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第153节

小院大门紧闭,门上一件铜锁已经锈迹斑斑,看情形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打开过了。其实这也很正常。杨家的重心在京城和北方,获得这座庄园以后一直闲置着。直到后来为了盐场的事,杨积善才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杨积善喜欢饮酒作乐,知道这个小院是座佛堂,自然没有一点兴趣,也就从来没到过这里。

花云二话不说,抽出佩刀照着铜锁便是两下。锁落门外,一股灰尘扑面而来,把花云弄了个灰头土脸。

小院很简单,只有三间砖房,一目了然。整个庄园以木制建筑为主,这个小院全是砖房,倒是有些不同。香草直奔中间那间砖房,轻推房门。只听“轰”的一声,房门应声而倒,又扬起大片灰尘。原来,这扇房门多年没有开关,竟已腐朽了。房间正中有一尊佛像,地上积了厚厚的灰尘,房梁和佛像上挂满了蛛网。

见此情景,香草心头一喜,说道:“姐姐,就是这里,应该没有人动过!”

韩世谔皱眉道:“这屋里空荡荡的,能藏什么东西?”

香草朝着佛像一指,说道:“你们跟我来。”

站在佛像面前,香草虔诚地鞠了三个躬,这才伸手去摸佛像的头顶。也不知道是由于激动还是害怕,香草的双手不住地颤抖着,过了好半天才在佛像头顶上用力一按。

众人只觉得脚下一震,佛像的底座竟然动了起来,发出“吱咯吱咯”的声音,在昏暗的屋子里十分糁人。香草自己也吓了一跳,赶紧闪过一旁,再看时,佛像底下竟然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花云大喜道:“这里有个秘道,我下去看看!”

魏征一把拦住他,道:“且慢!先放支蜡烛下去看看。”

花云不解道:“为什么?”

魏征说道:“从地上的灰尘看,这个秘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进去过了。难免会积聚阴气,还是小心为上。”

在秘道、地窖等密闭空间里,如果通风情况不好,往往会积累大量的有毒气体,如果贸然下去,就会导致中毒或者因缺氧而窒息。古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往往解释为阴气过重。不过,魏征的应对方法还是非常正确的。

佛像前面原本就有现成的蜡烛,虽然放置多年,却仍可以点燃。韩忠扯下一块幔布,连着蜡烛的青铜底座一起吊进秘道。烛光昏黄,一柱香以后,丝毫没有熄灭的迹象,而且在秘道里轻轻摇曳。魏征终于放心了,说道:“这里面应该有通风的地方,可以进去了。”

花云是个急性子,当先又要往里闯。

这回却被香草拉住了,说道:“花公子,让我走前面。”

花云说道:“这么多大男人在,哪能让你一个小姑娘走在前面!”

香草脸色凝重,说道:“里面有好几条岔道,走错了就出不来了。”

这种秘道肯定会有机关。虽然这个年代的机关不算十分变态,但被困在里面,还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花云倒也识相,不再争执。

高秀儿见香草神色有点紧张,轻轻握了握她的手,道:“妹妹,我和你一起下去。”

“姐姐,你身子不方便,还是别下去了!”香草长舒了一口气,说道,“给我一支火把,我能行!”

这个柔弱的小姑娘今天也变得勇敢起来,高秀儿心中虽有些不舍,却还是用力点了点头。花云等人紧跟着香草,小心翼翼地钻进了秘道。高秀儿虽然也很想下去,但想到肚子里的小生命,终于还是放弃了。屋子里阴沉沉的,高秀儿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时间像蜗牛一样爬得很慢很慢,洞口始终不见一丝动静,高秀儿渐渐焦躁起来,但她心系香草等人的安危,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走出门外。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高秀儿感觉就像过了一年,丝丝冷汗顺着后背流淌下来,打湿了腰间的衣带。忽然,洞口传来一声欢呼,花云第一个钻了出来,兴奋地喊道:“嫂子,找到了!找到了!”

秘道里机关虽然不多,但是却有九曲十八弯,在地底下根本无法辨清方向,若不是香草知道每一个拐角处的暗记,进去的人很难找到回来的路。即便如此,大家也是直到看见洞口的亮光才敢松一口气。不过,洞中的宝藏十分惊人,一箱箱的金银整齐在码在秘道的尽头,珍珠、玛瑙、各种宝石、玉器不计其数。按照魏征的估计,整个宝藏甚至超过南陈小王朝当年的国库,就算养活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也绰绰有余。

这么多的宝藏,单凭他们几个人当然运不上来。但他们还是带上来一些金块还有一枚玉印。这些金块可以暂解燃眉之急。至于那枚玉印,因为放在一个十分显眼的位置,魏征顺手把它带了上来,想看看是件什么宝贝。

见到众人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高秀儿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藏在枕头下的那张庚帖,叹息道:“早知道有这批宝藏,夫君又何必去求谢家。若是夫君知道这个消息,他该有多高兴啊。可惜他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

为了得到谢家的支持,高秀儿甚至主动隐瞒了自己与刘子秋的关系,现在有了这些宝藏,她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李靖不知道高秀儿心里想着什么,连忙安慰道:“弟妹放心,明天就派人到陇西去,只要多使些金银,还愁探听不到消息吗?”

韩忠拍着胸脯说道:“刘夫人,韩某早年在关陇一带打过仗,这件事就交给韩某吧!”

高秀儿迟疑道:“韩将军年事已高……”

韩忠却不假思索地说道:“韩某拉得开弓,骑得了马,何谓年老?如今,我家公子和苏苏姑娘有诸位照顾,韩某别无牵挂,就让韩某聊尽微薄之力吧!”

