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愤怒 第183节

当天德军就利用装甲优势,把突尼斯的包围圈扩大到三十公里左右,这下突尼斯港口基本上安全了,18日晚上又是通宵的运输,到20号的时候,英联军军就开始组织撤退,因为此时的德军德军登陆的人数已经达到三十万,李默已经决定第二天就发动全面的反击,但是英联军已经开始快速撤退。

英联军汽车够多,跑的够快,李默虽然派出了追击部队,也是指追歼了一些殿后的英联军,而英联军的主力全部朝着曼德拉退去,主力距离曼德拉五百公里,因为德军登陆的时候,主要运送的是坦克和人员,而汽车基本没有登陆,怎么敢不要命的追击,李默绝对不会如此愚蠢,在后勤一点保障都没有的情况下,是不能去追击像英联军这样的机械化部队的。

当然轰炸也是必须的,而英联军的飞机当然也会前来护航,双方空军在英联军军撤退的路上又展开了激烈的空战,英联军在撤退中的损失也是不少,几万人是有的,而双方的空军还是一样的2;1的损失率。

空军的损失的的确确成了李默的心病,因为北非战役开始以来,李默的飞机损失已经达到三百多架。而他手中还有一千二百多架去了,不过好在李默这个克虏伯家族继承人。因为使用了武器整合计划,让德国的武器生产翻倍。现在飞机的产量就达到了两万多架,德国国家储备的,和这一个月的生产的,让李默的飞机略微超过损失。如果北非战场无休止的消耗下去,李默不想和英联军拼消耗,所以李默只能寄往把地面战争中,彻底击败英联军。

彻底击败英联军后李默会怎么做,难道去攻击英联军本土,然后占领英联军吗?错。错的离谱,德国绝对没有那个实力去占领整个世界,上帝欲让其灭亡,必须使其疯狂,李默当然能清楚德国所拥有的实力,就怕希特勒狂妄到无知的地步。

德国绝对是没有那个海军实力的,去进攻英国本土,如此情况下,李默击败英联军后就是逼迫联军。就直接出兵中东,把英国在中东的殖民地和油田统统抢光,到时候又有充足资源和石油的德国,就一定不怕。

……

其实英国就像一个婊*子。”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英国这个婊**子跪在胯下唱征服。这是对付”贱人”最正确的办法,李默有这个实力吗?也有也没有。北非决战就是一个契机,败者就是跪下唱征服的人。

李默为了不让战局拖得太久。战线拉的过长,决定等待英美军队基本上把重兵调集到阿拉曼后,开始决战,一战定乾坤。如果英美军队分散了,德国要在整个非洲去追歼英美军队。

分散的英美军队是容易战胜,德国在战术上也是成功的,可是在战略上呢!德国不可能在短时间歼灭整个非洲的英美军队,哪么整个非洲战争就有可能一打就是几年,李默拖不起,德国也拖不起,几年之后英美苏军事实力的提升,绝对比德国要快的多,那是德国将在也没有任何的武器装备优势,最后只能把非洲战争变成永无休止的消耗战,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德国前期的战术胜利就没有任何意义。

反而会让德国陷入战争的”泥潭”,最后拖死德国,李默就是要让英美集结非洲的所有兵力,让他们借助阿拉曼这个自以为是的堡垒,来一场战略生死决战。

集结在一起的英联军是不好打,并且是进攻战,甚至德军可能战败,但李默别无选择,德国现在虽然没有两线作战的实力,但绝对不能打持久战,必须速战速决,这就是李默选择进攻的原因,等待英美军队集结的原因。

当然,英美军队在大规模集结,李默也没有让自己休假,而是快速地运输各种物资,同时让自己的军队运动到阿拉曼前一百公里处,并且的海边修建大型的码头,这样一来就可为自己的部队用海路直接运输,不用在突尼斯港口登陆,在用汽车运输到前线了,这可是一千多公里的沙漠运输,历史上的李默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在北非失败。

李默当然会吸取隆美尔失败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视自己的后勤运输能力,所有欧盟国家都被抽调了一些运输船前来支援德国的北非战场,不管大小,能开就可以,李默也不挑三拣四,双方都在积极运输,德国运输距离近,但是运输能力没有英国强大,所以双方的战前准备工作基本差不多。

1941年1月,对于英国人来说局势日趋严重。李默率领他的北非军团步步紧逼,而英联军则是毫无还手之力。德军的装甲部队以极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使英联军根本无法做丝毫的抵抗,德军一直把战线推进到距离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仅有150多公里的阿拉曼地区。

这里离尼罗河三角洲还不到100公里。此时,古老的金字塔已是遥遥相望。李默将军激动地给他的娇妻赛琳娜写信说道:”离亚历山大只有100多英里了!”这一天是1941年1月10日。李默的信发出的傍晚,他的军团又向前推进了60多公里。

