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29节

“日本人自七七事变以来,倚仗其空中优势,对我国土的轰炸屠杀了我多少无辜的百姓?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对等报复?不要和我说什么那些百姓是无辜的。日本国内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之外,根本就没有反战的人。相反,他们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在享受战争的红利,甚至狂热的参与。”

“叶先生,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战场上俘获了两万的日本兵。这些日本兵都是自愿从军的,没有一个是被强抓来的。我们俘获的日籍慰安妇,也都是所谓自愿献身,来中国战场上慰劳她们所谓帝国劳苦功高的皇军将士的。”

“我们的轰炸手段,不是说有意识的针对平民百姓的。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战略手段,也是一种摧毁日军持续作战能力的作战手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日本的工业体系,也就是所谓的冶金、化学、军工、飞机制造等一些与军事有关的工厂。只要摧毁了这些工业,日本的作战能力将会大幅的下降。”

“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一是让日本国民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战争气息,什么叫做战争恐怖,从心里上彻底的瓦解日本国民的信心。二就是为了摧毁日军战争可持续的能力,削弱他们的战争潜力。”

“只有将日本整个国民都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会真正的对战争有所认识。这样才能有效的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以及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挨炸弹的不能总是我们中国人,有些四处咬人的疯狗也该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训。”

“叶先生您不是军人,所以并不清楚。对于一种武器来说,并没有绝对的防御与进攻上的区别。他们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你需要用他们做什么以及使用上的差别。需要他是进攻武器的时候,那么他就是。”

“比如说您今天协助维修的雷达,不仅仅是防御型的武器,还是一种进攻性的装备。别看眼下抗联装备的这几部雷达相对笨重,只能担任固定地点防御。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旦缩小体积,放在一辆汽车上,便可以跟随部队,为前线制空权的争夺发挥作用。”

“如果放在飞机上,可以监视整个战区的空中。引导自己方面的航空兵对各个要点的制权进行争夺,乃至监视敌军地面的一举一动。它不仅仅可以起到防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引导炮兵、高炮进行作战。如果单独的放在一架战斗机上,可以在争夺制空权上起到更加巨大的作用。”

“目前的战争争夺的还是制空权、制海权,但是在未来不久的战争之中,还要加上制电磁权。谁真正的控制了电磁权,谁才能在战争之中争取到主动。就能将敌军彻底的变成瞎子、聋子,可以抢占战场上的主动权。”

“你只有手头有花费巨额代价购买来的先进武器装备,但没有制电磁权,就还是无法取得优势的。只有你严密控制了电磁波这种摸不到、看不到,却能发挥极大作用的东西,才能真正的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取得优势。”

“叶先生,过去和现在都是枪杆子里面出军事优势,比的是谁国力雄厚、钢铁多,谁的飞机、大炮、坦克、汽车等现代化装备生产的数量多。但是在不久的未来,战争中比拼的不仅仅是钢铁和国力,更多的还是科学技术。未来我敢断言,是科学技术里面出军事优势。”

“我们在研或是已经拿出规划来的这些装备,大部分都是属于这类的范围。我们的军事科技还相当的薄弱,所以我们才想尽办法将诸位先生请过来,将他们变成现实。但是这些东西,关系到战场上的主动权争夺,我们绝对不能容忍任何的泄露。”

“这其中不仅包括美国人和苏联人,至少还是我们的盟友,也包括重庆的国民政府。因为这些东西一旦泄露出去,将需要我们无数战士的鲜血和生命去弥补。叶先生,请相信这不是党政之争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命根子问题。”

“叶先生虽然是物理学大家,但是国文基础也是想当不错的。君失密,则失国。臣失密,则失身的道理,我想还是很清楚的。当一只猫将上树的本领也教会老虎的时候,等待他的将会是终身也无法弥补的损失。”

其中涉及到的军事和政治上的问题,不想和这位甚至一辈子没有摸过枪的教授深谈的杨震,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他的疑问后吗,便将话题又转回到科学技术上来:“雷达在防空作战之中,起到的是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日本本土有大量飞机与地面高炮组成的密集地空火力网。一旦在配上雷达,以及依靠他们自身较为发达的科学技术改进后,性能更好的这种防空利器,我们在未来对日空袭之中,需要付出多少本不应该付出代价来?”

