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京北大学拍婚纱照的也不少,但这对绝对是最登对的一对,他们两个的相貌都是一等一的。”
“嘿,你没有发现新郎很像一个人吗?”
“谁?”
“就是二公子啊,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新郎就是他,之前他就出现在了陈音恪教授的课堂上。”
“是二公子?是他!那旁边的漂亮新娘是谁啊?”
“京北大学马浴早教授有一个女儿,早在很多年前就被称之为京北大学校花,名气很大的呢!”
人群攒动,知道张宗卿身份后,这群京北大学的学子们更是变得骚动起来。
无论是男是女,都对正在拍摄婚纱照的张宗卿与马玉,抱着羡慕与祝福的目光。
不过在警卫连的护持下,自然没有人会跑上去破坏张宗卿与马玉的婚纱照拍摄。
拍摄完婚纱照之后,已经是到了晚上。
在与还未散去的京北大学学子聊了几句之后,张宗卿便拉着马玉往陈音恪教授家所在方向走去。
当年在华清大学求学之时,张宗卿在与陈音恪教授熟悉之后,没少到教授家蹭饭吃。
与马浴早教授家唯一不同的是,陈音恪教授家似乎并没有像马玉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孩儿。
走进陈音恪教授家的院子之后,就能闻到一股酒菜的香味。
临近年节,家家户户也是准备了丰盛的食材。
这时候也正是厨娘们一展身手的时候。
而像马音恪这样的教授,他们所喜欢的无非就是吃和喝这一道。
这也变相的让厨娘们的手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马浴早教授是这样,陈音恪教授依然也不会差太多。
张宗卿对在华清大学求学时的记忆残存不多,但对京北大学、华清大学几个教授夫人的厨艺,却是记忆犹深。
陈音恪教授的夫人出身于孔老夫子之乡,也是大家闺秀出身。
但她的一手厨艺,却是让张宗卿吃的念念不忘。
并非张宗卿是个吃货,实在是陈音恪教授夫人的一手鲁菜让人食指大动。
而正巧,陈音恪教授不差钱!
像陈音恪教授这样的教授,即便是一堂课赚的钱,也足够很多普通百姓的一年的吃食。
“宗卿,这位是黄严培教授,这位是王果维教授,还有这一位是赵原任教授。”
众人相互致意,张宗卿也没想到陈音恪教授竟然把民国时期这么多大佬,都给请到这餐饭局来了。
看来陈音恪教授也是有备而来啊!
“大家坐,都别拘束,跟自己家里一样就行。”
“我陈音恪没什么优点,就是有好东西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你们今天要吃的这一顿,可是要花我陈音恪一个月的工资呢。”
陈音恪教授坐在座位上,招呼着众人团团围坐在一起。
听到陈音恪教授的这句话,赵原任倒是先笑了起来。
“陈音恪啊,你这一个月的工资我可得好好享受了,这一次还真是多亏了宗卿啊,要不然哪能从你这只铁公鸡的身上,拔下这么多根毛来?”
“去你他娘的,平时在我这里蹭的饭菜、蹭的酒还少了?”拿着筷子的陈音恪教授笑骂道。
“嘿嘿!”国学大师赵原任并没有因为陈音恪教授的这句话而感到脸红,他倒是嘿嘿的笑了两声,以表示自己就是这么“厚颜无耻”。
“上菜啰,上菜啰!”
“各位今天就在我家吃好喝好了,厨艺不精,还请你们不要嫌弃啊!”
出身名门,自带书卷气息的陈音恪教授夫人,满满的大家闺秀风范。
“师母的菜都是一等一的好,怎么可能嫌弃呢?我老远就闻到了师母的饭菜香味。”
“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是忘不了师母的一手鲁菜呢,师母,你也坐吧!”
张宗卿笑着对陈音恪教授的夫人说道。
听到张宗卿的夸奖,陈音恪教授的夫人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她也是大大方方的坐在了马玉的身边,没有什么扭捏的作态。
伴随着新思想对华国的冲击,陈音恪教授的夫人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而包括张宗卿、赵原任以及黄严培等人都是见怪不怪,只有王果维教授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
对于陈音恪教授与王果维教授交好这一点,张宗卿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这种疑惑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张宗卿的目光很快被眼前这精美无比的食物给吸引了过去。
葱烧海参、九转大肠、黄河鲤鱼 、油爆双脆、怀抱鲤、奶汤鲫鱼、诗礼银杏、玉带虾仁……
每一道都是齐鲁省的名菜,只是光看看这卖相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
张宗卿看着眼前这些菜色,都觉得自己变饿了许多。
“大家快吃,今天我们边吃边聊!”
