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时间容不得他多想,经过十来分钟的准备,第三长兵棋推演已经一切就绪。
卡尔森特上校照例走到诺曼学员们那边:“请确定执棋者……好的!”
魏斯抬头看着沙盘对面,自己的对手,是个长着国字脸,浓眉大眼、高鼻阔唇的青年,给人以气宇轩昂、勇武刚正的感觉。
这人的容貌气质,会是个战术思维大开大合的主吗?
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瓦尔莱登湖之战,本就是一场“以大打小”的惩戒战争,讲究的是速战速决。事实上,相较于阿尔斯特自由联邦或者诺曼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法莱恩王国的领土简直就是弹丸之地。当年,这个只有八十多万人口的小国家,在诺曼帝国的暗中煽动下,以武力侵吞了位于瓦尔来登湖东岸的维斯伦里,一个独立地位获得联邦保证的部落联邦,强行将维斯伦里连同它的4万多名居民并入了王国版图。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场持续45天的战争,前30天是维斯伦里的地下抵抗组织以游击战的方式抗击法莱恩军队,后5天是联邦军解放维斯伦里,继而沿着瓦尔来登湖畔横扫法莱恩王国全境,进逼法莱恩王国首都瑞恩城下。诺曼帝国援引诺曼-法莱恩协定,宣布进行国防动员,诺曼军队迅速开进了位于诺曼帝国与法莱恩王国之间的弗里斯王国,借道进入法莱恩王国。诺曼军队和联邦军队在法莱恩王国境内对峙,险些引发大国战争。在国际联合机构和中立大国的调停下,这场中途以诺曼帝国和阿尔斯特自由联邦同时撤兵、法莱恩王国和维斯伦里各归原样而平息,但它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三十多年后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就当时的形势和条件而言,装备齐整、训练到位的六万联邦军加上人数不多但熟悉地形的维斯伦里游击队,击败四万法莱恩正规军以及数万临时拼凑的国民军简直跟砍瓜切菜一样容易。挑选这场战役作为兵棋推演的模板却不是穆斯德根等学员的本意,而是来自校方的指示,校方背后又有来自联邦军方高层的某些政治考量。
正当魏斯有些分神的时候,从对面传来了一个洪亮有力的声音,让他瞬间凝神定气。
“诺曼帝国皇家陆军学院学员,奥尔格-萨特-迪特恩,请多指教!”
“巴斯顿军校学员,龙-克伦伯-海森,请多指教!”魏斯连忙应道。
在裁判组的主持下,双方抛硬币决定选边的优先权。
前两场兵棋推演,诺曼人无论先选还是后选,都选择了诺曼帝国一方。在瓦尔来登湖之战中,法莱恩军队虽然没什么像样的表现,实际战斗力却不差。作为诺曼帝国的准盟友,他们不惜贷款购入诺曼军队的制式装备,接受诺曼教官的训练,还请来退役的诺曼军官担任军事顾问。有鉴于此,魏斯觉得诺曼学员在兵棋推演中选择法莱恩军队一方的可能性极大,若真是如此,第三场兵棋推演的取胜难度,着实要比之前两场小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瓦尔来登湖之战发生的年代,星源石的奥秘刚刚被发现,飞行舰艇技术处于萌芽状态,当时联邦军和诺曼军虽然已经装备了少量小吨位的飞行舰艇,但都视之为秘密武器,并没有在这场战役派遣上阵。也就是说,那是一场典型的、单纯的平面式战争。
落在卡尔森特上校手里的硬币,字面朝上,意味着对面的诺曼学员先选。
“我选蓝方!”国字脸毫不犹豫地说道。
蓝方,是得到维斯伦里游击队帮助的联邦军!
