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23节

说到这里,杨震略微琢磨了一下道:“我看这样,我们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在日军进山之后,派出侦察营,摸清其具体的行动路线以及兵力部署。抽调两个主力团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准备支援。而留在这里的其余部队也要做好战斗准备,以应对最危险的局面。”

对于杨震的想法,郭炳勋沉思了一下之后点点头道:“我看可以。侦察营虽然距离司令员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司令员的那些侦察科目已经完成学习。虽然还有些稚嫩,但也该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了。”

“另外,司令员,是不是趁着日军还没有进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让炮兵立即开始进行实弹训练,以及开始进行步炮协同训练?等日军进山之后,炮声很容易引起日军对这里的注意力。”

“部队作战,在大部分兵力还没有完成训练的情况之下,有了炮火的支援,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伤亡。不过,我们的炮兵这些天虽然训练强度,还要高于步兵。”

“但也只是与步兵一样只进行了最基础的训练,这实弹训练,几乎新兵都没有参加过。对于现在新兵同样占据了大部分兵力的炮兵来说,他们很多人这从军第一炮到战场上去打,可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司令员,部队的编制是不是该捋顺一下了。部队的结构包括火力配置,是不是该再进行一下调整了?调整完毕之后,可以让部队利用这最后的五天时间,尽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为我们即将面临的战斗做好准备?”

对于郭炳勋的两点建议,杨震深以为然的道:“好,我们这就召集总指挥与政委还有几个团长开一个会,将这事最后定一下。编制不是早就定好了,只是因为新兵还没有训练完成,所以一直没有进行整改。一会,我们就将他定下来。晚上之前,完成最后的编制调整。”

对于忙的几乎脚不点地杨震此刻居然有闲心的将自己几个人召集起来开会,总指挥与李延平都知道,肯定是情况有了什么变化。否则,一心扑在新兵训练上的杨震根现在本就没有这个时间开什么会。

在看完杨震传递过来的日军来电之后,总指挥沉默了一下道:“看来我们这一个月的平静日子已经是到头了,应该是准备战斗了。副总指挥,你是主官作战的,你的意见是什么?”

总指挥虽然口头任命杨震为二路军副总指挥,但对杨震多数时间极少以职务相称。大多数的时间,彼此称呼的都还是很亲切的。总指挥今天罕见的突然以职务相称,说明他也看出了事态的严峻性。

对于总指挥称呼上的变化,杨震没有在意。他可以清楚的从总指挥沉重的语气上分辨出,总指挥对这份也可以说是意外得来的情报的重视。

杨震给了总指挥一个安心的眼神之后,将自己与郭炳勋商量的对策讲了出来。在讲完自己的对策之后,杨震又道:“我们现在无论是往那里撤退,都很难隐蔽住自己的行踪。”

“即然部队距离战斗力全部形成,还有一段距离。而敌情还未完全的明了的情况之下,除了将侦察营派出去摸清日伪军的动向之外,对于主力,我与参谋长的意见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在这里有充足的补给,以及可以依靠的良好防御阵地,为什么要自己主动的放弃。这里虽然距离佳木斯的日军第四师团驻地极近,但对于我们来说,未尝没有一战的能力。”

“我们现在之所以隐蔽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胆怯,更不是为了躲避日军的打击,保存自己的实力。我们之所以隐蔽在这里,就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打鬼子,更多的消灭鬼子。”

“而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需要做的就是对编制、火力配置做最后的调整。进行炮兵实弹训练,以及利用佐佐木到一进山之前的这五天时间里,进行一些步炮协同训练。免得到时候步炮协同生疏,炮弹落在自己人脑袋上的数量,比落在日军头上的要多的多。”

第133章辉煌的开端(四)

说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郭炳勋道:“老郭,你将拟定的对于编制以及火力配置的最后调整方案,向总指挥与政委做一下汇报。如果没有什么意见,今天午夜之前就要落实完毕。”

闻言,郭炳勋点了点头站起来道:“总指挥、政委,我们现在总兵力有两万三千人,至于这武器的配置肯定是高于现在编制人数的。为了更好的发挥部队的战斗力,我与司令员经过研究之后,准备对部队的兵力、火力配置进行如下调整。”

“原有的三个步兵团的编制不变,但每个步兵团的兵力要加强至三千人。现在不足的部分,由新兵中挑选训练比较好的部分补充。剩余的暂时还无法参战的大约三千五百名新兵组成一个补充团,在继续训练的同时,随时对战损部队进行补充。”

