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震少见的一副无赖样子,本来有些生气的李延平却是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指了指他的鼻子道:“你呀,总是不听劝。看你车身上的弹洞,这路上又遇到什么麻烦了吧?你什么时候能听进去些不同的意见,不拿自己的安危当回事?”
听到李延平的埋怨,杨震微微笑道:“老李,只是路上碰上了几个不开眼的劫道的,你放心没有什么大麻烦。几个小毛贼而已,我的这个警卫连你也不是不知道,打发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话音落下,却看到李延平听罢自己解释后,非但没有放松反倒是越来越严肃的脸色,杨震挠了挠头道:“我说老李,你放心我下回一定注意。我这赶了一夜的路,连早饭还没有吃,你总不能让我饿着肚子吧。”
李延平见到这个家伙又是这个做派,只得先将这个家伙带到办公室,让警卫员去把饭端过来后,才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我可跟你说了,上回你遇袭的事件中央非常的重视。这次回来,专门指示如果你再有不顾自身安危,轻易冒险的举动,我有权限向东北局常委会提出建议,制止你上一线。”
赶了一夜的路,杨震的确还有些饿了。几口吃光一个大饼子,又一口干掉一大碗糊糊粥后才道:“老李,你放心吧,依兰的事件不会再上演了。我保证下不为例还不行?你赶快和我说说,这次回来都有什么收获?”
尽管还想说这个家伙两句,但看到杨震一副着急的样子,李延平心有些软了。想一想,还是先答复他再说。李延平亲自起身将办公室的门关上后,才道:“我这次回来,不是我一个人回来的。”
“这次与我一同回来的还有美国驻华使馆的一个少校武官、英国驻华使馆的一个上尉军事参赞。他们是来专门考察我们作战的。另外还有一批美国制药商的代表,是想和你谈谈盘尼西林技术出售的问题。”
“除了这些驻华武官以及外国商业代表之外,还有按照你在电报上要求,中央从到延安参军以及在重庆到八路军办事处,希望来东北抗战的大学生中抽调的一批化学和物理专业知识,还有工科毕业的人才。”
“这些人才都是中央通过地下党,从迁移到大后方的各个大学生,主要是西北联合大学以及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生中动员,以及主动去延安或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报名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是敌后部队动员的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沦陷区,主要是平津两地的大学教授。”
“为了支持东北抗战,组建自己的军工队伍。中央这次冒了很大的风险,晋察冀军区和山东军区花了很大的代价,从滞留在平津两地和济南的齐鲁大学等一些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中,也动员出一批应届毕业生参军。”
“新四军那边从上海也动员了一批人才,不过因为路途过于遥远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抵达。这批人才大约有五百多人,已经现在已经全部通过空运抵达有四百多人。这些大学生现在正在萝北等待分配。”
听到李延平的描述,杨震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自己向中央提出不能全部依赖江北,要组建自己的军工研制与生产专业队伍,会得到中央这么大的支持。就算新四军从上海动员的人员不到,就这四百多人已经是一大笔宝贵的财富了。
对于那些外国武官和商业代表,没有引起杨震多少兴趣,但是对于这批中央想方设法动员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杨震的兴趣却是相当的大。这批人才的到来,可算是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有了这批高级知识分子,自己就不用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自己搞出的那些什么燃料空气炸弹、凝固汽油弹,也不会只能按照自己记忆中的原材料,以及原料对比,照猫画虎甚至是生搬硬套了,只能边摸索边干。火箭筒也可以搞出威力更大的锥形装药了。
搞一架电子干扰机也不会差点把根据地内唯一一个物理学家熊大缜给逼疯了,却是只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半成品。有了这批人在手,再加上自己领先几十年的先进理论,不愁造不出好的武器装备。
而且有了这些人才,自己心中拟定依旧,却因为缺乏人才而迟迟无法成立的,专门用来培养自己军工研制队伍,以及研究各种部队需要装备的军区直属理工大学终于可以建立起来。
第497章不能杀鸡取卵
想了想,杨震却是突然感觉事情有些不对。这个时候中国就那么几所大学,数量并不算多。而除了因为身份特殊,还留在沦陷区的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之外,迁移到大后方的大学数量有数。
而这些内迁的大学,一年的毕业生中理工类的更是有数的。而这些毕业生中除了考取公费留学以及采取各种手段出国的,在除去留在大后方效力为国民政府效力的之外,还能剩下多少人?
