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杨端和正在向王翦汇报战况,他有些无奈的说道:
“启禀大将军。”
“邯郸守军似乎恢复了些士气,抵抗十分顽强。”
“我军不过两日时间便伤亡三千余人。”
“这般下去……”
接下来的就不用说了,王翦也会算。
秦军围困邯郸的兵力全部不过十余万,若是每天伤亡一、两千,那么不出一月总兵力便要减半。
到时就算赵军不出城反击,只怕秦军自己也要崩溃。
但王翦也很是无奈:
“大王有命我等不得不从。”
“几日来大王天天都在询问战况。”
“还说待他赶至便要在邯郸皇宫内休憩……”
说着王翦重重叹了一口气。
虽然他能理解嬴政急着灭赵的心思,但打仗这么乱来却是万万不可。
王翦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压着杨端和。
若是没将杨端和挤兑到北门,此时的邯郸只怕已陷入一片火海,破城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是现在……
想了想,王翦就对杨端和说道:
“告诉那沈兵,架设高台不起作用,着他另想它法。”
杨端和应了声“诺”就退了出去。
出了帐蓬后杨端和心下就暗自惭愧。
其实沈兵早就告诉过他此法行不通,他却执意要这么做。
果然让那沈兵算准了。
回到北营杨端和马上就找来了沈兵,焦急的问:
“大王几日后便会赶至邯郸。”
“并命我等在此之前破城。”
“可现在……”
沈兵听了也是很无语。
这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邯郸早晚是你嬴政的,急什么急呢?
你可以为一己私欲满足一时之快,却不知道前线因此多死多少人!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嬴政又何时会在乎死多少人?
沈兵想了想,就问:
“将军,不知我等可有蒙汗药?”
第七十章 番木鳖
杨端和一脸懵:“蒙汗药是何物?”
被杨端和这么一问沈兵就知道没戏了,他略带失望的解释道:
“便是一种药,服食后会暂时失去知觉。”
杨端和想了想,就回答:
“这蒙汗药不曾有,与之功效相似的倒有番木鳖。”
沈兵愣愣的望着杨端和。
暗道这番木鳖又是什么鬼?
后来沈兵才知道这是一种毒药,而且通常是贵族才会备着的毒药。
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古时贵族其实很不安全。
尤其在商鞅变法后就更是如此,那一条条法令不是剁脚就是割鼻。
这些还算好,万一要是惹恼了大王那“凌迟”、“腰斩”、“车裂”等酷刑就要上演了。
所以贵族为了以防万一,大多会备上一些毒药准备“服毒自尽”。
免得到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活受罪。
这番木鳖便是常用的毒药之一。
鹤顶红之流虽是见效快,但死状凄惨且价格不菲。
相比之下番木鳖价格十分亲民,而且服用后症状是肢体颤动、呼吸困难接着便在昏迷中死去,痛苦相对小得多。
可以说是居家旅行服毒自尽之……
沈兵不答反问:“不知此物焚烧是否致命?”
杨端和摇了摇头,回答:
“我虽是没试过,却知此物少量服食并不致命。”
“只会头痛、头晕、呼吸不畅行动不便等。”
“你要此物有何用?”
随即杨端和又笑了起来:
“难不成你是想毒翻那些赵兵?”
“若是能在其饭菜内下毒,我等又何必多此一举?”
杨端和这话说的是,若能混进赵军下毒,那直接打开城门倒更干脆。
不过沈兵自有他的道理,他不紧不慢的回答:
“若我等不是在饭菜中下毒,而是将这番木鳖置于麻衣火弹中抛进城内呢?”
杨端和闻言不由“哦”了一声,然后就瞪大眼睛点头说道:
“妙计,此计多半能成!”
“便按此计行事。”
接着就不用说了,杨端和第一时间将这事向王翦报告。
王翦此时正无计可施,哪还会有不同意的道理。
当下就令全军贵族交出随身携带的番木鳖……
有条件的贵族战时也会带上一些,以防伤重不治时能快些解脱。
另外王翦还派出骑兵到周边药店搜寻,一日之内便集了小半筐的番木鳖。
数量不多,对付所有赵军当然远远不够。
但如果只是对付城门……那便是绰绰有余了。
当晚沈兵便让人将这些番木鳖分装入数十个麻衣火弹中。
这不是简单的装,而是将其掺杂在晒干的马粪中再装入麻衣火弹中层。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晒干的马粪燃烧更久而且会有许多烟雾。
从科学角度对比:
若不用马粪,番木鳖燃烧时产生的毒气会快速升到空中被风一吹就散了。
若与马粪掺杂在一起,马粪烟雾中有许多较重的颗粒和杂质,它们会带着番木鳖的毒性长时间停留在地面并扩散。
至于将其包裹在中层,则是为了更充分燃烧。
完了后,沈兵还让人将这些特殊的麻衣火球系上一个红绳以示区别。
否则一个不小心混在其它火球中麻翻了自己人就不太妙了。
杨端和那就组织起了五百陷阵之士并连夜演练。
演练内容便是让他们熟悉城门结构,以及冲上城头后哪队负责杀敌,哪队负责掩护,哪队负责开城门……
一直忙到深夜才给他们好吃好喝了一顿后抓紧时间休息。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亮赵军便像往常一样用投石机砸高台。
赵军不知道的是,那些高台不过只是为了吸引其注意力的木架子。
当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时,王翦就一声令下发起进攻。
霎时鼓声隆隆、杀声震天。
秦军数万大军从四面像潮水般的朝城墙涌去,接着搭起攻城梯便往城墙上爬。
秦军进攻的重点是东、西、南三面。
这可以从秦军投石机的数目及攻城兵力可以看得出来。
其中尤其是东面,那投石机及弓弩手数量都是其它方向的总和。
石弹及箭矢便像乌云般遮天蔽日的朝赵军飞去。
这在情理之中。
古人攻城也不是没有考量随便布置兵力就往城头攻,他们同样会考虑各种因素。
比如晨时的东面,太阳恰从地平线升起阳光直射到东面城头。
这样一来便会给东面赵军的视线造成一些干扰,尤其是弓弩手。
而秦军弓弩手由于却因为阳光照亮了城头,可以更容易发现目标。
负责守城的便是老将庞……李牧死后赵国还堪一用的便是庞了。
至于那赵葱,此时因杀死李牧的恶名受全体军民抵制。
当然,这抵制并非公开。
而是无论赵葱带哪支军队都会有许多逃兵或是不服命令的部下。
无奈之下赵王也只能将他晾在一旁。
庞站在城头观察着秦军的攻势,他第一感觉就是秦军此次进攻与往常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是规模比往常大了许多,放眼望去尽是整装待发的秦军,密密麻麻的有若蚂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