“来我家做客,可不能饿着肚子了!”
陈音恪教授招呼着众人吃喝,张宗卿也不客气,他夹起一块油爆双脆,就放入了自己的嘴中。
不愧是鲁菜精品,单纯这爽感就简直是无敌。
又嫩又脆,张宗卿吃着这块油爆双脆,都快把自己的舌头给吞进去了。
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师母的手艺却是又有了不少的进步。
众人吃的不亦乐乎,但黄严培教授却是吃了一点后,就看向了张宗卿。
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什么极为为难的事情想问张宗卿。
片刻之后,黄严培教授终于是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他看向张宗卿开口问道。
“宗卿,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
“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眼下的华国联合zf,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呢?”
黄严培教授看向张宗卿,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像是在思索什么一般。
很显然,这个问题困扰了黄严培教授很久。
……
喜欢请大家收藏:(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七章 华国之未来,在于开启民智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句话就好像是历史不可避免与扭转的周期律,它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提出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尤其是放在华国这么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身上,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就像是在不断循环重复一般。
只不过华国大一统的时间,远比分裂的时间更长而已。
不过不得不说黄严培教授提出来的这个问题,还是十分之尖锐。
因为这个问题这似乎根本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张宗卿夹了一块葱烧海参缓缓放入了自己的嘴中,而后细细品味了起来。
和小葱放在一起进行烹饪的海参,它的鲜美味道能够让人的味蕾,都是有一种爆棚的幸福感。
不得不说,陈音恪教授的夫人仅仅是凭借这一手鲁菜,就完全可以在一家顶级的酒楼当掌勺大厨了。
就连有些顶级酒楼的大厨,也绝对是比不上陈音恪教授夫人的这一手厨艺。
想来陈音恪教授的夫人在酒楼当掌勺的话,收入也是绝对不会比陈音恪教授低。
有这样一个擅长做饭的妻子,陈音恪教授还真是幸运。
不过这样一想,自己也是很不错。
毕竟马玉的厨艺也是越来越好了,而且她似乎对研究美食也很是上心。
“就像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规矩一样!”
“一个王朝更迭、一个zq覆灭似乎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但也不是说没有办法解决教授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唯有通过成熟的皿煮模式。”
“通过开启广大百姓们的民智,利用皿煮方式才实现这一点!”
张宗卿一边与众人说着,他的口中却是没有丝毫的停顿。
只见张宗卿又是夹起九转肥肠放入嘴中。
食材美味至极的感受再次充斥大脑,张宗卿越是细嚼慢咽,越是发现自己更饿了几分。
“一个国家的民众要有辨识力,才能对整个国家进行负责任的监督。”
“否则最终也只是走向民主的暴政而已。”
“所以开启民智是第一要务,因为这样才能让民众更有zz智商,才能带领整个国家走向强盛、而不至于混乱。”
“而一旦国家zq的走向违背人民的意愿,与广大的民心相背离的时候。”
“开启民智的百姓们就可以发动工厂罢工、军队倒戈……而这个zq也就难以为继了。”
“利用开启明智后的人民群众监督的皿煮制度,将左右一个国家的权力成功的关进笼子里,才能让整个国家zq稳定的延续下去。”
“而皿煮制度要求华国的百姓们拥有zz智慧,这就是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了。”
“也就是说,华国未来将如何,整个国家将走向什么方向,这完全就在于是否开启了整个国家的民智。”
说完,张宗卿又是将筷子伸向了那条黄河鲤鱼,其实张宗卿并不是特别喜欢吃鱼的人,他特别讨厌各种鱼类中的尖刺。
但是出自陈音恪教授夫人之手的黄河鲤鱼,张宗卿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夹起一块鲜嫩的鱼肉放入嘴中,鱼肉缓缓地在嘴中化开。
一股股美味至极的感觉宛若潮水般,冲击着张宗卿的味蕾。
“师母,你这条黄河鲤鱼的味道真是绝了。”
“简直太美味了,应该是比皇宫里面的御厨都要好上无数倍吧!”
张宗卿忍不住赞了陈音恪教授的夫人一句。
随后,他接着对众人说道。
“zf权力的更迭应该是保持五年一任,最多不超过两任,与米国一样形成惯例。”
“但在华国真正走向强大之前,华国更多的应该是执行集中制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