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第217节

其三,在陕xi、山xi,纵容士兵荼毒商贾,致使两地行商、士绅死伤殆尽。

其四,贪墨不法,据闻其从陕xi两地共搜刮到银两器物与入国库时的账目对不上。

其五,私造、私藏军械。

其六……”

“够了!”徐允爵的七宗罪还没读完,崇祯便发飙了,怒气冲冲的打断了魏国公。

“尔等皆是大明勋贵,与大明共享福荫三百年,但尔等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是让朕失望已极!”

他原本以为这些人是来找他吐酸水的,无非就是劝谏他要重用都督府里他们这群勋贵云云。

可结果这些人竟然是来逼宫的,看着架势,还是蓄谋已久的,否则也不可能一下子例数出来七宗罪。

李自成是谁所杀已经不重要,但除了安国候送给他的那把叫阿卡的奇怪火器,谁又能在那么远的距离杀死李自成?

第二个指责就更是扯淡了,吴三桂在崇祯心里是什么个印象?

白眼中山狼里的战斗机而已!

至于第三个、第四个,尼玛,只要你能帮朕把江xi的左良玉、川蜀的张献忠打下来,杀一些商贾怕什么?朕让你们杀!

你们若是能给朕弄来国库里那许多银子,朕也允许你们贪墨!

问题是,你们能吗?就算真的是搜刮来那许多银子,能入得国库的又有几何?

而且朗朗乾坤,陕xi两地的官员已经入驻了好几个月,如果那边民不聊生,朝廷早该有奏疏传来。

但是当地官员传上来的都是,两地百姓虽然清苦,但皆感念皇恩浩荡、感念安国伯分配的土地。

至于第五,军械所是他亲口准允的,怎么就成了私造?难道你们是说朕出尔反尔吗?

若放在以前,也许他真的会相信这些勋贵的一面之词。

因为以前的他,没有东厂、没有锦衣卫,每天里呆在这深宫之中,像个瞎子。

可现在,崇祯觉得这些所谓勋贵不仅把他当一个瞎子,还把他当一个傻子,一个任其摆布的傻子!

“臣所言皆是有真凭实据,如果……”徐允爵还待争辩。

“放肆!徐允爵,朕念你徐家曾为大明立过功,此番朕不与尔等计较。

如若朕再听到尔等污蔑刘卿家,别怪朕大义灭亲!”崇祯怒不可遏。

徐家一门两国公,成祖朱棣的皇后也是出自徐家,是以按照现代遗传学来说,他崇祯身上也有一部分徐家的血统。

但去岁安国候退了闯贼之围后,王承恩奏报,朝廷的这些勋贵在围城之时,不仅毫无乃祖之风,还都在想着如何逃出城去。

更有甚者,有些勋贵竟然去勾结……

这些人,本来崇祯还念及他们祖上有些恩德,不想做的太过。

可你们不为朕分忧也倒罢了,现在竟然还来找麻烦?

朕已经不是瞎子了(厂卫)!朕现在手里有刀(京营)!

“臣等死谏!若圣上不允,臣愿……”徐允爵觉得自己下的本儿还不够,马上带头下跪,身后呼啦啦一帮子也随即跪下。

“滚!来人,把这些人拉出去,全部重则四十军帐!”崇祯一手抄起身边李云魁的拂尘,掷向了台下的魏国公等人。

第214章 太子来了(为盟主 听叶飘雪 加更4/5)

四十廷杖已经是相当严苛的重则了,事实上只要崇祯想让某个大臣死,莫说四十杖,也许十杖都用不了。

可见这些勋贵让崇祯有多么生气,你们不是要死谏吗?

那就看看你们的嘴硬,还是屁股硬!

李云魁当然知道崇祯的真实想法,无非是要教训教训这些不知朝廷危难胡作非为的勋贵。

事实上身为皇帝身边的太监,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摸清皇帝的真实想法。

就说刚才崇祯的命令,如果会错意的太监真的实打实的给每个人来四个廷杖,估计这十几号勋贵当天就得全部下去见太祖皇帝。

而一下子打死十几个勋贵,还有一个世袭的国公,崇祯肯定又要背上一个滥杀功臣的罪名,但先死的,肯定是监刑的太监。

可就算再放水,这四十廷杖下来,估计这些勋贵们也得在家里趴个十天半个月。

赶走了一群讨人厌的咸鱼,崇祯再没心思批阅奏疏。

干脆让人传了膳,坐在煤球炉子便喝起闷酒来。

第二天,安国候刘鸿渐依然没有来上朝,崇祯坐在御座上时不时的往武臣的末尾处瞄。

安国候上朝经常迟到,崇祯心里是有数的,可足足等到早朝结束,刘鸿渐也没来。

这个竖子,还跟朕摆起了脾气,不就是说了你两句吗?又没有冤枉你!

崇祯想起这一年来,他为安国候背的各种锅,顿时觉得自己也很冤枉。

从狙杀李自成到、拿下吴三桂、血战山海关、以至于荡平山、陕、大规模征兵、推广新作物。

哪一个举动不是他在朝里承受着诸多文武的指责、谩骂和不满?

如果没有崇祯在朝廷里撑着、为安国候做主、撑腰,安国候根本活不过三章。

这大概是崇祯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很委屈。

而安国候刘鸿渐呢,更是觉得自己天南地北折腾了一年,为谁辛苦为谁忙?

结果还被大骂一通,也是后世来的小伙子,如果是明人,被皇帝骂两句又能如何?多大的事?

可刘鸿渐却不这么认为,如果没有崇祯,他本可以买一块地,蓄几十个家奴,娶三两个老婆,安安稳稳的当他的逍遥小地主。

有领先这个世界三个多世纪的akm在手,谁敢来找他的茬儿?

首节上一节217/10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