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62节

“对于美英两国来说,其实哪怕是整个东南亚都丢了,他们都不会太在乎。但要是澳大利亚与印度丢了,恐怕这两国就会感觉到芒刺在背,彻底的抓瞎了。如果日军攻占印度,那么获得印度的粮食支援的日军继续西进,与此时已经进入北非或是未来可能进入苏联高加索地区的德军汇合,这对于美英来说,绝对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到时候,目前美英说了算的世界规则,就由德国人和日本人做主了。这也是美国人为何急于加强我们的原因。用我们去尽可能的拖住日军进攻的态势,削弱日军投入到东南亚的兵力,减缓日军的攻势。”

“虽然不能彻底的掐断日军对南洋的威胁,那么减轻日军的攻击势头。将我们在东北战场与整个太平洋与东南亚战场形成一个整体。在保住澳大利亚与印度为底线,力争保证东南亚不丢,还是他们所希望的。”

第1244章做一些文章

对于苏联人性格太了解的杨震,想到美国人将援助给抗联的物资,作为援苏计划的一部分,却又微微摇了摇头。语气之中很不乐观的道:“但在国民政府甚至不会将一发子弹、一支步枪交给我们的可能前提之下,将给与我们的援助,与苏联方面一同进行,对于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绕开国会,避开国民政府的抗议还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只是眼下连战连败,连乌克兰这样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都丢了,损失的装备成千上万,动不动一场战役就丢掉几千辆坦克,上万门大炮。对所有物资的渴求,几乎已经超过重庆的苏联人。会任由美国人对我们的援助顺利到达我们手中,他们可能不从中克扣甚至占为己有吗?在我看来,恐怕是很难。”

“按照苏联人的性格来说,克扣甚至是明抢美国人给予我们的物资,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反制的手段,那么我们将会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甚至是没完没了。美国人通过苏联方面,援助给我们的物资,我们能得到其中的十分之二三就已经不错了。”

听到杨震的这番话,李延平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摇了摇头道:“那你说我们怎么办?我们目前对外通道,都掌握在人家手中。如果他们从中间下手,我们一点反击的能力都没有。现在是我们有求于他们,而不是他们有求于我们。也就是说人家抢我们的物资,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对于李延平的担忧,杨震沉思了很大一会,突然道:“老李,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有些事情,是需要事在人为的。只要我们想办法,我们就有反击与应对他们的手段。老李,你说苏联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坦克和大炮咱们固然没有办法补充给他们,但是其他的物资上未必没有还手的余地。一些便携式的反坦克武器,粮食以及肉类,还有他们远东地区奇缺的煤炭,都是可以成为我们制约他们的一种手段吗。”

杨震的反问,让李延平呆了一下后道:“虽说苏联人一直在对我们隐藏失败的真相和损失,在他们那里苏联红军一直是所向无敌的,眼下最多遭受一点小挫折而已。日本人的广播,不过是他们为他们盟友吹嘘而已。”

“相对来说,战场上的德国人的损失是很大的,红军的损失都是极小的。但我们通过日本人鼓吹盟友的广播里面,还是收集到了不少的有用消息。虽说不见得都准确,但是我想其中至少有七成是真实的。”

“按照日本人广播里面苏军的损失数字来看,苏联人现在是什么都缺。从飞机到大炮,从坦克到反坦克武器。至于轻武器吗?我看以苏军目前的储备来说,应该还可以维持的。弹药的使用,也应该勉强可以对付。毕竟这些东西,苏军在战场的储备量就很大。生产起来,也不像重武器那样的繁琐。”

说到这里,李延平多少感叹了一下道:“我真不知道苏联人这仗是怎么打的。按照日本人的宣传,打上一个折扣,这损失的数字也实在够惊人的了。一个星期都不到,德国人就打到了列宁格勒了。”

“战争全面爆发,才几个月的时间被俘人员已经达到了几百万。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基本上丢失于余烬。在加上战场上永久损失的人力,估计战前苏联编练的军队,恐怕已经丢了三分之二。至于损失的装备,足够让一个国家破产了。”

“一个明斯克战役,最强大的西方面军灰飞烟灭。眼下刚刚结束的斯摩陵斯克战役,如果德国人的战报是真的话。仅仅这一战,苏军被俘了将近四十万人,损失的坦克达到了四千辆,各种火炮近五千门,甚至比绝大部分国家装备的坦克和大炮还多。”

“而现在正在进行的基辅战役,整个苏联西南方面军已经被合围。按照苏德战场上目前合围战的惯例,被合围的这几十万苏军,恐怕突围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恐怕被合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能突围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仗几乎是打一仗,败一仗。按照德国人公布的战果来看,目前苏军战前生产的那些装备,恐怕几乎已经被败光了。如果这场战争还是按照现在的态势去打,恐怕到年底他们连莫斯科都可能丢了。”