现在只要他的装甲部队再向前稍微推进一些,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就能拿到通往埃及的最后一把”钥匙”。就好像上帝有意要成全李默的功名一样,此时的英联军第8军团司令奥金莱克为了保存实力,正准备撤出埃及。

可以说,只要李默隆隆的装甲履带再向东前进一步,亚历山大港、开罗即垂手可得。而希特勒一旦占领了中东,那必将对整个世界战局造成严重影响,德国的触角就会伸进印度洋,从而就会使半个地球划入德国的版图。李默所取得的巨大胜利,不仅使他赢得了无比的荣誉,也使得整个德国都沉醉在来自北非的胜利之中。

……

ps:等待铁杆的月初保底双倍月票

第339章沙漠之虎

一座新落成的桥以李默的名字命名;电影院里天天晚上放映新闻纪录片《李默上将在北非》。从省长到将军都纷纷把贺电贺信寄往克虏伯家族的住所。

附近的驻防军司令官施特莱西乌斯将军甚至假借希特勒的名义给赛琳娜写信说:”李默的名字将被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的行列!”一时之间,赛琳娜的住所几乎整个被鲜花淹没了。

然而,就在整个德国举国欢庆之时,李默却正在北非的大漠深处他的指挥车里呼呼地睡大觉。因为持续不断的作战使他疲劳到了极点,以至于他不能和他的参谋们一起围在收音机旁,收听来自柏林的特别广播。

9时45分,李默突然被一名参谋喊醒,这时,喇叭里响着嘹亮的歌声,一会儿,播音员兴奋地说道:”元首大本营,1月12日。元首晋升非洲军团司令官李默上将为陆军元帅。”陆军元帅李默!李默真是兴奋极了,他马上给他的妻子赛琳娜写信说道:”对我来说,当上陆军元帅真像做梦一样,过去几个星期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好比一场梦。”

能够晋升为陆军元帅,这对于一名普鲁士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因为在普鲁士,陆军元帅永远也不退休或被解职,他们将终身都担任这一职务,并有资格配备秘书、马匹或小汽车,还有专职司机和其他额外津贴。这对那些曾经征服一个要塞或赢得一场伟大战役胜利的勇士来说,是一种传统的奖赏。另外。在普鲁士,一旦成为一名陆军元帅。那就意味着可以流芳千古了。

随着李默的节节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英国本土。失败的论调再次笼罩着这个孤立无援的岛国。这天一大早,丘吉尔步履艰难地走进议会大厅,已经做好了应付那些尖刻议员们对他各种非难的准备。

威尔士议员安尔林?贝万一点不客气地说:”丘吉尔首相虽然在辩论中一次又一次赢得胜利,但却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约翰?瓦德洛?英尔恩爵士责问道:“首相阁下,这两年来,我们接二连三地失败,这些失败的根本原因该如何解释呢?”面对如此刻薄的责难,虽然丘吉尔一向以其雄辩的口才而著称于世,这时也不禁汗湿后背。

因为。现在几乎全世界报刊上的英雄都是那个戴着着橡树叶功勋奖章的”沙漠之虎”,并且几乎都把北非失利的责任归之于他。丘吉尔在回答中避开那些令人伤感的细节,只叙述了北非失败的经过,他说:”在北非,我们的第8集团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我们虽然从人员装备和空中力量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对方的指挥官是个十分大胆而又精通战术的人。假如撇开战争的灾难来说,李默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

最后还是温莎元首帮助了丘吉尔,全力支持主战的丘吉尔,才让丘吉尔这个英国佬渡过危机。第二天。《柏林经济报》用大标题报道说:”丘吉尔说,英军在北非的失败——怪李默!”这是德国人对丘吉尔的一种最大嘲笑。

德军慢慢地向阿拉曼防线逼近,李默之所以在高速前进的时候轻轻地踩了一下制动,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部队在抵达阿拉曼时。已经接近了能量的极限,有许多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就睡着了。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情报不准。他在制订1月17日的进攻计划时,根本不知道英联军的装甲部队在败退时已经被他的进攻部队所超越。他的估计是:英联军已调到南面去掩护他们的侧翼。根据这个估计。他打算先向南面发动一次牵制性攻击,然后再迅速转向北面。在阿拉曼和巴卜塔腊之间”撕开”一个大口子。

李默的这一决定,无疑使他坐失良机。因为就在那天早晨。英联军装甲旅的残余部队仍旧驻在滨海公路以南的大沙漠里,他们根本不知道李默的装甲部队已在他们败退时赶过他们。

仅仅因为李默的暂停进攻,才使得他们得已在回到阿拉曼之前没有落入陷阱,从而使他们从被封在口袋里而侥幸逃脱。每一个精通沙漠作战的人都知道,在沙漠里作战最重要的就是坦克,所以李默的这次失误给以后种下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就在李默的钢铁洪流聚集阿拉曼随时准备发起攻击的时候,英联军的前方与后方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景。一方面前方是恶战,坦克与坦克之间来往冲突,用大炮互相射击,战场上被击毁的坦克在燃烧,滚滚浓烟弥漫在沙漠上空。

