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愤怒 第279节

10月10四日,斯海德河防线一天平静无事。10五日,德军第11装甲师从盟军迪兰特登陆场附近的阵地撤了下来,并向下斯海德转移,以便强渡斯海德,与霍特派的援兵会合。

而对盟军迪兰特登陆场的地段,由空军野战师派出的应急部队(注:应急部队系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组织的警戒部队所占领。

10月16日,霍特的前卫已经到达阿克塞河岸,距第6集团军最近的部队不到四10英里。德军计划由德军第11装甲师于107日打开一条渡过斯海德的道路,继而向东南进攻,去支援霍特的左翼。

就在这个时候,盟军统帅部对一些高级人员的任命表现出了它的战略远见。由巴顿元帅统一指挥斯海德前线的各集团军。

ps:鸣谢:

飞雪12投了1票2015-02-2211:41

书友141108141301579投了1票2015-02-2205:50

轩辕战虎打赏了100起点币2015-02-2210:52

我为迪蒙而来打赏了100起点币2015-02-2200:13

我为迪蒙而来打赏了100起点币2015-02-2100:28

第517章艰难的推进(中)

他们没有把预备队集中起来去抗击霍特的突击,而是对斯海德中游运气不好的第8集团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进攻的正面很宽,包括了霍里德战役群(该群在德军的左翼接替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地,而且还包括了斯海德河一线的第48坦克军的阵地。

德军在这一防御地段没有任何的危机,只是迫使德军第11装甲师放弃强渡斯海德的进攻行动,而且还使得曼斯坦不得不大量收拢霍特第4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以便建立起掩护阿博的新防线。

10月16日,盟军第48坦克军当面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停止了沿斯海德河一线的进攻,似乎有可能渡过斯海德做困兽犹斗。

由于天气不好,德国空军的飞机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起飞,空中侦察没有进行。到了17日,情况明朗化了。德军以猛烈的攻击,突破了下斯海德以北约六英里的盟军阵地。

18日,德军第11装甲师继续攻击,以期清除盟军在斯海德河的立足点。德军的一个机械化军在宽大正面上实施突破,盟军的“应急”部队的抵抗没起什么作用。

曼因斯坦决定即刻出发,经一夜的行军,于第二天拂晓,不等盟军出动,曼因斯坦就指挥部队向盟军发起进攻。为此,第110装甲步兵团要由正面牵制敌人;第15装甲团攻击敌人的东翼;第111装甲步兵团则在右后方掩护翼侧,留作预备队。

10月19日五时。一切均按计划行事,天蒙蒙亮,第15装甲团的先头分队看到,盟军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强大坦克部队正向南行进,由于德军装甲团荫蔽得很好,它仅有的125辆坦克就跟在盟军的后面,还没等盟军反应过来,就对盟军开了火,只几分钟击毁盟军坦克140辆。

盟军这才明白原来象二梯队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德军的坦克。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坦克。制高点148.8高地被德军夺了过来。在这个高地的另一边。也有展开成战斗队形的坦克在前进,它们的行动跟上边说的几乎一样。

德军由莱斯特曼上尉指挥的坦克又一次由后边攻击了盟军,而在盟军还没弄清情况以前,已经被消灭了。就在这样短得出奇的时间内。125辆德国坦克消灭了盟军165辆坦克。自己却毫无损伤。这场战斗冲垮了盟军的进攻。其残部仓惶逃窜,没有敢再进行抵抗。

19日晚,盟军第3坦克旅对德军德军第11装甲师的左翼实施牵制性攻击。并占领了第110装甲步兵团第1营的阵地。但第15装甲团很快又夺回了这块阵地。

德军第11装甲师继续前进,以便将敌人驱赶到斯海德河的对岸。装甲师的进展起初很顺利,但到傍晚的时候,盟军对师的右翼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并突入第111装甲步兵团的后方。这一危急由装甲团给解除了,还击毁了盟军的30辆坦克。

