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第556节

“嗯,算是初见成效吧,只不过距离大人的所要求的还有些差距,老夫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

再给老夫一点时间,老夫有把握加强这蒸汽机的驱动力。”宋应星捋了捋胡须道。

问题刘鸿渐也看出来了,别看响声挺大,飞轮这转速,还没水中鸭子划得快。

只是最初的蒸汽机大部分是多个汽缸连接,共同发力方能提高作用力,想来宋应星也是想到这儿了吧。

大明的主力战船是福船,这玩意儿虽然可以造的很大,但局限于驱动力,也是个称职的靶子。

天津的宝船厂虽然已经掌握了郑家主力福船的制作,但一直以来刘鸿渐并未下令大举建造。

他在等,等着钢铁工坊,也等着蒸汽机。

他要做这个时代最坚固的船,跑的最快的船,要他的不是战船,而是战舰。

在飞轮转动的那一刻,刘鸿渐便知道这一步已经迈了出去。

二人在宋应星的住处命下人做了几样小菜,边吃边聊,听闻刘鸿渐要办学堂,还获得了崇祯的首肯,宋应星大喜过望。

匠人们若是也可以如儒生般入学堂深造,那将是怎样的景象,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为过。

有听闻刘鸿渐打算自掏腰包全部免费接收各地适龄寒门弟子,宋应星竟是连饭都顾不得吃了,直接拉着刘鸿渐便出了军械所选址。

西山地处京城以西、太行山北端,虽不大但风景却是极美,无定河贯穿其中,把西山分为了南北两段。

如今虽已渐渐入冬,但山上依旧层林尽染,红叶树把西山点缀的格外静美。

军械所外毗邻匠人们的居住区,又有玻璃工坊、纺纱工坊等,太过嘈杂,二人皆是不满意。

刘鸿渐并未打算小打小闹,要做便要做最大,给弟子们创造最好的钻研条件,这与宋应星的想法不约而同。

二人乘着马车出了军械所继续向西行,看了好几处适合建学堂的地方都不甚满意。

直走到无定河与西山的交汇处,刘鸿渐与宋应星对了一眼,当即拍板。

就是这儿了!

此地距离军械所约两里,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又有一大片的开阔地,简直是学堂的天然所在。

“宋老,本王有个想法,你说如果把整个西山改建,把军械所搬到西山山腰如何?”敲定了工学院的地址,刘鸿渐走到无定河边道。

军械所左边是纺纱工坊,右边是匠人、建筑队儿的居住区,后方是火枪、火炮工坊,环境嘈杂、泄密问题不说,还不太安全。

毕竟军械所是专门搞科研的,其间也皆是技术精湛高等级工匠,或者说是工程师也不为过。

若是火枪和火炮工坊这俩玩儿火药的一个不小心,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大人言之有理,只不过事儿要一件一件来,还是工匠学堂要紧,不过大人可以考虑多招些民壮。”宋应星作为军械所的二档头,自然知道这里头的道道。

但如今他的心里已经全是学堂的事,让匠人扬眉吐气,把工学传之于世,比改建西山可重要多了。

刘鸿渐知道这宋大爷执拗,也不多言,银子嘛,自己不多,但宫里的大叔有,少不得得去讨银子了。

改建西山的想法其实他早便想过,把科研机构建在山中,一来安全,二来也好控制闲杂人等。

然后在山顶盖几座别墅,当做自己的别院,时不时的可以把妻小接过来享受一番山间的清幽。

他在京城早便住厌了。

接下来的几日,刘鸿渐干脆住在了军械所,选好了地址二人说干就干,建筑队儿当即拉到无定河,不顾寒冬腊月,上千人砍伐树木、平整土地,干的热火朝天。

只是刘鸿渐并未安生几日,宫里头的大叔便找上了门来。

“王爷,皇爷有旨,宣您立刻进宫议事!”

ps无定河,即今永定河。

ps欠两更,月票,推荐票各一更,先记账了,没偷懒,今天加班搞工作了。

第509章 不跟你玩儿了行不行(二合一)

前来传旨的的是司礼监随堂太监黄鹤,这厮似乎有点怕刘鸿渐,可能北伐一役刘鸿渐太过凶残,以至于见了刘鸿渐本人总是扭扭捏捏放不开。

刘鸿渐大老远便看到这卖皮革的小太监,便知道宫里大叔又遇到麻烦事儿了。

一番询问才得知,前些日子崇祯盛怒之下裁撤了五军都督府,并收回了勋贵们的铁券,然而这事儿看着做的舒爽,遗留的问题却是不少。

大明的兵制三百年以来几乎没怎么改变,平日里大明的军队由五军都督府养着,遇战事由内阁和皇帝开会商议选定统领,然后得了皇帝首肯,兵部方可下令调动军队。

而若是兵部和皇帝但凡有一方不同意出兵,这兵就绝对出不了,就算兵部喊破了天,五军都督府也不会放一个兵,反之亦然。

过程看似麻烦了点,毕竟兵贵神速,有这功夫开没完没了的会,敌人又不傻早便有所防备了。

但这在古代却是必须的制衡,古代没有后世先进的通讯工具,皇帝最担心的莫过于将领拥兵自重威胁皇权。

是以经历唐末的大乱之后,两宋选择了大力打压武将,政策上更是冗兵冗官,职权分离不说,很多官压根就不知是干嘛用的。

这也导致两宋虽然富庶,兵却熊的不行,被西夏、辽、金打的只能缩在幽云十六州后纸醉金迷。

到了老朱家上台,朱元璋是个狠人,登上帝位后把能打的元勋几乎杀了个干净,但他还是担心,在成立了都督府后,又独创了军户制度。

后来老朱还是觉得不安全,干脆把都督府一分为五,天下兵马皆由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统管,但都督府却只能负责训练,想出兵打仗得由兵部来下令。

可不论是世袭的勋贵,还是世袭的士兵,经过百年的和平日子,哪里还有半分狼性?

饶是如此,若不是在刘鸿渐的干预下,朝廷还得养着这群吸血鬼,现在好了,都督府是撤了,才发现都督府原来并非一无是处。

首先遇到的便是将领的选拔问题,大明军中的中级将领千户、百户皆是世袭,这些中级将领虽然整体素质不咋地,但毕竟有些家传,拉到战场上倒还凑合。

而且吃着皇家的俸禄,忠诚度上也不赖,如今没了这一层,皇帝又出不了京城,这中级将领如何选拔?

全听兵部的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谁知道兵部选出来的将领是哪一派系的。

崇祯现在都有点后悔,若不是刘鸿渐一再建怂)议恿),他是不会撤除都督府的。

兵部尚书李邦华给出的意见是重开武举以选拔人才,可崇祯并不买账,重开武举到时候不还是兵部来考核?

首节上一节556/10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