门觉得他批准的那些预算要求还是有些效果的,美军需要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大批换装先进装备,以便执行他们的本土防御计划。

“那泰勒博士的项目进展如何?”

“情况不是非常乐观,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将他们转移到了地下堡垒进行工作,他们保证会在七月到来之前拿出一个可靠的原型装置进行试验。”

“尽量催一催吧,我们很需要那一点阳光。”

-------------------- 第153章 什么样的军队,什么样的战争 --------------------

需要考虑未来战争形势的军队不仅仅是美军而已,在辽宁省穿越发生的两个多月之后,中央军委也要明晰一项至关重要的事情:解放军在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战争?解放军在未来要在哪里、和什么人打什么样的战争?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整顿,辽宁省的工业机器已经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目前除了最重要的工业母机的生产工作之外,各类工厂已经为军工项目留足了产能。但到今天为止,中央军委还没有最终决定解放军在一五计划中要如何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要使用什么样的装备。

1951年初的人民解放军,除了刚刚归建不久的79集团军和海空军之外,总体上处于轻步兵为主,炮兵为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国家装备水平。通讯靠军号、后勤靠小推车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为了维持部队的高机动性,往往是以士兵的耐力为代价进行强行军。

虽然辽宁省的战略储备使部分面临重要战斗任务的部队得到换装的机会,基本上步入机械化部队或者摩托化部队的范畴,不过这些装备并非来自统一的时代。已经得到换装的部队中最好的一批是穿越发生时已经进入朝鲜半岛的原志愿军部队,现在这支部队大多部署在台湾地区,他们得到了诸如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一类的装甲车辆,而且得到了空军的辅助。另外就是目前还面临西藏地区战斗压力的进藏部队,他们由于环境原因无法装备机动车辆,但是被加强了一部分陆航直升机的力量。

已经得到换装的部队的统一问题就是,他们并没有坦克部队,最多只到步兵战车而已。辽宁省固然有庞大的战略库存,但是藏在库房里面的老59、各型96、99坦克没有足够的坦克兵能够启动。这样的部队并不能完全算是装甲部队,不能和正规的敌国装甲集群在平原战场上硬碰硬。

而在解决部队要有什么样的装备的问题之前,中央军委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解放军在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样的?

“从近期来看,我们国家所面临的战略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向,”霍建国站在中央军委指挥室的大屏幕下,熟练地运用手中的控制器操作屏幕中的幻灯片,“首先是来自海上的压力,美帝国主义虽然在朝鲜打了个打败仗,损失了他们在太平洋的部分舰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不会从海上给我们找麻烦。”

北部战区海军虽然战斗力极强,但是限于穿越发生时的时代限制,能进行远洋作战的兵力并不多。而且由于北部战区海军的所有舰船都是21世纪的新船,甚至绝大多数是2010年后下水的,导致在目前这个时代能够建造的新军舰会远远落后于现役装备,海军的装备更新估计会就此停滞,甚至在几年后有一定程度上的倒退。现在击败美国海军并非难事,不过以后就可能会陷入均势状态。

“其次是来自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与邻国接壤的陆地边境的压力,目前为止越南的同志们在中南半岛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按照历史来看,他们未必认为现有边界线可以接受。至于印度方面,西南局报告说最近在藏南地区发现了正在修筑据点的印度军队,虽然尼赫鲁在这一国际局势下作出这一举动的动机尚不清楚,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他们有进一步的不友好举动的可能性。在这两个方向上,我们面临着地理条件上的困难,79集团军的多数部队并不适合在这些地区作战。”

由于西藏、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平原战斗为主要目标建设的79集团军很难在当地的水网或者高原之类的道路条件极差的地方作战。考虑到这些地区的国防压力,军委需要考虑在当地建设特殊的山地和丛林作战部队,并开发相应的装备。

“另外就是来自苏联的可能的战略压力,我们相信苏联同志在这时候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大势,不过就军事方面而言,这一方面的战略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期待能尽快和苏联同志建立更高的战略互信,避免在两国边境部署大量兵力。”

中苏两国之间还夹着一个颇有争议的外蒙古,主席和斯大林暂时还没有谈到那个方向上去。不过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这能为双方省下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过就目前而言,制定战略预案的参谋们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性。

“最后是有可能发生的在不相邻国家的陆上战斗需求,考虑到目前的国际环境,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和帝国主义军队正面交锋。”

在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下,中苏两国和北约之间的对抗已经非常明显,未来的作战环境将不会仅限于中国国内。任何一个战略焦点都有可能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或者是次一级的代理人战争,解放军必须考虑到出国作战的可能性,不能等到中央发现需要进行维和行动的时候才发现手上无兵可用。

在中央军委的这次军事改革初期讨论会议上,主席、朱总司令和解放军的大多数高级将领都在场,霍建国、王亮和王刚这三个来自未来的军官负责提供意见。目前三人还未正式进入中央军委,是以顾问身份留在首都工作,在原部队的职责都由原本的副手接替。

根据先前的讨论,军委发现目前解放军面临的军事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朝鲜停战后帝国主义伸向中国周边的触手基本被切断,再加上中苏两国新关系的发展,国防压力已经变得很小,部队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面临大规模战役。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以本土防御为目标建设的大批解放军变得不那么必要了,只要维持一部分使用超时代装备的精锐部队,足以达成大多数军事目标。

