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愤怒 第248节

“波。”

玛琳娜主动地吻了一下**夫,“亲爱的,愿我们的爱情海枯石烂,地久天长。”

“干杯。”

喝完酒以后,**夫在温柔地陪着玛琳娜说了几句话,玛琳娜就感觉到自己十分都犯困,眼睛就快张不开了。

“亲爱的**夫,我想我喝醉了,好想睡觉。”

“呵呵,亲爱的。那我送你回家。”

“嗯。”

……

送完玛琳娜,**夫这次回到自己的公寓,开始换夜行衣,要知道**夫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花花公子,可是**夫的各种特工本领也是非常强悍的,本来以为自己的一切做的非常天衣无缝,可惜的是,李默早就派田添监视**夫了。

可以说**夫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暗影的眼睛。等**夫利用自己的本领潜入到李默的办公室后。被暗影当场生擒活捉。

玛琳娜作为李默的秘书,在第二天就知道了**夫的真实身份,但是已经深陷**夫情网的玛琳娜,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从**夫的温柔陷阱里面走出来的。

“呜呜呜……尊敬的元帅。玛琳娜请求你饶了**夫。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呜呜……将军。”

玛琳娜在第二天早上,就一直跪在李默的病床前,请求李默饶过**夫。就连凯特尔元帅也差人偷偷给李默暗示。饶**夫一死……

玛琳娜的请求肯定是毫无作用,可是拯救了李默性命的安妮小姐呢?**夫可是安妮小姐的舅舅。

安妮小姐现在和李默在一个病房休养,**夫被逮捕的消息当然也知道了,李默无法拒绝安妮小姐的请求,只能选择释放**夫这个间谍,也算是回报安妮小姐的救命之恩。

**夫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间谍虽然没有被处死,但是他的身份已经暴露,李默虽然释放了他,但是条件是这一生隐姓埋名,不在参与任何一方的间谍组织,**夫到此时也算是明白了,千好万好,还是天天泡妞好,这些间谍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参与了,搞不好小命就没有了。

……

德国发动“巴巴罗莎”行动,是一场旨在摧毁苏联**政权,在辽阔的东方谋取新的生存空间的大规模入侵。以地处欧洲中部的德国来划分,这片战场即为著名的“东线”,它也是整个二战过程中最为血腥和残酷的战线,苏德两**队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尽心了五年你死我活的争夺。

战斗的激烈程度对任何军官与士兵的神经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德军中,官兵们都以在东线服役为荣,因为这代表自己已经历过严峻的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东线服役又意味着噩梦,其巨大的人员消耗里所有人望而生畏,所以德军中如果说将某人“送往东线”,那就无异于宣判了他的死刑。

但是在“巴巴罗莎”行动的初期,却是以德军的高歌猛进为主旋律,战斗的主要特点就是德军于夏秋季间,在俄国广阔的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大规模的包围及歼灭战。比如在基辅合围战中德军一次就俘虏了苏联红军六十六万五千人。另外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口袋中,又有六十六万三千名红军被俘。这还只是德军在1941年秋季进行的许多合围战中的两个而已。

巨大的成功使得希特勒得意忘形。多次在公开场合扬言苏联将会很快投降。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德军的战场伤亡补充人员越来越短缺。到41年8月下旬经过10个星期的战斗后德军共损失44万人,大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得到了补充。

在德军不断的减员同时,苏军的规模却在扩大——尽管在战争初期他们伤亡了近200万人,其中近一半成为了战俘,但是他们又迅速动员征集到了530万余被人员。战争开始时德军最高统帅部估计敌人有近200个师,现在这估计被修改为360个师,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变化,当消灭了一打的苏军师之后,俄国人又在继续增加12个师出来。当德军的“闪电战”被证明在东线不再有作用,战争进入消耗阶段时,胜利的天平难道已经开始慢慢倾斜了?

为了扭转局面,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共计180万人开始发动“台风”作战行动,目的是向苏联首都莫斯科进攻并将其占领,但攻势在严酷的冬天及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预备队前面很快停滞,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官兵对严寒毫不陌生,他们被红军最高统帅部从远东地区调来配置到西线。德军的攻势刚刚停止,苏军立即发动了反攻。

在大规模的反攻中苏军官兵不断的推进,在开阔的大草原上碾碎并消灭德军部队,但红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兴趣显然超过了收复失去的领土,特别是对未来的攻势能起到重要的战略与战术控制的作用的区域,如道路枢纽、通信中心和桥头堡,大多还在德军手中。

苏军的坦克和骑兵部队一路向西挺进,迂回撤退中的德军部队的侧翼并包围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大规模的红军被德军包围在口袋里,而是大量的团、师甚至军以及的德军主力部队。这些部队是从莫斯科的大门口撤退回来的,很快这样的战术撤退却就演变成为一场战略撤退,并且很有可能再次演变成一场兵荒马乱的大撤退。

不过局势在希特勒的一道强硬的命令下没有恶化下去,元首命令他的士兵不许再后退半步,就地转入防御,将部队配置在一些战略要地和城镇周围使其变成一个个“刺猬”。

ps:本书从七月开始上传,落叶从未断更一天,新书期每天2更,vip后就是每天3更,那怕是我这里停电,我都会去网吧写作上传(网吧都有发电机的),就连我开刀手术后,也未曾断更,求兄弟们看在落叶如此执着的份上,自动订阅吧!(最后一次球订阅了,今后不会在烦兄弟们了,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