而后方,则被李默到达阿拉曼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到处都是撤退的人群。英国舰队已经撤入红海,开罗作战指挥所的烟囱里冒着销毁档案文件而产生的淡黑色烟尘直上云天。

开罗:人看到这一切,都认为这是英联军要逃离埃及的信号。一时之间,火车站上挤得人山人海,全都急于逃离这一是非之地。普遍的失败情绪,使人们不由得都把1月惨败的责任归于指挥失误。这样,为了恢复士气,更换高级指挥官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丘吉尔便决定由亚历山大接替奥金莱克任中东的英联军总司令,戈特为第8集团军司令。戈特,中将军衔,3年来一直指挥一个军苦战在大沙漠之中,这时仍在阿拉曼附近同李默苦战。也许是命中注定,在戈特乘一架运输机从前线返回开罗准备走马上任的途中,却被一架从高空追来的德军战斗机击中,造成机毁人亡。于是,交了好运的蒙哥马利就被丘吉尔紧急从英国国内调来补了这个空缺。

英国对于北非的指挥官人选,也是大伤脑筋,到底谁才可以抵挡李默的猛烈进攻,最后还是伊丽莎白元首帮助丘吉尔做的决定,因为温莎在和李默想处的日子里,曾经听说过李默提起,英国陆军之中,也就是蒙哥马利稍微有点才华,其他的指挥官,真的没有让李默留心过,连连惨败的英国,只好派出军衔还不是很高的蒙哥马利去主持北非战局,这可是近百万军队之间的生死对决。

……

ps:鸣谢:

中旅小竺投了1票2014-12-2516:32

moung投了2票2014-12-2512:03

第340章英军易帅

英美两国总结失败的教训,两**队互不统属,指挥十分不便,协调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伊丽莎白元首紧急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协商两国组成三军联合指挥部的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战略性问题,罗斯福让出了北非英联军总司令的职位,这个职位随即被蒙哥马利获得,而艾森豪威尔只能是副总司令了,这样一来,英联军的指挥协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

现在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德意联军五十万,英联军八十万。兵力对比差不多是1比1.5。德国装备有八个装甲师,基本满员,豹式,四号,各占三分之一。而英联军的装甲师达到了一十二个之多,但他们基本上是中型坦克,英美的这些坦克只能算是和四号坦克一个等级。

如果双方距离五百米,英美的坦克可以击穿豹式的正面,因为现在的英美坦克的坦克炮口径都比历史上大了很多,对豹式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当然豹式也可以边打边倒车,把英美的这些坦克击毁在五百米外。

英联军的坦克不足为虑,可是英联军大口径反坦克炮才是让李默头疼的地方,但是沙漠决战,装甲力量又是主要的突击力量,如果在新的形势下,使用好装甲师,运用好”闪电战”又是李默的一个全新课题。

……

蒙哥马利生于1887年10月17日,毕业于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步兵第3师师长。在阿拉曼战役之前,他本来被安排担任参加代号”火炬”的北非登陆计划的第1集团军司令。

然而。他被任命为第1集团军司令还不到24小时,就被调任第8集团军司令同时担任整个北非的英联军总司令一职。这是他军旅生涯中最走运的一件事。第8集团军是当时盟军中编制最大的一个集团军。而他的对手又是早已名扬天下的”沙漠之虎”李默,如果他能凭借第8集团军打败一个著名的对手,自然就会名扬天下,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将星。

蒙哥马利是在1月8日大约早晨7时接到陆军部的电话通知。这位矮小结实的将军,长着一副鸟一样的相貌,他那高昂并略微带点鼻音的嗓子使人听起来不仅刺耳又有点不友善。他和李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方面两人性格都很孤傲,在自己同行的将军中,敌人多于朋友;他们两人都很专横、傲慢。具有职业军人所特有的秉性。

另一方面他们两人在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都是既难以对付而又抗上的军官,可是在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却又是最优秀和最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两人都不吸烟、不喝烈性酒,都喜欢冬天的运动和注意保持身体健康。

更为有趣的是,他们两人还都有一两件独具特色的装饰物。李默的装饰物是他的有机玻璃眼镜,而蒙哥马利的装饰物则是上面缀有团队徽章的澳大利亚丛林帽。两人都曾有过一段不太好的名声,李默在孩提时代曾用放了辣椒的食物喂天鹅。并以欣赏他们的痛苦为乐;蒙哥马利则在其军校生涯中享有典型恶霸名声。

首节上一节183/2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