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30节

“至于那些轻装备,按照苏联人在巴嘎班迪储备的武器数量来看,我们用那批武器和弹药可以按照我们的编制,武装关内部队的两个师。就算关内部队暂时也先用不到,我们也可以作为储备吗。”

“没有人会嫌装备咬手的。这些零八式莫辛纳干步枪,还有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双轮式马克沁重机枪,威力和可靠性,至少比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轻机枪要强的太多了。留着作为储备也算是不错的,虽然都是他妈的二手货,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太多了。”

“这批装备都先储备起来,等打通与关内的陆路联系后,全部移交给中央。至于我们要抓紧时间熟悉苏制大口径榴弹炮的使用方法,以便在下一步的作战之中能够派上用场。这些苏制榴弹炮虽说有些太笨重了,但他的威力和射程可比日式榴弹炮强的太多了。”

杨震猜测的结果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至少猜中了大部分。的确日军已经撤离蒙古,但二十三师团却并没有远调,就驻扎在林西至鲁北一线。以便随时可西进蒙古,北上海拉尔。

当然科瓦廖夫在签订这个协议的时候,还不知道日军已经全部撤离了蒙古。但事后,苏联人非但没有追究这两位,反倒是在原有答应的轻武器供应数量上翻了两番。七点六二毫米子弹几乎达到了上亿发。

而且都是按照抗联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交付的。交接的时候,倒是把去接收的军区后勤部的一位副部长给弄愣了。装备的数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对抗联的油料供应却痛快的多了。不在像以前那样,能拖就拖。整个五月份以及六月上旬的油料供应量,几乎比去年十一月份到四月份的总体数量还要多。

接到军区后勤部的汇报,杨震倒是笑了笑没有在意。他知道目前已经进入对苏作战最后准备的德军对苏联西部地区的侦察越来越频繁。虽说德军尽力隐蔽自己的侦察行动,但是这种侦察行动不可能一点都不暴露。最起码航空越境侦察是无法隐瞒的。

尽管那位苏联领袖依旧不相信德军会在今年进攻苏联,甚至为了避免给德国人找借口,就连越境的德军飞机都不准击落。但苏德边境的火药味是个人都能闻的出来。在眼下这个时候,东部边境的稳定与否,对于苏联人是相当重要的。

在杨震看来,这批装备只是苏军为了保证东部所有战线的安全,而付出的一些收买费用而已。因为如果说抗联之中的别人不清楚,但杨震却知道苏德边境此时的火药味已经有多浓烈了。

而相对西部边境上的麻烦来说,在所谓的蒙古与满洲日军控制区接下来出乎苏军总参部甚至杨震意料的麻烦,让杨震对这批超额交付的弹药和物资,拿的更加心安理得。所以对于后勤部的请示,杨震只批了一句话:“给多少要多少,拿的要心安理得。”

就在这批弹药的交接过程之中,相对于火药味已经很浓的西部战场来说,实际上对苏联人来说东部边境眼下也出现了不小的麻烦。日军二十三师团虽然撤出了蒙古境内,但是依旧驻扎在距离蒙古边境不远的林西一线。边境线上双方小规模的冲突依旧不断。

尽管收回了上万名被俘军队,再加上又征集了部分人员,总算将部队又恢复了编制的蒙古人民军,在冲突之中根本就不是日军的对手。几次边境作战,没有了苏军火力支援的蒙古人民军被打的很惨。而且新征集的部队需要训练,这支蒙古人民军目前面临的形势依旧是兵力不足。

但眼下大部分兵力已经开始西调的驻蒙苏军,对这些蒙古人民军可以提供的支持力度也相当的有限。而面对日军在边境线上的挑衅,驻蒙苏军早就没有了当年诺门罕战役时候的反应力度和速度,更没有了当年的底气。

不过双方在边境线上虽然小冲突不断,但双方眼下的形势好像有一个默契一样。日军在边境上多次骚扰,甚至有一部分部队深入蒙古境内几十公里,并赖在那里不走足足有半个月的时间。但真正的大规模入侵,却是没有过。

而蒙古境内的苏蒙联军,对于日军的挑衅也是依托边境线上各个即设阵地,或是固守不出,或是利用炮火优势杀伤日军。而主力除了偶尔利用机械化部队快速出击一下之外,则很少主动出击,只防守南部地区的几个重要战略要点。

只要将进入蒙古境内的日军驱逐出去,也绝对不会主动进入日占区。如果日军在边境外挑衅,不过做的在过分也当做没有看到一样。双方在边境线上的行动,犹如默契一般。你来我往,但都小心翼翼的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战斗。

面对日军在边境线上的挑衅行为,以及复杂的局面。为了在今后对德作战时候,有一个稳定的东部边境。虽说有些不心甘情愿,但是对于杨震的这次狮子大开口的敲诈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据后来杨震得到的情报来看,即便是那位苏联领袖在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只是打笑了杨震是一个吸血鬼之后什么都没有说。虽说没有明确表态,但是也相当于默许了总参谋部私下里面的那些小动作。

