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41节

“部队扩编了,但是指挥员的素质跟不上,各级指挥员的指挥又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这样的部队真实的战斗力有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我去江北的时候,他们曾经给我安排了一场师旅一级的军事演习。”

“但其指挥员表现出来素质,说句不好听的,充其量连一个团长都不如。一个重炮团,从展开到完成实战部署,居然耗时太长的时间。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御之中,其兵力部署都极为不合理。步炮协同,几乎等于是没有。其战术之呆板,让人可谓是印象深刻。”

“现代战争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但是人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与部队规模相适应的指挥员和士兵素质,在精良的装备又能怎么样?尤其指挥员的素质,达不到与其所担任职务相适应的水平,那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在这一点上,我最佩服的就是德国国防军前总司令塞克特上将。正是他的苦心经营,才使得德国国防军在一战后的大裁军之中保留住了元气。为日后的发展和壮大,保留住了人才基础。不管现在的德军是侵略者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人也好。但是这位塞克特上将,却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军人的榜样。”

“德国国防军能从一战后协约国规定的德军不能超过十万人的规模,短时间之内扩编成几百万大军。兵力、编制扩充了几百倍,装备也得到了更新。但是部队的素质非但没有下降,反倒是提高了。”

“我当初在老黑顶子秘密基地,将当时只有千余人的部队,所有的战士都按照连排长的标准培养。所有的干部,都按照营团干部的标准要求,就是仿效的这位塞克特上将的做法。即便是在群策山秘密基地的时候,也是按照这种做法去做的。才有了我们今天战斗力相对强的部队素质。”

“只可惜的是,我们的部队知识文化程度,与一战后的德军相比简直太低了。培养一名军事干部的投入,远不如德国人有效率。而且我这个带头人本身的水平也不高,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对部队。”

说到这里,杨震摇了摇头道:“再加上苏军本身的战略决策也有很大的问题。老郭,你不觉得苏军在西部边境的部署,并不是一种防御态势,而是摆出了一种进攻的态势吗?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之下,这种部署不被打的七零八落就怪了。”

“一只时刻都在窥视别人的狮子,找机会想要吃掉别人。却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被他眼中的猎物反咬了一口。这场战争,苏联人依靠其广大的领土,庞大的人力资源还是会取得最终胜利的。但是付出的代价,恐怕不会太小。”

“至于我们这里,老郭你放心,只要我们手头的物资能够挺过今年,明年不仅我们会获得美国的援助,而且我们自己也会有发展的。多宝山铜矿已经恢复生产,虽然因为冶炼厂还在建设,无法冶炼出我们需要弹壳铜以及一些必要的铜材,但是我们目前可以囤积。”

“还有汽油,你就更不要担心。等到明年开春,我们自己的炼油厂建设完毕,我还给你一个大油田。而且这个大油田,就在我们现在的眼皮子底下,就在根据地之内。有了我们自己的油田,有了自己的炼油厂,那么我们还用担心油料的需要吗?”

杨震的感慨,让郭邴勋深有同感。但是对于杨震的自信,郭邴勋却是只能摇头苦笑。当初他与美国人谈判的时候,点名要的那些工厂设备,很多人都不理解。都认为,这个时候最应该要的是军火以及其他的物资。

但这位年轻的一号,却将其中的大头都用到了成套工业设备的引进上来。而其中最让人不能理解,甚至自己都不理解的是,他不仅引进了一个炼油厂的全套设备,还引进了一大批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的钻井设备,以及高新从美国聘请了一批石油专家和工人。

而这些专家和工人,现在除了协助东北局培训自己的技术工人之外,几乎整天都是无事可做。甚至那十几个专家,还被这个年轻的一号本着现在既然用不上,但也别浪费的幌子,给弄到军区理工大学讲课去了。

可不仅整个根据地内没有油田,就连整个东北,甚至中国都是世界上公认的贫油国。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他引进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现在却是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己,等到明年给自己一个大油田。难道他真的能平地变出一个大油田?

第882章杨震的算计

别说抗联内部搞不明白杨震弄这些东西究竟想做什么,就连那些脑袋里面除了挣钱,什么都不想的美国人也不明白。因为早在二十年代,美国人就已经对整个东北进行过勘探。他们那些地质和石油专家早就断定,东北没有石油。所以那些美国人也都认为杨震是在瞎胡闹。

当然这些只要有钱挣,必要的时候就连自己祖宗都能从坟里面挖出来卖,只要钱到手就万事大吉的美国人。你们买回的设备有没有用,他们是不会操心的就是你将这些设备买回来后丢到太平洋里面,他也不会管的。只要钱捞到手了,对于他们来说那就好事。

