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独裁者 第520节

杨俊然坐在了椅子上面,喝了一口茶水。

“你不要太紧张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孙静怡小声的说着。

杨俊然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什么。

不一会,龙炎跨着大步,来到了长官部里面。

“总座。”龙炎见到杨俊然后,迅速的敬礼。

“你马上带领两个反坦克炮团,三个高射炮团,两个警卫团,或许增援外蒙的作战,日本人的坦克很多,你们把高射炮放平,狠狠的打击日本人的坦克部队。你们的任务,就是消灭日本人的坦克部队,至于其它的事情,你们不用管。”杨俊然看着龙炎,严肃的说。

龙炎没有任何的犹豫,迅速敬礼说:“总座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394章 悍将张明

天色渐渐的变暗,点点星光显露,一轮明月悄悄悬挂在湛蓝的天幕之中。

外蒙的土地上面,也终于的安静了下来。

厮杀一天的中日双方,停止了所有的行动,开始休息了起来。

新八军的阵地上面,到处都是血迹和尸体。

连日的作战,新八军已经损失了四千多人,更有三千多人负伤。

日本人也损失了两百多辆的坦克,付出了两千多人的伤亡。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先进的武器,不是万能的。

历史上面,却有着无数的巧合,在中国的土地上面,一场坦克大会战,似乎要提前呈现出来。

土谢图汗部。

道路上面,一辆辆坦克,迅速的奔驰着。

为了方便坦克部队的行进,张明把军部运输团的所有卡车调配了起来,运输坦克所需要的燃料。

装甲第二军的五百四十辆坦克,迅速的奔驰着在土谢图汗部的大地上面。

整个大地在坦克的行驶下,似乎已经颤抖了起来。

现在的装甲集团军,可是兵强马壮,拥有一千多辆的坦克部队,几千辆的卡车装甲车,更有一个直属的航空队。

“军座,后面的步兵和坦克距离拉的太大了,是否等等他们。”跟随张明一起行动的204师师长,乘坐吉普车赶到了张明面前,汇报着情况说。

“不用等,车臣汗部的作战十分危急,坦克部队迅速增援过去。传令下去,九个装甲营,火速驰援车臣汗部的作战,直接由军部指挥,军部跟随装甲营行动,至于其它的部队,你们尽量要加快他们的行军速度。”张明下达了命令。

师长点了点头,无奈的朝着后面走了过去。

装甲第二军的部队,被张明分成了三批部队,第一批就是九个装甲营,由军部直接指挥,迅速的支援车臣汗部的。第二批部队,则是九个装甲步兵营,由205师的师部统一指挥。第三批的部队,则是分成两批,一批是军师部直属的部队,由206师的师部指挥,另一批则是各师的炮兵团由204师的师部指挥。

虽然这样让装甲第二军的部队,失去了各兵种联合作战机会,但是却加快了部队行军的速度。

现在对于车臣汗部的新八军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援军迅速的赶到车臣汗部。

一夜无话,第二早。

时间已经是一月二十三日了。

日军在凌晨四点的时候,就开始对中国部队的阵地展开了袭击。

在坦克和火炮的掩护下,两个步兵师团,更是如鱼得水,利用他们精准的射击技术,对中国部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康练勤为了鼓舞自己部队的士气,也出动了三个装甲营,对日军的进攻进行反击。

在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打击下,日军也付出不少的伤亡。

双方的激战,一直持续了三个小时。

日军利用三个坦克师团,两个步兵师团,对新八军的四个师,连续的展开数十次冲锋。

新八军的阵地,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平地,虽然抵抗住了日军的进攻,但是部队伤亡很大。

“营座,在打下去,部队就要完了。”阵地前线,一个满脸硝烟的上尉,站在营部里面,大声的喊着。

全营八百余人,现在只有四百多人了,六门47MM反坦克炮,六门81MM迫击炮,全部被炸毁,现在部队只有十几门60MM迫击炮,还有十二个火箭筒了。

“我知道部队伤亡很大,但是如果我们撤退了,身旁的友军怎么办,身后的团部又该怎么办。”营长很无奈的说着。

上尉叹息着,点燃了一根香烟说:“日本人的坦克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他们出动了二十辆,我们只有十二个火箭筒。”

说完之后,上尉重新回到了自己阵地上。

远处的日军,再次的出动了坦克。

二十辆的坦克部队,在一个日军大队的掩护下,朝着阵地发起了进攻。

一颗颗的炮弹,准确的砸在阵地上面,给中国官兵带来了不少的伤亡。

渐渐的,坦克接近了阵地上面。十二个火箭筒,迅速的射击了起来,击毁了五辆日军坦克,却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日军的步兵炮,迫击炮,迅速的射击了起来,对火箭筒实施打击。

坦克炮也不断的发射着炮弹,打击着火箭筒。

“重机枪掩护。”阵地上面的军官,大声的喊着。

全营剩下来的六挺重机枪,随即展开了射击,一片弹雨,迅速的朝着日军射击了过去。

装甲厚度十分薄弱的九五式坦克,被子弹击穿,安静的停在了阵地前面。

其余的日军坦克,迅速的使用机枪射击,掩护着步兵冲锋。

“连续团部炮兵,请求支援。”营长迅速的对营部人员大声的喊着,自己拿着一支冲锋枪,来到了阵地上面。

剩下的六个火箭筒,仍然继续的射击着,成功的击毁了三辆坦克。

首节上一节520/7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