第125章 逮个正着
国字脸的诺曼学员选了兵势占优的联邦军一方,着实出乎了魏斯的意料。可眼下的场合,也只能是见招拆招、尽力而为。
在开局布阵阶段,魏斯迅速盘算各种战术的可行性。在这场兵棋推演中,法莱恩军队的战斗力按联邦军同等单位的90%计算,这个换算比例已经高过了当时的公认水平,而且瓦尔来登湖之战的大部分区域都位于法莱恩王国境内,享有本土作战的隐蔽、筑垒以及补给加成,但是,法莱恩王国倾其全力也只能集结4万正规军和5万多名战力很低的国民军,且要分兵驻防各处堡垒要塞和交通枢纽,若“以空间换时间”,消极防守,收缩病例,逐步舍弃这些可以用来牵制、分散、消耗入侵者兵力的防御设施,以法莱恩王国的国土面积,一方面很难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决定性战斗中依然不能形成兵力优势,还可能拱手交出战役主动权,以至于逐步陷入被动的境地——这是常规思路,也是正常人能够想到的。魏斯没有轻易舍弃这种看起来不明智的策略,而是以逆向思维琢磨起来:如果自己这么干,对手会怎么出招?是稳扎稳打,逐次占领并接管法莱恩王国的领土,还是单刀直入、直取首都瑞恩城,沉重打击对手士气,并且寻找歼灭敌方主力的机会?
魏斯抬头看了看布帘那边的国字脸,他一脸认真地排兵布阵,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对手有什么想法。也不知诺曼帝国皇家陆军学院是否会将这场战役列为兵棋推演的沙盘模版并加以运用,反正在巴斯顿军校,这个战例是生僻的,只在难度极高的考核中出现过。
准备阶段时间有限,魏斯迅速拿定主意,开始调整战役初期的兵力部署。史实中,法莱恩高层虽然对联邦出兵干涉做了军事上的准备,却低估了对手的作战效率。仅仅三天,进入维斯伦里的2个法莱恩步兵团,连同在边境一侧接应的4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便遭到了联邦军和维斯伦里游击队的重创,1.8万人的部队有1.2万人被击毙或俘获,撤回后方的部队也有大量的伤员。有这样一个糟糕的开局,法莱恩军队的信心士气迅速瓦解,而后几乎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才有了联邦军15天拔12城、夺4大要塞,占领法莱恩70%面积并包围该国首都的惊人战绩。
毫无疑问,维斯伦里是法莱恩王国丧失道义制高点的“病灶”所在,法莱恩军队在此集结兵力抵挡联邦军队,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可说是未战先败。因此,魏斯果断将瓦尔来登湖东岸的部队撤回本土,在北岸的安卡要塞、洛非拉特要塞各部署两个步兵团,并以这两个要塞为支点,沿着从北方奔腾而来的安特瓦尔河布设防线;在南岸的伦斯迪要塞、米伦要塞各部署一个步兵团,同时在密林遍布、水系发达的米伦森林部署了6个骑兵中队和6个轻步兵营,对进入这一区域的敌方部队实施袭扰。除去这些部队以及驻扎在瑞恩城的卫戍旅,魏斯将所有的部队编成两支机动部队,一支部署在瑞恩城以东的湖滨港口慕德北面的隐蔽地带,计有6个步兵团和4个炮兵营,一支部署在瑞恩城与安特瓦尔河防线之间的隐蔽地带,计有5个步兵团和3个炮兵营。
至于为数众多的国民军,按照这场兵棋推演的设定,需在战役开始后的第8天才能够加入红方的战斗序列,其战斗力以本方正规军的30%计算,在本土的移动速度以正规军的60%计算,在遭到敌方炮击或袭击的情况下会有额外的减员惩罚。因此,这是一支只适合敲敲边鼓、打打掩护的力量,指望它来救场是非常不现实的。
“准备好了吗?”担任主裁判的卡尔森特上校以一种似勉励似担忧的目光投向魏斯。
魏斯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想着,1:5跟0:6,看起来有质的差别,其实只不过是多了一块遮羞布。无论这一局结果如何,联邦军方高层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当前军校体制和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带着这种想法,心头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他冲卡尔森特上校点了点头:“准备就绪!”