“而我们有了雷达的配合,整个后方根据地,将可以以最少的人力和物力,被彻底的保护起来。有了雷达的配合,我们的防空资源也将会有一个最大的利用。我们整个后方根据地,再也不会受到敌机的轰炸。”

“叶先生,我们不能让重庆的遭遇,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这样的北满城市在重新上演。而且与日军对大后方空袭出发地的武汉机场,距离相对遥远的重庆相比。受纵深的影响,我们的工业基地与大城市距离前线更近。”

“敌机如果想的话,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我后方进行空袭。狭窄的纵深,使得我们即便部署大量的地面观察哨,也很难在敌机抵达之前作出有效而准确的预警。日军飞机从新京起飞,转瞬间就可以抵达哈尔滨。”

“一旦几个大城市,外加我们的工业基地被日军从空中炸毁,那么对于我们的损失来说,将会是无法弥补的。纵深防御距离太浅,只有发现敌机越早,才能留给我们尽可能多的预警时间,让我们在防空作战的时候进退有余。”

“叶先生,这几部雷达都是美国人提供的。所有的核心机密,都严格掌握的美国人的手中。他们只教会了我们怎么使用和进行简单的维修,但是其余的东西,尤其是核心的东西却闭口不言,甚至我们连核心部件都接触不到。”

“虽然我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到了他们的使用图纸。但是受制于我们的技术能力,到目前还是对这种设备的原理一知半解。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能留下来,帮助我们将这种防空作战以及空中作战的利器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1192章谈话之两难

杨震敲了敲沙发扶手,眼睛看着叶企孙先生,语气极为诚恳的道:“我也知道,将这些教授都留在东北很困难。关内还有那么多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在等待您和他们回去。所有关内外的学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是我们下一代的希望。”

“但在很多的东西绝对不能外传,不可能让诸位先生带回关内去研究的情况之下,我希望诸位先生还能以抗战大局为重。也希望诸位先生能够发挥自身学术上的优势,让我们的那些梦想和计划,都变成现实。”

杨震的话尽管说的很诚恳,但是叶企孙教授还是微微的摇了摇头:“这不是留下与不留下的事情,也不是我们这些人不愿意尽力的事情。你不要忘记了你们当初从东北流亡进关的时候,想要读书、求学的心情。”

“这些学子或是跟随学校千里迁移,或是不顾路途遥远和日军的封锁,冒着生命的危险千里迢迢的赶往大后方,报考各个学校。他们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心中那份科学救国的梦想吗?不就是为了能继续求学?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他们受到他们应该受到的教育。”

“这样吧,我可以和诸位先生商议一下,尽可能的多停留一段时间,将你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至于剩下的能留下来多少人,就只能看个人的意愿了。毕竟长期的隔阂,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你们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是全然的陌生。”

“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毕生不会过问政治。但不能不否认,一些方面不好的宣传不可避免的会给你们带来一些影响。如果不是去年和前年,你们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战绩,恐怕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之中,还有一支中国人的部队还在顽强的抵抗。”

“如果可能的话,我会与梅贻琦先生商议一下,让西南联大的教授,半年在东北、半年返回昆明。尽管也许可能辛苦了一些,但总比耽误了学生的课业强一些。你们提供的丰厚薪水,也可以补贴这些教授的家用。至少有了你们的薪水,这些教授不用在大冬天连鞋子都穿不上了。”

“不过我的影响力,也只能在西南联大的教授之中。至于其他学校,尤其是你们急需的理工科类比较优秀的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的教授之中,只能你们自己去做工作了。”

对于叶企孙教授的这个建议,杨震却还是摇了摇头拒绝道:“叶先生,只要这些专家和教授如果接触到这些东西,无论他们的意愿是什么,我们就绝对不能再放他们回去。不是我这个人太过固执,是有些东西太过于绝密了。”

“您叶先生的人品我信得过,大部分先生的人品我也信的过。但是叶先生,这些东西我们真的无法承担任何被泄露出去的后果。因为这个后果是要我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那些战士,以及我们无辜的百姓用鲜血去偿还的。”

“一会等诸位先生到来,我会跟您和他们谈一些我们在某些方面的未来发展规划。等听完这些,不知道您是不是还会坚持这个想法?还是会和我们一样,希望这些东西彻底的进行保密。叶先生,您还记得您看到的那种晶体管没有?”

“我可以跟您说,这绝对是一种划时代的电子元件。虽然我们因为工艺和原材料的限制,这些晶体管性能很不稳定。但从目前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来看,与电子管和真空管相比,有着巨大的性能上的优势。而且这种东西,可以说除了我们之外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拥有。”

“用它生产出来的电子产品,不仅性能更好,而且体积只相当于电子管制造出来的同类产品的一半。与电子管和真空管相比,他有着无可替代的性能上的优势。体积小、耗能少、寿命长、效率高、散热少,还有最关键的一样,就是他后续发展的潜能远远的高于电子管。”

“这种新式的产品,不仅在通讯设备上使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性能。而且在雷达上,以及其他的一些电子设备上都能完全的彻底取代电子管,不仅能够大幅度的减轻重量,还可以一样的大幅度提高性能。”

