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独裁者 第152节

司令部里面,在墙壁日本军旗的照耀下,寺内寿一脸色十分的红润,目光却露出了杀气。

一旁的参谋长冈部直三郎站在一旁,目光锁定在地图上面,华北方面军已经接到东京的电文,除了重新划分部队之外,就是命令华北方面军必须全歼杨俊然部,狠狠打击中国抵抗决心。

“司令官,现在是六月底,最迟在七月四日,21师团就可以到达华北,关东军的骑兵集团,也已经集合起来,马上就可以行军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八月之前,我们就可以解决杨俊然部,完成东京交给我们的任务。”冈部直三郎冷笑着,对寺内寿一说。

寺内寿一点了点头,走到了地图面前,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整个人却沉默了起来。

“司令官,这次我们准备抽调第五师团,21师团,26师团,110师团,骑兵集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总共四个步兵师团,两个加强的骑兵旅团,一个步兵混成旅团,在配属航空兵,一定能够全歼杨俊然的部队。”冈部直三郎看到寺内寿一沉默,似乎安慰的说了起来。

“冈部君,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未必会坚守阵地,或许他们会逃跑呢。”寺内寿一突然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冈部直三郎的眉头皱了起来,看着地图心里却紧张了,察哈尔距离绥远,外蒙古很近,杨俊然完全可以放弃察哈尔,暂时撤退到绥远,更或者跑到外蒙古去,自己的部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办法去追击。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部队就不可能驻守在察哈尔省,毕竟华北方面军的辖区太大,不可能允许一个小小的察哈尔,就驻守着这么多的部队,这也意味着,这次的行动,很有可能是在进行一场武装游行。

“不要让骑兵集团过来了,让他们立即赶赴兴安省,第五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立即出发至绥远,26师团,110师团,全部原地待命,等待司令部命令,立即给21师团发电,让他们加快行程,这次我要给杨俊然布下一张大网,或许我们也会抓住杨俊然这条大鱼。”寺内寿一露出了冷笑,对一旁的冈部直三郎说。

“嗨,司令官阁下。”冈部直三郎敬礼,朝着外面走了出去。

武汉,委员长官邸。

杨俊然的捷报,已经上报军委会,这可是一次鼓舞士气的好机会,政治部已经在委员长的授意下,大肆的宣传察哈尔取得的胜利,鼓舞武汉军心民心。

而在官邸里面,委员长却召集了几个重要将官,召开简短的会议。

不大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将官,全部都是上将军衔。

“敬之,你来说说吧。”委员长皱着眉头,对一旁的何应钦说。

何应钦点了点头,走到了地图面前说:“这次委员长的意思,就是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察哈尔杨俊然部的问题,这支部队很能打,但是现在他们的处境很危险,委员长想听听大家的意思。”

看到众人沉默,何应钦指着地图说:“现在杨俊然已经控制了察北,已经发展到日军不可容忍的地步,并且他们给与日军不小的打击,根据情报华北方面军的第二军,正式划归到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之中,也就是说华北方面军不在承担进攻武汉的责任,而日军再次抽调部队,补充华北方面军的实力,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杨俊然发动一场歼灭战。”

“敬之说的不错,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究竟怎么样,才能够保住这支部队,如果一枪不打,贸然的让这支撤退,对我们军心将是不小的打击,但是如果不撤退,一旦被日军合围起来,恐怕这支部队就要被日军全歼。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既能保住这支部队,也不能影响军心民心。”委员长接过何应钦的话,继续对下面的人说。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了,委员长是想要保住这支部队,但是不能影响刚刚鼓舞的军心民心,好不容易出了一次捷报,要是一枪不发,直接把夺回来的地盘再次丢给日本人,恐怕军心民心都会受到影响,但是想要是留下来和日军死拼,在自己眼里,日军只要出动三个师团,恐怕就能够全部歼灭杨俊然部,看着委员长的面色,这些人心里倒是打起了小九九,谁都不愿意触这个霉头。

看到众人沉默了下来,委员长的脸上有些不悦了起来,好歹站起来一个人,说出点意见啊,但是现在整个会议室里面,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

“废物,全都是废物,上海丢了,南京丢了,徐州丢了,武汉要是在丢了,我看我们还能去哪里,整个中国都要落到日本人的手里了,我们都是中国的罪人,永远都会钉在耻辱柱上面。”委员长看着远处的地图,大声的叫骂了起来。

将官们沉默着,这个时候他们更不敢说话了,生怕委员长把怒火发泄在自己身上。

“委员长,你息怒。我看不如让杨俊然适当的留下一部,抵抗一下全部撤退就算了,根据军统提供的情报,这次日军计划十分的保密,就连关东军那里都有部队调动,我看这次日军是动真格的了,要想保住这支部队,必须让他们立即撤退。”何应钦走了过来,看着委员长说。

“敬之兄说的有道理,可以让他们提前分散突围,绥远省,山西省,辽北省,甚至是外蒙古,都可以容纳他们藏身,日军就算是出动六个师团,也未必能够全歼他们,只要保存了这支部队,他们迟早还是可以打回来的,日军不可能在察哈尔省,驻扎这么多的部队。”担任参谋副总长的白崇禧站了起来,接着何应钦的话题说了下去。