既然那位说一不二的领袖都默许了,苏军高层之中那些头脑清醒的高级将领更不会心疼。甚至苏军总参谋部那位曾经在诺门罕给了日军一顿重拳,对日军的真实战斗力有相当了解的总参谋长还私下给西伯利亚军区下令。

将其库存的轻武器弹药,除了留下部分重新组建大部分的兵力已经成了刺手空拳的蒙古人民军之外七成都交给了抗联。如果不是时任副国防人民委员的沙波什尼科夫为了保护这位才华横溢,但是脾气暴躁的总参谋长。

而拒绝了他将苏军总参谋部储备在西伯利亚军区乌兰乌德地区,原本专门用来应付所谓苏满边境意外事件的两个机械化旅,三个炮兵团的装备转交给中国同志的要求。杨震这次得到的意外之喜,将会多得多。

在苏联人看来,自己东部与日军边界线已经基本上成为抗联的根据地,已经基本上高枕无忧之后。对于依旧与日军控制下的伪满州国有着漫长边境线,而且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就成了他们的一块软肋。

有了抗联在前面当铺垫,加上抗联在之前与日军作战之中体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苏联人对自己与这个满洲国接壤的边境安全,已经是很放心了。但是蒙古对于苏联人的整个东部防御来说,却成了一个难以改进的弱点。

如果一旦西部战争爆发,日军为了支援他们所谓的盟友从侧翼利用蒙古境内进攻苏联,并切断这条苏联的大动脉,对于苏军的威胁那就太大了。到时候,一旦日军依仗其海军优势在远东地区登陆,与进入蒙古境内的日军形成配合作战,整个远东地区很有可能不保。

在苏军总参谋部看来,为了彻底的消灭日本人对于蒙古的野心,将其对苏联东西交通生命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所有的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适当的满足一下抗联的需要还是必要的。毕竟上百万的苏军被牵制在远东地区,对将来的战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在必要的时候,苏联人还是很会算账的。在他们眼中付出的这么一点代价与几十个师以及大量机械化部队,被牵制在远东地区,无法在需要的时候增援西线带来的危险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

虽说苏联人在蒙古问题上,对于抗联同样极为不信任。但与日本人带来的更大威胁相比,苏联人还是宁愿相信杨震一些。因为他们知道,至少在眼前杨震的抗联,即便是有收复蒙古的野心,也没有对蒙古下手的实力。

而且苏军总参谋部的这位现任总参谋长,对于抗联的战斗力很是有信心的。在他看来,只要抗联对日军还保持着一定的进攻能力,日军目前对蒙古境内的骚扰行动就只能是骚扰。无法转化成为大规模的进攻。

所以他自调任苏军总参谋长后,对抗联一直都在采取暗中扶植的政策。抗联很多从苏联引进武器装备的协议,都是他一手促成的。这次的协议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达成,与之前不同的是,实际上是由苏军总参谋部一手操作的。

第864章无意中的默契

杨震的那个著名的批示,就是根据对眼下国际以及自己周边的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来的。在杨震看来,这也许是自己从苏联人身上刮到的最后一笔白来的物资了。等到一个半月之后,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既然还有这么一次机会,就别有什么顾忌了。

这次杨震实施的这个岭西战役,规模虽说极小。与日军交手的主要是以航空兵为主,但杨震与那个制造了海拉尔血案的二十三师团,在无意之中却是在战略上做出了一次可谓是相当默契的配合。从单纯的结果来看,这次无意中的配合取得的结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抗联虽然对这个二十三师团恨之入骨,但正是他们的放狼进屋子的举动,让杨震给了那些时刻惦记着趁人之危,从自己原来的主人身上咬下一块肉的蒙古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彻底打掉了他们的野心,为下一步作战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西部环境。

而且也正是这个二十三师团取道蒙古境内,并将苏军储备在巴音布尔地的物资洗劫一空的逃难行动,也让苏军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敌人究竟是谁。没有让杨震费多少力气,就超额敲了一大笔的竹杠。

如果不是这个二十三师团屠杀了海拉尔几万骨肉同胞,单凭这次二十三师团对杨震无意中的配合。杨震估计都会给他们发一张最佳配角的奖状,以资奖励他们在杨震在与蒙古人战斗以及与苏联人勾心斗角时的配合。

实际上苏联人并不知道这次为了遏制日军对蒙古野心,而做的努力实际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必要。杨震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不会那么自讨没趣的去上赶着告诉苏联人。要是让苏联人知道日军在满蒙边境搞出的那些事端,只是虚张声势而已,那还上哪去找这免费的午餐?杨震可没有那么幼稚和愚蠢。

事实上一路逃难的二十三师团撤到林西的时候,虽然保持了大致上的建制还算完整,但根本就没有发起攻击的能力。若是依靠他们自身的实力别说对苏作战,就是与实力极弱的蒙古军队作战都力不从心。

其实进入蒙古境内,并与蒙古军队交战的日军,并非是真正的二十三师团部队。而是关东军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二十三师团战斗力,从其他部队抽调的。甚至有一部分驻扎在林西的朝鲜籍伪满军,也被换上军装后并入了二十三师团。进入蒙古境内进行骚扰作战的那些日军,都是后调过来的。