“另外,师直属部队中,原工兵连扩编为一个八百人满建制的工兵营。原辎重连扩编为一个八百人建制的辎重营,专门担负各部队的辎重运输任务。”

“当然,我们现在这个辎重营因严重缺乏马匹,暂时只能以人力替代。为了保证部队的供给,这个辎重营一旦筹集到足够的马匹,将立即扩编为一个辎重团。”

“原侦察队扩编为侦察营,专门担负整体战场的侦察任务。通信连扩编为通信营,在原基础上增加一部五十瓦电台,三部十五瓦电台。另增加一个有线连。专门负责架设战地有线通讯线路。”

“原直属警卫连编制不变,但在原警卫连三个排的基础上扩编一个警卫排、一个重机枪排、一个火力支援排排,改为加强连。改编后的警卫连除了拥有四个警卫排之外,还有两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与九个掷弹筒。”

“而原师属炮兵则由现在的两门山炮与迫击炮组成的炮群则升级为炮兵团。下辖一个野炮营,两个山炮营,共计三个炮兵营。全部装备缴获的日式山野炮。”

“每个步兵团则编为三个步兵营,步兵炮连、迫击炮连、平射炮各一个。以及工兵、通信、辎重各一个连。每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火力支援连以及一个重机枪连,一个通信排。每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火力支援排。共计九个战斗班,以及两个重机枪班。”

“按照这个编制调整完毕之后,我们每一个步兵班将会有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步兵连将会有两挺重机枪、以及一门九二式七十毫米迫击炮。”

“每个步兵营将拥有六挺重机枪、两门九二式七十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团将达到拥有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六门九四式迫击炮、四门九四式速射炮。师直属炮兵将装备九五式野炮十二门,九四式山炮二十四门。”

“按照这个编制,整编完毕之后,我军主力部队将拥有各种野山炮三十六门,七十毫米迫击炮九十六门,九十毫米迫击炮十八门。步兵炮、速射炮各十二门。”

“重机枪一百一百一十四挺,轻机枪二百六十八挺。掷弹筒三百零六门。另外补充团还拥有一个九四式迫击炮连,一个速射炮连以及一个步兵炮连,装备各型火炮各有六门。补充团是专门为主力补充兵源的部队,担负着训练任务,所以炮兵各连的装备,除了迫击炮之外,要比主力各团多两门。”

“全军包括补充团在内共有三八式步骑枪一万二支,捷克式步枪三千六百支。快慢机三千二百余支。为了有效的保护炮兵、辎重兵、工兵等,我们将所有技术兵种全部按照人数配发了武器。只是用较为轻便的捷克式步枪将笨重的三八式步枪替换了下来。”

“除了步骑枪之外,还有各种手枪,一百二十三支。冲锋枪六十四支。不过,除了日式南部式手枪之外,包括冲锋枪弹药在内的,各种手枪,尤其是各种勃朗宁使用的七点六五手枪弹与九毫米手枪弹的数量都不足。”

“而日式南部手枪,普遍不受欢迎。所以除了少数的高级干部佩戴德制或比利时制造手枪之外,大部分的干部配备的还都是快慢机。这种状况希望在我们自己的兵工厂投产之后,能够尽快的解决。不过,我们的普通干部对这些崭新的比利时造快慢机都很爱不释手。这个问题倒不是什么紧迫的事情。”

说到这里,郭炳勋专门就武器装备问题作了一些单独的汇报:“因为我们牵引能力以及炮兵培养时间上的不足,缴获的日军这个仓库中的火炮只能部分使用。”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手头上现有的驮马与牵引马匹,除了够电台使用,以及驮运部分弹药的之外,便是连炮兵团都配不足。较为轻便的九四式山炮只能分解后靠人扛。不仅反应速度慢不说,还容易造成零部件丢失。官兵也很容易疲劳。”

“至于那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因无人擅长使用。而马其昌又因为训练部队需要,无法分身研究这种重炮的使用。再加上我军实在没有牵引工具,所以只能暂时先搁置。”

“而仓库之中的日军一百五十毫米迫击炮也是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暂时搁置。至于仓库中库存的八十一毫米迫击炮,出于减少武器口径,方便补给以及武器本身的性能等方面的因素,在选择了九四式九十毫米迫击炮之外,其余只能的暂时封存。”

