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我军所为何来,其实不过是与西域诸国经商而已……”
说着沈兵朝身边的亲卫扬了扬头,亲卫会意端出一匹上好的绸缎恭敬的呈到楼兰王面前。
楼兰王抽出一些仔细看了看,然后又小心翼翼的抚摸一会儿,就带着吃惊的眼神望向沈兵,说道:
“大将军,此布是何物所制?竟能如此细腻轻柔!”
沈兵回答:
“此乃蚕丝所制,只有中原能产。”
“沈兵所说的经商,便是以丝绸与西域各国交换香料、马匹、骆驼或其它物事。”
“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沈兵费这番唇舌尤其是在此时谈起生意经似乎有些不合适宜。
但其实沈兵此举却是恰到好处。
楼兰王之所以害怕、之所以心存警惕和顾忌,就是因为他不确定秦军的来意。
这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人,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秦军不远千里冒那么大的风险来帮楼兰打退匈奴,怎么可能会一无所图?
所以不管沈兵说什么都不会起作用。
只有沈兵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我们是来经商的,且目标不只是楼兰一国,而是西域三十六国。
然后楼兰王心下一想:
秦军若是来经商就意味着他们要做长远打算,往后还需要从楼兰经过同时需要香料、皮毛等产物,所以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楼兰灭了。
原因很简单,若楼兰灭了,往后谁还能为他们生产香料之类的东西?
这其实有些像之前楼兰与匈奴的关系:
楼兰每年给匈奴一些牲畜,匈奴也不灭楼兰。
因为灭了楼兰就是杀鸡取卵,往后就无法每年都得到一批牲畜了。
很明显,与大秦做生意要好上许多,因为至少还是以物易物不像匈奴那样白给。
这么一想,楼兰王这悬着的心就放下一半了,当下就应了下来:
“如此甚好,本王定会与西域各国联络,并向他们推介……”
沈兵说道:
“绸缎,此物名曰绸缎!”
楼兰王赞了声:
“绸缎,好名。”
这时沈兵话锋一转,又说道:
“有件事沈兵不得不提醒大王。”
“我军休整几日后便会北上姑师征讨匈奴。”
“而匈奴还有大批散兵流窜在野外,据闻还有两万援军在路上,大王须尽快组织起城防!”
“否则……”
楼兰王闻言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颜色,紧张的说道:
“大将军,此去姑师路途遥远,贵军何不多留几日?”
沈兵心下暗呼得计。
开玩笑,这楼兰可是秦军进入西域的跳板,哪里会这么容易就放手?!
第四百二十四章 请神容易
楼兰这个名字很美,但这个国家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
历史上楼兰不知道多少次反反复复一会儿随中原一会儿随匈奴,随就随吧,为了向匈奴表忠心还几次三番截杀中原使者……
于是中原才有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过这事在沈兵看来却是很正常。
楼兰全国只有一万四千余人,兵力不过三千……此时被匈奴占领斩杀一些又驱离一些,只怕想召回两千兵士都难了。
这样一个小国夹在中原和匈奴两大国之间,如果不做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只怕早也被灭了。
所以中原总是恨楼兰背信弃义不讲武德,但其实这不过是小国的无奈而已。
沈兵要做的,就是让楼兰有条件且必须长期倒向中原……西域其实是被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一分为二的,上方是准葛尔盆地,下方是塔里木盆地。
而进入这两盆地的门户,就分别是姑师和楼兰两国。
相比起姑师,沙州至楼兰的路虽然更远但却更安全,于是长期驻守楼兰就尤为重要。
不过当然,沈兵不会直说。
正如之前所言,秦军进入西域要面对的是三十六国,在西域要实行“怀柔”政策。
因此沈兵就故作为难的说道:
“大王有所不知,我等多留几日或不是问题。”
“但我大军总不能长期驻守于时刻提防匈奴。”
“有朝一日我军前脚一走匈奴便来……”
楼兰王听着也觉得有理,于是就问了声:
“大将军所言甚是。”
“如此,大将军以为我等该如何是好?”
沈兵回答:
“是以沈兵才说,大王应早做准备,高筑墙勤练兵。”
“那匈奴虽擅长骑战却不擅长守城攻城。”
“若能完善城墙并再多几千人手,再加上方圆百里只有楼兰有水……匈奴便是来他上万人马又何足惧哉?”
沈兵这说的是何情何理。
一方面匈奴的确只擅长骑战而不擅攻城守城,这从秦军能轻松将其匈奴击败就可以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则是楼兰控制着水源。
在沙漠里控制着水源那就是不得了的事。
因为这意味着匈奴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军队来攻楼兰……人数一多水的需求和消耗就更多。
或者说进攻楼兰的成本会很高,且大军一旦攻不下楼兰的话就会因为饮水不足而撤走,于是楼兰就安全了。
但楼兰王转念一想:
这可不行!
匈奴所谓的“不擅攻守”那是相对秦军而言。
楼兰那两千兵对付自己百姓或西域小国还行,对匈奴却力有未逮。
这一点倒不是楼兰王托大,别看楼兰才只两、三千的兵力,但其南迁时却先后灭了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西域七强听起来十分风光,但楼兰王却知道自己在匈奴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
就算匈奴再怎么“不擅长攻守”,想要拿下只有两千多兵力的楼兰那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可能只要在城下吼几声兵士就把城门打开投降了。
以匈奴的残暴到时来个屠城……那楼兰哪还有命在?
更何况,要说筑城防御,楼兰也得跟秦军学!
想着楼兰王就赶忙朝沈兵拱手说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
“不过楼兰兵少国弱,只怕还未筑好城墙匈奴便来攻了。”
“不知大将军可否……”
沈兵“唔”了一声,假装为难的皱起眉头:
“大王之言也不无道理。”
“那么依大王之意……”
楼兰王赶忙请求道:
“本王希望大将军能留下一部在楼兰助防。”
“此举也可保障来往商人不被匈奴袭扰,对大将军而言可谓一举多得!”
沈兵迟疑了下,就微微点头道:
“此举好是好,只不过这补给……”
还未说完楼兰王就抢着说道:
“驻楼兰兵士一切费用都由本王负责,大将军只管留下兵力便可。”
沈兵又问:
“不知大王却要多少兵?”
这时楼兰王就迟疑了下。
因为这兵力如果要多了,楼兰王担心自己控制不住。
但要少了却又起不了作用抵挡不住匈奴大军。
所以还真有些为难。
这时沈兵就补了句:
“其它不说,仅是此战就有大约四千匈奴散兵逃窜在外。”
“沈兵不敢保证他们是否正在暗处等着我军离去!”
这么一说楼兰王就不再迟疑了,当下就说道:
“大将军若能留下一千兵士,本王就可放心了!”
沈兵叹了一口气,说道:
“沈兵此次带来的部队也不过一万一千人,大王却要一千!”
“这让沈兵好生为难哪!”
“不过既然大王金口已开,沈兵也不好拒绝。”
“便如大王所请,沈兵就留下一千兵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