在参谋部的预案中,未来几年内解放军可能面临的作战是在太平洋上和美军舰队决战、在东南亚或南亚地区进行惩戒性突袭,或者是在某种情况下需要登陆美国本土作战。

“也就是说,做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我们的部队,在今后的任务比较像你们那时候的美国军队是吗?”朱总司令问道。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国防压力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紧迫了,解放军也没有必要维持目前的规模。”霍建国坦言说道。

一方面,部队在未来的作战需求很可能主要来自国外,一支可以随时投送到世界各地的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比只能留在本土周边执行任务的装甲集团要更加的有费效比。

在另一方面,纪律性强、文化基础较好的解放军战士也是目前国家建设中急缺的人才,无论是当地方干部还是学习先进工农业生产都比一般民众要优秀得多。在国防压力变小的大环境下,能够缩小部队规模其实是主席等人求之不得的事情。

穿越回来的军官们向中央军委提出的意见主要是将目前的部队正规化、专业化、浓缩规模、增强战力。而在短时间内,部队的建设重点应该放在海空军上,陆军部队的需求并非那么迫切。即使79集团军的现代装备报废,库存里的59改也能用个十几年不年落伍,但如果福建号战斗群和目前的空军部队后继无人,国防就会出现重大问题,罔论在国际上对抗以海军见长的帝国主义联军了。

目前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是,陆军方面保留以79集团军为主的可机动战略预备队,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个战略方向上分别建设一个使用次一级先进装备的集团军,作为本土国防的基石,并在这一前提下在各省军区填充普通部队作为治安维稳力量,余下的二三线部队进行裁撤以减小维持部队的成本。

空军方面要建设一支装备更先进、规模更庞大的战略空军,不仅仅要满足本土防空的需求,还得拥有一定的战略打击和战略支援能力,以支持有可能发生的海外作战的需要。

海军则是近期的重点建设目标,要以原北部战区海军为骨架,建设一支有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的军队。具体化的目标就是,海军要有在特定情况下发动远征攻占美国首都的能力。

方案中的部队比起解放军几十年来的本土防御的战略目标,更加强调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部队能在必要的时间内出现在必要的地点完成必要的军事任务。空军和海军的运输和打击能力将是重中之重,总之是一支有着革命军队精神和未来美军战斗力的强大军队。

“那么,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多长时间来达成计划中的目标?”主席问道。

“以目前的状况来说,主要的难点集中在海空军的装备上,陆军部队的建设目标依靠目前的库存差不多就能满足。我们有足够的96和99式坦克去填补装甲部队的空缺,装甲运兵车、卡车和步兵战车也不成问题。”霍建国说道。

“是的,目前辽宁省的空军主要装备的是第三代战斗机,但是我们短期内的复产目标是歼8改型战斗机,需要的航电系统会比较简单。只要有足够规模的二代半战斗机,保持对其他国家的空中优势不成问题。”王亮说道。

“海军这边的问题比较大,要建造导弹驱逐舰的话我们在短期内最多拿出051那一级别的,航空母舰的难度更高,毕竟舰载航电系统的产业链缺口较多,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

海空军的先进装备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毕竟到目前为止新中国也只有大连造船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有能力生产军机军舰,在产业链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之前,这两个军种只能一边培养技术兵一边用未来装备支撑国防。而陆军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部队机械化所需要的大量车辆装备以及随着部队机械化陡增的后勤压力,这在当前的情况下都能得到解决。

“关于部队的建设问题,我基本上同意你们的看法,不过我们的可以外派的力量要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上,这一点有没有进行过考虑?”主席点点头说道。

“我们打算参考未来的美军,维持两到三个旅级单位,以便应对国际上的突发状况。”霍建国说道。

理想中的快速反应部队,或者说远征打击群应该用尽量小的规模达成尽量大的战斗力,以适应海外作战的后勤困难情况。目前新中国的工业能力基本全靠辽宁省的产能,因此这种部队的规模绝不能超过三万。

“这类部队的装备框架是什么样的,和我们的重型合成旅差不多吗?”朱总司令问道。

“不,考虑到运输问题,装备会尽量的轻量化,最多装备到15式轻型坦克的级别。从长远规划上看,如果我们有余力保证后勤,逐渐替换为更重型的装备也有可能。”

中央军委基本同意了霍建国等人提出的解放军改革意见,虽然很多老革命一时间不是很习惯这种由战略防御转向对外施压的改变,但他们都愿意接纳来自未来的先进意见。

另外,除了常规部队的改变之外,战略部队的规模也要适应目前的局势要求。由于美国明显在加速他们的核计划,辽宁省库存的战略核力量能维持目前的不对等威慑多长时间就成了问题,扩大核武器库势在必行。

“苏联同志们的情报部门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情报,美国人已经把他们的战略核武器研发机构都转移到地下了。我们预计他们会比原历史上晚几个月完成氢弹的原型装置,但我们有必要在他们获得战略威慑能力之前,消除这一威胁到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首节上一节136/22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