战役开场,蓝方毫不意外地挥军扑向了维斯伦里,第二个回合就收复了这座自由市。在没有进行军事抵抗的情况下,即便魏斯在这一“敌对区域”潜伏探哨,也只能获知极其有限的情报,所以他干脆略去了这一细节,一门心思等着对手进入客战模式——即使得到了维斯伦里民众的支持,联邦军在法莱恩王国境内作战依然要受到补给惩罚,若是深入王国腹地,特别是接近瑞恩城,依靠陆路运输补给将受到-20%的惩罚,军队的额外损失也会相应增加,若是通过水路运输,在拥有水域控制权的情况下,这一惩罚将下降到区区5%。
瓦尔来登湖的水域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在奥伦斯星球上属于规模较大的淡水湖泊,上游有40多里通航,下游则有300多里通航。历史上,联邦军队为了这场战役,特意征调了国内近半数的轻型炮舰,一开战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击垮了实力不强但在瓦尔来登湖横行无阻的法莱恩舰队。战役期间,联邦舰艇在维斯伦里军民的帮助下,完全封锁了瓦尔来登湖,使得部署在南北两岸的法莱恩军队无法通过水路快速调动,从而两路并进,逐个消灭了固守四大要塞的法莱恩部队。
历史是历史,兵棋推演是兵棋推演,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有血有肉的拼杀,统帅者必须为麾下将士乃至身后的百姓国家负责,而后者只不过是沙盘上的规则演算,即便有天大的荣誉,也仅仅是荣誉罢了……
四天八个回合下来,推进迅速的蓝方部队终于抵达了魏斯精心准备的安特瓦尔河防线。经过一番试探性的进攻,蓝方选择两大要塞之间的地段展开猛攻。与此同时,他们的南路部队也进入到了地理条件复杂的米伦森林,开始遭到红方正规游击队的袭扰,为了尽快摆脱这种无休止的“失血”,蓝方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伦斯迪要塞展开攻击。
瓦尔来登湖南北两岸两处驻兵防守区域接连遭到攻击,魏斯在这一轮选择了沉着观望。以这些要塞和防线的坚固程度,没有四五倍的兵力优势加上强大的炮火支援,是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将其攻破的。通过裁判组计算的交锋战损情况推断,对手对这两处目标的攻击应该是试探性的,当然也不排除对手是在故意误导自己。
仅仅一个回合之后,魏斯部署在瓦尔来登湖西部水域实施警戒巡逻的舰艇突遭攻击,当场损失了3艘炮舰和5艘巡逻舰,而对手在这场水战中的损失却微乎其微。鉴于这些舰艇是有规律的分散部署,而且有遇敌不与之硬拼的明确指令,出现这样悬殊的战损比,只有一种解释:蓝方水面力量正倾力而来!
正面佯攻+背后登陆?
魏斯摸了摸下巴,这战术思路还算不错。如果自己将多数部队派往安特瓦尔河防线阻击对手,后方确实兵力空虚。一旦联邦军队在湖泊西北岸登陆并站稳脚跟,登陆部队依托水运维系补给线,短时间内不必顾虑补给惩罚,倒是红方军队将因为敌人的前后夹击而受到战损惩罚,这对于兵力和战力本来就处于劣势的红方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接下来蓝方登陆部队无论强袭红方首都瑞恩城还是联手正面部队夹攻安特瓦尔河防线,取得速胜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想要让巴斯顿军校净吞六弹?没那么容易!
魏斯紧皱眉头,故意装出一副焦急的表情,实则继续按兵不动,等着对手的登陆部队送上门来。法莱恩王国首都瑞恩城位处瓦尔来登湖西北,但不在湖畔,而是经由瑞恩河与之相连。从湖畔溯流往上,要走40里方能抵达瑞恩城,封锁瑞恩河、阻挡敌方舰船抵近瑞恩城,显然要比直接防守湖岸容易得多。在瓦尔来登湖西北岸,适合登陆的地方不少,但适合补给船停靠的码头设施主要集中在湖滨港口慕德。无论蓝方选择在哪个位置登陆,要想保证登陆部队的补给畅通,就必须在登陆后迅速夺取一座港口,实际情况或许并非如此,但在兵棋推演中,因为规则所限,执棋者必须这样做。
这一回合结束后,对面的国字脸漫不经心地看了魏斯一眼。下一回合,他的登陆部队就已经杀到了,速度之快,让众多观战者露出了跟魏斯相差无几的表情。
这情况,有些棘手啊!
