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426节

  “希望丝国人手里的这种武器不多。”赫克托尔神色凝重的回答:“否则我们可能对其无可奈何!”

  “对此我毫不怀疑!”马尔库斯摇了摇头:“如果他们手里有很多这种装备的话,那么阿凯夫斯只怕早就被炸得粉碎了。”

  顿了下,马尔库斯又接着说道:“所以,我说的是我们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很奇怪吗?马尔库斯将军?”赫克托尔不以为然的扬了下头:“亚历山大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这片大陆不只我们一个文明。”

  “我奇怪的不是这个,而是他们竟然比我们更先进!”马尔库斯的眼神很复杂,像是愤怒、是悲哀、是妒忌,又像是无奈。

  赫克托尔不以为然的泯了泯嘴:“如果你接受这片大陆还有其它文明,那么你就要有落后于他人的心理准备。”

  赫克托尔摊了下手,继续说道:“我是说,不是我们最先进,而是我们不知道而已。现在我们知道了!”

  看着马尔库斯难以置信的表情,赫克托尔就安慰道:“我知道这很难让人接受,马尔库斯将军。但我觉得你应该这样想:谁更先进,看的并不是武器,而是看谁能在战场上打败对方!”

第五百一十九章 局势

  从现代的角度来说,先进文明必定打败落后文明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史上就有许多落后文明打败先进文明的先例,最典型的就是打遍欧亚的蒙古。

  但赫克托尔和马尔库斯并不知道这个,他们都坚定的认为先进文明必定会击败落后文明,就像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和埃及一样。

  只不过这两人的想法还是有区别。

  赫克托尔认为如果是这样,那只要打败了丝国军队,那希腊文明就依然是先进文明。

  而马尔库斯则担心:从丝国军队的装备来看,丝国很可能是比希腊更先进的文明,那么他们能打败丝国军队吗?

  其实这还不是马尔库斯担心的,马尔库斯真正担心的是:若先进文明必定征服落后文明,那是不是说丝国军队就必定会征服全欧洲?

  从这一点来看,马尔库斯其实更有远见。

  最后没有人能得出结论,马尔库斯回到自己营地积极备战并思考对策。

  这是罗马军队作战的习惯,他们总是将敌我军队的兵器优势摆出来演练一番然后寻找防御的方法及敌人的弱点。

  只是让马尔库斯沮丧的是,不管他怎么推演,他都无法解决这个能将铁球打出五百多米的东西……它已经超出了这时代所有装备的射程,而且还无坚不摧。

  就在马尔库斯摸着下巴盯着地图发呆的时候,一名通讯兵进来报告道:“将军,丝国军队出城了,他们像是要突围!”

  “突围?”马尔库斯一愣,然后摇头道:“不,他们不是突围。”

  说着马尔库斯就从卫兵手里接过头盔戴上,一边任卫兵为其系上披风一边问:“他们把那火器推出来了吗?”

  “不,没有,将军!”通讯兵回答:“不过他们手里拿着一种更小的铁管,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

  马尔库斯心下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那种可怕的火器就行。

  马尔库斯不知道的是,这种“铁管”恰恰是他需要担心的。

  沈兵的作战计划其实不是这样的。

  沈兵从开始就有想过塞琉西联军会分兵进攻蓝氏。

  毕竟蓝氏兵力少又处在中原与中亚的必经之路上。

  如果塞琉西联军拿下蓝氏,一方面可以切断中原与霍木桑的联系将沈兵包围,另一方面还可以威摄叛降的大宛和安息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这也是安息和大宛所希望的,他们说是说臣服于大秦或与大秦结盟,但在这种塞琉西赢面更高的情况下,再次倒向塞琉西是正常同时也是必须的选择……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没有什么道义、信誉和承诺可言,否则就不应存在这世上。

  沈兵的想法是:

  先静观其变等上几天,当塞琉西部队兵临蓝氏城下时再开战,这样就可以使进攻蓝氏的塞琉西军与进攻霍木桑的罗马、马其顿军两地作战彼此很难增援,于是塞琉西联军便两头无法兼顾。

  但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沈兵坐等塞琉西军团往蓝氏推进时,从蓝氏来的飞鸽传收让沈兵不得不改变了计划。

  情报中写着:“扶苏公子与兹阳公主至蓝氏城”。

  沈兵皱了皱眉头。

  扶苏与兹阳居然赶到了蓝氏城,在这时候?!

  原来这事是因兹阳公主而起。

  沈兵大军出发不久,扶苏就带着兹阳等人转移到了沙洲……扶苏要坐镇沙洲组织远征军的物资调配。

  沈兵认为这能煅炼扶苏的管理和应急能力,尤其有战事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其实古代君王通常是这样,也就是保证国家内部的稳定并为外部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持,外面征战的事都是交给将军,真正御驾亲征是少之又少。

  秦皇统一六国是如此,汉武远征匈奴也是如此。

  兹阳公主倒是她缠着扶苏要跟着到沙洲的:

  “公子有所不知,此处又是草原又是蛮夷骑兵。”

  “公子和大将军都不在,只将我一人留在龙城,万一有事都不知如何是好……”

  说着兹阳就低头怯生生的摆弄着裙角,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扶苏一想觉得也是,虽说有亲卫护着,但留她一人在这也不周全,于是就带她一起到了沙洲。

  扶苏又哪里会想到这只是兹阳公主的第一步而已。

  没过多久兹阳公主又缠着扶苏说要去大宛。

  兹阳公主的理由自然很充分:

  “后勤给养自有李岩主持,公子大可放心。”

  “前线大将军又捷报频传甚至攻下了蓝氏,扶苏身为公子应亲往前线犒赏三军,到时我军必定士气大振一举拿下大宛!”

