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汝阴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黑甲军赶到汝阴时才发现有个问题没考虑到……天色未亮,汝阴城门紧闭。
如果是其它城,比如交通枢纽陶城,那城门就是彻夜未关。
原因是有大批物资要自陶城进出,关上城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但汝阴却是后方防线,此时的它既不是前线交通枢纽又不是产粮基地,而是战时重地,于是一到夜里就实施宵禁。
陈端策马上来问:
“副将,此时该如何是好?”
沈兵明白这话的意思。
如果上前叫门,那必定要接受楚军的严密盘查。
三千骑军可不是个小数目,任谁都会起疑,到时索要公文之类的,沈兵可拿不出来。
另一个选择就是在城下等天亮,到时城门一开黑甲军就可分批自几个城门进入。
问题是若等下去的话,项燕那边送信示警的只怕也赶到了,黑甲军想混入城内就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便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下令道:
“全军隐藏密林,派出轻骑驻守城外各大道小路,截杀来往信差!”
陈端应声就去安排。
古时是平面作战且通讯设备十分落后,所以截杀信差和封锁通讯并不困难。
比如现在,几乎可以肯定项燕方向来的信差是骑马且目的是汝阴,那么只需要封锁城外道路就可保汝阴得不到消息。
于是沈兵就可以带着黑甲军在密林中等着,到天亮后再行动。
然而进入密林后的沈兵一想又觉得这也不是很妥当。
因为项燕似乎还有另一种通讯方式……
从项燕那通讯汝阴的确只能走陆路,也的确从防线这一端可以封锁。
但是……
这么大的事项燕自然会通过信鸽通知寿春,楚王负刍若是得到消息,又岂能不派出信差自另一方向通知汝阴?
甚至寿春还会向城父及汝阴两城派出援兵。
若黑甲军等到天亮而寿春先一步通知了汝阴甚至援军已赶至,那岂非同样功亏一篑?
正在沈兵愁眉不展时,就见陈端来报:
“副将,截杀两名信使。”
“却不是来自埠城,而是来自毫城。”
说着就递上了一卷竹简,是毫城粮草不足请求调粮的。
毫城位于汝水防线西侧,秦军撤退之后留下的空城,楚军将其收复之后就要重新构筑其防御,兵力及劳力需要粮草也是常事。
想了想,沈兵就问:
“验传是否一同取来?”
陈端一愣:
“不曾取来,属下以为……”
沈兵打断了陈端的话,下令道:
“马上取来验传,并按验传描述寻找两名相似的兵士。”
“另外再按此样式伪造书信一份,就说是陶城而来的信差。”
“秦军已全力反攻且派奇兵偷袭。”
陈端一惊,道:
“校尉,这岂非……”
沈兵没有解释,只催促了声:
“快去!”
陈端应声便去安排了。
在一侧的王贲却是听得明白,暗赞这沈兵非但智计过人还擅长心术,知道如何一步步剥开敌人的警惕。
汝阴的楚军要是对战况一无所知,装扮成楚骑的黑甲军突然出现在汝阴城下,自然会引起楚军的怀疑:
“连战报都没收到,前线距汝阴又有近四百里,援兵再怎么也增援不到汝阴!”