“如果战争初期的失败和混乱,可以用没有防备来解释。但眼下的这种局面,这个借口就是已经无法解释的了。我真不明白,他们这些战斗是怎么打的。这也就是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苏联,换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按照苏军目前的这个损失早就崩溃了。”

李延平很是不明白,为何在他眼中强大的苏联红军,会在战争打响之后败的这么惨。要知道苏联红军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之中,尤其是有着留苏经历的人之中,代表着强大两个字。如果换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战无不胜。

眼下的战局打成这么一个样子,曾经是他们眼中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被如此摧枯拉朽的摧毁,几十万、几十万的被合围、围歼。让他们这些在苏联留学,或是体会过苏军强大的人,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对于李延平来说,眼下的态势无疑于是很难接受。

对于李延平的回答,杨震摇摇头。李延平的答复,几乎是等于没有。至于李延平的惋惜,杨震也没有回答。大清洗打碎了苏军的脑袋,那位苏联领袖的不懂得放弃,固守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又束缚了苏军的手脚。

火箭式提拔的各级将领,在大肃反的威胁之下,养成了只唯上的习惯。再加上战术思想的落后与呆板,部队盲目扩充训练上的不足。坦克与火炮的数量虽多,但是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牵引车,以及通讯设备等一些必要软件。

在加上那位领袖的胡乱指挥与更注意政治影响,这仗能打赢就怪了。苏军要想真正的从目前的困境之中走出来,除了他们那位领袖接受事实,不在胡乱指挥之外。就要等到眼下这批在战火中走出来的将领,真正走向成熟,以及他们在战争之中学会战争,至少学会防御的那一天。

杨震没有回答李延平的疑惑,但他脑海之中根据李延平的疑惑,涌现出来的“通讯设备落后”这句话,却是让他突然眼前一亮。按照他所熟知的历史,苏军在二战之中所有的通讯设备。

大到大功率无线电台,小到步谈机、野战电话,都是美国人援助的。苏联人薄弱的电子工业基础,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通讯保证。没有了美国人的援助,他们的通讯能力至少要削弱三分之二。

很明显一旦美国人减少这方面的援助,是在战争初期在通讯设施过于落后与严重不足方面,吃了大亏的苏联人根本就无法接受的。而恰恰抗联又有生产苏军急需的新式电台的能力,只要原材料得到保证,年初为补充关内部队,而经过扩建的无线电工业的产能足以满足苏军的需要。既然有这么一个前提,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文章呢?

琢磨了一下之后,杨震抬起头来道:“老李,我记得你曾经和我说过,美国军事代表团在参观咱们部队的时候,曾经对我们装备的各种步谈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还曾经谈起要引进生产技术是不是?”

“还有美国人对我们的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也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苏联人在战争爆发之后,也不止一次的要求我们为他们提供部分成品。我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几方面,做一些文章?”

虽然不知道杨震怎么问起这件事情来了,但李延平却点了点头道:“不是要,而是已经从我们这里引进走了生产技术。所有步谈机的生产技术,他们已经全部购买,用以交换我们急需的一些设备和物资。这个事情,去年年底就已经商定了,年初便已经履行完毕了,你怎么会忘记了?”

听到李延平的回答,杨震拍了拍脑袋道:“你要不说,这件事情我还真忘记了。这个协议还是我去皖南之前和皮尔逊那个家伙签订的。咱们用这个技术,引进了美国几种柴油发动机的技术。”

总算想起来,并很快有了一定主意的杨震对李延平道:“老李,今天你不要去。等到三天之后,你去找那个皮尔逊告诉他们,我们距离苏联的直线距离要比美国进的多。美国虽然有庞大的商船队伍,但眼下还要急于运输援助苏联和英国重装备以及物资。”

“如果每节省一吨的运力转运重装备,前边的苏联军队与英国军队,就可以多得到一辆坦克或是一架飞机。如果他们援苏的物资,有部分从我们这里出,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生产设备。还可以节省产能,用于武装同样可能需要这些装备的美国军队。”

“你和他们商议一下,他们预定提供给苏联人的通讯装备,由我们负责提供。美国人只负责向我们提供一部分我们目前所缺乏的原料,以及生产这些设备的所需要增加的设备,至于成品还是由我们负责生产。还有部分高射与反坦克武器,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也是照此办理。”