第453章战略节点

这道命令有三个目的:第一,建立“刺猬”要塞将使德军向西方的败退马上停止;第二,把守住了这些重大的战略与战术要地将能够抵挡住红军的进攻;第三,在达到前两点目的之后,苏军的挺进将会迟缓下来。尽管希特勒的抵抗命令造成了德军巨大的伤亡,但毋庸置疑的是该命令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确实为一道正确的决定,它使德军避免了像当年的拿破仑大军那样一溃千里。

德军根据命令指示建立的像棋盘一样星罗棋布的防御阵地成为了阻碍苏军前进的重要角色,尽管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它只能短暂的延缓敌人,但是这样的局势能够使希特勒将东线的部队再次组织并激励起来,重新面对苏军为重演最初反攻时所取得的胜利而发动的冬季攻势,此时苏军已经不可能再取得在10月初十那样大规模的胜利了。

德军稳住局势后,随即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使战局暂时停滞下来,因为双方后筋疲力尽了。德国和苏军都在拼命补给,而德军的补给线十分的漫长,苏联是国土作战,补给就方便了很多。

李默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就好得多,补给速度一点也不比苏联慢,因为李默非常重视修复苏联境内的铁路,同时还有乌克兰这个粮食和军火大基地为后援,李默的补给速度甚至快于苏联,这位李默为接下来的库尔斯克大决战有了更多的底气。

而德国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补给就不理想了,漫长的铁路线。游击队的破坏,民族歧视政策等等,让这几百万德军精锐不光要补给,还要派出大量的兵力去应付苏联的游击队,这些德军的战力恢复就明显慢于苏军很多,可这些人还是没有认识到宽松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就是不执行李默所搞的那一套民族宽松政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斯大林为了拖延和消耗德军,开始发动了局部反攻。在1941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开始时,苏军的进攻开始。加里宁方面军的一支主力——第3突击军团向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右翼进行突破。于1月8日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布施上将率领的德第16集团军在连续的压力下被迫开始撤退,使得苏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些收获。

此时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可以说是撒尿成冰,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可谓在苏联的反攻之中吃进了苦头。而斯大林却不敢来捋李默的虎须。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充足。兵力充沛,士兵的战斗精神也非常的不错,斯大林不是蠢货。

从1941年2月18日到4月21日仅两个月的时间。德第16集团军的第2步兵军整个大军约10万人被苏军包围在迭米扬斯克地区。在被迫后撤100公里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包围和分割的危急情形贯穿了整条东线的德军防线,发生在无数个德军单位身上。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希特勒亲自飞抵前线,鼓里士气,可局势依然难以改变,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溃退依然无法遏制,没有办法的希特勒想起了李默,这位南方集团军群的前敌总司令。

李默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到现在依然屹立如山地坚持在斯大林格勒外围,苏军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四百多万德军一百多万欧盟军队,却被苏军打得节节败退,这是希特勒所不能容忍的。

就算希特勒明明知道李默是一个二愣子,很多时候是不会听从他的指挥打仗,但是为了德国的胜利,希特勒不得不把这个喜欢自作主张的李默元帅在一次委以重任,李默被希特勒任命为东线前敌总指挥。

这下李默可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整个东线的五百多万德军,两百多万欧盟军队全部归李默统一指挥。在历史上那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希特勒连陆军总司令的职务都是自己亲自兼任,李默这只蝴蝶终于让希特勒走出了最伟大的一步好棋,不在大权独揽。

基于现在严酷的战场形势和恶劣的气候,李默连忙对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术做了重大的调整,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建立和完善起无数类似棋盘的防御体系,现在这个两个集团军群在苏军的反攻下节节败退。

哪怕他们在后退到波兰境内,天气依然寒冷,所以必须遏制这两个德军重兵集团的溃退,不然前期的鲜血都白流了。

“刺猬”防御体系就是建立起无数个大型的环形防御圈,每个防御圈可以是一个师,也可以是一个军,当然这些防御圈基本上都在战略要点上,他们也许会被苏军包围,甚至被歼灭。

但这只能是少数防御圈会遇到的结局,因为李默布置的防御圈大多相隔在二十公里之内的距离,相邻的防御圈完全可以动用火炮进行支援,苏军想要歼灭一个防御圈的德军,要付出的代价起码是十倍左右,这个损失苏军是承受不起的。

整个东线的防御节点,现在就是中央集团军群的霍尔姆镇,霍尔姆的周围一大片都是难以穿行的沼泽地带中间,只有一块坚实的硬土地,霍尔姆镇就坐落在上面,这里不但是唯一一条穿越沼泽的陆地桥,而且还是两条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交叉点。

穿过沼泽的这个陆地桥与两条道路到了春天会成为一块跳板,无论是德国人或苏联人在将来都要用到它发功任何战略性行动。从李默的观点来看,这个战略要地更是不可放弃的,因为每一个这样的要地都能对被包围在迭米扬斯克第2步兵军发起救援行动。

更重要的是,霍尔姆还位于希特勒计划对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发动第二次进攻的发起线上,如果这里落入苏军手中将对未来的进攻行动不利。考虑到该地的重要性,李默决定将其归入他署名的“防守至最后一人”命令中必须死守的地区名单里。

因此围绕着霍尔姆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交战双方都制定了重大的作战计划。

ps:鸣谢:

按时的212投了1票2015-02-0110:30

我为迪蒙而来投了1票2015-02-0108:06

望海思奔投了1票2015-02-0108:02

lixiaopang投了1票2015-02-0107:00

longelo投了1票2015-02-0104:02

首节上一节248/2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