其余的将官纷纷说了起来,最多的意见就是,让杨俊然留下小股兵力抵抗,大部队提前转移。

“敬之,你马上给杨俊然发电,通报军统的情报,另外给绥远傅作义,山西阎锡山发电,让他们尽量接应杨俊然的突围部队,另外告诉杨俊然,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率部转入河北,继而投奔在河南的第一战区,我会给他一个合适的安排。”委员长脸色已经恢复了正常,对一旁的何应钦说。

何应钦点了点头,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面。

杨俊然的问题讨论完了,委员长开始和这些人,继续讨论武汉的战事。

而在察哈尔的杨俊然,也得到了日军异常调动的情况,毕竟崔正明也是军统的人,消息得到的也是十分及时。

第103章 选择

1938年,七月一日,察哈尔多伦县城。

察哈尔挺进军的十个旅长,全部的集中在县城里面,这次虽然取得了察哈尔盟的战斗胜利,却给察哈尔挺进军带来不小的麻烦,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县城里面的气氛不对,并没有看到任何的庆祝,反而外围的工事上面,都部署了部队。

曾经作为阿不规秀的旅团部里面,现在成为了会议室的地点。

旅长们坐在椅子上面,感受着这里的豪华,在锡林郭勒盟那里,可是没有这样的条件。

“军座到。”随着参谋的一句喊声,本来还在议论纷纷的会议室里面,顿时间安静了下来,旅长们迅速的站立起来,纷纷朝着走进来的杨俊然敬礼。

杨俊然向下挥挥手,示意大家全部坐下,兼任第六旅旅长的方汉钦,则是走到了地图面前,拿起了指挥棒。

“现在日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决心要吃掉我们的部队,这次日军不比以往,出动的兵力要多很多,根据崔处长的报告,似乎关东军那里也出动了一部分的兵力,现在让参谋长部署一下各部的防御位置,会议结束之后,各旅立即按照命令进行调动。”杨俊然坐在椅子上面,面无表情的说。

“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骑兵旅,负责守备锡林郭勒盟。第四旅,第五旅,第六旅,负责守备察哈尔盟。装甲旅,装甲步兵旅,炮兵旅为预备队。”方汉钦指着地图,传达命令。

“是。”旅长们听到方汉钦说完,迅速的站立起来说。

方汉钦将指挥棒放在地图一旁,走到了杨俊然身旁坐了下去。

“现在情况不明,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部署,一旦遭遇日军大规模的围剿,各部要注意保存实力,分散突围,委员长已经下达了电文,要求我们在遭遇日军合围之前,主力迅速突围出去。在山西、绥远的友军,会支援我们的突围。”杨俊然继续的说。

“军座,现在我们有十个旅的兵力,四万多人的部队,就算来三个日军师团,也未必是我们的对手,我们为什么要走,好不容易在这里扎根,我们不能走啊,大不了和小鬼子拼了。”骑兵旅的旅长梁斐听后,立即站起来说。

有几个旅长纷纷附和着,表示要和日军决一死战。

“硬仗没有这样的打法,要是全都和鬼子决一死战,谁来保卫国家,上次能够全歼第八师团,大部分是我们的幸运,日军并没有出动飞机,他们的火炮也没有我们的多,而且性能底下,这次日军不会小看我们,就算来三个师团,部署飞机之后,我们又有什么把握战胜他们。”杨俊然看着梁斐说。

梁斐有些不服气,继续说:“就算我们全部战死,也能够拼掉小鬼子一部。”

“愚蠢,你说,日军遭到我们几次的打击了,你要是被人连续打过几次,还不会学聪明嘛,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不会出动少数的兵力来对付我们,崔正明,说说你的情报。”杨俊然皱着眉头说。

梁斐坐在椅子上面,脸上仍然挂着无所谓的表情,虽然他心里很服杨俊然,但是他可不愿意丢下这里,大多数的旅长,都有这样的想法,毕竟连续的胜仗,已经冲昏了他们的头脑。

“根据情报分析,张家口至少有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华北军统给我提供的情报,一个加强的师团,正在朝着绥远出发,应该也是针对我们的。而在东北那里,有大股骑兵部队调动,这个骑兵部队不仅装备炮兵,装甲兵,步兵外,还有其余的专业兵种,实力非常的强大,目前他们的去向不明,不过应该也和我们有关系,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行动,我想他们还在等待,军统局已经给通报,日军最新组建的一个师团,正式划归到华北方面军的战斗序列之中,大概他们在等待这个师团吧。”崔正明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机械般的说着自己知道的情况。

“四个步兵师团,一个强大的骑兵集团,就算没有飞机,他们也能干净利索的吃掉我们,况且我们要守住这里,必须和他们打阵地战,到时候的结果,恐怕不用我多说了吧。”杨俊然看到崔正明坐下,冷冷的说。

旅长们小声的议论了起来,这些事情对他们可是不小打击。

“如果情况真的是这样复杂的话,我们只能够分散突围,梁斐,你的骑兵旅要留下,和日本人打游记,利用你们骑兵的优势,分散到各个草原上面,我看日本人,未必能够对付你们,你们的火炮全部换成反坦克炮,另外我在补充你们一批反坦克枪,你们敢不敢留下来,和日军打游击。”杨俊然目光死死的盯着梁斐,大声的询问道。

“军座放心,就算前面是刀山,只要您一句话,我绝对服从。”梁斐站立起来,迅速的回答。

“康联勤,秦立天。”杨俊然继续喊道。

“到,军座。”康联勤,秦立天二人迅速站立起来。

首节上一节152/7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