杨震的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李延平不由的一愣的同时。很快便明白他用意的李延平,抬起头看了看杨震道:“你说的是通过这个办法,来遏制苏联人?按照我们目前的产能,如果原料充足的话,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我们的产能没有问题,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关键是美国人那里会答应吗?苏联方面会同意这个建议吗?毕竟对苏援助的是美国人,不是我们自己。苏联人还没有向我们求援。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帮助眼下的苏联人。”

第1245章李延平的担忧

对于李延平的疑虑,杨震笑了笑道:“我们不去试试,怎么会知道美国人不会答应,苏联人不会同意这个方案?老李,如果拘泥于这个可能,或是不可能,我们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说一千,不如做一遍。不去尝试,永远都不会有成功。”

“美国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再强大,但是眼下还远未转入战时生产轨道。即便已经转入战时生产轨道,但在还要满足自身扩编以及供应英国的情况之下,所面临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只要我们努力,未必不能达到一个我们想要的结果。”

“眼下战役正在进入关键时刻,我没有太多的时间。你去和美国人谈谈,把我的这个想法和他们谈一下。至于目的什么的,就不要说了,以皮尔逊的精明,他会明白我的用意的。他的态度很关键,只要他想通了,美国政府那边就好说了。”

“这个家伙在美国上层,还是有相当关系的。老李,你别以为鼓吹自由、民主的美国人,就不讲究什么裙带关系了。实际上,他们那里所谓的裙带关系,一点不比中国人差到哪里去。只不过他们讲究的是政治家族,以及政商联盟,面子上至少要比中国人做的干净一些。”

“这个皮尔逊背后的家族,在美国商界可是相当有资本的,影响力绝对堪称大鳄一级的。再加上与他们联姻众多家族的影响力,他们的家族在美国政坛上,虽说还没有达到操纵美国政坛走向的地步,但是还是很有话语权的。”

“华尔街的那些大老板,虽说一向表明不参与政治。实际上他们在政界,都有自己的代理人。没有他们的支持,没有一任美国总统会坐稳屁股。不参与那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实际上美国政府的真正决策,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你别看这个皮尔逊军衔不高,但是这个家伙通过他背后的家族,在美国上层人脉恐怕是相当的雄厚。而且他在美国陆军,甚至是白宫,都有自己的关系网,绝对可以称得上手眼通天的人物。只要他能点头,我想美国政府应该不会拒绝这种对他们很有利的事情。”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抬起头对李延平道:“老李,你是军区政委。这段时间之内,与美英苏三方面打交道,你就多承担一些。这些事情,交给其他的人我不太放心。倒不是我不相信他们,实在是他们缺乏一些实际操作的经验。”

“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和英国人,派到我们这里的都不是省油的灯。别看这些人,年纪都不是很大,但是都是老油条。科瓦廖夫与皮尔逊,甚至压根直接就是搞情报的出身。那个英国代表,也相当的不简单。”

“我们这里有资格和他们谈判的人,不是缺乏与他们打交道的经验,就是一群死教条的书呆子。让他们去和这帮吃人不吐渣子的家伙谈判,弄不好他们别被人卖了,还在那乐呵呵的替人数钱呢。”

“至于总指挥和李主任那里,新区的稳固工作和军区转交的各种基建工作,以及各种工作实在太重了。眼下他们根本就没有精力,兼顾这方面。再加上按照中央的意思,对苏工作交给东北局,对美英工作还是由军区来主抓。所以还是你老李,能者多劳吧。”

“在与美国人,还是苏联人或是英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都要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咱们的底线绝对不能被突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但是这个让步绝对不能无条件,更加不能无底线。”

杨震的这些交待,知道眼下形势让杨震根本就无法分心的李延平点了点头。但是随后李延平却又道:“老杨,皮尔逊提出英国人的建议和想法,明显他们之间私下已经至少已经达成了暂时的共识。”

“如果英国人坚持他们的想法,而美国人用援助压迫我们接受英国人的建议。难道我们真的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抽调兵力去东南亚协防?还有,如果日军对东南亚发起进攻,我们真的要按照你说的那样,向关东军发起攻势?”

“要知道,如果我们在日军向东南亚发起攻击的时候,为了牵制和分散日军的兵力,那么我们在反击之中,投入的兵力绝对不会再少数。否则我们根本就无法完成你这个抗联最高军事指挥员,对他们做出的承诺。”

“而我们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伤亡已经不小。等完成第二阶段作战,我们恐怕不经过长期的休整以及补充,很难在进行新的作战行动。这还是我们所有预定作战目标,都顺利的完成,能够获取关内补充兵员的前提。”

“如果完不成我们预定作战目标,那么我们恐怕处境会更加的困难。而眼下美国人还在与日本人谈判,鬼才知道还在谈判桌上与他们扯皮的日本人,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与美国人真正的开战,什么时候进攻东南亚。”

首节上一节862/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