中央为了支持自己组建自己的军工科研队伍,秘密动员的大学毕业生中该不会有一些自己应该在后世熟悉的人物吧?那些人可是后来中国真正强大的基石,要是现在就来到自己这里,放弃了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从国家今后的长远发展角度来说,反倒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等杨震要过这些人名单仔细看了一遍后,却是摇头不已。他果然从名单上看到不少后世自己闻名已久的人物。这些人物中在抗战前或是抗战中便留学回来的不在少数。而在还未抵达人员的名单中,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名字的后边,还有不少标明了已经考上公费留美或是留英的名单,其中的几个人他在后世便已经是如雷贯耳了。
在这份名单中这些特别标注人员的名字里面,有相当多的人是自己后世耳熟能详,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以及航空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成为后来的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看到这些人的名字,杨震微微皱了皱眉头,掏出钢笔刷刷几笔便将这些人的名字划了下去,交给李延平道:“给中央发报,这些人还没有来的,就不要让他们来东北了。已经来了的,更不要留下他们。将他们统统退回去,让他们继续出国留学。”
听到杨震的话,李延平吓了一大跳道:“老杨,这批人员能考取公费出国留学的,可都是在各自学业中顶尖的人才。为了动员他们来东北,中央可是花了很大的代价。如今你将他们拒之门外,中央会有意见不说,也会挫伤这些人抗日救国的信心的。”
“别说中央和这些学生不会理解,就是我也很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些人才都拒之门外。我们不是急需这两种专业人才吗?这些人都是顶尖的人才,也是我们目前急需的人才。为什么不能留下他们?”
“你究竟是这么想的,一方面我们根据地各种人才奇缺,另外一方面你又要将这里面很多人退回去。如果你认为这些人不可靠的话,我可以担保。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们没有留在沦陷区,而是千里迢迢,风餐露宿迁移到内地继续求学,这就证明了他们中绝对没有汉奸。”
看着一脸严肃的李延平,杨震放下手中的碗筷道:“政委,正式因为他们都是顶尖的人才,我才决定让他们继续求学。你说我们的研究条件和教学水平,跟美英这些发达国家比怎么样?”
“政委,这个你没有念过大学,也许不清楚。但我读过大学,我知道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别说我们,就是在原来的什么北平大学、燕京大学,与国外的研究条件都没有办法相比。更何况我们现在的一穷二白?”
“而且我们现在几乎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无法与任何外国大学做学术上交流。而这个时代,科技进步的水平几乎是一日千里。你总是这么故步自封,只会让人家甩的更远。让这些人放弃使其学术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可以研究出更多的科研结果的机会,我们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
“政委,我们现在的确是人才奇缺,尤其是能搞研究的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奇缺。但政委,我们的战争不能打一辈子,将来终归还是要建设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急需,而毁掉了一批科学家。”
“让他们出国留学,继续他们的学业,不单单是为了达成他们个人的意愿。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习到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报效国家。等他们学习到更先进的知识,对国家的建设才会更有用,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自己的科研队伍。”
“我们国家,包括我们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制造枪炮的专家,还要有高级无线电专家,空气动力学家、飞机设计与制造专家、各种造船专家以及各种材料专家等一系列更高级的知识分子。”
“英国人现在已经将可以在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距离,准确预测敌机动向的雷达实战化,而我们还能只靠人力用肉眼去观察日军飞机的动向,而我们很多人连雷达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德军已经在其坦克装甲车上开始试验夜视器材,我们甚至连这些东西是什么原理都不清楚。”
“我们知道钢材可以制造现代化的枪炮,但是要用什么样的钢材去制造枪炮,才获得更大的威力和使用寿命,我们知道吗?了解吗?这些钢材该怎么去提炼,我们明白吗?外国的武器装备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有什么新的理论诞生,我们清楚吗?”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太落后了。这个时代是在不断的日益发展,我们已经落后,但是不能在继续落后下去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道理清朝人都懂,我们这些人不应该不明白这个道理。”