“尽管这种产品,因为原料的技术的原因,还相当的不完善。不仅可靠性还很差,成品率极低,而且造价高的我们很难承受。但您不能否认,这是一种划时代的产品。这种东西一旦真正的完善了,投入大批量的使用,那将会是一场电子工业的革命。”

“我们秘密设计的几种电子产品,叶先生已经看到了。绝对是这个时代,最领先的产品。我们之所以费劲苦心,将诸位先生说是蒙骗也好,请来的也好,请到东北来。就是希望诸位先生能够依靠自身的学识,协助我们将这些计划和产品,尽快的拿出真正成熟的产品来。”

“还有高炮射击机械模拟指挥仪、光学指挥仪、向量瞄准具,以及炮瞄雷达和对目前美制雷达的逆向仿制,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都是我们急需的东西和装备。另外还有大型航空玻璃钢的研制与生产,在美制雷达的基础上,研制与生产大型航空机载雷达,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叶先生,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这一点我绝不否认。但是科学家是应该有信仰和国界的,尤其在眼下我们正进行着一场关系到全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时候。有很多的东西,必须要严格保密。”

“我们现在很多的东西,都已经掌握了一部分,以及有了一定的研究。像晶体管这类的东西,虽然性能还不稳定,成品率还极低,但是我们已经拿出来实物。还有电子干扰飞机,我们已经投入了实战。”

“而这些东西一旦泄露出去,在科学研究体系以及生产体系,与西方列强有着天差地别的情况之下,我们将会给自己带来想象不到的伤害。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武器生产与发展计划,必须进行严格保密。这其中也包括在重庆的国民政府。”

“我们与国民政府并非是汉贼不两立,实际上我们抛出了很多的绣球,只是人家却就是不回应。我们党的中央在延安的防空力量更加薄弱的情况之下,曾经向国民政府提出从东北调集一部分高射炮兵,以及部分新式战斗机加强重庆、西安等大后方的防空力量。”

“甚至在国民政府发动了皖南事变后,我们的中央也没有改变这个态度和想法。可您看呢?我们的多次建议都被拒绝了。任凭重庆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之中挣扎,却就是不回应。不是我们不主动,也不是我们不想帮助大后方的人民。可您也看到了,我们一次次的被拒绝。”

“国民政府在发展上想的更多的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靠美英的援助,来打赢这场战争。希望自己欠下的债,让别人去帮你偿还。有些美英都没有的东西,一旦被国民政府得知,以他们那种只相信外国人的一贯思维,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拿到美国人那里去研究。”

“尽管美国人现在还算是我们的半个盟友,但谁能保证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在未来的下一场战争之中,我们不会与美国人成为敌人?叶先生,美国人的核心研究机密,中国人是无法参与的,更不为外界所知。”

“我们不能人家在技术上对我们搞封锁,而我们则敞开了让人家去研究。人家拿走了我们的科研成果,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炸弹落到我们的头上。指不定哪天就变成飞机、坦克打到我们的家门口。”

“我们没有办法去相信一个从来没有想过自强,只能称之为伸手牌的政府,更没有办法去相信一个只希望依靠外国人去打赢这场战争的政府。叶先生,核心东西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为安全的。”

“与国民政府合作?我们没有当人家是汉贼不两立,人家却是当我们汉贼不两立。单单从诸位先生,到达东北之艰难一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国民政府对我们的封锁态度如何。况且我们就算有诚意与人家合作,人家也不会相信我们这些土包子的。”

听到杨震的这番话说完后,想起自己来东北后见到的那些新奇的东西,叶企孙教授也沉默了。作为一名物理学的泰斗,他很清楚这些东西存在和保密的价值,尤其是那个什么晶体管的价值。

因为杨震与熊大缜曾经专门交待过,对这位中国物理界的传奇人物以及几位特定的专家、教授,比如说李延平现在去接的那几位先生。抗联在科技上无密可保。所以他见过抗联还处于试制之中,小批量用这种晶体管制造的电台。

体积小,传输距离大。同样功率的电台,足足比电子管制造的要小了三分之二。这种东西一旦泄露出去,产生的后果绝对不会是小事。尤其是日军一旦得到这种东西的生产资料,将会大幅度改进其目前主要还相对落后的野战通讯系统。想到这里,叶企孙教授沉默了下来,之前的那些话再也没有提起过。

此刻叶企孙教授的沉默,觉察出他内心此刻正在进行着复杂斗争的杨震,也就没有打搅他,而是静静的坐在一边等待他的答案。他知道,这位物理大师心中正在做着极其艰难的取舍。一边是满怀希望的学子,一边是留在东北,为抗战发挥自己应有的贡献。

首节上一节829/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