由于盟军的殊死抵抗,曼因斯坦将军决定于21日巩固防御阵地,并令各团利用夜暗调整部署。这天凌晨二时,两个装甲步兵团都报称,他们的防御阵地被盟军突破。

一轮明月照亮大地,盟军的坦克和步兵趁德军调整部署之际突入了德军的阵地。第15装甲团立即发起反击,不久就由装甲步兵团那里传来了捷报。曼因斯坦派出第61摩托车营在第110和第111装甲步兵团的接合部攻击盟军,这股盟军似是敌人的主力。到了白天,情况已明:德军第11装甲师取得了防御战的重大胜利,盟军在德军的阵地之前丢下数千具尸体,德军的损失也不小。

当日下午,盟军第48坦克军防地上一派宁静,事实上,德军在斯海德河一线的大规模进攻战已告一段落,盟军已经开始后撤了,并在积极准备第二条防线。

但是,盟军现在是四面受敌,德军是一百多完精锐部队围着五十五万盟军狂揍,就算盟军在某一地段能取得一些胜利,可依然改变不了整个战局。

由于盟军第8集团军阵地的瓦解,这就在盟军的左翼打开了一个口子,德军的部队正通过这个口子源源而入。10月21日,巴顿接到命令:撤离斯海德防线。转移到西面110英里处的卡亚。除非盟军飞快地行进,否则是解救不了阿博的。

在结束关于斯海德河战斗的叙述以前,必须对这位天生坦克指挥官曼因斯坦将军赞颂几句,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他的装甲师简直是一支“魔鬼师”。

遇到步兵不能对付的盟军登陆场,曼因斯坦就以坦克兵的全部力量去猛击敌人,他在遵守一句古老的格言:“不必吝惜,只管猛击。”他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战果,是因为他坦克与步兵完美密切协同。

曼因斯坦永远不让单一的坦克去直接支援步兵,因为他认为这样对十分需要的坦克是不利的,并且也是个浪费。而机动作战的战术常使形势转危为安,并使敌人遭到很大损失。

这期间,曼因斯坦指挥的b集团军群的行动,内共消灭敌军坦克一千七百余辆盟军坦克和装甲车。根据德军的所见所闻,德军认为,只要德军有沉着勇敢的士兵,有集中使用的坦克和火炮,就可以打败拥有大量兵力、兵器的盟军。

德军第11装甲师以其决定性的英勇行动,在斯海德河一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果该地段的不能被突破,盟军得以进军阿博,整个在比利时和荷兰的盟军将连为以片,这无疑会增加德军的围歼难度。这样,形势逼着德军第11装甲师要竭尽全力去完成受领的任务。

所幸的是,经过历次艰苦战斗以后,那些没有经得起考验的指挥官,统统都由有经验的人替换了,留下来的指挥官都是绝对可靠的。

连续几个星期以来,德军都是夜间秘密开进,拂晓前到达易攻击敌人的位置上。使用这种战术要求部队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体力,但是伤亡却很小,因为这种作法常常出敌意外。德军师的一句格言是“夜行军是救命星。”然而,人们要问,德军第11装甲师的军人究竟什么时间睡觉呢?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第518章艰难的推进(下)

德军为了保密,命令毫无例外地都是口述的。师长于当晚定下次日的决心,并于现地给团长口头下达必要的命令。然后他回到司令部,再同军参谋长商讨他的意图。如获批准,就给各团发电:“无变化”,于是一切均按计划行事。

如有重要变化,师长即于当夜到各团去,重新下达口述命令。他由战场上的前进阵地指挥师的行动。师长的位置与实施主要突击的部队在一起,他每天都要到团里去好几次。师部稍靠后一点配置,在行动中一般不改变位置。司令部负责搜集和整理敌情材料,掌管部队的补给,并调动加强兵力。师长和司令部之间用无线电台保持通信联系,只在少数情况下才用电话联络。

盟军方面,坦克乘员,特别是机械化军的坦克乘员,根本谈不上什么象样的训练,这个缺点也是德军取胜的原因之一。当然被围困的盟军还是有较强的战斗意志,在被包围的情况,依然可以顽强战斗。