“西方现在科学进步几乎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只有派出大量的留学人员走出去,让他们至少在目前这个战乱年代有一个更稳定的研究环境,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到科学技术更高的发展,我们才能真正的建设我们自己的科研队伍。落后并不可怕,但是我们要学,要明白知耻而后勇的道理。”
“我当初不顾军区经费紧张,一力坚持派遣留学生去江北学习,就是为了改变我们人才奇缺的现状。现在这批人有美国提供奖学金,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这因噎废食的事情?政委,我和您直说了,这些人如果学成回来,能将西方最先进的科学文化学到手,他们平均一个人的能力至少能顶上五个师。”
“我的好政委,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我就算再舍不得,也只能暂时的先放弃这些人。我相信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也相信他们心中知识报国的热情,更相信他们在完成学业后,一定会回来报效祖国的。”
“这些事情稍后,我会专门给中央起草一封电报,将我的意见以及心中的想法向中央做一个详细的汇报。我们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情。这些人中没有来的,不要来了。已经来了的这些考取美英公派留学的人全部都退回去,一个不留。”
“你安排两架最好的飞机,让他们和美英军事代表团一起走。以免他们回去后,因为到过延安受到某些方面的迫害。同时请求中央动员所有的力量,让他们早点出国深造。剩下的人,全部集中统一安排到兵工厂实习一段时间后,组建我们自己的理工大学和科研机构。”
有很多事情杨震无法解释,也解释不清。他没有办法解释这个世界上目前还只是进行理论研究,除了专业的科学家之外,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为何物的核武器的重要性,更没有办法去解释火箭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更无法解释,这批人员对十年后中国的重要性。
既然解释不清楚,在杨震开来,那也就不必去解释。如果自己能提供欧美发呆国家那样的研究条件,说实在的杨震真的很想将这些人都留下来。但是这个想法至少在目前看只是水中花、镜中月而已。自己的条件太差了,将他们留下来固然能获得一些助力,但实际上却是毁了这批科学巨子。
杨震的话看似有些蛮横,但是却也是极有道理。李延平虽然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却也在江北进修过。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作为军区政委,对军工生产的现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之前因为缺枪少炮,差点没有全军覆灭的他比任何人都急于渴望改变现实。所以他在听到杨震居然要将这批人才之中最优秀的一批人退回去,让他们去外国继续学业后,罕见的与杨震起了争执。
虽然还没有彻底的被说服,但是李延平明显与杨震的话也有些心动。犹豫了一下,李延平道:“老杨,这件事情关系到今后我们军工能不能达到一定的自给能力的大事。我看还是上报中央,请求中央决断吧。”
“要知道,为了这次能动员大批的知识分子参军,中央可是花了很大的心血,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尤其是原来大学相对集中的北平、天津和上海以及济南的地下党,为了能将这些本身就被日伪严密监控的知识分子安全的护送出来,损失很大。”
听罢李延平的话,杨震微微的沉默了一下后道:“好吧,按照你说的办。我们各自起草一份电报,将我的想法上报给中央。我相信中央领袖的眼光,不会就这么局限和短暂。会做出杀鸡取卵的事情来。”
“沦陷区出来的这些人,倒是不用送回去,他们既然已经出来了,就是回去也没有了安身之地。而且还很容遭到日伪的迫害。不过那些已经考上了公费去欧美留学的人才,必须送回去。”
第498章难得的机遇
说到去那些已经考取公派留学的学生,杨震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道:“政委,这次怎么美英驻华外交武官也跑来了,这可是有些不正常。还有那些药贩子来这里做什么?出售盘尼西林合成技术的事情,不是已经全权委托给中央了吗?他们跑到这里干什么?”
对于这些美英外交武官不远千里,甚至可以说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东北的真实意图杨震多少有些明白。现在已经是七月初,距离号称二战期间日军三大下克上事件之一的日军进驻法属越南的时间已经是相当的近了。
现在虽然日军还没有开始明目张胆的进入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但是对于日军趁着法国战败,东南亚防务已经空虚到了极点的时候,对法属东南亚殖民地的窥视与渗透,美英两国,尤其是在东南亚有着大片殖民地的英国不可能毫无察觉。尤其是英国人,鼻子在很多的时候,还是很灵敏的。
美英驻华武官这次来到东北,恐怕不仅仅是受了那场战地纪录片的影响。对于中国人是发自骨子里面蔑视的两国武官,应该是想要实地考察一番。而且这个考察,应该是来自两国的高层。
尤其是一向对中国人带有极为傲慢偏见,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之下,还不忘背地里面对中国下黑手的英国人。恐怕这次来到东北,应该是想考察一下抗联真实的战斗力。以便在远东局势日益复杂,而自身又深陷欧战泥潭已经自顾不暇的情况之下,在必要的时候拉上一个堵枪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