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第301节

所以孙登不能出问题,更不能死在昆阳城里,否则到时候无法解释。

郑浑左右思索,对左右慌慌不定的军吏解释各方面得失。

也亏张辽做的好事,郑浑成功说服绝大多数军吏。

如果有选择,没人愿意当俘虏,影响自己前途事小,后方的家属会遭受许多折磨。

经郑浑劝解,城中军吏决定拒绝汉军提议,就怕卖城撤离时出意外,万一汉军毁约追击,那城中守军十个人里逃不了一个。

可汉军会毁约么?

应该会,张辽做的那些事情,以及前期各种针对性的布置,作为侍御史监军,郑浑也是看在眼里的。

如果张辽得手,那么汉军绝对会报复魏军。

只是拒绝不久,大汉卫公、车骑将军两面战旗出现在昆阳西城守军的视线里。

约申时天色将暮,张飞抵达昆阳战场,汉军指挥权自然转移到张飞手里。

此刻关羽进袭鲁阳城未能得手,率军向叶县撤离,途径澧水木桥,观察四周的藏兵洞,和战斗痕迹。

他面容青红不定,为难之情浮在脸上。

第二百八十一章 责任

两个交契深阔的好友,一个被女婿杀死,另一个处心积虑,不择手段要杀死自己女婿。

观察着木桥旁边的战场,关羽难以释怀,惆怅莫名,自己终究是老了。

如同一头年老的猛虎,宛若摆设。

张辽……终究没有给自己面子,似乎就没顾虑过自己可能发起的报复。

既没有举兵响应,也没有做出有默契的怠战举动,反倒一环套一环,一心要除掉自己女婿。

为此不断践踏战场底线,破坏自身在汉军阵营的印象,是为了向魏国表忠心,还是仅仅为了激怒田信,取得胜利?

说到底是自己老了,若还年轻,张辽敢这么不顾一切的设计?

关羽漫步走访,询问战况发展,田信已脱了盔甲,正由军医为身前、背后敷药包扎,也扎起大帐遮蔽灰尘,由军医为蒙多处理伤口。

庞林也抵达这里,他已得到田信皮匣里的关羽密信,此刻冷着一张脸迎接关羽。

若不是为了接应冒险出击的关羽、张飞,北府兵怎会打的这么急促?

“士衡这是何必?”

关羽心虚,用温和语腔解释:“未曾料到文远剑走偏锋图谋孝先,某本欲以奇兵绕后,围堵张文远于叶县,届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得文远所部。如此贼军上下惊疑不定,正利我军施展拳脚。”

“宋公自有计较,何必解释。”

庞林举止冷淡,不止是庞林,在幔帐里聚集待命的一些北府军吏对关羽普遍缺乏热情。

前军走古鸦路袭击楚郁关、鲁阳关没有问题,关羽本人率军也没有问题;派遣右军、张飞抄击楚郁关也不存在问题。

唯一的问题跟马超的性质类似,没有在第一时间通知北府兵。

魏军夜袭,夜里无法隐秘联络交流;可天亮后却没有第一时间联系、沟通,本就违背了默契。

北府吏士面有幽怨之色,关羽脸面更挂不住,径直来找田信,田信背上七处创口刚被包扎好。

他来时,田信正观摩一条被他斩断的伏兵槊刃,都是精工锻打,握在手里有点像单薄、纤细的锏。

脑海里却在思索关羽,马超顺风就浪的秉性,这几乎是通性。

也有区别,马超企图以既定事实牵动自己去打辅助,由自己配合,负责补位。

关羽这里哪怕当上大将军,没有胁迫自己打辅助、拾遗补缺的意思,可遇到张飞时,依旧忍不住想浪一把,赌一局。

说明关羽不服老,说明张飞也不服老。

为了证明自己不老,两个人一拍而合,临时捣鼓出一个奇袭来,还为了隐秘,故意嘱咐裴俊在自己进攻前才告知……告知自己打佯攻,牵制张辽主力,等他们好消息……

也亏他们胆子大,如果一起阴沟翻船,后果不堪设想。

易地而处,站在关羽、张飞的角度来看,驻屯摩陂的曹洪,及所部近卫军团算什么东西?

别说兖豫二州征集、拼凑的近卫军团,就连驻屯雒阳的张郃中军、禁军军团也不放在这二位爷眼里。

就是敢浪,有信心浪,不怕曹洪,也看不起曹洪。

田信、马超在侧,总能把张辽牵制住……所以这算不得冒险,田信眼中也不算冒险,自己也有信心这么干。

可关羽、张飞年纪终究大了,不缺做这种事情的勇将,偏偏要亲自下场。

理解他们的信心,理解他们不服老的心态,可一根刺扎在田信心口难以根除……这两位大爷缺乏责任心。

这种责任心,当代人普遍缺乏,这才是一个个顺风就浪的飞起的根本原因。

宛若赌徒,碰到机会没有几个能克制,区别只是有心态好坏的区别,有无赌品的区别。

没有浓厚历史的沉淀,没有厚重的门风熏陶,当代人很难有责任心。

所以一个个赌徒一样的个性行为就可以解释清楚了,这是自己终究融不到这个时代的障碍。

帷帐里,田信见关羽进来,手里握着的二尺长断槊朝脚前一甩,断槊没入沙土中半尺。

他刚起身,关羽阔步而来,扭扭捏捏好像说不出口:“连累孝先了,确是我考虑不周。”

一个不服老,爱面子的人肯认错,已经很难了。

可认错有什么用?

田信也认错,眉毛没精神:“是我疏忽大意,才让张辽计谋得逞。”

首节上一节301/9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