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夭折的一个成年儿子,目前在泰山府君那里担任鬼吏。
这个传说来自蒋济升迁领军将军之时,也就是今年年初。
以蒋济年龄在曹魏中枢重臣里属于十分年青的一个,所以蒋济的实际影响力因为年龄最低,要比他实际职务要高。蒋济又有嗜酒误事的前例,加上贪腐自污,倒也是一个值得放心使用的重臣。
正值壮年、即将步入中年的蒋济却有一个早亡的儿子,在他由散骑常侍迁中领军,再迁领军将军时,他的妻子突然做梦,说儿子来找她哭诉。
原来夭亡的儿子在泰山府君麾下的阴军里充任什伍长,日子过得十分苦楚。因听说邺都太庙之西有一个叫孙阿的贤人,很得天帝喜欢,要征孙阿为新的泰山令。
所以托梦给父母,希望蒋济能嘱咐孙阿去了泰山,能给自己一点照料。
可蒋济觉得只是个梦,不足为信,不做处理。
次日蒋济的妻子又梦到儿子,他儿子说原来的泰山令已经升迁,他是来迎接新的泰山令孙阿,现在就住在太庙,就等时候到了迎接孙阿前往泰山担任新的泰山令。
又再次祈求他母亲劝蒋济,抱着试一试心态也是好的。并描述孙阿的形貌、居住信息,好方便父母找到孙阿。
他的母亲又把梦境重述一次,蒋济没办法只好派人去太庙周围寻找孙阿,果然跟妻子梦中描述的一样。
于是蒋济将妻子梦境的事情告诉孙阿,并请求孙阿照顾自己儿子。
孙阿听说后不觉得惊恐,只觉得惊喜不断,遂答应这件事情,返回家中安排后事。
蒋济十分关切这件事情,从军营到孙阿家中安排军士,十步一人,以迅速观察、传递孙阿的消息。
果然次日时,孙阿辰时心痛不止,至日中日而殁……唔,差不多是含笑而死。
蒋济自然大喜,又十分感动,流涕感叹:“虽哀儿之不幸,见喜亡者之有知。”
后月余时间,蒋济的妻子又梦到儿子,儿子前来告诉她……承蒙新的泰山令照顾,他已经升迁录事。
于是乎,泰山府君姓孙了,泰山府君还有了一个姓蒋的录事。
现在唯一遗憾的就是泰山不在曹魏控制区域内,否则派人去泰山重修庙宇,立、埋碑文……这桩封神大事就做好了。
可这不重要,反正邺都周围传的神乎其神,许多已经信了,认为蒋济有个泰山府君麾下担任录事的儿子。
近来两天皇帝又多梦见鬼神,于是蒋济就越发显贵。
曹丕也是熟读经典之人,自然知道梦见鬼神绝非好事。
活着的英雄豪杰尚且不好敷衍,等成了鬼神……有道是无欲则刚,前来找自己,肯定有重大的事情要求自己。
这种事情,肯定对自己不好。
现在身体状态又是明摆着的,如果处理不好鬼神的事情,那自己也就要倒霉了。
不过梦见鬼神后,曹丕心中惶恐已经消退大半,目前更多的是不甘心罢了。
只是曹丕详细阐述鬼神之事时,蒋济多沉默应对,似有难言之隐,不便深入为皇帝解释疑难。
曹丕也大致理解蒋济的难处,鬼神的每一个细节肯定有深意,自己尚且很难理解,更别说蒋济了。
现在曹丕更在意的是……夏侯尚。
以夏侯尚的影响力,肯定会跻身前排,最不济也会出现在武皇帝身边充任近侍,可夏侯尚不在。
这是不是说明……夏侯尚还活着?
曹丕语气斟酌,没急于询问夏侯尚之事,这件事情越少人在意就越好,巴不得所有人都忘掉夏侯尚,不要去探究夏侯尚死了,还是假死脱身,更不要探究夏侯尚之所以患病的原因。
现在曹丕在意的是田信的身份,自己是病重、体衰状态时吞服仙药,才见到鬼神与之问答。
可田信何德何能,能见鬼神,并向鬼神学习?
要么是田信真的在山中遇到仙人,还看到了五龙出世……只是为了汉室颜面做考虑,只敢承认当时见到了四条龙,故意忽略了黄龙。
正因有这番仙缘,田信才得以向鬼神学习,或许教导田信学业的不是普通汉家博士,可能是古之圣贤。
这……实在是太过惊骇、恐怖。
再要么就是田信不是人,是鬼神。
这个推论更恐怖,宣扬出去,这仗就没法打了。
蒋济有一个在泰山府君麾下当录事的儿子,所以今年以来邺都市井就再无孩童敢唱蒋济贪腐‘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之类的歌谣。
有个当鬼吏的儿子,蒋济就成了不可讨论的人物。
如果推论、并证明田信本人是鬼神,那还怎么打仗?
除非有证据能证明吃田信一口肉,能返老回童,能长生不死。
曹丕神情疲倦,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思维也就那么闪过了,没等他抓住,新的想法又生出,整个人恍惚、愣神。
想要追忆,又不知从何而起,蒋济见他停止叙述,又不敢打扰。
这种静默中,为何晏通报的小宦官越发不敢吱声,静静等候曹丕回神。
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药
蒋济给不了曹丕想要的肯定答复或相关暗示。
曹丕又重新把注意力放到何晏身上,泞濛细雨中,两人在殿内分隔出来的小药室里独处。
室内大桌上摆着许多盛放药材的器皿,同一种材料可能会有四五种的盛装器皿,有石雕的,有黑陶、有铁的,有木盒,似乎器皿材质对药性也有很大影响似的。
没办法,修仙这种事情,就得讲究一点。
别说药材、盛放药材的器皿,就连服药的时间都要掐算着点……服药时的祷告词语、舞蹈、方位变化这类仪式也是很重要,错一步都不行。
总之,修仙错一步都不行,这是需要非常谨慎、认真、细心才能进行的事情……这些都达到了,还要一点点运气。
何晏忍着背上血痂的不适应,克制心中激动,尽可能以稳重的姿态拣选五石散的原材。
皇帝相信五石散,对五石散有信心……作为五石散的发明者、改进者,何晏也有很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