他们进入蒙古境内骚扰,只是为了糊弄苏联人。让苏军以为二十三师团虽然受到了相当的损失,但战斗力依旧强大做出的一出欲盖弥彰的假戏而已。真实目的,是让驻扎在蒙古境内的苏军断了趁虚而入的念头。

一路几乎是溃逃回来的二十三师团撤到林西时,其惨状不仅让林西本地的关东军部队目瞪口呆,也让专门赶到林西视察并欢迎他们的新任关东军吉本贞一中将都吓了一大跳。这哪儿还是一个皇军的师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眼前是一群要饭花子。

这些曾经威风凛凛的皇军士兵,身上的军装早就已经破烂不堪。这还是有军装的,有的士兵身上穿着的还是缴获的蒙古军队的军装。最惨的甚至还有干脆身上裹着从蒙古境内洗劫来的羊皮的。

如果不是脑袋上的帽子,还是正宗的皇军制式窝窝头一样的战斗帽。人也是如假包换的地道日本人,吉本贞一中将差点以为是蒙古军队或是那支其他的什么乱码七糟的游击队打了过来。其惨状,让人可谓是惨不忍睹来形容。

至于皇军士兵制式的背囊,则早已经换成了苏军使用的那种背袋。毛毯一类的东西,更是早就因为轻装而丢的一干二净。而吉本贞一中将更加吃惊的是,这些日军士兵回到边境线这边后,精疲力竭的从口袋里面掏出的干粮即不是日军制式野战食品。

而是几乎每个人都掏出了一种很让他吃惊的食物,纯正的俄式大列吧。早就已经断粮,这些天一直都是靠着在蒙古洗劫的俄国储备生活的这些日军士兵,也早就没有了以前的挑剔。按照俄国人的习惯,洒上一点咸盐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武器装备方面,则更是很惨。重武器全军上下只带回来了四门速射炮、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至于其他重机枪以上的武器,早就已经丢光了。不仅全师团原有的武器装备一件没有带回来,就连在阿尔山重新补充的武器都丢光了。

甚至于很多士兵手中的日军制式三八式步枪,换成了弹药相对充足的俄国制造的莫辛纳干步枪。这种本身长度甚至于超过三八式步枪,带上不可拆卸的长长棱形刺刀后更加长的吓人的步枪,几乎比一般日军的个头还要高出不少。矮个子的日军士兵,拿着这种比自己个子还要高步枪看起来相当的可笑。

二十三师团从上到下的这个惨状,还不是让吉本贞一中将最震惊的。让他最震惊的是二十三师团撤回来的人数,与这个甲种师团以及配属部队总兵力之间巨大的差距。在海拉尔,连同配属给其的国境守备队以及重炮、战车部队,这个师团的兵力曾经高达两万余人,甚至可以说将近三万人。

但撤回来的二十三师团的所有兵力加在一起,任凭吉本贞一中将怎么清点,都没有超过一万人。也就是说在整个撤退行动之中,二十三师团不算留下来掩护,但却最终还是没有能撤出来的部队。

仅仅在路上就丢了近万人的兵力。也就是说眼下二十三师团,这个日军之中对苏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师团,已经彻底的被打残了。更让吉本贞一中将难以接受的是,给二十三师团造成如此重大损失的居然除了少数的地面作战之外,几乎全部都是抗联航空兵的战果。

在视察完毕狼狈不堪的二十三师团,以及在详细调查了去年会战的经过之后,吉本贞一中将没有丝毫的犹豫。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日军大本营发了一封后来被日本战史学家称之为最正确,但也是将整个日本帝国彻底的推进了不归路的报告。

吉本贞一中将在报告上直接明言,如今的抗联已经成为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其对于航空兵的使用,甚至已经超出帝国陆军航空兵对作战飞机的使用。在其外援被彻底的切断之前,单凭关东军在还要兼顾满洲各地守备的情况之下,几乎没有任何击败抗联的可能性。

除非调集大量的兵力,以及数量巨大,远远超过关东军目前装备数量的重炮、坦克、航空兵的全力支持。而且在切断其全部外援,包括石油、飞机零部件所有的进口渠道的情况之下,否则单纯的依靠关东军眼下自身的实力,彻底击败这支反满武装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的可能。

吉本贞一中将在报告上可谓是狮子大开口,仅仅新式战斗机一张嘴就要了一千架。至于其他的坦克、重炮数量,更是超过日军的承受能力。如果要想满足关东军这个需要,日军其他的部队就什么事情都别干了,就老实的在哪儿呆着吧。

没有了与中国军队相比,占据绝对优势的重武器支援,日军在绝对数量优势的关内中国军队面前,不见打得都是目前这种占便宜的战斗。论步兵素质日军固然远胜于中国军队。但是数量上始终占据绝对劣势的日军,在一对一的较量之中可不见得占到以前那么大的便宜。

首节上一节630/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