于是当然会起疑心。
但如果先派出信差送去一封假情报……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假情报而是真情报,只不过说的是“奇兵”而不是“骑兵”。
奇兵就有很多可能,比如是突破防线的步兵正在朝汝阴进发,一算距离少说也要七、八日,于是就很难联想到“骑兵”。
接着,有“援军”出现在汝阴就理所当然了。
信差的事并不难安排,从三千人里找到两个身材样貌差不多的轻而易举。
信件的伪造也不难,古时用于防伪的不过就是个印,就是花点时间。
如果说有什么难处的话,那就是伪装成信差这两名士兵的心理素质……这只身混进敌营可不是什么轻松的差事,尽管只是去送信。
不过这方面陈端自会处理,他是个从小就在军伍中与兵士一起长大的,对兵士十分了解,于是很快就准备妥当了。
驻守汝阴城的楚将是个叫屈倬的军候,来自楚国第二大族屈氏。
以项燕的权力,其实可以将江东子弟分散安插到楚军各要职以此掌控军权。
问题是此时正是各贵族出现团结趋势的时候,若项燕这么做的话,其它各族便又开始各自谋取私利了。
于是项燕反而要表现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将各贵族的兵力安排在既安全又重要又有权力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安抚各贵族并让他们继续为国出力。
比如此时这汝阴,其重要性勿庸置疑,但又在前线后方数百里之后,于是安全,一名军候便把控一座城以及周边的补给,权力自然不小。
另一方面,位于汝阴城内的这两千楚军虽说兵力只有两千,但却是屈氏的私兵。
正如之前所言,贵族的私兵往往是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的部队,因此项燕对其驻守汝阴也更放心。
此时的屈倬正在油灯下根据战报研判前线形势。
楚国的部队就是有这特点,大王的部队及将领往往都是懈怠成性,而私兵私将却通常是人才。
究其原因就是大王的部队是犯错都难以找到责任人的“大锅饭”,而私人部队则是残酷的竞争机制能者居之。
屈倬就是屈氏的人才之一,他虽是身处汝阴却能纵观全局。
此时的他甚至与项燕有同样的担心:秦军的败退似乎太过容易了。
不过昌平君一行人的话又毫无破绽,使屈倬又不得不信。
就在这时,就听有人来报:
“禀军候,秦军发起反攻。”
“上将军派人送来信件,楚军或派出奇兵来攻汝阴。令我等整军备战,他随后便会派来援军。”
这么一来屈倬就明白了:
“着啊,这便是秦军的引蛇出洞之计。”
“其志在将我大军引出汝水再围而歼之。”
第二百三十一章 擒贼擒王
屈倬马上就派人传令让值勤的兵士提高警惕。
他没有如信中所就马上整军备战。
这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军队作战需要体力,尤其准兵器作战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就是秦军还在数百里之外少说也要几天才能赶到,此时就把兵士从睡梦中叫起来一是没必要二是会影响兵士的战斗力。
所以屈倬只是将城门处的防务重新规划了下,将兵士分为几批然后分批轮换。
这时又有部下来报:
“禀军候,景氏派三千骑军来援,此时正候在城外。”
景氏的封地在西面,所以从西侧来援没什么问题。
再加上又有之前的信件,屈倬想当然的就以为这支骑军是项燕派来的援军,于是没多想就下令道:
“开城迎接。”
说着屈倬就唤来了下来为他换上盔甲。
当屈倬带着一众亲卫赶到城门处时,景氏骑军已排着整齐的队形进城了。
楚军兵士分站两侧举着火把发出阵阵欢呼声。
屈倬远远一看就觉得不对。
这队骑军阵容严整不怒自危,战马在楚军的欢呼声中也静若处子,且整队骑军还隐隐透出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景氏骑军有这素质么?为何之前从未听说?
想着,屈倬便加快了脚步猛赶,心下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同时后悔不该这么轻率的将这队骑军放了进来。
然而战场就是这样,犯了错哪怕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错,都有可能满盘皆输而且无药可救。
屈倬赶到跟前细看,就确定了自己的怀疑。
火光下,他看到那些战马有许多都带着伤,兵士穿的盔甲也有刮痕,甚至有些留有箭矢射出的小洞及血迹……
景氏骑军从未参加过战斗,那么这些伤痕和血迹又从哪来?
于是屈倬就不再迟疑,当下大叫:
“他们是秦人,挡住他们,关上城门!”
分列两侧的楚兵不由愣了,纷纷停下手里的动作望向中间的骑军。
屈倬的猜测是对的,这支骑军正是沈兵的黑甲军。
最先进城的正是王贲及其亲卫。
这是王贲主动请缨,而且他说的还十分有道理:
“副将,黑甲军擅长骑射而不善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