  “那沈兵也是,公子若成天在后方调度粮草,又能学到多少东西?”

  扶苏虽是比兹阳年长几岁,但自小都拿这个古灵精怪的妹妹没办法,心下又想,去前线看看也没什么不好,反正有大将军在必能诸事平安,顺便也巡视一下补给路线并让西域三十六国多出些给养。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扶苏自小跟着淳于越这大儒游历学习,儒家讲究的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所以扶苏以为自己身为公子更应该“身先士卒”到前线去体会下军民的疾苦。

  于是心下也有了这样的想法,兹阳公主若有若无的又劝了几天,就把扶苏说动了。

  扶苏甚至不顾李岩的苦劝,带上千名神武军就直奔蓝氏。

  扶苏没想到的是,他这耳根子软的毛病这一回却是救了他一命。

  对于沈兵而言,原本蓝氏城对于整场战役并不重要,因为霍木桑城内有足够秦军及全城百姓一年的给养,而沈兵很确定塞琉西联军无法包围霍木桑一年。

  所以即便蓝氏城失守,沈兵也掌握着主动权。

  但因为扶苏和兹阳的到来,整个局势就发生了改变:沈兵不敢以扶苏冒险,这可是关系到大秦乃至沈兵自身的命运。

  因此,沈兵必须主动出击,甚至一出击就要将敌人打痛。

  只有这样才能让赶往蓝氏的塞琉西军队折返回霍木桑而不是继续进攻蓝氏。

第五百二十章 火器

  于是秦军就从北门出城作战。

  出城的是三千神武军及两千重骑兵,再加一千轻骑为策应。

  三千神武军在中间为主力,他们以百人为一组排成横队,个个手执火绳枪腰胯青铜剑,背上还背着一面藤盾。

  两名屯长一左一右,他们维护队列的左右边界及保持队列整齐,百将带着亲卫在队列后方指挥。

  两翼各一千重骑兵掩护,一千轻骑分为两部在侧翼作为机动部队。

  全军六千人,对阵一万罗马军团。

  沈兵之所以选择罗马军团为目标,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是罗马军团在应对敌方远程武器时通常采取被动防御的战术,比如结成龟甲阵。

  这做法会使火枪兵有更充裕的准备时间……火枪兵不怕对方盾有多厚,就怕对方不顾一切的猛冲,这样射速较慢的火绳枪就会被敌人冲到跟前而不得不势弃火绳枪选择近战。

  其二,是因为罗马军团的盾更大、更厚、更坚固。

  这是由罗马军团作战兵器主要是短剑决定的,重量轻的短剑才能配大盾,而马其顿士兵因为要手执重达18斤的超长枪,所以必然只能配更小、更轻的圆盾。

  毫无疑问,这圆盾只能用来防护小面积的弓箭,火绳枪可以轻而易举的穿透它并杀伤其后的马其顿士兵。

  但高1.25米,宽0.78米,重达10公斤的罗马盾……沈兵就不确定了。

  确切的说,是沈兵不确定火绳枪在多远的距离上能有效杀伤持有这种盾的罗马士兵。

  如果杀伤距离太近的,比如五十米、甚至三十米……那火绳枪对阵罗马步兵就一点优势都没有。

  因为在这距离上火绳枪只够打出两、三发子弹,然后就要短兵相接了。

  而身着藤甲手执青铜剑的神武军与罗马军团近战是一点优势都没有。

  这其实不难想像。

  因为罗马人所使用的长度只有60厘米左右的短剑在战场上更多的是穿刺,也就是从连在一起的盾牌缝隙中穿刺而出。

  另外罗马人还会使用重达10公斤的盾牌推、砸、挤。

  而藤甲最忌讳的就是穿刺及重物击打。

  反之,神武军手里的青铜剑却很难突破罗马人像一堵墙似的盾阵,于是近身作战就只有死路一条。

  沈兵想先看看火绳枪是否能破罗马方阵。

  如果不能,就要调整战术了。

  其实对付罗马及塞琉西军队还有其它战术,那就是像蒙古军队一样随打随走,这样罗马方阵及马其顿方阵在后头累死也追不上。

  至于补给,那就只能是“以战养战”的打法。

  也就是以骑兵速度快的优势深入塞琉西、马其顿甚至是罗马腹地,补给够就多走几天,补给不足便就近寻个村庄打劫。

  这么一来就会形成宋朝被蒙古残破的局面:

  宋朝为了应对蒙古骑兵也是使用武装到牙齿的重步兵,甚至还装备各种火器。

  但蒙古骑兵通常不直接与宋军正面作战,而是以骑军之利越过边境深入宋境内一边劫掠一边满世界乱窜。

  蒙古是速度快的骑兵,而宋军大多是步兵,主力步兵必然追不上骑兵。

  而宋军的骑兵又比蒙古弱得多,追上也是三两下就被干掉,于是竟然拿蒙古骑兵毫无办法,甚至都出现几支不过百余人的蒙古骑兵在境内流窜数月绕了一大圈从另一面再返回的情况。

  时间一久,宋朝这些城池便就此残破于是也就不攻自溃了。

  所以,现代网络常有人假设:若汉朝与罗马这两支东西方最强的军队相撞会是什么结果。

  要沈兵说,这根本不需要假设。

  要知道汉朝骑军可是打败过匈奴的精锐,而罗马骑兵只是辅助兵种,称其为垃圾也不为过。

  所以只要汉军战术正确,罗马必败无疑。

  沈兵原本也应该用这种战术。

  但一来是“以战养战”的作战方式并没有说起来那么轻松。

首节上一节426/4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