“因日本军部队关东军的重视程度,所以这里储备的日军武器很多都是最新式的。拜杨司令员兵不血刃拿下这个日军装备仓库所赐,这些日式新式武器都被我们完整的缴获。我在关内战场之上,见到的日军野炮部队还大多装备的都是相对落后一些三八式野炮,或是其改进型。九五式野炮极少有装备的。”

“步兵武器也有这个情况。若不是在这里看资料,我还真想不出来日军居然总算认识到了歪把子的毛病,研究出九六式轻机枪。这款机枪在关内战场之上,从未见过。那里的日军装备的还都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除了装备之外,按照司令员务必要保障战时战场通讯联络畅通的决定,此次整编将为每一个团配置一部十五瓦的电台。至于五瓦电台则配备到营。营以下则暂时先使用号音、旗语、野战电话以及人力的方式保证通讯。”

“幸好这个仓库之中储备的日式电台足够,也有大量的野战电话。否则按照司令员的要求,我们还没有地方去搞这么多的电台。”

总指挥一边听汇报,一边点头。待郭炳勋汇报完毕之后,总指挥微微笑道:“谁能想到短短半年时间不到,部队就由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两万余人,真可谓是兵强马壮啊。”

“按照抗联的标准,这个师的人数都抵得上全盛时候,抗联二三路军九个军之和了。即便加上南满的一路军的一、二两个军,人数也不见得少。”

“这装备更是没有法比。一个师不算团营属迫击炮和步兵炮,单单直属炮兵就有一个团,三十六门野山炮。这还不算库存储备的。这个火力别说抗联那个军了,就是三路军十一个军加在一起,恐怕火力还不如你的一个团。”

“这还不算一百多挺重机枪,轻机枪三百多挺。这个装备数量,我想即便是按照参谋长描述的关内战场上的国民政府中央军,也没有这个标准。我在北伐军任副师长的时候,一个军,甚至一个方面军的装备也不过如此。”

“有了如此精良的装备,对于我们今后抗战的大局可谓是大有益处。不过有一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部队装备是上去了,但机动性也因为这些装备变的迟缓起来。怎么解决部队机动与装备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是需要你们好好研究、研究的。”

“而且有一点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我们部队目前人数是上去了,兵种种类也多了起来。炮兵、工兵、辎重兵配置的很齐全。但有一条,我们没有作为机动打击力量的骑兵。有限的马匹都配给了炮兵以及辎重兵。如果我们将来若是深入到平原地区作战,没有骑兵,单靠步兵我们会很被动的。”

“对于野战部队来说骑兵与步兵相当于人的左右手,没有了骑兵也就没有了机动作战能力。抗联那么艰苦,各军也多少都保持了一定的骑兵。日军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我们,不也在每个师团都建立了骑兵联队吗?”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马匹产地。当年满清不正是依靠东北的马匹建立了一支横扫天下的铁骑吗?我今天说这些话,并不是让你们立即就组建骑兵部队。我只是提醒你们,等打出去有机会,一定要组建一支骑兵。这对于我们今后很可能面临的平原地区作战很重要。”

说到这里,总指挥看了看杨震与郭炳勋道:“你们是这支部队的军事主官,你们一个司令员,一个参谋长能配合的如此密切,作为你们的上级我很欣慰,也很高兴。还有延平,能与你们融合的这么快,这么好,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

“但作为军事主官,我有一点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部队现在是壮大了,但底子一定要打好。就像杨副总指挥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要的是一直拖不跨,打不烂的铁军。不是一支用沙子堆成的军队。”

“当年抗日义勇军人数比咱们现在多的多,声势也很大,但溃散的速度也很快。我们绝对不能重蹈当年义勇军的覆辙。你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团结的,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领导核心。”

“这封电报的内容你们已经看过,而作为军事主官,你们刚刚也讲了自己的计划。但我要提醒你们的是,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看问题,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从全局出发,在必要的时候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一仗,如果你们坚持要打,那就一定要打好,把小鬼子彻底的打疼。”

说罢,总指挥笑了笑,转过头对李延平道:“至于编制的问题,你们几个人作为部队的军政主官,想必会有自己的看法。你们认为可以,我就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今后怎么去喂饱这些枪口、炮口,可就有你们受的了。”

首节上一节123/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