如果不是当初中央将所有的谈判事宜,都交给了杨震,并对其一力支持。而杨震又坚持己见,宁肯少要一些其他的设备,也要将这些采油和炼油设备弄到手。其他的所有人又出于对这个年轻的,但是极有手腕一号的敬畏,才强行的通过。要不然,当初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事情来。

用当初熊大缜的话来说,那套在根据地,甚至整个东北都根本没用,更没有人知道一号买回来做什么的炼油设备还有那些钻井平台的钱,都足够再买一个炼钢厂外加一个有色金属冶炼厂,或是在建立五个日产百万发的子弹的弹药厂,外加两个大型的炮弹工厂了。

熊大缜曾经和郭邴勋不止一次的说过,小鬼子已经占据东北数年,整个东北都快被他们翻遍了别说没有找到油田,甚至就连含油的地层都没有找到。以小鬼子的精细,都没有能够找到。换了技术实力远不如日本人的抗联,就能找到?

熊大缜是清华的高材生,虽然不是学地质的,但是对于他的话和能力,以及在科学上的实力,郭邴勋还是很信任的。郭邴勋也不相信以熊大缜为人的严谨,会在这件事情上欺骗自己。

但是看着这个信誓旦旦,信心十足的年轻一号,郭邴勋又多少有些迷茫了:“他难道真的有经天纬地之能?能在这被知名大石油公司公开宣布为贫油国的中国最北面,已经被日本人几乎翻遍的东北境内,凭空变出来一个大油田?”

倒不是郭邴勋、熊大缜,甚至包括整个东北局的人都不信任杨震。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因为自身的技术薄弱,对外国人的技术能力甚至有些盲目的信任。即便是郭邴勋这样的人,对于美国人当初那个断定中国是贫油国的报告也深信不疑。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当初连技术实力雄厚的美国人,还有一向以细致著称,一副所谓的满洲资源图几乎将东北所有的矿产资源都标出来的日本人都没有在东北找到油田。那么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也就意味着都认为东北真的没有油田。

虽说有些不太相信杨震有能凭空变出来一个油田,但郭邴勋很聪明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继续问下去。因为他记得很清楚,杨震不止一次的曾经和自己说过,中国并不是外国人所说的是一个贫油国。

相反石油储量虽然不如美苏,但绝对不比日军窥视已久的南洋的石油储量少。甚至即便将中国地下石油开采出来一部分,或是将东北的石油开采出来。也不会比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和巴库油田的产量低到哪里去的。

杨震曾经多次和自己说过,整个东北不仅北满的黑龙江有油田,就连中满的吉林和南满的辽宁,关内的日占区的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大后方的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和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四川,以及广西都有油田。

虽然这些油田的规模,除了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储量和北满的石油储量之外,还无法与苏联的高加索油田,以及北满的油田相比。但是就算只把吉林和辽宁辽河入海口的那两个规模不算大的油田开发出来,就足以满足日本整个战略需要。

而四川的石油资源虽然比不上东部地区和新疆,储量也远远不能与东部地区相比。但是如果开采出来,十几万吨的年产量在加上玉门油田的产量足够满足机械化程度极底的国民政府需求。只是国民政府太盲信外国人,不去自己组织力量仔细勘探而已。

倒不是郭邴勋不相信杨震的话是真实的,是因为曾经留学法国的郭邴勋只相信科学。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东西,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如果杨震说的那些地方,都经过严谨的勘探证明的确有石油,他自然会相信。

但杨震很多的地方自己都没有去过,就说那些地方有石油,怎么能让生性严谨,崇尚科学的郭邴勋相信?这不是等于睁着眼睛说话吗?有着雄厚技术支持的外国人都没有勘察出哪里有石油,他怎么就知道?

见到郭邴勋好像并不相信自己的话,杨震倒也不在意。所有的疑惑,等到大庆油田投产之后,自然也就明了了。至于现在,倒是不用解释的太过清楚。否则,别人一旦追问起来自己怎么会知道那里有油田,倒霉的就会是自己了。

不过一想到解释这种事情,有时候杨震想想就头疼。油田这东西可不是武器,自己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能蒙混过去。这种东西,是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的。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根本就无法蒙混过去的。自己总不能装成一个神棍,自称眼睛能看遍太空和地下吧?