斯海德河这一仗,由于盟军坦克第5集团军指挥部所采取的方法不当,使德军打起来并不吃力。他们投入战斗的各个军,发起攻击时在时间上并没有什么协同,大量的步兵师之间也没有协同好。这样,德军第11装甲师就能够打完一个军再打一个军,等到把这个坦克集团军削弱到一定程度,德军装甲师甚至可以撤下来,再去对付盟军的另外一个坦克集团军。

盟军在斯海德河战斗中采用的战术给德军留下的最初印象。这些印象在以后的许多情况中进一步证明是正确的。

实际上。德军每次发起进攻以前,先进行广泛的渗透活动,由一些分队和小组“渗入”到防御阵地中来。在掌握这种作战方法方面,还没有人能超过曼因斯坦指挥的b集团军群。

虽然外围地域都在监视之下,德军却突然间就在德军阵地的当中出现,谁也没看见他们来,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甚至在那些通行特别困难的地方,他们都可能成群地出现,而且很快就挖了掩体。

诚然,单个士兵渗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为盟军的阵地只有薄弱的兵力防守。支撑点中间的间隔也很大。师的防御正面宽达10英里。但是一个令人惊异的事实是,尽管整个夜晚盟军都在注视着,机警地张大眼睛望着,第二天早晨准还有整分队的德军到渗透的防御阵地里来。带来了全部武器和弹药。而且还挖了掩体。

这种渗透的技巧是惊人的。几乎没有声音,一枪不发。这种渗透战术,德军使用了数百次。取得了重大成果。对付这种行动的唯一办法是:加强守备力量,让那些值勤的机警士兵作纵深配量,并不断地进行巡逻,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足够的预备队随时作好准备,一有情况立即出动,赶走侵入的敌人。

德军另一个行动特点是,不论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时间,都要建立登陆场,以作为尔后进攻的基地。德军控制的登陆场的确是很大的威胁。

忽略这些登陆场,或者不及时清除这些登陆场,都是很错误的。德军的登陆场,初建时可能很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危害,但是短时间内,他们就可以把它变成危害很大的阵地,不久就会成为难以克服的据点。

晚间德军一个连占领的登陆场,第二天早晨兵力至少要扩大到一个团,再一个夜晚就会变成一个装备了重武器的坚固据点,它可以具备所需要的一切,使它达到几乎坚不可摧的程度。

德军头天夜里建立了登陆场,用再猛烈、再集中的炮兵火力也不能把它赶走。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经周密组织的进攻。德军“到处建立登陆场”的原则会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这是不能低估的。

这里唯一可靠的,必须成为一条原则的办法是:若德军正在建立登陆场,或者正在建立前进阵地,就向它发起冲击,而且立即冲击,猛烈地冲击,犹豫不决注定要失败。

迟缓一个小时,冲击就可能受到挫折,迟缓两个小时就定然受挫折,迟缓一天就要召来大灾难。甚至是只有一个步兵排,只有一辆坦克,就要发起冲击!要在盟军立足未稳的时候,要在它刚被发现,好对付的时候,在它还没有时间组织防御的时候,要在它的重武器还没运到的时候,就对它发起冲击。推迟几个小时就太晚了。迟缓意味着失败;果断而及时的行动就会成功。

德军的战术是一个奇怪的混合物。尽管他们精于渗透行动,并特别善于构筑野战工事,但盟军进攻行动的刻板也几乎是众所周知的。愚蠢地对某一点反复地冲击,炮兵火力组织的公式化,以及不善于选择进攻的地形,都表现出在执行任务时缺乏创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

德军的无线电侦听队曾多次听到这样急躁的提问:“现在德军干什么?”只有少数的下级指挥官在遇到情况变化时,能表示个人的看法。在许多情况下,本来是一次成功的冲击、突破或是已经完成了的合围,但却没有及时扩大战果,就是因为上级没有关照该怎么办。

……

至此,盟军在博比利时与荷兰的五十五万部队被彻底分割开,位于比利时的盟军大约有三十万左右,被包围在荷兰的盟军大约二十五万人。

首节上一节279/2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