蓝方先遣部队的登陆地点,选在了慕德港以东15里处的开阔地带。回合结束后,裁判组依据主场作战的规则,向魏斯提供了一些关于登陆部队的信息:这个白天,约有2000名敌方士兵登岸,近岸水域有大量敌方炮舰,还有不少等待靠岸的运输船。
按照这个速度,接下来的这个夜晚,至少还会有1000名士兵和一定数量的物资补给被运送上岸,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登陆的敌方部队应该会越来越多。
尽管魏斯部署的机动部队距蓝方登陆地点不到40里,几个小时就能赶过去将登陆之敌歼灭在滩头阵地,这样的胜利固然可以振奋士气,改变局面,却对不住这“逮个正着”的大好机会。
抱着放长线钓大鱼的心态,魏斯在下一个回合只派出一个步兵营对登陆之敌实施夜袭。
第126章 半渡而击
蓝方部队登陆的回合是白昼,次回合是夜晚。这一夜,红方一个步兵营对蓝方登陆场展开突袭,但裁判组判定突袭效果未达成,蓝方登陆部队在滩头一线构筑了简易阵地,并得到己方炮舰的有力支援,因此,红方的这个步兵营损失过半,无功而返。
魏斯故意不去看对面的国字脸,而是继续用演技派的实力让对手觉得自己慌里慌张。这个时候,只有裁判组以及坐在自己这一侧的前排观战者,能够从自己的排兵布阵上看到战局的转机所在。
兵员损耗过半的那个步兵营,魏斯直接将其拉回到慕德港,加入港口的岸防部队。依据史料,当时慕德港西岸有一炮垒群,安放了诺曼帝国生产的轻重火炮数十门,除非投入重兵,水陆齐攻,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夺取港口。
再往后这个回合,白昼,蓝方在安特瓦尔河一线骤然发力。魏斯从裁判组那里得到的战况反馈是:两处要塞、多处筑壕地带遭到了猛烈的炮击,并有三处阵地受到敌方步兵攻击,那里的守军部队伤亡甚重。
从守军伤亡情况来看,虽然还没有任何一处阵地被对手突破,但蓝方投入了强大的炮兵和骁勇的步兵。若是魏斯没在防线后方部署机动部队,或是前面两轮为了应对敌方登陆部队而将这些机动部队抽调走,那么现在就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同一个回合,蓝方登陆部队继续增兵,已登陆部队的规模,裁判组提供给魏斯的是个不准确的“侦察数字”:3000-3500人,40-50门野战炮,200-300匹马。在失去突袭机会的情况下,若以迅速攻取慕德港为目标,登陆部队的总规模应在000人以上,而且兵力越多、把握越大。
对于接下来这一回合的动作,魏斯踌躇良久。若将两支机动部队派遣上阵,必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边是筑牢防线,抵挡住敌人进攻,一边是犀利反击,将敌方登陆部队赶下湖去。可是,这样做依然没能发挥出“半渡而击”的理想效果,特别是在敌方支援火力占优的状况下,纵使赢得阶段性胜利,付出的代价也会让红方在后面的作战中时时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临下决断,魏斯捏了捏拳,深吸了一口气。
“有点紧张,嗯?”卡尔森特上校来到魏斯跟前。这一轮,他已经先问过了诺曼学员的战术安排,以他的见识和能力,当然很清楚魏斯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抉择点上。
“确实有点。”魏斯应道,“不过,我已经想好了。”
上校点点头:“那就请吧!”
魏斯缓慢而坚定地道出自己的战术安排:从位于安特瓦尔河防线后方的机动部队调出4个步兵团,在防线守军的策应下对当面之敌展开夜袭。夜袭的方向是敌方白昼攻击线路的侧翼,4个团全部渡河,攻击顺序和路线一如拳手挥出的勾拳,担当拳头的团最终砸在安特瓦尔河以东35里、蓝方部队用于囤积前线物资和调配辎重车辆的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