第14章 论英雄

就在高秀儿他们因为找到了南陈小王朝遗留的宝藏而欢呼的时候,刘子秋也开始大炼钢铁。

一座座花岗岩砌成的炉子整齐地排列在威定城外,西海湖北岸的煤炭以及格尔木河附近的铁矿石被源源不断地运过来,像小山一样堆在炉子两边。在何稠的指挥下,鲜卑战俘们把煤炭和铁矿石敲成小块,然后层层相错铺在炉底,用木材引燃。炉火燃烧了四个时辰以后渐渐熄灭,炉膛里出现了一些黑色的团状物。这个炼铁的过程,他已经组织鲜卑战俘试验了几十次,如今已经非常熟练了。

何稠指着这些黑色的团状物解释道:“主公,这些东西叫做块炼铁,趁热锤打以后,就会变成生铁。”

说话间,已经有鲜卑战俘把这些黑色团状物捞了出来,反复锤打起来。很快,黑色团状物渐渐成形,还有许多像是煤渣和矿渣的东西散落在四周。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难怪有句话叫做趁热打铁,原来就是从这里来的。”

何稠忽然眼前一亮,说道:“主公,煤炭比木炭厉害多了。这些块炼铁几乎可以直接当作生铁使用。”

刘子秋却很不满意,摇了摇头,道:“刘某送给拓跋部的生铁比这好多了。”

何稠笑道:“主公送过去的应该是熟铁。块炼铁再反复锻烧、锤打几次,就成了熟铁。属下看了这些块状铁,有一部分比熟铁还要好,甚至快接近镔铁了,煤炭的火力果然比木炭强多了。”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铁有还原、烧结、除渣等一系列成熟的工艺。但在古代,没有高炉,没有焦炭,也没有鼓风,炼铁就是一个极其费时费力的过程,而且产量低、杂质多。不过,通过炼铁这件事就能看出古人不畏艰辛、不屈不挠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半个月来,何稠与这些鲜卑战俘一起吃住在工地上,亲自点燃炉火,亲自捶打铁块,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今天终于获得了满意的块炼铁,其心中自然满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对于何稠的表现,刘子秋也是非常满意。尽管何稠喜欢逢迎拍马,但做事认真,仍然值得称许。不过,块炼铁也好,生铁熟铁也罢,都不是刘子秋最想要的。

“何大人辛苦了,刘某当为你记上一功。”刘子秋勉励了何稠两句,又问道:“这东西如何才能炼成镔铁?”

生铁、熟铁都脆而易折,在刘子秋眼中,只有炼成钢铁才真正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这个时代所说的镔铁。

何稠对此胸有成竹,捋须笑道:“无他,唯千锤百炼耳。”

但是千锤百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使煤炭的火力比木炭强上许多,刘子秋又将一千五百名健壮的鲜卑战俘全部调拨给了何稠,每日镔铁的产量仍然不过两百多斤。在何稠眼中,这个产量已经相当了不起,而且镔铁的质量也远远超过从前,但刘子秋仍然不甚满意。

为了尽快获取更多高质量的镔铁,刘子秋决定将组建常备军的计划提前实施。

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的沟通和准备工作,组建常备军的过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阻挠。

最反对组建常备军的肯定是各部落的首领,刘子秋抛出了一个令他们无法拒绝的交换条件。部落每出一个人,刘子秋就提供给他们一百斤生铁。自汉代以来,铁就是朝廷的控制周围游牧民族的重要工具。这些游牧部落袭扰汉境,首先抢掠的不是金银,也不是奴隶,而是铁锅。由此可以看出铁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另一方面,刘子秋在兵员的选择上也进行了认真的调研。被选入常备军的都是十七八岁没有成家的年轻小伙子,而且不能是家中独子,兄弟姐妹越多的,越优先录取。兄弟姐妹多,少一个人对放牧的影响就微乎其微,同时还能减轻家庭负担,更容易被牧民所接受。

半个月以后,五千名来自各个部落的西海常备军在威定城外集结完毕。刘子秋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训练,也不是作战,而是跟在何稠后面炼铁。这一个月来,除了那一千五百名鲜卑战俘,刘子秋还发动了五千多名西海族人参与开挖、运输铁矿石和煤炭,威定城外的铁矿石和煤炭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炼铁已经成了最大的瓶颈。刘子秋提前组建常备军,就是为了集中人力,解决这个瓶颈问题。

……

尽管刘子秋对于未来的计划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但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接下来的三个月,刘子秋再没有任何大动作,而是像上回一样,游走于各部落之间,和部落首领、长老们把酒言欢。不过,与上一次不同的是,刘子秋这一次要深入得多,不仅仅是加深和这些部落首领的感情,还沉下身子,认真了解各部落的生存状况。既然答应过要让各部落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刘子秋就打算切切实实做一番调查。

由于他是真心想做点实事,这一次周游西海郡的效果就比上一次要好得多,又有十几个小部落愿意并入西海族。西海湖畔的草场本来还有许多空闲,渐渐也热闹起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也不再只存在于诗画中,而是随处可见。随着西海族的日益壮大,党项、铁勒各部落也紧张起来,纷纷主动交好刘子秋。

今天,刘子秋就是应拓跋木弥之邀前来赴约。他已经是第四次来到拓跋部的寨子,早就轻车熟路。寨子口,两只斑斓的“大猫”咆哮着冲了过来。金钱豹幼崽长得飞快,半年的时间已经一米多长了,站在那里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首节上一节153/34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