尽管很是不情愿,但是接下来的形势,又逼迫自己必须要让大庆油田提前几十年建成。否则没有了石油,自己那些飞机、坦克,就跟废铁一样。现在已经是自顾不暇的苏联人,即便自己出的价钱再高,恐怕也不会再继续卖给自己油料。

的确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人受制于战争形势,就是再不情愿,也要对自己提供援助。即便是不能达到他们对英国人和苏联人那样的支援力度,但是想必飞机、坦克、重炮是少不了的。

军工原料,比如装甲用钢、枪炮弹壳所需的铜、无烟火药以及炸药,美国人不会那么小气的。相对于美国人宝贵的鲜血来说,这些装备虽然也要付出一些经济上的代价,但美国人还是认为划算的。作为最重要的军需物资之一,各种油料美国人自然也不会吝啬的。

而且对于作为当今第一大产油国和石油提炼国,在二战之中甚至为第二大石油生产国苏联提供了一多半军需油料,特别是优质航空汽油的美国人,自然也不会在乎提供给抗联的对于他们来说,甚至只是一个月产量的这么一点汽油的。

但所有的输血管都掌握在人家的手中,让杨震总感觉浑身不自在。作为一名后世的中国军人,对美国人有好印象的极少。而油料是现代军队的血液,没有了油料飞机、坦克将会成为一堆废铁。

将这么重要的物资,完全依赖美国人提供,杨震总归还是有些不放心。一旦运输过程出现什么意外,或是供应不及时,除非自己恢复到过去小米加步枪的状态,否则自己的部队将会彻底的瘫痪。

美国二战援苏物资以及援华物资运输船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作为一个后来者,杨震还是很清楚的。尤其美国人的外援渠道,还要通过苏联境内的前提之下。尽管安全性虽然不用怎么考虑,但是畅通性却是必须要慎重考虑的。

杨震相信如果本身就缺乏优质汽油,而且战时石油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的苏联人,如果自身需要的话,经过他们境内的美国人运送来的优质汽油,他们绝对会大手一伸拿来自用。至于抗联同样需要不需要这些汽油,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了。苏联人会不会将给抗联的物资为己用,是杨震最为担心的事情。

而且杨震除了飞机之外,并不打算在美国人那里捞到什么现成的装备。他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如何尽可能的利用二战这个波澜壮阔的大舞台,以及有限的时间之内,尽可能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重工业。比如航空业、钢铁业,还有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各种先进的机器设备。

至于美国人现役的装备,除了飞机和海军舰艇,以及各种汽车之外,他还真的没有多少看上眼的。M四谢尔曼坦克,性能虽然不错。但是与德军的四号、豹式相比,无论是装甲还是火炮性能都差的太远。与苏军的T三十四坦克相比,性能也有很大的差距。美制火炮的性能,与苏制、德制火炮相比,也并未领先到哪里去。甚至在威力方面,还相当的落后。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装备的半自动步枪的M一步枪和卡宾枪,以及汤姆逊冲锋枪虽然同样性能很优秀。但是与自己已经装备了中间枪弹的全自动步枪相比,有着整整的一代差距。

除了M二大口径机枪之外,其余的各种轻重机枪,也比不上自己部队装备的通用机枪。况且自己生产,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作为营级支援火力以及防空火力的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也不比美国人的差。在重量之上,还远远的低于美国人的这种生产了近百年的老枪。

虽说对眼下美国人的陆军装备有些看不上眼,但对于美国人的原材料和生产技术,还有机器设备杨震却是垂涎三尺。他已经拿定主意,等到明年美国人要是真的援助自己的话,除了飞机、汽车之外,全部都要机器设备还有生产技术,以及军工生产原料。

第883章与初衷不相符

当然如果美国愿意提供谢尔曼坦克、M三半履带装甲车,以及其他装甲车辆,他也会接受的。虽说这两种武器比不上苏德生产的东西威力大,但是用来对付小日本还是足够了。要是拒绝,就显得有些矫情了。而且可以节省一部分优质的美国装甲钢用于储备,自己也不至于太过范二。

但是如果自己为了省事图方便,而将所有的希望以及物资来源,都交给美国人。自己不利用这个难得的机遇,去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杨震认为自己就是无异于对整个中华民族犯罪。

所以杨震还是坚持自己能生产的东西,还要尽可能的自己生产。能仿制的,绝对不等外国人施舍。能自己生产的,就尽一切可能生产。不仅仅是装备,还有生产这些装备的原材料,都要自己生产。

之所以这么做,倒不是杨震担心战后还账的问题。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在战后为美国人提供的战争物资付账。接受援助最大的英苏两国战后都赖账不还,一穷二白的中国自然也不应该装那个大头。

至于美国人会不会将这笔账像上次提供的飞机一样,都记在国民政府头上,那就更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杨震想国民政府虽说崇洋媚外了一些,对美国人有些太过于依赖,但也不至于二到那种程度,为共军获得的援助去买单吧。

除了想要利用这个机遇,建立自己的军工产业之外。主要是因为他不想自己能够生产的武器装备,去挤占美国人援助给自己物资的份额的。实际上,杨震心中现在就已经盘算好了到时候向美国人伸手要的物资种类了。

首节上一节641/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