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骑砍 第111节

也是基于对荆州降雨、水系的了解,以及原内应通报军情的缘故,关羽才能掐准时候,以极为精准的一拳打在曹仁咽喉,让曹仁十成力量发挥不出三成,就捂着喉咙在地上打滚。

也因为堵水、澧水水量不足,所以赤壁之战后,曹操宁愿去打关,打孙权,也不想再来荆州找刘备、关羽的麻烦。

打关有黄河、渭水运输军粮,打孙权就更简单了,有的是运输军粮的水道。

现在人口稀少,以人力运粮……效力低下还会影响生产,得不偿失。

说不好打胜仗,都是亏本的。

过往许多一知半解的零碎知识此刻汇聚凝结,让田信对原战场有了更深的看法。

荆州军打得顺,水军功不可没。

江东军防守犀利,水军功不可没。

功不可没的是水军,更是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方式。

现在争夺水系控制权,今后争夺铁路控制权,未来争夺制空权。

看明白这些,田信露出一个残忍微笑:“孟兴兄,我军若能连破吕建、徐商、徐晃之军,得以进据昆阳,魏军该如何呀?”

张苞愕然,回忆相关水系、地理知识,以及张飞的谆谆教诲:“昆阳小城,控扼滍水,居汝水上游。我若占据,原振荡,必受魏军倾力来攻。”

叶县控制的是澧水,澧水流量不如滍水,一同从郾县汇入汝水。

昆阳西北有鲁阳、阳人、梁县,就是群雄讨董时孙坚的主要进军路线所在。

田信从堵阳恋恋不舍收回目光:“待南阳休整,积有两岁之粮,我就进军原。现在,先拔下堵阳,让徐公明知我厉害。”

堵阳城守军目送田信这十骑离去,吕建连发飞骑,有给徐晃报告军情的,也有给护军赵俨的,还有报给许都曹仁的。

回到堵水河畔营寨,这时候天色未暗,依旧有船只往营寨运输器具。

堵水低浅行船不能载人,现在是空船装载器械,两岸有驽马拖载。

而下游历阳城,马超、关平各遣骑军几乎同时抵达,合计两千骑有余。

算上张苞手里的百骑,以及虎牙军百余骑,将形成一股三千骑规模的庞大骑军,以现在的原战场规模来说,这是战略力量。

当夜,历阳军情送抵堵水营寨。

田信正在篝火边研究,军营éi多设立篝火堆警戒,并有擅长养犬的军士牵引猎犬随军,此刻一同执勤。

夜除了犬吠、马嘶声外,偶尔只有鹧鸪声,或者方向固定的马蹄声。

“君侯,左将军许可借兵,并遣牙门将军马岱率一千五百骑至历阳待命,入夜前已抵达休整。龙骧将军所遣骑营正午抵达。”

虞忠压抑激动,这是他的初战。

田信取出早已写好的军令递给虞忠:“立刻发往历阳。”

唯有扩大南阳的战争规模,才能减轻主力东征时的阻力。

赤壁、乌林、陆口、汉津都在手里,江东军又要守北岸江夏,还要守南岸武昌,又无险要地形可以依凭,汉军的打法非常自由。

唯一要顾虑的是魏军增援部队,曹休可以走大别山迅速抵达江夏北部参战;张辽可以走皖城一线来援。

战事紧急时,江东水军会协助运输魏军。

可能此次东征,集结在战场周围参战兵力可以突破二十万之众,后续运粮战兵、辅兵、民壮会有三十万左右。

也就现在原魏军的军粮储备枯竭,引来的越多,曹军后勤负担就越大。

也只有今年能欺负魏军军粮储备不足,这样的战机只有一次。

他准备大打出手,徐晃也想重创虎牙军,以振奋魏军士气。

入夜时徐晃的军令也传达到前线,吕建分两营兵沿澧水北上,绕山脚走堵水上游;徐商则尽起所部兵马,向南渡过澧水,在澧水南岸行军,天亮时匿迹在望花亭周围的芦苇荡里。

双方都在等待天亮,等待侧翼兵力运动。

第一百一十章 交汇

宛城,已是深夜,马超观望墙壁上悬挂的地图。

守宛城?

自己可不擅长守城。

马超推演堵阳周围的战况发展,若机会合适,自然要出兵原,免得原人忘了自己。

随着南阳田豫、聘投降,上庸这汉东三郡也出现了一些奇妙变化。

地头蛇申耽、申仪兄弟的服从性更强一些,这回东征,刘备调刘封移镇长沙,刘封出征时会督促征北将军申耽移防南阳。

合东三郡为上庸郡,由孟达为上庸郡守,拜扬武将军,封亭侯;申仪为郡尉。

拆分申耽兄弟后,新的上庸郡会更稳定一些。

申耽这个征北将军可能是水分最大的征北将军,将率三千余家山民移镇南乡,在丹水军屯、捕鱼自己养活自己。

南乡郡本就是从南阳分出去的,田豫举南阳来降,田豫已经放弃郡守职权,专心于农事,由南乡郡守郭睦监管南阳;原房陵郡守邓辅改为南阳郡尉。

郭睦、邓辅是追随关羽留守荆州一路凭战功升上来的,两人配合娴熟。

马超巴不得南阳战场战争规模升级,好来一支军队替代自己,自己也好出去打仗。

在新野驻屯的聘身为地头蛇,已然侦查到马超麾下骑军尽数移动的消息。

骑军不可能去江夏,更不可能去武昌,唯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堵阳。

田信不准备老实遵守预定的防守任务,马超也不会,有机可乘的话,关平也是个会变通的人。

来新野协防镇守的雷绪、孙朗二人可不是什么原则性很强的人,不说田信、关平的身份,若有机可乘,马超招呼一声,这两人都可能带兵参战。

这是出身、性格决定的事情,调这两支军队协防南阳……本就加深了各军的合作力度。

首节上一节111/96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